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立志书精品意识 提高志书文化价值

2017-11-22

黑龙江史志 2017年11期
关键词:志书方志精品

陈 怡

树立志书精品意识 提高志书文化价值

陈 怡

习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兴运,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精神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对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

志书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属于文化产品范畴,要发挥“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坚持存真求实,确保地方志质量”的要求,必须牢固树立精品意识,确保志书质量,进一步提高志书的文化价值。

一、精品意识是提高志书文化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刘延东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认真总结修志经验教训,深化对地方志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以科学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学风,将质量意识贯穿于修志工作的始终。要结合发展的新形势,加强对地方志编纂的业务指导和服务……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的系列精品佳志。”所以,树立了精品意识,志书质量就有了保证,也就抓住了编纂志书的根本。树立精品意识要以科学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作风,并将其贯穿于修志工作的全过程。

“精品意识”是确保志书质量的先决条件,而“文化价值”则是“精品意识”的延伸和体现。文化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基,始终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文化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世界历史的更迭。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不断发展中仍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正确的方向,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具有五千多年的精神文明,深厚的中华文化始终为我们提供精神指引,同时也让我们充满自信。优秀的志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价值的载体,承载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包含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很难想象,一本“文化价值”不高的志书如何体现编纂者的“精品意识”?

二、编修人员的素养对志书质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1.提升修志队伍的文化素质。志书是人修的,有什么样的人才素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志书,修志人员的素质对志书这一特殊精神文化产品质量的决定作用。这个素质,包括要有正确的世界观、高尚的志德、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对方志事业的挚爱;这个素质,要求从事方志工作的人员知识要广、专业要精、创新能力要强,除传统的知识要知晓外,还要主动建构现代科学知识结构,在业务水平方面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成为德才兼备的修志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人文、城乡面貌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还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不断熟悉地情和所编辑的对象,自觉加强岗位学习,注重学术研讨。

以“冰城”哈尔滨为例,这里除了有享誉世界的“冰雪文化、欧式建筑、饮食文化”三张顶级名片外,还有以文庙为代表的儒学、以极乐寺为代表的佛教、索菲亚教堂(现为哈尔滨建筑艺术博物馆)为代表的基督教、圣母教堂代表的东正教以及各类清真寺等,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修志者沉下心来潜心钻研。另外,伴随信息技术的进步,方志信息采集、编辑加工、数据与图形处理、排版及方志应用检索等都走上了现代化道路,如果不从观念上重视,不从素质上提高,将很难适应方志事业发展的需要。因此,重视修志队伍的文化素质不仅重要,而且刻不容缓,这是提高志书文化价值的第一要务。

2.提升志书的文化品位。志书是具有独特文化品位和价值的地情书,其文化品位的体现,关键是要把握一个地方的独有特色,找准特色要素和切入点,结合思想性、科学性和资料性原则将其详尽记述,才更能彰显其独有的文化品位。胡乔木曾经指出,“旧的地方志作为一种资料书是有价值的,但它的科学性很差……新的地方志应该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改善。我们不仅要门类设得比较合理,在门类的叙述上比较得当,而且要力求表现出各门类的相互关系……至少要求整部地方志从头到尾都力求严谨、要保持一种科学的、客观的态度。”这段话语,是方志工作者制定篇目和纂写志稿的基本原则,也是提高地方志文化品位的必由之路。志书文化品位蕴含于篇目结构和内容之中,篇目讲究门类合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内容讲究资料翔实、客观、准确,要从整体性与系统性看是不是能把一个地方的历史与现状,兴衰与起伏全面、系统、合理地反映,充分显示地方特色和文化特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一个体系,成为一部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佳志良志。

3.在志书装帧设计上融入文化元素。书籍是传播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志书制作过程中把创意文化元素和地方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装帧设计则是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这就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志书出版阶段的相关工作,好比“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否则,就有可能使我们多年苦修的劳动成果付之东流,成为不能彰显文化价值的次品。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志书已从旧有的手抄本、木刻本、线装本发展到了今天的激光照排,印制工艺日趋精美,为提高志书文化价值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和保障。一本视觉造型艺术体现完美、包装上乘而溢满文化气息的志书,可为修志画上圆满的句号,会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工艺品,在内外文化交流中体现其自身的价值。当然,若条件许可,还可以通过视觉艺术、触觉艺术凸显志书文化的厚重感,适当选用烫金、UV、压纹、覆膜等印刷工艺,并在腰封、书签、环衬、包装上巧妙设计,就能给志书的文化价值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三、加强志书的文化开发与利用,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要加大志书的开发和利用,让其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这是方志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方志事业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搞好志书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志书的电子书以及由它产生的各种地情资料和相关网络,要利用好各种现代化手段,尤其是要提升方志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实现志书文化价值的影响力,让志书最终成为各级领导干部的案头卷和群众的手中书。

方志馆是集藏书、展示、科研、学术交流、资源开发利用、爱国主义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推动地方志事业前进和发展的重要阵地。创编志书精品,提升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方志馆的文化服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环,为此,我们还需做到以下几点:

1.抓好资源建设。千方百计增加方志馆的馆藏量,夯实方志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图书资料是方志馆的立身之基,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注重编、藏并举,切实增强收藏意识,加强方志馆的志鉴及地情资料和重要实物资料的入藏和管理,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方志馆馆藏资源的最佳化和最大化,从根本上提升服务中心工作和满足社会各界需要的能力和实力。

2.抓好规范化建设。科学制定地方志系统方志馆图书编目规则,提高对图书资料的收藏管理水平。科学合理地制定图书编目规则,有利于对图书分类、排架、查询利用和管理。同时,分别制定完善与方志馆相关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各级方志馆建设与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3.抓好信息化建设。努力推动方志馆基础设施建设与数字方志馆建设齐头并进,实现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利用计算机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把各种数据、文字、图像、声音等地情信息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实现地方志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4.抓好舆论建设。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重要平台和窗口,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挖掘地方志资源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扩大方志文化的社会影响力。要结合本地地情民俗特点,设计宣传主题,创新宣传形式,推出一批喜闻乐见、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地方志宣传精品,举办形式多样的展览展示,扩大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宣传方志文化,吸引各界人士关心和参与地方志工作,进一步优化地方志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5.抓好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不断开拓方志文化传播空间,提升方志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利用方志馆平台,利用方志文献载体,积极传播方志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建设对外宣传窗口。要注重强化对话能力,不断推出前沿性的编研成果,加强与国外志鉴收藏、研究机构的业务交流和学术研讨,搭建中外学术交流的高层次平台。

综上所述,要提高志书的文化价值,我们必须作全方位和深层次的思考,并在志书的的编纂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发现,才能在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中去开创新的局面。每一位地方志工作者,都需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在学习实践中去探索,不断提高志书的文化价值。

猜你喜欢

志书方志精品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精品画廊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