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武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
2017-11-22安文雪
安文雪
摘 要:传统武术教育经历千年的洗礼,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然而,西方竞技体育的强势来袭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势在必行。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武术进校园”的号召,学校要承担起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促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针对传统武术在校园开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武术进校园在中小学中施行“一二一”对策,一是人手一本武术的专门的教材,二是掌握一种基本拳术和一种基本器械,三是熟知一种传统拳(地方拳)促进校园传统武术的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传统武术所特有的内涵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一股洪流。
关键词:传统武术 学校教育 中小学 民族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081—04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它凝聚了民族的精气神。”[1]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无论从哪方面(物质方面、精神方面、制度方面),武术的核心价值观(刚健有为、道德至上等精神)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要义相吻合。传统武术经过历史的洗涤早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实用技艺,而内化、上升为一种教化之学。[2]学校承载着教育的使命,传统武术走进校园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传统武术在学校的开展有着深远的意义。[3]
1 学校武术教育的发展
据文献记载,早在五帝时期出现了名为“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夏朝有了学校的设置,即“序”和“校”,祭祀礼仪、射、御、书、数的教育是其主要内容。因为战争的原因“军事武艺”成为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商代,奴隶主们以军事武艺竞赛、军事演习的形式检验学校武术教育的效果。周朝现出重文轻武,且规定了专门训练的时间及训练内容。春秋战国时期,据《孔子家语》引《乡射》曰: 孔子“与门人习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焉”,讲的是孔子带领弟子参加射箭比赛的热烈场面。[4]后来出现“文武分途”,重视“拳勇”“技击”的热潮,武术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
2 赋予学校教育的职能
2.1 学校教育的时代含义
“学校教育”是一种丰富的生活形态,蕴含着丰富的生命资源,它充满意识的自觉,有制度保障着生活。学校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毋庸置疑,而且是直接的,不需要任何中介,我们要对它的生命责任保持积极的意识,同时,它也为提高生命的质量提供了可能[6],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了基础。
2.2 学校教育的完整统一
当代社会所呼唤的文明形态是一种新型的个体与群体、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状态,个体的成长,同时意味着他人的成长,文明的成长,这是一种整体性的演进。[7]个体的发展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的影响下形成的,学校是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学生个体传授思想文化信息,提供价值标准、规范社会行为、创设社会交往环境和遵循整体性原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具有全面、系统和深远的影响。
2.3 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
叶澜认为文化教育中的功能更注重的是学生对周围世界和自己形成一种积极而理智的,富有感情和探索、创造、超越意识的态度方式,是激发学生潜能的一种力量。[8]中国在悠久的历史中,文化是历史发展的主线,是民族繁盛发展的根基,而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力手段,学校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学校教育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更系统、更规范,效率更高,影响更广。
2.4 學校教育的体质建设
梁启超曾说“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体质健康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命运,学校教育中的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能,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指导学生身体锻炼,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健康水平,掌握身心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身心卫生的习惯。
3 新时代学校教育的使命:武以载道, 武以化人
3.1 天人合一:和谐统一的整体观念
中国传统哲学讲求“天人合一”,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和天地万物组成一个整体,人的活动要遵循自然界规律。而中国武术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统一,武术拳理强调“内三合”与“外三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为贵”“协者和也”的价值观不谋而合。
例如:六合拳、太极拳、形意拳中所要求的内外三和,以及长拳所要求的“内外协调,得心应手,形成一个整体”;八卦掌要求“皆要以腰为轴,周身一体,内外相合,外重手眼身法步,内修心身意气力”等都体现出内外协调一致的思想。中国传统文化提倡整体的思维方式,注重事物的统一、协同,强调从统一的角度去观察事物,而武术的每一个动作在注重规格和细节的同时更注重动作之间的衔接流畅,讲究一气呵成(尤其体现在太极拳中),这与整体的文化精神相吻合。
3.2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秉性
武术的民族文化特点让武术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独放异彩。刚健有为的民族文化精神使武术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周易大传》提出武术的刚健有为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9]武术所承载的刚健有为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精神的基石。其中,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之基,立人是自立之申。中国武术吸收了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戚继光对日本刀的改良)丰富自己,不断发展,这种刚健有为的精神在武术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刚健有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刚柔并济同于一身,体现出健全的人格,而且影响着世界,尤其表现在文化多元化。
3.3 内外兼修:内化于心且外化于行
谚语“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表明中国武术既注重外练,又注重內练。武术的健身价值在武术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到清末武术的社会功能发生了质的变化,武术与导引养生术有了特殊关系,它强调“精、气、神”这是武术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武技的健身价值。这与党中央提出的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的目标一致。武术在校园开展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培养学生的阳刚之气,使其充满着傲气、骨气和斗志,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此外武术的防身自卫功能和健身养生功能是武术特有的,特别是武术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背景下,传统武术对提高民族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endprint
3.4 弘扬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武术本身是一种武技、技击术,其内涵对弘扬传统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重在对人的武德教育,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注入生命活力。从练习武术的过程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例如尊师重道是中国传统道德中极其重要的一条,虽然并非只有习武的人所特有的,但它是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种美德; “然诺”即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是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一种美德,在习武之人道德准则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等等。武德是习武者为了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自律体系。在学习武术中注重武德,可以增强人的社会责任感,可以提高自我修养,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助力。
4 目前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武术发展缓慢
国家自1915年提出很多有关武术进校园的政策,早在1916年就开始进入学校,不同时期又不断地编排教材、列入大纲和课程,但是,今天却在学校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普及,甚至许多还有了名存实亡的说法。[10]调查显示,我国大约占70.3%的中小学没有开设武术课,甚至部分学校把武术课改成跆拳道课程。另外,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搁浅了传统武术的发展。
4.2 武术认知模糊
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教育者对武术的认知都存在模糊的现象,尤其学生对武术的认知也比较模糊。[11]学生喜欢武术,但是不喜欢上武术课,学生认为练习武术只是为了养眼或者防身,对于武术要传达的武术精神及其文化内涵领会的不够深刻,形成只知其形不知其意,逐渐加深了人们对武术的误解。
4.3 武术人才匮乏
就目前中小学的体育教师中的教授武术的教师的武术专业水平普遍较低,有的只是在中学或者大学阶段学习过一段时间,并不是很长,而且学习的都是武术基本的技能,对武术动作的攻防含义并不清楚,在教授过程中虽然教授了动作,但动作的内涵并没有传授,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武术在校园的推广。传统武术的传承人引进校园的措施实施的不是很理想,对武术传承人进校园的门槛较高,影响了传统武术的原生态。
5 “武术进校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武术进校园”在中学采取“一二一”策略,具体如下:
5.1 “一”
人手一本武术教材。就目前中小学中并没有独立、专门的武术教材,只是出现在《体育与健康》的教材中,因此要创编一本适用于中小学的武术课本,在创编武术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均衡发展的目的,且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标准。
(2)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教师的水平,注意武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例如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武术基础理论等,提高教材的科学性。
(3)在保持武术动作的经典性和传统性的同时注重动作的创新性,使武术教材与现代体育方法融合,便于武术的发展。
(4)创编具有实效的攻防动作组合,注意武术的实用性与教育性的统一。
(5)注重武术教材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武术的人文价值,发挥武术的教育功能。
5.2 “二”
自选一种基本拳术和一种基本器械并掌握。据20世纪80年代对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显示,符合“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特征的拳种就有129个。[12]器械也不止18样,显然这么多的拳术、器械不能都列入学生的学习的课程中,选择具体代表性的、普及性高的拳种、器械供学生选择。首先在这么多的拳术中选择适合学生阶段学习的拳术套路、器械,在开课之前进行问卷调查,根据统计结果选取频率较高的拳术和器械开展武术教育活动。 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教学质量,对武术教育的开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3 “一”
熟知一项传统拳(地方拳种)。每一种拳术都有它自身的技术、文化、和理论体系,它们承载着武术的历史、文化和精神。[13]每个拳种在其地域文化形态、社会因素、创拳者自身修养水平、传统文化熏陶等因素的影响下,凝结着“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中国文化精神,在学校开展地方优秀传统武术,并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让武术成为地方特色课程,不仅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传统武术的保护、传承、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5.4 人才引進
引进高质量的武术人才,对武术专业的人才进行筛选,保证武术及其文化传播的有效性、准确性,弥补武术人才的空缺。将当地传统武术的传承人聘入学校,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传承人是传统武术的传承主体,能保持传统武术的原生态,传统武术都是靠口传身授的,单靠教材是不能把传统武术精髓充分表达出来的,因此对传承人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既要保持传统武术的原味,又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保持传统武术的新鲜活力。
6 结语
武术作为我国的国粹,早在2004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申遗项目,如今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若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本土的传统优秀文化,学校要承担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武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文化,有着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加大传统武术进校园的力度,真正让传统武术成为中国的品牌,更重要的是武术要服务于学校教育,助力民族传统文化弘扬,振奋民族精神,放大武术民族符号 。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J].中国人才,2014(09):2.
[2]王 岗.武术教育应注重人文之美[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 6- 3:第12版.
[3]张 峰,赵光圣. 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7-80.
[4]孙培青 . 中国教育史[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endprint
[5]全國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5.
[6]李家成. 关怀生命[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2.
[7][8]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9:195.
[9] 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与文化争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0:17-18.
[10]王 岗,李世宏. 学校武术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考[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05):84-87.
[11]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组. 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2]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编纂.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447 .
[13]王 岗,邱丕相,包 磊. 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 体育学刊,2010(04):95-98.
The Oretical Research on Campus Wushu Developing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An Wenxue(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Shandong 273165, China)
Abstract:Traditional Wushu education experienced the baptism of one thousand, it is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the strength of the western competitive sports block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s imperative. In response to the call of President Xi Jinpings "Wushu into campus", schools should take on the task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e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logic analysis of collecting and organizing data, in view of the traditional Wushu in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is put forward for the problems in Wushu into the campus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121" countermeasures, the one is one specialized Wushu teaching material for students, the two is to master a basic boxing and a basic instrument, the another one is known as a kind of traditional boxing (boxing)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traditional wushu and carry forward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connotation of traditional Wushu has become a flood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traditional wushu school educatio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ethnic traditional culture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