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柠檬产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
2017-11-22李进学高俊燕付小猛朱春华杨帆岳建强
李进学++高俊燕++付小猛++朱春华++杨帆++岳建强
摘 要 概述柠檬营养与功能利用价值,以及在云南干湿热“三江并流”区域与次区域的自然生态条件,并从市场前景、发展基础、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瓶颈与发展情景的角度,阐明在云南发展柠檬产业的优势及潜力。
关键词 云南 ;柠檬 ;产业发展 ;优势 ;潜力
中图分类号 S666.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7.10.021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of Lemon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LI Jinxue GAO Junyan FU Xiaomeng
ZHU Chunhua YANG Fan YUE Jianqiang
(Institut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ash Crops, YAAS, Yunnan Ruili 678600)
Abstract The nutrition and utilization value of lemon (Citrus limon), and the natural ecological conditions for lemon growth in the dry-wet-hot regions and subregions in Yunnan Province, China were described in brief, and the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development of lemon industry in Yunnan were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 prospects, the development grounds, technical support, development bottleneck problem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Keywords Yunnan ; lemon ; industrial development ; advantages ; potential
柠檬[Citrus limon L. Burm. F]属芸香科(Rutaceae)柑橘属(Citrus)枸橼(Citrus medica L.)类的常绿果树,已经有2 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但是柠檬(C. lemon)的起源一直不清,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柠檬起源于今天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缅甸北部以及中国的南方地区[1-2]。研究人员通过遗传学与细胞学的研究表明,柠檬是杂种起源,很有可能是酸橙(C. aurantium)与枸橼(C. medica)杂交而来[3]。在世界柑橘种植业中,柠檬占第3位[4]。我国是柠檬栽培的起源地之一。古书《植物名实图考》中就有“广州下茅香橼,盖元时栽种者,尤香馥云”的记载。柠檬主产国是阿根廷、墨西哥、南非、美国、意大利和中国[5-6],主要栽培品种有尤力克、小莱蒙、费米耐劳和费诺等,现有品种(系)有 200 多个[7-8,18]。中国主要在四川、云南、台湾等地均有分布[8],其中四川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云南种植面积0.8万hm2。云南柠檬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普洱、曲靖等地区[7,9]。柠檬是功能型营养高的高端特色品种,是园艺水果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0],近年来全球柠檬的种植面积呈稳步上升趋势。2015年全球柠檬的种植面积达到100万hm2,中国种植面积比例占6%。全球柠檬总产量达到1 200万t,中国产量在50万t左右。
作为富含次生代谢产物的柠檬,全身是宝,用途广泛,是鲜食、加工兼用的高档水果,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11-13],广泛应用在食品、美容与保健、医疗等行业[14-17]。云南是我国柠檬主产区,柠檬已经成为我国西南山区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云南柠檬种植具有独特的优势,柠檬生产中,春花果占75%左右,夏花果占15%左右;通过技术调控可实现秋花春熟果占60%以上。柠檬产业已成为我国及云南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产业。近年来,大量的企业、合作社快速推进了柠檬生产的发展。本文从云南柠檬营养、功能利用价值,市场前景、发展基础、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瓶颈与潜力的角度,阐明在云南发展柠檬产业的优势及潜力,旨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指导。
1 柠檬营养及功能利用价值
柠檬为全世界公认的健康、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的水果,富含维生素C、H、E、黄酮类、挥发油、橙皮甙、柠檬酸和K、P、Ca 、Mg等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其中,固形物含量6%~8.5%;维生素含量(Vc)40~70 mg/(100 mL);总酸含量 5.0%~8.0%;汁含量30%~45%;总氨基酸200~260 mg/(100 mL);K含量14 000~16 000 mg/kg;P含量1 400~1 600 mg/kg、Ca含量4 000~5 000 mg/kg、 Mg含量900~1 100 mg/kg[7]。中医认为,柠檬性温具有清热排毒、杀菌、助消化、祛痰、润肤、美容养颜、安胎、消除异味等功效。随着科技的发展,柠檬得到了更广泛的研究,特别是其在降血脂、降血压、降尿酸、抗衰老、抗肿瘤、等方面的潜在功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发达国家,柠檬已发展成为饮食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科学工作者对柠檬的多种功能性成分活性开展的大量实验表明,柠檬中的D-柠檬烯、柠檬苦素类似物、圣草次苷、橙皮苷、香叶木苷、柠檬醛等多种功能成分[19-20],具有抗氧化、抗癌作用[21]。
2 云南发展柠檬的优势
2.1 云南拥有柠檬种植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优势
依托云南高原獨特的气候资源优势,云南柠檬种植可实现早结、优质、丰产,四季开花挂果,周年产出。而目前我国柠檬主产区四川安岳每年的柠檬采收期在10~12月,一年主要采收一季果。endprint
云南具有域光照充足、温度适宜、水资源洁净丰富、空气质量好、紫外线辐射强、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环境资源丰富多样的高原特点,拥有全球各种类型的种植环境,成为世界上柠檬种植的最优势区域之一。云南柠檬种植区域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分布于怒江、澜沧江、金沙金、红河、南盘江等江河流域,拥有干热区、湿热区不同的气候类型。中国柑橘区划主栽品种区域积温范围,柠檬发展气候条件:年平均气温 17~19℃、≥10℃积温5 500~8 000℃、年极端最低温-3~-4、年日照时数≥1 200 h、年平均降水1 200 mm、年平均相对湿度80%[7],四川安岳积温5 950℃[22],与此相比,云南发展柠檬优势条件独具特色。
适宜的温度:具有得天独厚的适宜柠檬生长的生态环境,年平均气温18.3~23℃,最高气温38.8℃,最低气温-2.1℃,1月份平均气温10~13℃,年均降雨量700~1 800 mm,年积温5 800~7 800℃;充足的光照:年均日照2 000~2 500 h,紫外辐射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差大热量足: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霜期短,热量充足;土壤肥沃:活土层深80~100 cm以上;水资源丰富:三江并流区域,干净无污染的水源条件;柠檬品质好:柠檬果实次生代谢产物含量高,高含油、果胶、柠檬苦素等功能性成分。
2.2 云南柠檬具有产量高、品质优、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效益高的优势
2.2.1 柠檬种植比较效益高
柠檬种植正常管理,投产后产量一般可达30 t/hm2,产值达15万元以上(以果园价计),种植户比较效益高。依托柠檬技术成果,进行标准化管理,可实现第2年试(挂)果,第3年进入丰产,产量30 t/hm2,第4年产量达37.5~45 t/hm2。近10年来,优质果不低于80%,果园统一收购均价在5 000元/t以上,高的達到16 000元/t,实现产值15.0~45.0万元/hm2的突破。
2.2.2 柠檬加工具有较长的产业链、高的附加值
柠檬全身都是宝,用途广泛,是一种鲜食、加工兼用的世界性高档水果。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崇尚天然的潮流,人们保健、健康意识愈来愈强烈,由于柠檬具有特殊的香味和特有的保健美容功能而倍受消费者青睐。利用柠檬原料加工,开发新产品潜力大,柠檬精深加工产品上百种。主要产品如优质柠檬鲜果占柠檬总产量的80%,近年市场价格1.2万~2.0万元/t;柠檬加工果占柠檬总产量的20%,市场价格0.2万~0.3万元/t;柠檬油加工得率按3‰,市场价格62.5万~70.0万元/t;柠檬原汁加工得率按40%计,市场价格1.2万~1.5万元/t;柠檬果胶加工原料出果渣按45%计,从皮渣中果胶得率按1.1%计,市场价格18.0万~20.0万元/t;柠檬原料出果皮渣按45%计,价格0.1万~0.2万元/t。同时还可加工其他功能型产品。
柠檬加工产品分为原料型加工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仅柠檬原料型加工产品包括柠檬鲜食果、柠檬精油、柠檬原汁、柠檬浓缩汁、柠檬果胶、柠檬粉、柠檬苦素、柠檬酮等。其中,柠檬精油是食品、日化等工业最为广泛的香料之一,柠檬原汁、浓缩汁所含胡萝卜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和营养强化剂,柠檬果胶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纺织及造纸工业,柠檬苦素具有防治癌症的作用,柠檬酮具有降血脂、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柠檬及其加工产品在饮用、医药、保健等领域有着极为广阔的市场。
柠檬目前的消费市场还主要集中在中、高端消费者,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和大健康认识的提高,我国柠檬产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
2014~2016年,全国柠檬需求量在50万t以上,但目前全国柠檬产量仅20多万t,大部分依靠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小莱蒙填补空缺。目前全国仅有约2.67万hm2,云南柠檬不足0.67万hm2。预计2020年,全国柠檬市场需求量将达80万t。柠檬市场需求大,鲜果紧缺,柠檬产业逐年稳步增长,市场情景较好,产业发展的扩展空间极大。
2.3 云南柠檬产业具备良好的规模发展基础
2.3.1 已被纳入国家柑橘产业规划,是国家和云南省战略发展的需要
国家农业部《柑桔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8~2015)》,把云南柠檬产区列入特色柑桔生产基地的规划之中,云南省将柠檬产业列为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云南“桥头堡”战略、国家“一带一路”、“孟中印缅”建设中发展生物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部份。云南柠檬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中央、省、州市(县)各级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对我国西南边疆民族及中缅边境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稳定发展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2.3.2 10多年的发展,整个产业积累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
云南柠檬作为一项新兴的产业,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柠檬科研工作者与从事柠檬产业的人们前赴后继,经历了太多的成功与失败,正因为此,给后来者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应是云南柠檬发展的一大成果,是支撑后续产业健康发展的贵宝财富。目前云南大小从事柠檬产业的科研机构、企业、合作社虽仅有30余家,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4 国家、省及地方政府一如继往的对柠檬产业给予重视和支持
云南柠檬产业发展至今,得到国家、省、州、县市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在柠檬产业发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原料基地建设、产品营销、龙头企业扶持等方面给予列项支持,云南省将柠檬产业列为高原特色农业“十百千”行动计划重点项目之一,云南省政府多次召开柠檬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明确将云南德宏柠檬产业列为云南省绿色经济强省的重点项目和首选项目,目前列入国家“桥头堡战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略,全方位多渠道为产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endprint
2.5 云南柠檬产业发展具有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优势
云南省农科院柠檬产业化技术创新团队建立13年来,经历了从无到有,团队以人才链和科技链支撑产业链的发展理念,构建了从资源收集与挖掘、品种选育、栽培、植保、加工与储运、产业经济的全产业链学科体系。团队秉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科技论文写在云岭大地上”的务实精魂,把团队的创新技术普及到人,把技术产品落实到树,推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5.1 团队具有学科健全的人才队伍
依托邓秀新院士工作站团队,云南柠檬产业化技术创新团队现有45人,有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职8人、中职15人;硕士生导师2名、硕士14人、博士3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3人(其中2人培养对象)、德宏州中青年学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德宏州学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培养对象1人、德宏州领军人才1名;2015年檸檬团队获得“德宏州柠檬产业技术创新团队”称号;2016年团队入选云南省科技厅“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柠檬产业化技术省创新团队”。
2.5.2 具有一系列国家及省级的柠檬科技创新平台
建有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柠檬综合试验站、国家农业部德宏柠檬良种繁育基地、邓秀新院士工作站(省、州建站)、人社部国家级云南省柠檬产业化开发专家服务基地、国家科技部云柠柠檬星创天地;挂靠的单位有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红瑞柠檬研究所,云南柠檬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柑橘育种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2.5.3 团队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极大的提升了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源于生产,归于生产;立足云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团队始终坚持跟踪世界研究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国内与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重庆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西南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等10余家单位;国外与美国、墨西哥、阿根廷、南非、澳大利亚等世界多个柠檬(柑橘)主产国建立合作关系,强化科技创新合作,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创新能力。
2.5.4 卓有成效的科技创新与成果批化,强有力的支撑了柠檬产业的健康发展
团队获科技部“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2项、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州市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科技成果鉴定2项;出版专著6本;选育柠檬新品种2个、发表科技论文18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45篇,SCI 5篇、制定技术标准9项、申请专利22件。“柠檬良种选育及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柑橘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邓秀新院士、云南农业大学校长朱有勇院士等专家鉴定该成果认为:该成果研发了一整套从品种到栽培的生产技术,整体达到同类研究的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结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
主要研究成果:(1)建成了国内唯一的柠檬专用种质资源圃,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其中选育出‘云柠1号品种,是我国第一个柠檬审定品种,已列为我国“十二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作物主导品种,在云南柠檬产区品种应用覆盖率达90%以上;费米耐老被列为我国“十三五”期间主导品种。(2)建有农业部列项支持的柠檬无病毒种苗繁育基地及病毒检测技术体系,为云南发展柠檬产业提供了健康种苗保障。(3)形成了一套柠檬早结优质丰产栽培技术体系,创新技术集成应用,实现第3年产量可达30 t/hm2的早结丰产目标,改变了德宏柠檬过去4~5年进入盛产期的栽培历史,涌现出一批亩产值上万元的种植户,提高了种植柠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领大批果农脱贫、增收致富。(4)构建了一套水肥一体化生态栽培模式,该技术克服了果园土壤结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问题,提高了土壤碳库、保育了耕地。为果农节本增效7200元/hm2以上,产生了较大的经济与生态效益。(5)构建了柠檬加工与采后储运团队,研发了一批产品生产技术。(6)构建了一套柠檬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实现优质果率85%以上,高的果园97%;比传统栽培增加收入3.75万~24万元/hm2,团队的技术服务得到了众多企业、农户的认可。10多年来,失败与成功相伴,但信心与责任成就了一个成长中优秀的团队。
2.6 云南柠檬产业是政府实现精准扶贫,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优势产业
云南柠檬产业支撑服务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移民工程,受到各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深受地方政府和广大种植户的欢迎。多年来,柠檬团队依托自身的科技创新成果,与云南红瑞柠檬开发有限公司、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褚橙公司)、保山瑞特热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任远养殖有限公司、瑞丽滇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澜沧柠香柠檬合作社、海南卓津蜂业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业、联合(作)社深化科技合作,在全省及全国柠檬适宜种植区,以“企业+基地+农户+科技+市场”的发展模式,推进柠檬产业的发展,支撑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 云南柠檬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3.1 产业发展缺乏龙头企业
柠檬产业的兴起,在德宏发展,目前扩展到保山、临沧、普洱、曲靖、大理等区域,发展面积近0.67万hm2,产量不到2万t。目前云南大小企业、合作社等30余家,但企念综合实力较弱,产业缺乏有实力的龙头企业。
3.2 缺乏较好的产业发展模式
多年来,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科技等多种模式,但发展存在较多的问题。如资金链短缺、管理运营团队综合能力不高;现代农业产业已经是一个强势的产业,时效性要求很高,不能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精准化的管理(如病虫害的统防统治),是导致综合效益低,甚至产业发展失败的原因。探选理想的产业发展模式与具有成功管理经营的团队,是柠檬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
3.3 柠檬(柑橘)危险性病害的防控风险不断增加endprint
柠檬种植生产过程中,常规病虫害种群与消长动态规律可以很快得到掌握,但危险性病害的发生存在突发性,严格做好监测监控,并配套集成综合绿色防控技术。如何规模化、规范化与精准化进行柠檬的生产管理,实行统防统治已成为重要的手段和途经,是有效降低成本投入、提升增值的基本保障。
4 解决云南柠檬产业发展瓶颈的建议
4.1 创新发展机制,强化龙头企业主体地位
针对云南柠檬产业的发展,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创新发展机制强化龙头企业主体地位。完善提升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农民投保、社会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模式,整合科技资源,政策叠加,引入金融资本,防范和化解产业发展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全方位主推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2 创新模式发展,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采取有效措施,吸引龙头企业在优势区建设柠檬生产、加工基地,发挥企业主体的引领作用,與农民建立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完善基地+农户+企业、基地+农户+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科技、基地+土地+农户+企业+政府等多种模式,扶持建立政府引导的中介服务机构,将农民组织起来进入产业与市场,让农民成为产业化工人,提高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利益有效联结,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力推进云南柠檬产业化发展。
4.3 创新管理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严防危险性病害
不断完善柠檬生产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企业标准。构建柠檬安全绿色防控监测监控体系,规范生产各环节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管理。严防柠檬危险性病害的发生,如柠檬黄龙病、明脉黄化病毒[23],及其传播媒介。
5 云南柠檬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中国柠檬主要的产地在于四川安岳、潼南、云南德宏等地区。四川安岳柠檬的产量、种植规模以及市场占有率占全国柠檬的80%以上。目前,四川安岳柠檬的种植面积为2.4万hm2左右,鲜果产量为20万t左右;云南柠檬发展初具规模,近0.67万hm2,年产量1.8万t,但云南柠檬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柠檬发展6.67万hm2的适宜区域。
柠檬产业市场潜力大。由于柠檬对人体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功效,目前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柠檬鲜果及其加工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市场潜力巨大,其需求量呈稳定上升趋势,未来我国对柠檬的需求仍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柠檬的市场需求将达到80万t,2025年达到100万t以上。然而,由于气候条件的限制,我国适宜发展柠檬的地方很少,而云南却是发展优质柠檬的最具潜质的地区之一。由此,云南柠檬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竞争能力。
云南省作为高原地区,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中抓住战略机遇,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推进现代农业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24]。云南发展柠檬产业潜力极大,云南是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主战场,是国家不同部门的扶贫挂钩点,紧紧围绕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较产业优势,急需柠檬产业作为经济发展转型的替代产业,发展柠檬产业可实现地方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优势,在云南发展柠檬种植,实现云南柠檬春花秋熟果8月上旬上市,错季节生产的秋花春熟果柠檬3~7月上市[25-26],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依托龙头企业主体、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与社会参与的模式,发展柠檬产业,可聚集资源、政策叠加、为云南柠檬产业的发展提供较好的支撑保障。预计到2025年,云南柠檬产业发展规模达到3.3万hm2,产量近100万t,农业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可辐射带动云南及周边近6.67万hm2热区柠檬的发展。要做大一个农业扶贫产业,需要利用好政府、科技和市场三种力量[27],为国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Sarton G.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J]. From Homer to Omar Khayyam, 1927, 1.
[2] Tolkowsky S. Hesperides. A history of the culture and use of citrus fruits[J]. Hesperides, 1938.
[3] Gulsen O, Roose M. Lemons: diversity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elected Citrus genotypes as measured with nuclear genome marker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 2001, 126(3): 309-317.
[4] 邓秀新. 世界柑橘品种改良的进展[J]. 园艺学报, 2005(06):1 140-1 146.
[5] Perez-Perez J G, Porms C I, Garcia-Lidon A, et a1. Fino lemon clones compared with the lemon varieties Eureka and Lisbon on two rootstocks in Mumia(Spain)[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5, 106: 530-538.
[6] 高俊燕,周东果,岳建强,等. 费米耐劳柠檬引种研究初报[J]. 西南农业学报,2008,21(3):495-498.
[7] 岳建强,李进学. 柠檬高效栽培原色图谱[M]. 云南科技出版社,2011.
[8] 彭成绩,蔡明段. 现代柠檬栽培彩色图说[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
[9] 李进学,高俊燕,杨恩聪,等. 云南德宏柠檬园土壤保育及肥水管理关键技术[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6): 35-38.endprint
[10] 徐 强,郝玉金,黄三文,等. 果实品质研究进展[J]. 中国基础科学,2016(01):55-62.
[11] Stavroula A Vekiari, Eftihios E Protopapadakis, Parthena Papadopoulou, et al. Composi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Essential Oil from Leaves and Peel of a Cretan Lemon Variety [J]. Agric. Food Chem., 2002, 50(1): 147-153.
[12] Nguyen H, Eva M Campi, Jackson W Roy, et al. Effect of oxidative deterioration on flavour and aroma components of lemon oil[J]. Food Chemistry, 2009, 112: 388-393.
[13] Marie-Laure Lota, Dominique de Rocca Serra, Félix Tomi, et al. Volatile Components of Peel and Leaf Oils of Lemon and Lime Species[J]. Agric. Food Chem., 2002, 50(4): 796-805.
[14] Sawamura M, Poiana M, Kawamura A, et al. Volatile components of peel oils of Italian and Japanese lemon and bergamot[J]. Ital. J. Food Sci., 1999, 11(2): 121-130.
[15] Pergola M, D'Amico M, Celano G, et al. Sustainability evaluation of Sicily's lemon and orange production:an energy,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analysis[J]. J. Environ Manage, 2013, 128: 674-682.
[16] Oboh G, Olasehinde T A, Ademosun A O. Essential oil from lemon peels inhibit key enzymes linked to neurode-generative conditions and pro-oxidant induced lipid per-oxidation[J]. J. Oleo Sci. 2014, 63(4): 373-381.
[17] 朱春華,高俊燕,李进学,等. 柠檬和莱檬果皮精油挥发性成分分析[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2(11):1 565-1 570.
[18] 高俊燕,周东果,李进学,等. 柠檬优良品种‘云柠 1 号[J]. 园艺学报,2014,41(6):1 269-1 270.
[19] Adibelli Z, Dilek M, Akpolat T. Lemon juice as an alternative therapy in hypertension in Turkey[J]. Int J Cardiol, 2009, 135(2): 58-59.
[20] Bernhard R A. Occurrence of coumarin analogue in Lemon juice. 1958.
[21] Calderone V, Chericoni S, Martinelli C, et al. Vasorelaxing effects of flavonoids: investigation on the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potassium channels[J]. Naunyn Schmiedebergs Arch Pharmacol, 2004, 370(4): 290-298.
[22] 邓秀新,彭抒昂. 柑橘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1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