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学校武术发展相关问题思考

2017-11-22郭威

武术研究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武术文化传统文化

郭威

摘 要:近年来,武术加快了进入校园的相关推进工作,学校武术发展具有长足的进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尤其是在当代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学校武术的开展更具有时代意义。在深入推广武术教育的同时,在发展理念、教学内容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武术在学校开展过程现状进行解析,并通过对比分析文化等相关因素,力图梳理发展桎梏,构建优化措施,提出德育先行教化为上的教育理念,以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兴趣性,以推进打练结合、凸显技击的教育方增进学校武术的發展。

关键词:学校武术 传统文化 武术文化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012—04

武术进入校园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赓续武术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推动力。在理清武术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发展相对迟缓,动力明显不足的因素下,融摄武术的文化底蕴、行为礼仪与技击本质,对武术进入校园开展规划系统的学理探讨与逻辑分析,力图辐射更为广泛的发展前景,以达到优化校园武术教学,增进民族文化传承的目的。

1 学校武术开展现状

1.1 内容老套,变化单一

武术未进入学校之前是家族式口传身授的教学模式,进入学校后,武术借鉴西方体操的教学方式进行体育课的教学。但是,由于武术流派众多、内容丰富,在学校教学中如何取舍,建立一整套有体系的教学内容架构是比较困难的事情。1961年体育学院本科讲义,是由各个体育学院的专家和教授组织起来编写的本科讲义,直到今天都是各个学校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的重要蓝本。在此之前,很多学校虽然有武术教材和武术教师,但没有一个统一的比较规范的教材。50年代后期,各个学院从专业角度和师资特点出发,也编写了一些教材,这些教材对学校武术的普及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为其它学校编写教材提供了范本。如果把这些教材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和研究,就可以发现武术发展的整个脉络,尤其是学校体育发展的情况。但由于武术近些年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在校内教育行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与落后,而这些却往往阻碍着学校武术的发展与推广。其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由于改革至今,体育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传统武术进入校园的步伐,主要体现在教育创新与传统武术的隔阂,导致传统武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异,这个变异往往表现在竞技武术套路的编排方面,与传统武术逐步脱节,在这种矛盾的冲击下,学校武术一直停滞不前,而武术套路的编排内容也是“老套”。其二,在学校武术的师资方面以及学校投入力度等方面的影响与作用下,其武术动作单调乏味,且缺少技击成分,以致于校园武术在发展与创新方面存在偏差,其动作内容变化较少。

“武术教育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基石”[1],对于塑造青少年的民族文化精神,帮助他们体认民族文化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从不拒绝外来文化,却不能忽视自己民族的文化,丢弃自己的传统”。[2]时至今日,中国武术遭受到其他文化的冲击,尤其是韩国跆拳道和日本空手道的影响,青少年把目光过多地转向了他国的武技,有报道称,“跆拳道将中国武术踹出大都市”[3],很多武术老师“转行”传授跆拳道的现象也确实存在着。在这些外部压力的冲击下,学校武术教育的推广与发展更是存在着雷声大雨点小的状况,而武术进校园的这一号角下,如何在面对这一巨大压力下加以调整与改革也正是我们目前所考虑的核心之所在,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如何融合当今时代特色进行整合是校园武术的问题所在,在其教学内容融合其技击之实质,在招式创新变化之中寻求武术的新出路也正体现着校园武术的真正吸引力。

1.2 兴趣浓厚,习练不佳

毋庸置疑的是民族传统文化正在青少年一代中严重丢失,学生对蕴含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的武术兴趣在降低。

研究表明:各类学校虽然把武术设置为公共基础课和公选课,但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法单调、教师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原因,导致学生对武术认识不够全面、理解不够透彻,出现了“学生喜欢武术,而不愿上武术课”[4]的现象。在中小学,虽然武术被列为必修课和选项课的内容,但是事实上目前全国没有几所中小学校开展正规武术教学。“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5]武术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得到普及与发展,习练武术的外国人逐步增多,对其文化内涵兴趣很浓。而中国青少年大多对本民族的传统武术了解较少,甚至不了解。源于中国的武术没有在青少年一代得到很好的继承与发展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由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在学校开展武术教育的具体措施势在必行。

传统武术长久以来主要依赖血缘关系的家族传承和模拟血缘关系的师徒传承方式延续至今,在此历程中传承人对武术以一种信仰和追求加以习练,亦或是以武术为其契机予以谋求生存,在这种印记的催动与作用之下,武术才能更好地得以延续。而今学生面对外界跆拳道、柔道的鼓动与引诱,在这些由外部引进的同类以新的作用下,校园武术仍以墨守成规的姿态发展下去,面临的只有打击与挤压。

不仅如此,舞蹈、体操等体育项目的引进也使得武术再以固步自封的态度坚持下去将会很难生存。另外,学生习练武术的动机亦发生着嬗变,一方面学生在家长的强大压力迫使下存在着反叛情绪,导致面对武术这一庞大的习练体系出现焦虑;另一方面学生在面对枯燥乏味且单调的武术动作会出现敌对情绪,长期习练效果不佳;其次在家长的溺爱下社会的宠儿面对须吃苦耐劳、磨练筋骨的基本要求表现出的退缩感极强;要想对武术习练到一定的程度需要长时间的严格要求,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大家热衷于观看武术表演,却下不了“台下十年功”的努力。在这些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校园武术的习练效果与学生锻炼程度受到一定的影响。

1.3 打练分途,疑虑重重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以奥林匹克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体育发展图景,民族传统体育在一次次碰撞中成为了陪衬,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提上日程,并在传承与发展中逐渐改变与分流。传统武术划分出“新”内容,打练由此分途,为迎合西方奥林匹克体育模式,武术套路演练更加系统化,标准化,这实际上与传统武术技击理念是相违背的,“事实上,现代竞技表演型武术确实有违中华文化精神”[6]竞技武术被西方称之为“中国式体操”,不得不说有着舍本逐末的意味。而从武术中分野出的散手运动,亦得不到西方体育文化的认同,其技击技术与技击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大相庭径,在他者看来,散手与西方搏击没有根本上的差异,并没有完全蕴含中国独有的文化意蕴与技击理念。举国体制是壮大国民体育力量,增强体育界以至政治界影响力所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展示我们东方巨龙觉醒的和振兴的一重大决策,虽使得中国在体育竞技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使得西方竞技体育项目在中国得到空前的发展与壮大。统摄武术打练分途的思维意向,其涵盖范围更加精确化,同时也使得民众对武术的理解诉求更加急切。endprint

学校武术开展以来,一直以武术套路为主要的习练内容,传统武术的习练方式与功法练习在一次次的改革中成为了文化附庸,纵观学校武术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其涵盖范围仅仅只是中华武术海洋中的冰山一角,其核心要义亦不能得到很好的展现。“青少年在学校武术教育中见不到他们‘心中的武术,对武术的热情只能寄托于武侠小说、武打片、动漫游戏,让渡给了跆拳道等外来的‘武术。”[8]思维场域的阈限致使学生对武术的审视局限于表演形式的“花架子”,武術文化的演绎过程置身于历史长河的理论长生点,其文化要义不胜枚举,借助舶来的外来“武术”往往只是弄巧成拙,学生在认知程度上疑虑重重。

2 学校武术发展的优化思考

2.1 教化为上,德育先行

“中国文化从来没有将身体的‘外形作为观察的对象,而是强调生命整体与外界不断的复杂互动中体会身体的存在和作用。”[8]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武术项目,相比于其他体育项目而言有着独特的性质,这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严格而言, 中国的古代体育处于“ 准体育”的形态, 它始终与宗教、军事、医学、伦理等结合在一起, 没能形成独立的文化形态, 其中与伦理的结合尤为紧密。这与中国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政治结构所造成的泛道德化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 始终以建立在以“ 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为主。同时由于自然经济的高度分散, 也要求必须建立一种社会整体与社会个体之间的特殊关系,以维护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巩固。”[9]事实也的确如此,武术自古与道德伦理相结合,而且关系较为紧密,反观西方体育与西方宗教社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远远不及武术与道德伦理结合的程度。正是中国武术道德化这一特点,便赋予了武术在锻炼人体机能的同时,还能对其练习者的道德层面产生一定的影响,以达到治身的效果,这是一种隐性与显性相结合的教化方式。

德育是学校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环节,“育人先育德”是很多学校以及教育人士所认同的教育理念。武术的教化作用能否在德育中发挥功效,主要在于其内容。“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教育是按两种尺度实现对人的构建的:外在尺度,即现实存在的物质世界;内在尺度,即人的自由心灵。”[10] 就是受教育者应该施加什么内容的思想伦理道德传达给学生,能否适应社会的规范和需求,并且不会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学校武术不仅仅是指纯技术的训练,更注重一种人文的教化。其最终目标在于改变人、塑造人、教化人,使得习武者的情感、品质、意志、毅力、信念乃至对整个生命的终极关怀得以升华。”[11]由此可见,德育的培养不仅仅是学生社会观的培养,更是自我修养的一种提高。把武德的教化内容进行细化,可以从礼仪教化与德育教育并驾齐驱来进行阐述。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化方面更加切合中华儿女,而将武术的教化作用运用于德育之中,作为德育的载体,更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和品质灌输给学生,可谓相得益彰,相印成趣。

2.2 增添形式,多样教学

本着追根溯源的学习兴趣动因挖掘,力求在教学形式与内容上做出突破,势必折射出浩如烟海的武术文化凸显,是增添学习趣味与沟通文化桥梁的双重变奏,武术的学习不是动作上的生硬模仿,也不是行为上的肆意张狂,其在于思想上的内生化育,在于点点滴滴中的行为演绎。

在传统武术发展进程中,地域特点尤为凸显,致使武术分化为多种流派,各类拳种交相辉映,不胜枚举,在彰显自身拳种特点的同时,也为中国武术的多样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历史不断演进,时代交叠更替,丰富的武术内容在当今学校教育为主流的历史语境中应得到重视与发展,根据学校的地域特色,学生的体质状况,合理制定习练内容是发展校园武术的有力途径。“根据武术的地方特色和武术拳种流派的丰富性,武术的人多以某一拳种学练为主的习武经历以及‘将套路演练得像模像样的教学任务,指导各地各校确定其武术套路教学的拳种”[12]武术习练的要义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其习练的过程是循序渐进,其习练的兴趣在于透视的理解武术的文化与精神要义。

2.3 打练结合,凸显技击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的各必要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是事物外部表现形态的根据。”[13]

由此可见,认清本质有助于学生提升对事物的正确理解,并能更加娴熟地掌握其发展规律,中国武术诞生于原始人们狩猎之际,其本质意义在于攻防技击,在于强健体魄,而把武术套路化在于武术形式上的演练,更加易于记忆与掌握,锻炼人体思维与反应能力,这也是武术对青少年进行“武术化”的一种改造。但基于技击效果而言,这种着重形式上的演练并不能完全迎合学生的需求,既定的套路演练只是出现在影视荧屏上,正是实战效果的发展诉求,展现武术真正的技击意义,“打”在武术习练过程中变得尤为重要,打是武术实战过程中必要的一环。

3 结语

“学术研究是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学科发展的作用因素,是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14]中国武术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积淀与延伸,且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历程一直稳步发展,在当今武术入校园的大时代背景下,凸显武术的文化内涵,彰显武术的实践意义在校园武术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理清校园武术发展的桎梏,从武术的文化底蕴入手,丰富的拳种类型以增添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从武术的行为礼仪上看,独特的教化方式与学校德育珠联璧合;而从武术的本质上来说,打练结合教育模式更加契合学生的思维意向,优化学校武术开展的教育体系,是武术发展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文献:

[1]蔡仲林.试论学校武术教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9-12.

[2]蔡仲林,汤立许.“四个支柱”视角下武术当代发展的教育使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35):82-85.

[3]林德明.学校体育开展传统武术的探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9(25):114-115.endprint

[4]王智慧,刘建华.现代学校武术的嬗变:实践的反思与价值追求[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100-104.

[5]王 岗,邱丕相,郭华帅,等.重构武术教育新体系必须强化国家意识[J].体育文化导刊,2009(16):6-10.

[6]金春霞.关于中国武术传承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2):5-10.

[7]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R].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后研究报告,2008:2-3.

[8]唐美彦,王 岗.身体视角下中国武术与西方体育的差异性比较[J].体育科学,2014(3):83-84.

[9]张 新,夏永思.管窥中国传统体育伦理思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2.

[10]王 建,潘凌云.人学视域下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现实探问于发展路向[J].体育科学,2013(11):22-23.

[11]周杏芬,纪洪海,吴士昌.论学校武术人文教育化的建构[J].内江科技,2009(10):3-4.

[12]趙胜光,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1):84-85.

[13]张 峰,赵光胜.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1):78-80.

[14]陈振勇.人类学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启示与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2):43-45.

Reflection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 in China

Guo Wei(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0000, 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speeding up Wushu development in schools related to promote the work to enter the campus, with considerable 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 and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Especially in contemporary inheritance and carrying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ave more importance of the tim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 Wushu development. In the time of further promotion of Wushu educa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aspects of development ideas, teaching content.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in the schoo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Wushu, an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factors, to card the shackles of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measures, put forward the first moral education on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diversity of teaching conte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to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playing and training, highlighting the Wushu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 Wushu.

Keywords:school Wushu traditional culture Wushu cultureendprint

猜你喜欢

武术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研究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