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说“墨皇”《平复帖》

2017-11-22蒋勋

中外书摘 2017年11期
关键词:陆机真迹书信

蒋勋

《平复帖》大概是这几年在古文物领域被讨论得最多的一件作品。

《平复帖》唐代就收入内府,宋代被定为是西晋陆机的真迹。北宋大书法家米芾曾经看过,用“火箸画灰”四个字形容《平复帖》秃笔贼毫线条的苍劲枯涩之美。宋徽宗有朱书题签,“晋平原内史陆机士衡平复帖”,题签下有双龙小玺,四角有“政和”、“宣龢”的押印。

《平复帖》在元代的收藏经过不十分清楚。明清时代曾经被韩世能及韩逢禧父子、安仪周、梁清标等人收藏,绫边隔水上都有收藏印记。董其昌在韩世能家看过,也留下跋尾的题识。

乾隆年间收入内府,后赐给皇十一子成亲王永瑆。清末再转入恭王府,流传到溥心畲手上,隔水上也有“溥心畬鉴定书画珍藏印”。溥心畬为了筹亲人丧葬费,转手卖给张伯驹,1956年,张伯驹把《平复帖》捐出,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平复帖》到底是谁写的

《平复帖》是汉代章草向晋代今草过渡的字体,古奥难懂,加上年久斑驳,字迹漫漶,很不容易辨认。启功先生在20世纪60年代释读了《平复帖》,虽然还有不同的看法,但目前已成为流传最广泛的释文: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以为庆。

《平复帖》开头一段释读比较没有歧异。大概是说:“彦先”身体衰弱生病,恐怕很难痊愈。初得病时,没有想到会病到这么严重。

“彦先”是信上提到的一个人,自宋以来,也因为这两个字,引出了陆机与《平复帖》的关系,因为陆机有好朋友名叫“彦先”。

麻烦的是,陆机亲近的朋友中有两个都叫“彦先”,一个是顾荣,顾彦先;另一个是贺循,贺彦先,都是同样出身吴国士族,又同时与陆机在西晋做官的朋友。其实继续探索下去,陆机的朋友中可能还不只两个“彦先”。徐邦达先生就认为《平复帖》里的“彦先”是另一个叫“全彦先”的人。这一点早在《昭明文选》李善注里就已经提到。《文选》里有陆机、陆云兄弟为“彦先”写的《赠妇诗》,李善注指出这个“彦先”不是顾荣顾彦先,而是全彦先。

三个“彦先”使探索《平复帖》的线索更为复杂,各家说法不一,一时没有定论,这几年随着《平复帖》2003年在北京展出,2005年在上海展出,讨论的人更多。有人根本否定《平复帖》是陆机所书,大概也以为只依据信里“彦先”两个字,难以断定《平复帖》是陆机真迹,何况“彦先”此人是哪一个“彦先”还不清楚,宁可存疑。

但是各派说法都同意《平复帖》是西晋人墨书真迹,的确比王羲之传世摹本更具断代上的重要性。《平复帖》还是稳坐“墨皇”“帖祖”的位置。

启功先生对《平复帖》的释读目前是最广泛被接受的。他解读的“彦先赢瘵,恐难平复”,—因为彦先病重,身体衰弱,正与《晋书·贺循传》里描述的“贺彦先”的身体多病衰弱相似,也自然会使人把彦先定为贺循。

但是《平复帖》里的“彦先”,依据这么一点点联系,就断为“贺循”,当然还会使很多人迷惑。而因此连接上陆机,也一定会让更多人对《平复帖》的真相继续讨论下去。2006年5月的《中国书法》期刊甚至有人提出—晋代读书人为表示“荣耀祖先”,不少人都取名“彦先”,“彦先”是晋代文人非常普遍的名字。如果此说成立,《平复帖》上的“彦先”就不一定是顾荣或贺循,因此也不一定是陆机的朋友,一千年来定为陆机作品的《平复帖》又重新需要厘清真正的作者,或重新定位为晋代某一佚名文人的手迹了。

《平复帖》是不是陆机的作品尚在争论中,但是作为西晋人的墨迹是比较确定的结论,至少有了时代的断代意义。

“《平复帖》密码”

一整个夏天我在案上摆着《平复帖》,每天读“帖”数次。读“帖”不是临摹。“临”“摹”都是为了书法的目的,把前人名家的字迹拿来做学习对象。

我喜欢读“帖”一方面是因为书法,另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文体”。“帖”大多是魏晋文人的书信。在三国时,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大多还有“文告”、“奏章”的意义。

《平复帖》以下,“帖”越来越界定成为一种文人间往来的书信。王羲之的《姨母帖》是信,《丧乱帖》是信,寥寥二十八个字的《快雪时晴帖》也是信,十五个字的《奉橘帖》更是送橘子给朋友附带的一则短讯便条。

这些书信便条,因为书法之美,流传了下来,成为后世临摹写字的“帖”。然而,“帖”显然也成为一种“文体”。

书信是有书写对象的,并不预期被其他人阅读,也不预期被公开。因此“帖”的文体保有一定的私密性与随意性。

“帖”是魏晋文人没有修饰过的生活日记细节,“帖”不是正襟危坐装腔作势的朝堂告令,文人从“文以载道”解脱出来,给最亲密的朋友写自己最深的私密心事,因此,书法随意,文体也随意。

因为书信的“私密性”,“帖”的文字也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我们如果看他人简讯,常常无法判断那几行字传达的意思,每个字都懂,但谈的事情却不一定能掌握。

《平复帖》当然有同样的文体限制。

“彦先羸瘵,恐难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以为庆。”启功的释文到这里都没有争议,但是下面一句—“承使唯男”,缪关富先生的释读是“年既至男”,王振坤先生再修正释读为“年及至男”。

三种不同的解读,不仅是因为草书字体的难懂,不只是因为年代久远的残破,也显然牵涉大家对“彦先”这个人的生平资料所知太少。

“承使唯男”,启功的解释是“彦先”虽然病重,还好有儿子继承陪伴。

“年及至男”则是认为“彦先”还在壮年,应该可以无大碍。因为对于“彦先”这个人始终没有真正结论,这两句解读的歧异一时也很难有即刻定论。

《平复帖》一开始提到的“彦先”就有了争议,后面提到的“吴子杨往”就争议更大。

启功认为陆机非常欣赏“杨往”,“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缪关富先生的释读刚好相反,认为陆机要杀杨往。

文字的释读,变成依据“帖”上只字片语,弥补扩大历史空白,有点像丹·布朗用一点蛛丝马迹敷衍出一部《达·芬奇密码》小说,《平复帖》近年的讨论争论越来越大,也像一部推理小说。

“帖”中原始字句的暧昧迷离、若即若离,构成读“帖”时奇特的一种魅惑力量。

链接:关于《平复帖》和陆机

《平复帖》为西晋陆机所作私人信函,为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人书法真迹,也是历史上第一件流传有序的法帖墨迹,有“法帖之祖”的美誉。

该帖字形介于章草和今草之间,兼有隶书笔意,以秃笔写于麻纸之上,共九行八十六字,全文如下:

彦先羸瘵、恐難平复。往属初病,虑不止此、此已为庆、承使唯男、幸乃复失前忧耳。吴子杨往初来主、吾不能尽。临西复来、威仪详跱、举动成观、自躯体之美也。思识□爱之迈前、势所恒有、宜□称之。夏伯荣寇乱之际、闻问不悉。

作者陆机(261—303年),字士衡,吴郡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西晋文学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曾历任平原内史、祭酒、著作郎等职,世称“陆平原”;死于八王之乱,遭夷三族。

陆机出身吴中名门,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父陆抗曾任东吴大司马,领兵与晋羊祜对抗。陆机二十岁时吴亡,与陆云隐退故里,十年闭门勤学。二陆初至晋京洛阳时,谈吐有吴音,颇受时人嘲弄,后名重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说(三张指张载、张协和张亢)。陆机被誉为“太康之英”。诗作流传共104首。

猜你喜欢

陆机真迹书信
《写生翎毛图》全幅现身,99%是徽宗真迹?
黄耳传书
打分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共 筑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
别有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