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贫社,留坝脱贫攻坚的新“组织形式”

2017-11-22梁生树

当代陕西 2017年4期
关键词:组织形式服务队村干部

◎文/梁生树(本刊记者)

扶贫社,留坝脱贫攻坚的新“组织形式”

◎文/梁生树(本刊记者)

在脱贫攻坚中,村级支部的“领头羊”作用怎么凸显?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如何激活?构建脱贫不返贫的“拦阻索”从哪下手?

定下2017年整体脱贫目标的留坝县,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直面困难发力,瞄准问题破解,把一道道“必答题”变成“抢答题”,探索出组建“村级扶贫互助社”的办法,在建强村级支部、激发群众活力中显现成效。

留坝之惑:“公仆”忙里忙外,“主人”置身事外

零工业、总人口不足5万的国家级贫困县留坝,在脱贫攻坚中可谓想尽了办法,下足了力气。

依托自身的绿水青山,留坝大做旅游文章,使得全县70%贫困户在旅游产业链中受益,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对建档立卡特困户实施“交钥匙”工程,一户一策制订安置方案,仅2016年就有360户贫困户“零债务”住进新家。

出台特困家庭大病救助办法,整合民政、卫计、农合、扶贫等资源,对身患重病的贫困群众实施“二次救助”,让因病致贫、返贫有了政策的“阻拦”;实施教育支持计划,通过奖、贷、助、减、补等扶持政策,使贫困学生从学前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

而在建强村级支部、干部队伍中,留坝更是“不惜血本”。2012年,全县年财政收入仅有2000万元时,一次性筹资1000万元新建、改建37个村级活动场所,在全市率先实现全覆盖,解决了“有场所干活”问题;5年时间里,村干部的报酬从每年2000元三次连增到2.4万元,翻了12倍,解决了“有人干事”的问题;去年起,对村干部实行职业化管理,推行坐班制,使村干部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民服务上。

但这么多在县乡干部眼里的好政策、好措施、好成效,村级组织和贫困群众似乎“并不领情”。

特别是脱贫攻坚中,村级组织本应是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体,但往往让位于包联单位和包联干部,当上了“甩手掌柜”。

这导致的后果是,包联单位和包联干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无法把贫困群众组织起来、把致富产业培育起来,而为了完成脱贫任务,只好给钱给物,无形中助长了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惰性。

极端的例子是,个别村级组织为了召开会议,给村民“到会有奖”的承诺兑现不了,也竟成了上访理由,闹到乡镇。有的贫困群众把帮扶单位送来的“致富羊”杀了当作“下酒菜”。

“没有强有力的村级组织做主体,不能把群众组织起来,眼前的脱贫极有可能变成短期行为、应景之作。”留坝县委书记许秋雯说,留坝绝不能带着这些问题“摘穷帽”。

在对问题成因深入调研后,县委认为症结主要有二:村级组织对农村事务和群众管理停留在发文件、开会的行政模式,组织、发动、服务群众手法单一,缺少市场、民主、自治的手段和方法;群众对脱贫政策不了解、有疑惑,认为是配合干部“演演戏”,从内心有抵触情绪。

据统计,全县38个村集体账上没有一分钱的积累,占行政村的一半以上。群众希望干的事干不成,水、路、电维护及垃圾清运等公益事业没钱打理,村组织的凝聚力、村干部的威信打了折扣。用一位村支书的话说:“手里没米,鸡都不围你转圈圈。”

摸清了“病根”,留坝县实施“靶向”治疗。从2016年起在11个行政村试点组建“村级扶贫互助社”,以期破解上述难题。

留坝之策:扶支部“脱贫”,助群众“断奶”

由村支部书记任理事长的“村级扶贫互助社”,其实质是村支部领导下的集经济管理、生产发展、公益服务的综合体。

各村在扶贫社下面设立扶贫互助基金会、自来水和保洁服务队3个公益服务队的同时,还依照本村的实际,设立工程基建、生产劳务等经营性服务队。扶贫社对经营性服务队收取一定的管理、服务费,作为村集体经济积累。

留坝县拿出300多万元,为每个村的扶贫互助基金会注入资本金30万元,每户贫困户可一次借贷一万元,这样就能快速、便捷解决产业发展中缺钱的问题;政府还贴息为每个扶贫社贷款30万元,用于置办生产资料。目前,已累计向贫困户发放互助资金200多万元。

为了尽快让扶贫社完成“原始积累”,县上制定了工程项目代建制度,将总投资30万元以下、工程技术简单、能吸收当地村民投工投劳的项目,由主管部门以委托代建的方式,交由扶贫社下设的工程服务队施工。

武关驿镇党委书记刘东辉告诉记者:这种委托代建方式省掉了工程准备环节的不少费用,将原来老板挣走的利润,变成了村集体的积累和村民的红利。而工程质量上,每一位参与劳务的村民都是监理员。

不到一年的时间,县上已将1500万元的基础设施项目交由扶贫社代建,11个村集体累计收益80多万元,后续县里累计还有1亿元的类似项目等待实施。

为保障资金安全运行、村干部廉洁行政,留坝县推行“村财镇管”制度,扶贫社所有运营本金和收入,全部进入村级集体账户,由镇财政所统一管理。村组干部不仅不能领办经营性服务队,直系亲属还不能以参与劳动、租赁工程机械的方式在服务队领取报酬。

留坝制定了收益分配办法,明确扶贫社的收益为村集体收入,在提取公益、公积金等后,由村组织自行确定开支去向,也可向村民进行分配,在村组织和群众之间建立起民主、透明的利益捆绑机制。

留坝之获:“涟漪效应”初显,更多活力可期

“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有活干、挣到钱,是留坝成立扶贫社的主要目的之一。”留坝县县长马宏伟说,县里明确规定,扶贫社在发包生产项目和工程时,承包、领办项目的能人、大户,雇佣劳力中贫困户所占比例不得低于30%,就是要实现以强带弱的抱团发展。

马道镇沙坝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向外发包时规定,每个能人大户必须带动3户贫困户,最终3个大户带领9户贫困户“中了标”。

采访中,大户之一的贾俊明告诉记者:2016年,他带领3家贫困户共培育了7万棒香菇,户均收入1万多元。跟着自己获了利的贫困户今年选择了“单干”,他自己也正在扩产。

武关驿镇松树坝村的贫困户李素珍、吴秀萍体力较差又没技术,多次外出打工因无人雇佣空手而返。去年村扶贫社建筑工程队成立后,将她俩吸纳务工,半个月时间里,每人挣到1000多元。

村支书席帮清说,这千元收入不仅能改善家里的困境,重要的是让她们重新找回生活的信心。

3月9日下午,陕南气温骤降。在留坝县火烧店镇中西沟村,一场名为“感恩奋进·我要脱贫”院坝说事会正在进行。几十位村民围坐一圈,分享脱贫的收获与快乐。

40岁仍单身的李贵德告诉大家,去年自己养了4头猪,卖了9000元,净赚4000多元,今年又在村扶贫互助基金会贷款1万元,养了11头猪,预计收入轻松过万元。不少村民发言夸李贵德这两年跟换了个人似的,鼓励他好好立业,早日成家,说得贵德满脸笑容。

78岁的向厚平老人在照顾残疾老伴的同时,种了3亩水稻,2亩玉米和1亩山药,老人发言时一句“关键要勤快,手脚不停,吃穿就不愁”,引起不少年轻人的共鸣。

中西沟村支书黎平富告诉记者,成立扶贫社以来,村里的工程服务队接了大小5个活,为村集体积累起5万多元的收入,村干部不再为解决村民提出的针头线脑小事而要去乡镇化缘。昨天,村“三委会”研究,拿出2000元表彰了村上一批好婆婆、好儿媳和尊老孝亲户,尽管奖品不多,但比口头表扬“实诚多了”。

他说,县上每年为村里拨付垃圾清运等公益费,村干部可以将向厚平这样的贫困群众照顾到保洁等公益岗位上,每月增加几百元收入;谁家的自来水出了问题,一个电话,村上就能派专人上门服务;村干部还要定期将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向县农品销售公司推荐,有时还要帮着提前“下订单”,现在的“村部”不仅仅是“会议中心”,更是村上的“信息中心”。

说起当天的院坝说事会,黎平富感叹,村支部的凝聚力不是看“村部”挂了多少标语,村干部的威信不是看嗓门高低,关键是看能不能为群众办实事。过去村支部自身都没“脱贫”,想作为也是有心无力。

比起这些热热闹闹的事,在许秋雯眼里,有两件事更有价值。

马道镇沙坝村食用菌合作社开张之初,一些脱困户出工不出力,合作社做出规定:谁再发生这种现象,每次从本金中扣除100元。规定一出,所有人上足发条似的。

另一件事是,有几个村主动向县里共同申请成立扶贫社,有几个村整合资源共同成立建筑工程队。

“在共同利益面前,‘一张纸’就能管住懒汉。”“敢于打破行政区划的思维束缚,说明群众创新意识正在激活。”许秋雯说,这些“意外收获”对于持久、长效脱贫弥足珍贵。

2017年,“村级扶贫互助社”将在留坝县所有行政村全覆盖。

(责任编辑 计科宪)

猜你喜欢

组织形式服务队村干部
江苏省射阳县的“书法拥军志愿服务队”
蒋王社区:打造“侨之家”、同心桥服务队 以侨为“桥”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不让干部挂“空挡”——一名村干部的成长档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长沙作家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陕西脱贫攻坚形成大格局
——驻村干部已有3.71万人
社区快讯
浅谈初中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旅游科普活动与旅游课堂教学相结合的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