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垦改革 激活发展动力
2017-11-22吴文仙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推进农垦改革 激活发展动力
文/图_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 吴文仙
作为非集团化垦区的贵州,开始以整体划入的方式,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改革,整合农垦资源、优化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国有农垦农场,经过60余年发展,有的已成为现代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有的却逐渐被“边缘化”,发展举步维艰。
为推动贵州农垦改革发展,9月27日,贵州省农垦改革发展工作暨农垦国有土地确权颁证现场推进会在安顺召开。会上,副省长刘远坤强调,农垦改革是一场啃硬骨头的硬仗,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改善民生的角度、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看待农垦改革。
坚持问题导向找准改革痛点
“职工要工资没工资,医保社保交不起,住的地方也很老旧,守在危房里,找不到出路。”在思南茶场,至今仍保留着低矮老旧的住房,盘活茶场土地资源,激活发展活力是农场职工的期待。
在特定历史时期兴建的国有农垦农场,贡献突出。于贵州而言,解放初期,建立了以贵州省湄潭茶场、贵州省山京畜牧场等为骨干的贵州农垦系统,主要以茶叶、奶业、果业为主导,为贵州生产出了第一桶鲜奶、第一批出口茶。计划经济时期,贵州牛奶供应和一半以上的出口茶叶均出自农垦农场,为保障重要城市食品供给和市场稳定,支援国家建设作出了贡献。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第一次产业调整,贵州的农垦农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农业“国家队”和“主力军”。
如今,贵州仍有农垦企业37个。其中,国有农场35个,国有商业企业2个,分布在全省29个县(市、区),总人口2.6万人,土地总面积31万亩,还有大量的可垦荒地。以贵阳三联乳业为代表的农垦鲜奶占贵州省产量的80%;农垦茶叶保有茶园6.1万吨,占贵州省产量的5%;农垦果园1.5万亩。在全省35家农场中,21个属于贫困农场,占比达60%。有17家农垦企业缺资金、缺人手、缺技术。有4家企业发展状况较差,存在土地流失、纠纷严重等问题。
建场时间久,没人没钱,政策没有全覆盖,社会负担重,职工过得穷,土地纠纷不断……农垦农场,生产经营并不顺畅,贵州在深化农垦改革的路上困难不少。
“改革事关全局,改革无小事。”贵州省委农工委专职副书记,省农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兴友介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贵州的农垦农场大多都因体制机制不活、生产经营方式死板、产品单一等原因,未能加入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农场负担日趋严重,矛盾不断激化,致使出现大面积亏损。只有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推进农垦改革发展才是农垦农场的出路。
推进土地确权颁证打下改革基础
“现在的人很难体会过去农场的突出贡献,时代在发展,不忘本的同时,更要思考新时代背景下农垦农场的出路。”省农委农垦管理处处长吴忠志说,现在大多农场土地在流失,亟待土地确权,恢复农场地位,让农场成为一股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
贵州和全国大部分垦区一样,农垦企业在作出贡献的同时,农垦国有土地也存在权属不清、面积不准、用途登记不健全、房屋产权未登记、保护不力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垦改革发展。
秋季的安顺市茶果场依旧郁郁葱葱。走进标准化种植的茶果场,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界桩点有序地埋在茶果场各个界点上,垦区卫星图、界桩点情况简介、界桩点高清照片在示意图上清楚呈现。
始建于1958年的安顺茶果场,是“十三五”农业部重点扶贫的农垦企业,也是贵州首批启动建设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
作为非集团化垦区的贵州,开始以整体划入的方式,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改革。图为“十三五”农业部重点扶持的农垦企业安顺茶果场。
为推动农垦事业改革发展,今年5月,贵州将安顺茶果场和惠水县斗底畜牧场列为全省农垦国有土地使用确权登记发证试点单位,力求通过试点,探索切合实际的农垦国有土地确权登记的路径和方法。本着依法依规、因地制宜、房地一体的原则,7月底,试点农场已经圆满完成了农垦国有土地确权工作,为农场下一步改革发展打下了基础。
“土地是农垦企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垦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政策措施的落实,都要以农垦国有土地确权颁证为前提。”刘远坤说,只有完成农垦农场确权登记发证,才能确保其他农垦改革事项顺利进行。
为此,贵州提出: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农垦土地确权颁证,确保农垦土地确权颁证不漏一户,不漏一亩。
深化产业融合提升竞争实力
“农场改革迫在眉睫!”意识到农场存在的问题后,湄潭茶场率先推进改革。“如今,茶场以茶产业为主,实现多种经营,计划发展立体循环农业,提高农垦经济效益,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湄潭县茶场场长刁习武说。
作为国有农垦企业,土地资源为国有,但经营权在茶场,茶场可将现有资源资产和人员重组,进行公司制改造,实现股份制合作经营,拓展新门路——2016年3月,湄潭茶场收回茶海景区管理权,重新对茶场资产资源进行产业规划。
作为非集团化垦区的贵州,开始以整体划入的方式,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改革,整合农垦资源、优化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
“以资产管理为核心,严格按照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农场公司治理,真正把农场公司建设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市场主体。”杨兴友介绍,丹寨县金钟农场和贵州省红枫湖畜禽水产公司走在改革的前列,分别组建黔丹硒业有限公司和金满船饲料公司,扩大产能,明晰产业定位,突出自主经营权。
2015年,贵阳市组建了区域性农垦集团——贵阳市农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9家全资农垦企业,实现农垦企业集团化管理,如今,被农业部列为贵州垦区区域性现代农业企业集团试点单位。
其中贵阳三联乳业、清镇农牧场等4家农垦企业及其它涉农企业采取“整体划入”的方式进入农投集团,以“集团经营企业、企业经营市场”方式,让垦区结合自身区位、资源、组织和技术优势,增强农场经济实力。
农业部农垦企业改革示范点贵阳三联乳业抓住发展机遇,整合公司资源,促进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出饲料种植、奶牛养殖、乳品加工、乳品销售等四大版块,市场竞争力增强,让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同时,三联乳业还通过产业辐射能力,发挥出产业扶贫的作用。
“要创新农业投入方式,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有效引导金融资金、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贵阳市农投集团总经理王祖泽说,产业深度融合,是改革迈出的关键一步。
(责任编辑 / 顾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