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速递
2017-11-22
会议速递
首届“中国制造2025与人才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本刊讯(记者云霞 张涵)日前,由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中华职业教育社、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与开发研究会、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等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制造2025与人才发展论坛”在京开讲。
中国装备制造业能否打响中国制造在全球的名片,人才是重中之重。论坛上,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一致认为,要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大环境,加强装备制造业人才的培育力度,通过“走进来”和“送出去”机制培养高端人才。
2017年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全面升级转型的一年,论坛的召开,将助推“中国制造2025”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和实现。机械工业经济管理研究院装备制造业研究所负责人表示,论坛会持续开展下去,为国内外从事装备制造业的“政、产、学、研、用”学者和企业家代表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也欢迎各领域专家和机构共同合作共谋发展。
经济金融将在改革调整中前行
本刊讯(记者马振东)2016年12月8日,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在京发布了《2017年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报告》回顾了2016年全球和我国的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展望了2017年经济金融形势以及全球银行业发展特点,并对热点问题作了专题分析。
关于全球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2017年全球经济将略有改善,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加快,欧洲经济在多重挑战中稳步复苏,日本经济小幅回暖。亚太新兴经济体有望保持较高增速,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核心力量。美联储加息步伐可能加快,美元维持强势格局,全球股市将震荡下行,发达国家债券收益率将走高,大宗商品市场继续走再平衡之路。特朗普政策走向、美联储加息节奏和欧洲各国大选将是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点。
关于我国经济金融形势,《报告》认为,我国将进一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新旧动力切换和新旧模式转换,预计GDP增长6.7%左右。但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复杂,经济减速压力依然存在。宏观政策须关注稳增长、抑泡沫和防风险三大重点。财政政策将保持积极取向,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货币政策将保持中性适度,大幅放松或明显收紧的可能性均不大;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将更加注重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更加注重政策间的协调配合;房地产调控将更加强调控房价、去库存和建机制。
面向世界的新型智库建设路径
本刊讯(记者田佳奇)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高峰论坛在京举办。此次会议的主题为“全球智库研究与展望”。
建设一批国家急需、特色鲜明、制度创新和引领发展的高端智库,是智库建设实现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新型智库发展情况如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韩大川指出,近年来,智库建设产生了一批重大成果,但总体上缺乏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能够提供高质量研究成果的智库不多。智库研究工作应该具有哪些特色?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樊纲指出,智库是集理论研究、实践分析和决策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要坚持问题导向,带有批判性地提出政策建议;要有建设性,提出能落地的、可行的解决办法;要有专业性,适当的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要有独立性,自己发现问题并设立研究方向。
德国、日本等国家智库的发展情况和特点,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刘潇潇认为,德国智库在逾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些值得我国智库借鉴的特色,如学术型智库对思想独立性的苛刻要求,对接受公共资金的智库的严格监管,智库与高校的紧密联系以及智库对社会职能的重视等。
■ 编辑:田佳奇
“双创”助推京沪城市创新型建设
本刊讯(记者张涵)自2015年以来,上海、北京先后提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并被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双创”理念与城市建设的深度融合就此进一步展开。日前,中国城市报社、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北京上海建设国家创新城市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会上发布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主持完成的《2016年上海城市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指数报告》,这是国内首个以创业者为核心,通过创业者感知视角对城市区域创业生态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报告。据课题负责人、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桑大伟介绍,此前相关研究侧重于政策提供,以为只要有政策就有效,这是在实际操作中造成“政策悬空”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以创业者感知为核心,以创业过程为线索,重新界定了创业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从创业者实际接触的角度,展示创业环境的构成及相应评价标准下的观测结果。调查显示,80后创业者占54%,16%的90后创业者正快速加入创业大军;74%创业者拥有本科及以上的教育背景。报告指出,资金链管理和团队人员建设是导致创业失败的两大主因。
“科技创新中心”本质上是“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士林指出,在城市科学研究者看来,科技创新不是简单地投一笔钱、建几个机构、给一些优惠政策,而是要建设一个大平台。这个平台不仅要有良好的科研条件,也要能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不仅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还要能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这样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必定是健康和幸福的城市平台,两者水乳交融,城市为科技创新提供最优化的环境,而科技创新则是城市的核心功能。
对于城市发展和创新创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王晓红认为,建设创新型城市离不开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创新。但当前中小企业的创新环境还不够优化,目前的产业政策还是更多地向龙头企业、国有企业倾斜,缺乏能够为中小微企业创新提供优质服务的平台,小企业普遍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困境。
以开放心态应对“新全球化”
本刊讯(记者张涵)从“新全球化”开启和全球治理规则重构的视角回顾过去,反思当下,有助于我们更积极地把握历史机遇,从而更富有成效地参与国际经济活动,制定国际规则。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入世十五周年专题讨论会”在京举行。会议发布了《新开放战略与全球贸易规则重构过程——中国入世十五周年的反思与展望》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指出,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一是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主要体现为贸易和国际投资高速发展、贸易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转变。二是外贸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打破垄断;认真履行加入WTO的关税减让承诺,我国开放型经济从“多边开放”和“双边开放”转向“单边开放”。三是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巨大贡献,全球影响力和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针对全球贸易治理制度框架和全球贸易治理规则的演变,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构想,积极谋求全球治理中主导者的角色定位。聚焦中国开放战略的前景,报告强调,无论多边贸易体制还是区域贸易协定,当前都面临困难和挑战。一是当前我国推进全球贸易治理的首要目标仍然是推进WTO多哈回合谈判,力促多哈回合尽早结束。二是以开放心态对待“新全球化”,支持采取诸边方式进行谈判。三是我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在实施中仍应进行有针对性的安排,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促进本国福祉最大化的正确方案。
■ 编辑: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