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引种葛藤品种在湖南地区块根饲用价值评价
2017-11-22郑霞王郝为唐守伟刘头明戴求仲
郑霞++王郝为++唐守伟++刘头明++戴求仲
摘 要 饲用葛藤栽培模式下不同品种粉葛的地下部块根生长与营养品质的研究尚未开展,为更好地选择适合湖南地区的葛藤饲料化栽培品种,对来自广西的8个商品粉葛品种在湖南地区进行饲用栽培模式下地下部块根产量与饲用营养品质评价。试验采用平地种植,不打顶不去侧枝的葛藤栽培模式,对8个遗传背景相近的广西地方粉葛品种,于种植当年测定单株葛根鲜产和饲用营养指标。结果表明,8个粉葛品种种植当年地下部块根产量由高到低依次为FG>DYG>YG>WZG>ZG>TG>MG>QCG。营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葛根干物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淀粉和粗脂肪含量在品种间变化较小,8个品种被分为差异显著的2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各被分为差异显著的3组;灰分含量在品种间变化较大,被分成差异显著的4组。依据产量和营养价值,综合评定较好的品种分别为FG、DYG和YG。
关键词 葛藤 ;引种 ;产量 ;营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 S322.1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10.003
Evaluation of the Feeding Value of Eight Introduced Kudzu Cultivars
in Hunan
ZHENG Xia WANG Haowei TANG Shouwei LIU Touming DAI Qiuzhong
(Institute of Bast Fiber Crops,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Hunan 410205)
Abstract Research on the root yield and nutrition value of different kudzu varieties as forage crop had not been carried out. Eight Kudzu varieties introduced from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and planted in Hunan area as a forage crop were determined to evaluate their root fresh yield and feeding value for better sel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kudzu varieties as a forage resource adapted to Hunan. In the experiment, the 8 Kudzu varieties from Guangxi with similar genetic background were cultivated without tipping or debranching at their growth stage to determine their fresh root yield per plant and their nutrition value in the same year of plan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8 kudzu varieties gave a yield per plant in the order of FG > DYG > YG > WZG > ZG > TG > MG > QCG. Nutritional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se 8 kudzu varieties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dry matter content (P>0.05), litter change in contents of starch and crude fat (two group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contents of crude protein and crude fiber (three group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nd more change in the content of ash (four groups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the root yield per plant and nutritional value, the kudzu varieties FG, DYG and YG gave better performance.
Keywords kudzu ; plant introduction ; yield ; nutritional value
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是多年生豆科葛藤屬植物,别名野葛、甘葛和葛根等。葛藤在我国民间的利用有较长历史,其茎纤维可供造纸和纺织;嫩茎和叶是优良饲料;花和根可供药用,其块根富含淀粉和异黄酮类物质,可供食用。葛根及提取淀粉后剩下的葛渣既可以直接新鲜饲喂动物及家禽,也可以晒干后储存,是家禽和牲畜喜食的饲料。动物对葛藤地下部块茎的消化能力与紫花苜蓿接近,但优于狗牙根的干草[1]。
葛藤生命力强,其生长对土壤环境要求低,耐寒、耐干旱、耐贫瘠、易管理、适合规模化种植及大面积推广发展,并且非常适宜山地平原种植[2]。目前,我国葛藤产业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江西和湖南等省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广西藤县、江西德兴、横峰及湖南湘西地区[3]。葛藤的栽培区域很广,在我国除新疆和西藏外的各省皆可生长[4]。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不同省份适合栽种的品种应有所区别。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普遍把葛藤作为一种有害杂草,对葛藤引种的研究还很少[5]。endprint
目前,人工栽培葛藤品种大部分以食用和药用为主,生产中多采用起垄栽培,并于栽种后两个月进行打顶去侧枝处理,以保证地下部葛根块茎的膨大发育[6-9]。栽培粉葛藤蔓被认为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物资源[2,10-11]。作为多年生宿根型植物,葛藤的生长周期普遍较长。通常,当以提取葛粉为目的时,葛藤的最佳收获期在栽种后的第二年或第三年。目前,人工栽培的粉葛品种大多是由野生葛藤选择而来[12-13]。葛藤的饲用化利用不仅可以利用地上部的葛藤藤蔓,也可以利用地下部的葛藤块根。因此,原有以葛粉为收获目的的葛藤起垄栽培方式的传统栽培模式不再适用于饲用化葛藤的种植[14-15]。当以葛藤藤茎为收获对象时,平地栽培更便于机械化操作,减少劳动力成本。然而,生产上使用的葛藤品种在平地栽培且不打顶、不去侧枝的种植管理模式下的表现与特性均未有深入研究。此外,尽管地上部藤茎是葛藤饲料化利用的主要对象,但葛藤地下部块茎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因此,研究饲用化栽培模式下葛根地下部块根的产量与营养价值对葛藤饲料化利用具有指导意义。为此,本研究采用在湖南地区引种8个广西地区的商品粉葛品种进行平地栽培,研究在不起垄、不打顶和不去侧枝的栽培模式下,不同品种葛藤地下部葛根的产量特点及营养价值特性,以期为进行饲用葛藤品种的筛选与栽培方式的确立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葛藤材料
供试材料:8个品种均购于广西藤县和平镇,8个广西地方品种皆以种苗供应商南翔葛多宝专业合作社的命名为准,分别是粉葛(FG)、菜葛(QCG)、紫葛(ZG)、无渣葛(WZG)、茶葛(TG)、药葛(YG)、大叶葛(DYG)和麻葛(MG)。8个供试品种皆可食用,皆可提取葛根粉,虽然名称不同,但是都属于分类学上的粉葛。供试品种名称、品种特征及来源见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2016年4月,将上述8个葛藤品种的种节以平地匍匐栽培的方式,按照随机区组的方法种植在湖南省常德市西湖区的实验农场,行距80 cm,株距70 cm,小区面积为5 m×10 m,分别设置3个重复,种植前施足底肥,常规田间管理,不进行打顶与去侧枝处理。
1.2.2 单株葛藤块根鲜重的测定
收获期从每个品种的3个小区中各随机选择3株,挖出完整的葛根块茎,洗净,立即称其鲜重,记录单株葛藤块根鲜重,并随机取3个样品进行营养成分的测定。
1.2.3 营养成分测定
干物质含量测定:采用105℃烘箱恒重法,样品在(105±2)℃烘箱内,烘至恒重。具体操作参考张丽英的《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3版[16]。粗灰分含量测定:采用550℃灼烧法,将样品在电炉上低温炭化至无烟后,转移入马弗炉,于(550±20)℃下灼烧至恒重。具体参考张丽英的《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第3版[16]。
淀粉含量测定:采用酸水解法,具體参照GB/T5009.9-2008[17]。
粗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凯氏定氮法,使用海能K1100F全自动凯氏定氮仪(山东海能科学仪器有限公司)进行测定。
粗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提取法,参照国标GB/T6433-2006[18]。
粗纤维含量测定:采用酸碱消煮法,参照国标GB/T6434-2006[19]。
1.2.4 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初步整理,使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采用Duncan检验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当P值小于0.05时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品种葛藤单株块根鲜重测定
种植当年不同品种葛藤单株块根的鲜重产量数据如图1所示。8个品种被分成差异显著的3组,其中FG的单株块根产量最高,其次是DYG、YG、WZG和ZG,上述5个品种单株块根鲜产差异不显著(P>0.05);TG与MG块根产量无显著差异,其产量在8个品种中居中,FG、DYG、YG、WZG和ZG的单株块根鲜重是TG、MG的1.30~1.45倍。单株块根鲜产最低的是QCG,其产量不足高产组葛藤单株块根产量的1/3。由此可见,平地栽培且不打顶不去侧枝的饲用种植管理模式下,葛藤种植当年地下部块根生长较好的品种分别是FG、DYG、YG、WZG和ZG。
2.2 不同品种葛藤块茎的营养成分评价
不同品种葛藤块根营养价值见表2。8个粉葛品种中干葛根块茎淀粉含量分为差异明显的2组,其中淀粉含量最高的DYG与最低的QCG、WZG组间差异显著(P<0.05),其余5个葛藤品种的干块根中淀粉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淀粉含量介于53.36%~57.31%。8个葛藤品种一年生葛根干物质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干物质含量最高与最低的分别是FG和YG。QCG的粗蛋白含量最高,为10.04%,且与其它7个品种有显著差异(P<0.05);粗蛋白含量最少的是ZG,为6.19%。葛根粗纤维含量最高的是QCG,为4.34%;其次是TG,含量最低的是FG,为2.52%。YG的粗脂肪含量最高,为0.67%,ZG的粗脂肪含量最低,为0.36%,YG与ZG的粗脂肪含量在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它葛藤品种粗脂肪含量组间差异不显著。葛根块茎的灰分含量介于3.58%~4.59%,8个品种被分成4个差异明显的组,灰分含量最高和最低的品种分别是TG和MG,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从上述营养指标来看,FG的淀粉与粗纤维含量2个指标比较理想,在8个葛藤品种中表现最好。
2.3 葛藤品种的综合评价
评价一种作物的饲用价值,除了产量外,还要考察其常规饲料营养成分。本研究对葛根块茎的单株鲜产、淀粉和粗蛋白含量等按照相关指标的数值大小进行排序与赋值,指标含量越高,排位越高,赋值越小。8个品种的各项指标排序与赋值结果见表3,综合评价时根据对营养成分的关注度进行赋值的排序。葛藤作为饲料利用重点关注的是单株葛藤块茎产量(第1位),其次是淀粉含量(第2位),最后是粗蛋白含量(第3位),其它营养成分在本研究中仅作为参考,不参与比较。FG的单株块茎产量赋值为1,淀粉含量赋值为2,粗蛋白含量赋值为7,因此综合赋值为127。以此类推,其余各品种的赋值分别为QCG(881)、YG(333)、TG(664)、ZG(548)、MG(755)、DYG(216)和WZG(472)。据各品种赋值大小,排名前3的葛藤品种分别为FG、DYG和YG,赋值分别为127,216和333。endprint
3 讨论与结论
整枝和修剪对粉葛的产量和品质具有一定的影响[20]。黄荣韶等发现,保留不同数目枝条和1个根条时桂葛1号干葛根块茎中淀粉含量为40.9%~50.9%,单株块根产量为0.43~0.67 kg。本研究采用的8个广西葛藤品种的干葛根块茎中的淀粉含量介于51.57%~60.51%,淀粉含量比桂葛1号高10%,但是由于淀粉测定的方法不统一,尚不能确定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的差异是否由品种差异引起的。除了QCG的单株块根产量仅为0.229 kg,略低于桂葛1号外,其余7个粉葛品种单株块根产量介于0.59~0.80 kg,与1株葛藤仅保留1条根时桂葛1号的产量相比有明显优势,说明本实验中采用的葛藤平地栽培方式同样能够保证地下部葛根块茎的产量。和其它植物一样,葛藤的生长与品质也受栽培模式、地理条件和管理等因素影响[20-21],故进行跨区域人工引种栽培时,仍需要对不同的品种进行引种栽培比较试验,以便筛选出适合引种目的地气候和土壤特性的品种。
从单株鲜产和营养价值的测定数据来看,8个供试葛藤品种各有优点。尽管FG、DYG和YG 3个品种的综合评价优于其它5个品种,但却没有1个品种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其他品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可能是本试验的8个粉葛品种多样性低,遗传背景相近,在今后进行饲用品种的筛选中需要丰富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区域多样性。
参考文献
[1] Corley R N, Woldeghebriel A, Murphy M R. Evaluation of the nutritive value of kudzu Pueraria lobata)as a feed for ruminant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echnology, 1997, 68(1): 183-188.
[2] 蒋 刚. 饲用及水土保持型优良植物——三裂叶葛藤[J]. 青海草业,2005,03:20-22.
[3] 谭燕群,陈建芳,揭雨成,等. 不同葛种质资源的植物学性状、藤蔓产量和营养品质分析[J]. 湖南林业科技,2016,43(05):85-87+91.
[4] 张廓玉. 葛藤[J]. 山西林业科技,1986,(01):40-41.
[5] 伍尚信,卢希旭,姜先芽,等. 粉葛新品种的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91(05):42-43.
[6] 吴小梅.火山无渣粉葛高产栽培技术[J]. 广西热带农业,2010,126(01):41-42.
[7] 于斌武,柳文录,张文学,等. 粉葛新品种“恩葛08”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果菜,2011,155(03):12-13.
[8] 张建生.葛藤培育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2011,407(07):54.
[9] 黄 涛. 大巴山粉葛关键栽培技术的研究[D]. 硕士,四川农业大学,2015.
[10] 李 琳,唐汉军,单 杨,等. 栽培粉葛藤蔓的营养成分特性及其安全性评价[J]. 食品与机械,2014,30(03):64-68+173.
[11] 谢国强,何余湧,程树芳,等. 几种热带牧草饲喂肉牛效果的研究[J]. 中国草地学报,2006,28(01):51-53.
[12] 周泽敏. 葛薯品种选育研究报告[J]. 草地学报,1997(04):297-304.
[13] 陈元生,周满生,李 明. 药用葛优良种质资源筛选研究[J]. 北方园艺,2010,228(21):202-206.
[14] 聂 荣.广西高产粉葛的栽培管理技术[J]. 江西农业,2017(05):29.
[15] 黃荣韶,黎礼丽,朱丹青,等. 整枝和修根对粉葛产量和品质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7,37(02):56-58.
[16] 张丽英.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
[17] GB/T 5009.9-2008,食品中淀粉的测定[S].
[18] GB/T 6433-2006,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S].
[19] GB/T 6434-2006,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S].
[20] 朱丹青. 整枝和修根对粉葛产量和品质影响的研究[D]. 南宁. 广西大学,2014.
[21] 曾 颖,肖 波,姚敦秋,等. 葛根产量与气象条件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03):221-2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