“大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析
2017-11-22张为波
张为波
摘 要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思政课教学有延伸和深化的作用,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大思政”的理念为统领,探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旨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指出:实践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都属于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思政课教学有延伸和深化的作用,是提高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手段。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一系列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破解,一系列新挑战需要我们去应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既是遵循高职教育一般规律,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客观要求,更是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
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部门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思政工作的合力
在各高职院校中,承担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部门有思政课教育部门、宣传部、学工部、院团委及各系党总支。思政课是主渠道,其他部门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活动,这些活动虽然名称各不相同,但根本目的基本是一致的,即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国情、认识社会、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养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纵向衔接和横向协作,思政课教学部门基本上是“单一作战”。作为承担思政课教学任务的一线基层教学部门的思政部,与从事党团工作、学生教育管理、就业创业指导等工作的学校行政部门相比较,在调配、占有和使用教学资源权限的有很大差异。这种教学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性,反映出一些高职院校“大思政”的工作理念和“大思政”的教育格局尚未形成。
1.2教学组织管理不够规范
与各高职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组织有序、管理规范相比,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组织乏力,缺乏应有的规范管理。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无单独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缺乏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加上受人力、物力、财力及安全等多方面因素面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开展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偶然性和主观性,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难以全面、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与已成基本体系专业实践教学相比,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体系有待建立,管理有待规范。
1.3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校内实践教学局限于课堂讨论、演讲、师生角色互换等,校外实践仅限于带领部分学生参观、考察;没有与团委、学生处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更没有与日常专业教学相融合。与此同时,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出现了明显的弱化或脱节现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将思政教育由校内学习阶段向校外实习阶段进行有效延伸,没有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实习两个教学环节有机衔接。
1.4缺乏稳定的经费保障和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
無论是校内实践活动,还是校外参观考察、社会调研,以及教师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培训和实践基地的建设,都需要相应的资金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金的保障力度。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资金不足、保障不力成为困扰实践教学高效开展的突出问题。同时,由于缺乏固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教师每次进行实践教学,只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责任心临时选择、联系实践地点,商讨参观费用,带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影响实践教学开展的连续性和持续性。
1.5考核考评机制尚不健全
调查发现,很多学校没有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明确学时和学分,思政课实践教学多是包含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课程当中,因此,多数学校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标准或体系。实践活动实施完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交一篇调查报告或观后感,便匆匆了事;既没有对活动过程的考核,也没有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因而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实践教学整体效果。
2“大思政”理念的内涵
“大思政”教育理念,源于以学生成长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大思政教育就是指整合并有效运用全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挖掘并有效运用高校所在的区域特色文化传统等,通过思政工作组织架构与管理体制、思政队伍、教育内容、思政教学与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整体改革与系统优化实现全校思想教育的最大合力。这种整合了优势资源和力量的大思政教育体系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调动一切有生力量参与思政教育,搭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必将大大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的问题,基于“大思政”的教育理念推进实践教学的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真正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
3.1打破部门壁垒,形成思政工作合力
在大思政理念的指导下,注重整合各部门的资源,统一规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单位、宣传部、学工处、团委以及各院系的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政教育体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应冲破部门职能壁垒,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打破实践场所束缚,综合运用校内和校外两大实践场所,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形成在院党委统一领导下,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统一负责,宣传统战部、学工部、院团委、各教学单位等部门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过去由思政课教学部门单打独斗、实践形式单一、参与学生少的传统局面,构建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工作网络,在全院范围内形成关心和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良好氛围。endprint
3.2加强教学改革,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以“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教学体系向信仰体系转变”为主线,打破教材中原有的章节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形成“专题化”教学。围绕专题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结合社会生活的现实与焦点,联系学生关注的热点与难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强化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指导,形成课堂实践教学为基础、校内实践活动为拓展、实践教育基地参观考察为补充,志愿者社区服务活动和假期社会实践为延伸的“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3.3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促使实践教学规范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要想真正落到实处并取得成效,需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促使实践教学规范化。《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課建设标准>的通知》(教社科〔2015〕3号)明确提出,“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统筹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的实践教学、落实学分(本科2学分,专科1学分)、教学内容、指导教师和专项经费。实践教学覆盖全体学生,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列入学校总体教学计划,制定实践教学大纲,保证课程一定的课时用于实践教学。教务处是实践教学的主管部门,把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后,应给以适当的教学时间和学分(国家教育部、中宣部规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不低于2学分),并督促教学部门按计划组织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负责制定实践教学大纲,落实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者,应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特点,精心设计实践教学方案,按照准备、实施、验收三个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校团委、学生处(学工部)和各学院是实践教学的协助单位,当实践教学涉及交通工具、教学场地、食宿、经费以及学生的人身安全等一系列教师个人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时,相关部门应通力协作、积极配合。
3.4依托专业实践,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二者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上是根本一致的。高职院校培养着力培养的是既掌握熟练技术,又坚守职业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以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特点。思政课实践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专业课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如何做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只有与专业课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技能的过程相结合才能落到实处。思政课教师要主动了解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实践计划,以便能适时地根据专业实践的内容和要求,事先确定思政课实践教育主题,在专业实践的同时及时布置思政实践教育的任务。要求学生在实习、顶岗过程中不仅记好专业实习日记,还要记好思想日记,教育学生在生产劳动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遵章守纪的观念,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5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是动态的教学过程,且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态、全面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将有效引导参与实践的广大师生。在考核评价实践教学时,应该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实践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社会大课堂,它不再局限于课程的某一个章节,还涉及到学生、企业、社会等社会关系。评价的内容应包括实践成果和日常表现两个方面。实践成果主要通过调查报告等形式进行考核,作为实践成绩评定的具体重要指标,日常表现则包括学生的在实践活动中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个人修养及综合能力等方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培训中心2016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专项)(SZQ201605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杨国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12343”实践教学模式探讨[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12).
[2] 陈刚,刘刚,孙淑萍.“大思政”视域下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22).
[3] 文建杰.大思政视域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