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研究对策

2017-11-22陶志平

科教导刊 2017年28期
关键词:英汉翻译概念隐喻

陶志平

摘 要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隐喻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大多数的语言文字都是隐喻性的,隐喻与翻译具有相似的特点,都是思维转换过程。在分析语言的过程中, 能够从隐喻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对于正确理解及表达译文都会起较大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概念隐喻的相关信息,分析了英汉翻译中会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探讨了如何从概念隐喻的角度恰当地翻译原文。

关键词 概念隐喻 思维转换 英汉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2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people are gradually awa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and language. Most of words are metaphoric. Metaphor and translation share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nd both are a process of thought transformation. In the course of analyzing language, considering everything from the angle of metaphor will play a tremendous role in understanding original texts and conveying thoughts in target language. 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related information about conceptual metaphor, analyzes problems that may occur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and discusses how to properly render original tex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

Keywords conceptual metaphor; thought transformatio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人们最初认为隐喻只是文人墨客使用的一种表达手段,是为了更好地传情达意,不是普通人所能使用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善于运用隐喻的人是天才。随着对隐喻的逐步认识,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隐喻具有普遍性,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理解了语言背后的隐喻现象,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八十年代初,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指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人们认知外部世界的手段,是思维方式的体现。隐喻性思维是人们认识事物,感知客观世界的重要认知活动。隐喻的普遍性,使得我们在语言交际中处处使用隐喻。英汉翻译就是将英语的语言结构转换成汉语的语言结构,这种语言转换的背后涉及到思维的转换。

1概念隐喻理论概述

1.1隐喻认知观的发展

罗马修辞学家昆体良提出了“替代论”,认为隐喻实际上就是用一个词去代替另一个词的修辞现象,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比较论”,认为隐喻是对某种相似性的陈述,相当于省略性的明喻。它们共同的特点是认为本体和喻体只存在某种相似性,是一种语言现象,与思维无关。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随着认知学理论在西方的发展,隐喻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认知工具及方法之一。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隐喻研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知语言学家提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是利用人们通过身体体验及感知的事物来描述另一种抽象、不熟悉的事物,是把源域的内容映射到目的域中。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对于新奇的事物可以有更好的了解。

1.2 概念隐喻的提出

1980年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了概念隐喻概念,认为隐喻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语言现象,但这种语言现象的背后是概念隐喻,即语言隐喻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概念隐喻是来自人们具体的生活体验,人们的认知能力是和人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对冷热的感知,当我们听到“受到了冷遇”,或“朋友的话语让人感到非常温暖”,都是通过物理意义上的“冷热”来理解的。所以,归根结底,隐喻是一种认知过程,是一种思维过程,是将源域的语义场映射到目标域的语义场上,是将两个本不属于同一语义场的概念等同起来。 例如:

Hes without direction in life.

Im where I want to be in life.

Im at a crossroads in my life.

我们通过Journey这个人们熟悉的源域来理解LIFE这一目标域,概念隐喻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等获得的深层概念,会通过语言隐喻具体体现。概念隐喻通常用A IS B来表示,目标域B通过源域A来理解,这种理解是基于A与B之间的映射, 但源域的语义场只是部分与目标域的语义场形成映射,否则,完全等同就成了同一事物,也就无隐喻可言。

1.3 概念隐喻产生的理据

概念隐喻中的源域往往是人们习以为常的概念,而目标域属于比較抽象,难以用言语直接表达的概念。人们最初之所以使用隐喻,是因为思维能力比较弱,找不到合适的词来描述抽象概念,往往是根据自己的身体感知及所经历的事情来帮助理解。例如,当我们把东西堆在一起时,堆得越高,东西越多,反之则越少。这样就形成了概念隐喻MORE IS UP; LESS IS DOWN.体现在语言中就有如下的句子:

The number of books printed each year keeps going up.endprint

My income rose last year.

He is under age.

传统隐喻学注意到了喻体和本体之间的相似在构成隐喻的作用,喻体是对本体的一种替换,属于词汇层面,没有从思维认知的角度去考虑。认知隐喻学注意到,相似性是产生隐喻的基本条件,但这种相似性不一定是两种事物之间本身存在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事物之间也可以创造出相似性。比如“爱如潮水”,在这种表达方式出现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爱”与“潮水”之间有什么关系。相似性可以是客观的相似,也可以是主观的相似。

2 英汉翻译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英汉翻译教学的目标,就是要正确理解英语原文的意思,并将其用地道的汉语形式表达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传递原文意思而且要保留原文的风格。传统的翻译教学多以语法结构为切入点来开展教学,通过对比两种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来达到翻译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以讲解翻译技巧为主,如正说反译,反说正译,语态转换,从句长句的译法等。在翻译过程中,由于只关注字词句的理解,忽略了文化背景等因素,就会出现误译和死译。功能对等理论,虽然将文化因素考虑了进去,但没有从思维的角度去考虑字词句及文本的深层意思,这就对于翻译的准确性方面没有显著优势。

3 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的英汉翻译教学策略

由于人类共有的认知能力,人类有相似的关于事物的隐喻方式,也就有了类似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隐喻形象是可译的,隐喻的英汉互译是可行的。就具体的隐喻翻译而言,可以把翻译方法分为直译和意译两大类。

3.1 直译

直译是翻译中最常见的方式,直译可以使译文表达方式尽量保持原隐喻的形式特点和文化内涵,既可以保留原滋原味,又能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汉语表达形式。虽然英汉两种语言会受到不同地理文化環境的影响,但人类的思维还是有很多共同之处的,所以很多字词句能够在保留形式的同时,把意思准确地传达出去。

3.1.1 保留原语形象

由于人类具有共有的一些感知体验,共享一个世界,英汉两种语言存在着对等的表达方式,在翻译过程中就可以保留原语的形式。例如:

A policeman waved me out of the snake of traffic and flagged me to stop.

一位警察示意我从长蛇般的交通中出来,并招呼我停下。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都会有用蛇来表示长长的队伍。

3.1.2 明喻法

隐喻是一种隐藏着的比喻,隐喻与明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明喻直截了当、明晰易懂,而隐喻较隐晦含蓄。在翻译隐喻时,将潜在的意思表面化,使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易懂。例如: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时间如潮水般不等人。)

3.1.3 直译加注释

语言与文化相互关联,语言传递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需要语言来表达,有时英语隐喻中的喻体在汉语中没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如果直译,由于汉语读者对原语形式不了解,无法传递出原语真正的意思。如果在保留原语形式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些解释性的文字,则不但可以更好地传递原语的意思,而且可以保留原文的语言形式,从而促进文化交流。例如:

She shed crocodile tears when she dismissed him from his job.

她把他解雇时,流出了鳄鱼的眼泪(假装难过)。

3.2 意译

英文句子结构中存在许多与汉语习惯表达方式大为不同的隐喻方式,体现了两国人民认识上的差异。这样的英语隐喻如果直译成汉语,一方面不易理解,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误译,采用意译法来处理,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处理方式。

3.2.1 舍形取意

有时源域的形象不易保留,需要舍弃形象,直接传递意思。例如:

He said the old car was an absolute dog to drive.

他说那辆车开起来绝对是个蹩脚货。

原文中absolute dog 是一个隐喻,如果直译,目标语读者无法理解,因此译者只有舍弃原文形象,译出真正的喻义,这样才能使译文读者明确原文话语信息。再如:lame duck指“任期即将届满的总统”,keep up with the Joneses指“一味追慕虚荣”。

3.2.2 换喻法

人们的认知来自亲身体验,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英汉两种语言中体现的认知是不同的,隐喻的具体方式也就不同。在翻译过程中,适当变换英语中的隐喻形式,用汉语中相应的隐喻方式来表达,更易于读者接受。例如:

He is as strong as a horse.

他像牛一样强壮。

3.2.3 译为成语法

成语或四字格是汉语的优势,当英语隐喻中的一些词语或表达方式与汉语结构相对应时,可以通过等效翻译,将原文译为汉语成语或四字结构。如:

Ass in the lions skin 狐假虎威

4 结束语

隐喻是日常语言中随处可见的现象,在我们所读所写的大多数文字中,隐喻无处不在。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通过对客观世界某一领域的认知来诠释另一领域的认知。隐喻与翻译有着共同之处,都是一种思维转换过程,从隐喻的角度来思考翻译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翻译教学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L芑鹣钅浚航魇〗逃蒲А笆濉惫婊?016年度一般课题项目“概念隐喻理论指导下的英汉翻译教学实证研究—基于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隐喻能力调查”(编号:16YB177)

参考文献

[1] 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3] Ortony, A. Metaphor and Thought[C].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79.

[4] 程同春.英语隐喻的思考与翻译[J].中国科技翻译,2005.

[5] 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 束定芳.隐喻学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英汉翻译概念隐喻
语用学理论视域下的英汉翻译探析
头韵的英汉翻译在《学术英语》的实践和研究
高校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探究
浅析英汉翻译中“文化词汇”的翻译方法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英汉翻译中文化空缺现象的翻译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The Impact of Media on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