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与方法研究

2017-11-22钟庆华黄永坤段江曾洁

科教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心理辅导高校辅导员

钟庆华 黄永坤 段江 曾洁

摘 要 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输出通道,必须拥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来适应不断发展更新的社会,以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在这个体系当中,高校辅导员就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职业技能的授予者,还是大学生心灵上的引领者;所以,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才是当今教育的重中之重。现国内,部分高校的教育重点依旧停留在单纯的职业技能授予,忽略了学生心理的辅导。自2013年至今,笔者担任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三大班、七大班两个大班的兼职辅导员,通过两年的实践,认识到高校辅导员需要提高自身职业能力及心理辅导技能,在日常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因材施教,才能真正达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提升 心理辅导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30

Abstract As the main output channel of social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have a perfect system to adapt to the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updated society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keeping pace with the times. In this system, college counselors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not only is the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 Skills instructor awarded, or to lead the soul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College Counselors' occupation ability i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n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 educational emphasis of som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still stays in the granting of pure vocational skills, ignoring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of students. Since 2013, the author at the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2011 clinical professional three class, seven class two class of part-time instructors, after two years of practice, realize that college counselo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occupation ability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kills in their daily teaching focusing on students' psychological, individualized, then we can tru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counselor; promotion of professional ability; psychological guidance

隨着时代的发展,每一届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时代造就不一样的文化理念,也成就了不一样的心理变化,特别是医学生,学习压力大,学习周期长,心理变化巨大,往往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社会适应度、融入度差,因此,高校辅导员仅仅对学生进行学业、技能的辅导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今教育的需求,其职业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正确引导,谨防学生在现如今的高压环境下,发生价值观的偏失,那么如何才能提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技能及心理辅导能力呢?通过两年的医学生辅导员工作,总结如下:

1 高校辅导员必备的职业技能

1.1 辅导员应具备正确的政治理论思想

现如今,大学生对于当今政治非常敏感,在近几年的教学教育工作中,亲历了两次影响较大的事件。2012年9月10日的钓鱼岛事件,不计其数的人举旗游街;2013年7月1日,昆明日系车打砸事件。

在这两起事件当中,均有高校大学生的身影。在这个时候,高校辅导员就必须在第一时间从思想政治角度和同学们探讨怎样用适当的方式或者方法支持当局的政治问题,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先将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建立起来,学习正面积极的政治思想,例如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等专业课程,为今后在政治工作上指导和鞭策学生做准备。

1.2 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员观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电子信息逐步融入社会发展;在促进现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电子信息也表现出了它的负面影响——快速扩散负面信息;甚至形成谣言,引起恐慌。

之前,曾在校园内听过学生探讨为何要入党;有的说方便往后找工作,也有的说为考取公务员,还有的说日后能有特殊待遇……也许这并不是孩子们的初衷,也许这仅仅是出自路边人的只言片语,但就是这样起初可能只是个别人之间的流言,却深深映衬在了当代大学生的内心,这是一种可怕的现象,如若任其发展,必定会扭曲学生申请入党的根本目的,最终造成可怕的后果。所以,高校辅导员必须在这个时候站出来,引导学生们正确认识党的思想与理念,明确认识入党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民服务,在党的领导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endprint

1.3 融入学生群体,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上世纪五十年代,伟大的毛主席倡导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该观点根深蒂固的烙印在几代人的心中,那么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有何而来: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在1950年致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马叙伦:“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营养不足,宜酌增经费。”从该事件的开头“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就可看出,毛主席当年倡导的也是以人为本,与后期六中全会倡导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不谋而合。然而这一句言简意赅的名言却也有被误解的时候。自小家里父母就会要求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要孩子能好好学习,一切条件皆可提供,并且更有甚者为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而部分过激者更是将其扭曲到“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地步,在学生幼年时期就开始干预孩子的发展方向,从而造成学生得不到德智体的全面发展。造成大批高分低能的高校生,严重者可能会变成高智商犯罪分子,给社会和国家带来危害。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本身才是重中之重,身心俱佳,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这样的人才才能成为国之栋梁、党之骄傲。特别是我们的医学生,如果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念,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就很容易陷入只治病、不治人的误区中,把病人和疾病分割开来,不关注病人、不关注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导致不能治好病亦不能救人的不良结局。

1.4 行为准,言为则,坚决做好榜样

古时候,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总是学习、模仿的对象。而对于教师而言则需要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博大的胸怀,用渊博的知识去指导学生,引领学生,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2 怎样提高高校辅导员心理辅导能力

2.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工作形式

要想做好大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首先针对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使用心理学,行为科学,心理学教学和心理知识普及,及时举办各种活动,如博客,社交网络等活动,积极利用网络平台,通过QQ,电子邮件等软件工具,例如通过信息,写日志,聊天等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其次辅导员需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宣传,鼓励全员参与,创造全校共同学习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特别是对于较为隐私的问题,例如人际交往、恋爱等,可通过谈话、微信交流等方式给予学生合理的心理疏导,根据实践情况加强心理干预等,用学生能接受、喜爱的方式、方法帮助学生走出困境,重建健康心理。

2.2 走进学生生活,与学生成为朋友,帮其排忧解虑

现在的高校的辅导员一般都是直接留校或者是和现在的学生年纪相差不大的毕业生,因为年纪的关系,在很多方面有很多共同之处,不会出现所谓的代沟。这也正是由年轻教学者担任高校辅导员的优势所在。

而且辅导员处于教学的第一线,更直接、更容易知道大学生的想法,因此,辅导员应该发挥与学生情感贴近的优势,走进学生的生活,与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沟通、交流,尽早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尽早进行开导,像朋友一样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2.3 积极开展思想教育,利用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高校辅导员在平时工作中,积极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调适心理状态、应对心理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会心理上的自我调节,促进学生学会用科学、全面、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看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实事求是,避免认识上的偏激、固执,不断地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正确面对问题及挫折。(2)高校辅导员在发现学生存在心理问题、心理危机时,心理咨询就是做好的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缓解学生心理问题。(3)目前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可采取多种形式,高校辅导员可借助网络、微信等多媒体资源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为学生排忧解惑,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2.4 有敏锐的觉察能力,积极发掘学生现有问题

现阶段,学生主要常见问题有:

2.4.1 学习因素导致的不适

首先,在踏入高校之前,每一个学生都是其所在中学的佼佼者,享受着来自校园及家庭给予的荣耀和关怀。最后更是在高考时,从万千毕业生里脱颖而出、金榜题名;然而,当他们怀揣着梦想与激情踏入高校后才发现,曾经优秀的自己在这个大环境中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来自全国甚至是世界的精英在此汇聚一堂,使自己略显平凡。巨大的现实差距容易使学生产生落差感,从而导致学生自卑,甚至是厌学的情况发生。

其次,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也给新晋大学生造成不小的困扰;比如,很多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适应了在一个相对紧张的环境下学习,有老师家长的督促,有同学校友的竞争。来到大学后,这些因素都已消失,从而导致大学生内心的懈怠,失去对学习的热情。最终,由于学习压力的逐渐增强,导致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严重受挫而产生学习焦虑。针对此仅依靠学生自身的自觉性和适应性来主导自己完成学业是不切实际的。

2.4.2 人际关系处理问题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的话,高校就是一个小熔炉。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交际圈和交际关系,并从中历练自己的社交能力,为往后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地域的改变、环境的改变、交际圈的改变都对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因素容易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自卑、孤獨、嫉妒等不良影响。其中,以嫉妒心理和报复心理的危害尤为突出。这两种心理疾病一旦产生,不但危机学生个人的身心健康,甚至还会威胁到其他同学的身心健康。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事件无疑是大学生人际关心处理失败的最大印证,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悲哀。endprint

2.4.3 异性关系处理

异性关系处理其实也属于人际关系处理的范畴,但是它又包含了很多的特殊性和局限性。随着身心发育得越来越快,当代大学生在看待异性关系时,都有一套属于这个时代的独有的见解,高校辅导员不能用以往的传统观念来看待当代大学生的感情问题,这样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排斥和反感。

2.5 针对具体事宜,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分析,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高校辅导员需先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积极的参加各种心理咨询的培训、考核,熟悉相关技术心理咨询,获得相应的资质。对于学生,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早期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应用心理学方法帮助学生,使其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摆脱了心理阴影,从而更加美好地生活。

当然,心理辅导工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应用心理学的方法,与学生以朋友的方式相处,通过有效的交流,了解其困惑,了解其处境及发生的事件,具有什么样的症状,总结病史及疾病的发展变化等,找准症结,让访者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来寻找方法来进行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的大学生心理培养体系;学校应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培养课程来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通过网络、微信等现代通训手段来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同时,在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中,针对现代大学生面临的各种压力以及心理问题进行专项化辅导,使所有的大学生都具备基础的心理知识,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能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帮助。

辅导员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要有足够的耐心。在充分了解问题的基础上,面对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要判断其面临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个人的、朋友间的、学校的、家庭的、还是社会的,能否在学校的范围内解决,需要家庭的帮助吗?这些心理问题有无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问题越明显,解决方案越合理,问题会就越好地得到解决。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需要对自己进行合理评估。你的优势是什么?对每次的咨询要善于总结,而且你的理解的深化有助于避免个人的心理抵触。三是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评估自己的能力,遇到一些棘手的情况,特别是超出一般心理问题的范围,会联系专业精神病学,并通知有关监护人一起处理心理问题,所以这样不但有利于访者,也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在高校学生工作中,高校辅导员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注意实践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崇高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通过教育的心理健康来进行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成长,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学生的思想困扰和心理问题是相生存在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利用与学生走得近、了解深的优势,深入学生中,积极发现如因学业困难、入学适应、就业困扰、情感问题等造成的心理问题,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心理知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心,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维护心理健康的同时,也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维护了校园的稳定。但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问题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能因为难以管理和教育而放弃,而是要用问题学生的心和眼去体验和看待所发生的一切,不断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让他们在开放、发展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从而建立起一种师生互动、沟通频繁的新机制。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

[2] 孟红.毛泽东题词的规矩与分寸[M].党史博采(纪实),2010(7).

[3]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 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5] 崔景贵.90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J].教育与职业,2008(12).

[6] 张盈,张玲潇,巩学敏.“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J].创新,2009.

[7] 吴悦.试论高校辅导员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8] 关旭.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解决方式[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8).

[9] 陈富國.心理健康工作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探讨[J].法制与社会,2010(2).

[10] 杨丽芳,黄小芳.和谐高校学生工作新模式的探索[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6(3).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辅导高校辅导员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自我定位及学生管理工作的探讨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心理辅导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