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2017-11-21刘政福
刘政福
【摘要】 目前多地开展的“先学后教”的教学,存在着“先学”“后教”环节中的不足,而微课程的特点能弥补这一点,微视频、教学课件、反馈练习、拓展资料对“先学后教”起到促进作用,但同时还应解决教师观念、个人与集体、教学管理与评价、专家引领等问题。
【关键词】 先学后教 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191-01
目前多地的教育教学课改正在全面铺开,“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被很多的教师运用到课堂之中,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可依赖于微课程的有效运用。
一、“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1.什么是“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就是“学在先,教在后”,“以学定教,以学促教”。即变“教学=教+学”为“教学=学+教”。 先让学生预习,根据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教学。它是课堂教学关系的根本性变革,最终达到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目标。
2.“先学”环节的内涵与不足
“先学”指学生在导学案的引导下,先通过自学课本中的新知识,再完成导学案中的相应的作业,若有疑问,则在“后教”环节得到教师或同伴互助释疑。但一些学生对预设的“先学”内容完成存在困难,使教学陷入了被动之中。
3.“后教”环节的薄弱处
“后教”指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协作、组内互教、教师导教等方法,将学生不会的知识、技能、方法、思想、疑惑处、争议处、重点处、难点处进行解答。绝大多数是要靠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来实现,由于语言的局限,无法呈现一种丰富多彩的课堂场景,不利于知识的生成。
二、微课程的理念与内涵
1.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是针对某一知识点,利用信息技术来表现精细化内容和实施个性化学习的总和,其核心是简短精炼的教学视频,关键是激活学习者的主体意识,目的是帮助学习者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
2.微课程的主要特点
时间短:教学视频的时长以5-8分钟为宜。
容量小:视频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学生利用移动设备学习。
设计精:针对知识点有效设计。突出教学环节、教学主题。
体验强:以视频片段为主线,组织教学资源,营造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3.微课程的组成内容
微课程包括微视频、教学课件、反馈练习、学习方案、拓展资料等配套学习材料。
三、微课程在“先学后教”教学中的运用
1.微视频在“先学”环节中的运用
由于微视频要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核心,以短小精悍为表现特征,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为最终目的。视频简洁、精炼、形象直观、易学易懂。阐释某一知识点,而不是追求这节课的所有知识点。对学生是“解惑”而非“授业”,起到循循善诱的作用。
对此有相当的针对性。微视频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制作的,具有可重复性,适合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深度学习,直到掌握为止。
微视频资源具有的多样性特点,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通过互联网寻找不同教师的微视频,去学习其它优秀教师的微视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2.教学课件在“后教”环节的运用
教学课件主要是指教学PPT.该课件要围绕教学目标,反映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频合理搭配。设计合理、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应动静结合,充分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同时恰当的运用各类图片表现亲和力。教学课件的使用时要视学生学习情况有选择地进行。
3.反馈练习的运用
根据教学内容,提供用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试题,并附加参考答案。要求精选、适量、类型多样化。这一部分可与“先学后教”教学中的课堂检测进行融合。
4.拓展资料的运用
围绕教学主题,提供相应的学习拓展资源,包括相关教学案例、课程背景资料、图片、文字、视频素材等。拓展资源大小尽量不超過100M.这部分内容可以在课堂展示,也可让学生课后回家学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1.教师的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在当前的形势下,抓住恰当的改革契机,顺势而为,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2.个人能力与团体的作用
一个人的能力与精力是有限的,而课程改革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心血的。应从学校层面成立精干的研究团队,发挥教研组与备课组的作用,教师应协同作战,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成功的。
3.教学设施的改进
应给每一个教师配备笔记本或电脑,并将学校网络建设完成,以满足教师办公需求。
4.学校的管理与评价机制的转变
学校的配套措施必须跟上,从考核机制、环境布置、教学常规检查内容与形式的转变、各部门间的密切配合等各方面都应向有利于课改的方向转变。
5.德育先行
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德育促进教学。强化良好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养成,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教育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参与到学习、课改中来,从而实现能力的提升。
6.专家引领
应多让教师参与各种课改培训,用专家的理论引领指导教改方向。让教师对课改中遇到的问题有机会向专家请教,从而让课改能顺利进行。
[ 参 考 文 献 ]
[1]蒋宗尧.“先学后教高效课堂”的理论与实践〔R〕.福建: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2015.08.19.
[2]曹培杰. 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R〕.北京: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2015.07.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