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船员跨国讨薪维权
--一次全媒体报道的成功实践
2017-11-22文/罗鹏朱婧杨瑾
文/罗 鹏 朱 婧 杨 瑾
为船员跨国讨薪维权
--一次全媒体报道的成功实践
文/罗 鹏 朱 婧 杨 瑾
2017年2月,《中国水运报》官方微博上出现了一条船员滞留海外需要维权的信息,引起了报社编辑的高度关注.在启动维权机制后,报社以全媒体平台为载体,通过"中央厨房"高效运转,经过近一个月的持续报道和奔走呼吁、维权讨薪,最终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25名船员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这一报道既凸显了报社的社会责任,也成为报社"互联网+新闻"的一个成功实践案例.
一条消息引发的跨国"营救"
2017年2月17日00∶54,《中国水运报》新媒体值班编辑在官方微博上看到了一名中国籍船员的求救消息:"@中国水运报,我是'大满载'轮船员,现在船员证和护照被扣,一年多未领薪水,25名中国籍船员被困秘鲁渔船2年,情绪崩溃!"接到信息后,值班编辑敏感地意识到这是一条重磅新闻.随后,值班编辑通过微信连夜与该船员取得联系并核实情况.
18日早上8∶30,值班编辑立即向新媒体中心主任进行了汇报,并向本报的总编室进行了汇报.总编室要求:密切联系船员,核实消息来源真假;新媒体编辑迅速在网上搜集相关信息,集中归拢;密切关注事件进展,如果信息属实,立刻启动报社维权机制,通过微博、微信进行滚动式发布.9∶00左右,新媒体编辑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采用文字、视频通话等方式联系采访其他被困船员,收集合同、船员证等重要证据.记者启动采访机制,联系了该船员公司负责人了解实际情况.在采访船舶所属公司遭拒之后,记者又辗转联系到给该船员签发船员证的某海事局工作人员,着手调查船员的身份信息、船舶和船东信息.经过多方调查、求证,在得到确切信息后,记者还联系了船员公司辖区的海事局和海事法院,寻求解决办法.在确认信息无误后,11∶00,首篇新闻报道发出.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APP发布这一报道后,《南方都市报》记者就发来转载报道的申请信息.
19日早上,《央广之声》新闻纵横栏目也播报了该事件.随后,腾讯网收录了央广网的这一条新闻,由于该新闻发布期临近周末,文章并未得到大规模扩散.在20日当天,刚上班的各家媒体都发现了这条重磅新闻,并在网站、微信公众号上注明转发,而《法制晚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半岛都市报》等媒体,纷纷对被困船员、家属、代理公司展开进一步采访报道.
为促使船员维权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央厨房"决定在报纸上同时展开报道.从20日开始,本报先后刊发消息、长篇通讯《25名中国船员遭欠薪被困秘鲁 9人2年未曾归家》《25人被困秘鲁一年多 船员兄弟,何时能回家?》等6篇报道.同时,报社获取的现场图片和第一手消息都在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进行持续滚动式发布.
这些报道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关注,随后,多家媒体对被困船员、家属、代理公司进行了采访报道.25日,中国驻秘鲁大使馆领事部出面,为受困船员解决餐饮问题,并对外表示大使馆不允许中国公民在外有被限制自由的事情发生;26日,该船在秘鲁的代理公司华洋船务代理公司负责人向大使馆承诺,2周之内安排船员回国.3月11日,首批船员顺利领到薪酬并启程归国,并给报社发来了感谢信;16日全部船员归国,为该事件画上完美的句号.
成功报道的背后逻辑
这篇小消息彰显大责任的报道,是本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由"相加向相融"的一个典型案例,其反应之快、影响力之强、效果之明显,有目共睹.这次报道的成功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快速反应,全程跟进.一是编辑记者反应敏锐、迅速跟进的职业素养.这次报道,最初是由新媒体值班编辑在官方微博上无意间看到的,是职业敏感性让她意识到该事件涉及船员的权益保护,而且是涉外船员,题材重大.二是记者吃苦耐劳、百折不挠的责任担当.秘鲁与我国有13个小时的时差,而船员又在值班工作,记者的采访基本上都是在中午和凌晨进行的,虽然熬夜采访很累,但正如记者所言:"一想到船员远离家乡被困在水牢一样的船上,他们的父母孩子还等着他们工资过生活,只要我们的报道能帮他们享受应有的权益,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正是记者不抛弃、不放弃的坚守,才促成事件的最终解决.三是相互配合,畅通无阻.从"中央厨房"发出指令开始,新媒体与报纸在采访、编辑、播发、反馈的一系列互动中,就打破了部门、平台之间的壁垒,全程紧密配合、无缝对接,保证了新闻"第一时间"传播给受众.
"中央厨房"发挥了关键作用.从关注第一条微博留言开始,网站、微信、客户端、报纸就开始陆续加入到持续报道的过程中.作为中枢机构,"中央厨房"对新闻"食材"进行多样化加工,以微博留言、微信推送、刊发消息、整版通讯等多形式、多体裁有序发布、滚动播发,形成了持续传播、渠道多样的全媒体报道矩阵.同时,"中央厨房"向报纸、网络和客户端发稿,先发网络快讯,再发布现场图片,最终形成完整消息,将深度、系统、专业的报道依次呈现给受众.这种报道方式保持了新闻的热度和连续性,增加了新闻报道的张力,引起了社会媒体、地方报社的广泛关注乃至外交部驻秘鲁领事馆的直接介入,使整个事件得到了圆满解决.
议题设置好,时机把握准.我国现有在册海员56万人,是船员大国.因为职业原因,这个群体常年漂泊在水上、行走在移动的"国土上",他们的权益保障一直是各方关注的重点.这次采访报道,紧紧抓住了"涉外船员""跨国讨薪""群体维权"等关键词,这些都涉及弱势群体的切身利益,为他们维权,既彰显了报社的社会责任,也具有一定吸引力.同时,在报道这一事件之前,本报刚刚转发了新华社关于联合女神号遭遇欠薪被困印度事件.这一事件引起的热议还未平息,又推出我国船员被困海外的新闻,再度点燃了媒体报道的热情和社会各界对船员群体的关注.
坚守职业道德,彰显社会责任.这次事件的成功解决,报社没有收取一分钱的费用,完全是自觉、自愿地为船员维权服务.事实上,中国水运报社有这样一个为弱势群体讨薪、讨说法的传统.这些年来,报社形成了以老记者桂慧樵为首的维权群体,义务为船员船民等弱势群体维权讨薪达1亿多元.现在,桂慧樵同志虽然退休多年,但仍然奔走在江河湖海,被船民亲切地称为"平民钦差",报社被船民称为"我们的贴心人".在讨薪过程中,记者遭受的人身攻击和威胁不计其数,但始终坚持公平正义、把社会责任放在心中,这个"传家宝"在报社代代相传,给年轻记者留下了印记.
关于全媒体报道的启示
跨国为船员讨薪维权,已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报社也收获了更多的全媒体实战经验.这次成功的全媒体报道,也为正在进行的水运报特色"中央厨房"探索出了一套经济实用的解决方案.
"中央厨房"建设要形神兼备."中央厨房"是新闻采编的集散地,既要以技术、平台等硬件来固其"形",又要以管理、服务、效率等手段来聚其"神",只有形神兼备才能发挥中枢作用.为此,报社"中央厨房"经过了一年多的试运行,在内容生产、协作、分发机制和业务模式上进行不断探索,由过去的"分灶吃饭"变为现在的"中央厨房",实现了部门合一.编辑部、新媒体中心两个部门合二为一,主任合二为一,打通了部门壁垒,实现了扁平化管理.报社总编为"厨师长"(指挥员),编辑部、新媒体中心主任为"大厨"(新闻分发),新媒体编辑为"白案师傅"(制作快讯)、报纸编辑为"厨师"(整理加工),记者为"原料采集员",统一指挥,各司其职.
此外,报社也实现了采编发流程的合一.一是记者采集新闻回稿件库;二是新媒体第一时间播发快讯同步报道;三是记者继续跟进新闻事件;四是报纸编辑指挥记者进行深度综合报道;五是新媒体紧跟事态发展,强化与读者互动(包括评论、跟帖),引导舆论;六是对新闻事件挖掘新闻背景并对过程进行分析、反思、总结.通过"滚雪球"式的追踪、引导和有效的分工合作,报社最终实现了重大报道"一体策划、滚动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实时滚动、全媒覆盖".
有效传播才有影响力.新闻因为传播才有价值,产生效应才有影响.过去,我们过于注重对"海量信息"和"第一时间"的争夺,而对受众需求和新闻本身的质量挖掘不够,针对性、导向性不强,有时还会造成舆论导向上的被动.因此,要让新闻以最短的时间和距离抵达目标受众并得到积极反馈,就必须重视新闻的有效传播.为此,要根据受众的信息需求,不断进行"双向沟通""反复修正".
在"中央厨房"内部,"分灶炒菜"(处理信息)是第一步,"一鱼多吃"(平台需求)是第二步,"叫好叫座"(受众反应)才是终极目的.这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要善于设置议题,抢占传播制高点.要善抓热点、焦点,设置大家想知道、爱讨论的议题,让该热的议题热起来,该说的话说通、说透、说到位.二是要强化舆论引导力.这要求媒体既要加强内容监管,不制作、不发布、不传播非法有害的新闻,引导读者和网民遵守互联网秩序,依法文明上网,理性表达诉求意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又要切实增强信息传播的针对性,在新闻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体裁、手段上创新,不断强化对舆论的引导,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三是要用好主题吸引受众注意力,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立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和接受特点,精准定位受众,讲身边事、说身边人,传播大众关心的事情,把一个好主题的思想、观念、内容通过生动形式、多样手段表达出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主流舆论矩阵,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信息聚合才能产生集约优势.这要求报社协调好"统"和"分"的关系."统",即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人员混搭、信息共用,形成采编发合力,发挥集约化生产的优势;"分",即根据用户形成"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消费需求."统"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分"抓住了需求、吸引了用户,兼顾了共性与个性,真正做到"一鱼多吃".
在协调"统""分"的过程中,特别要注意三点.一是通过机制创新,打通部门壁垒,调整媒体内部组织构架、薪酬体系,将各生产要素置于"中央厨房"大系统的特定位置上,形成传播的生产线;二是要加强与受众的交流,通过互动推动新闻滚动播报,积极引导舆论,把握舆论主动权;三是在"中央厨房"系统内部,针对同一新闻信息,要通过不同平台、不同形式、不同手段呈现出来,避免"千稿一面""同质竞争"和重复雷同.
人才培养是关键.互联网时代,为了建设全媒体,打造"中央厨房",就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一是要着力打造具有互联网思维的复合型人才.新媒体不能是传统报纸的"复制品",而是要面向市场需求开展品牌营销,要打破传统"能写会道"的传统新闻人才培养方式,顺应市场要求,培养既懂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又懂经营管理;既懂行业,又懂新闻业务的复合型人才;二是着力培养具有市场意识的营销人才.要坚持客户为中心,以用户的视角看问题,做出互联网运营的专业决策,打造具有流量思维、用户思维、营销思维、简约思维以及品牌思维的专业化人才;三是加强人才的跨界培养与培训.建立招募与自我培养、送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机制,着力打造一批有朝气、有活力、适应全媒体运行需要的采编、运营、推广队伍和专业数据处理、舆情分析的"全媒体"人才.
作者单位 中国水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