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教学中思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017-11-21谭建良

关键词:历史教学构建

谭建良

【摘要】 笔者在本文中就历史教学中思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展开了一些论述。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思辨式教学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086-01

一、问题提出

有位大学生谈到目前历史教学的现状,很激动地说:“现在的历史课完全没有反映历史的真实,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在做一些无聊的事。老师重复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在背诵课本,毫无探索或研究的积极性和动力。对一些历史的现象和背景,没有人有兴趣去研究,想的是快背下来,别被错了。这样的历史课,就算教材上的内容正确无误,谁能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还能对历史有兴趣?剩下的只是对历史现象的一知半解和人物名称的模糊记忆”。(1)历史本来是活生生的,多姿多彩且有灵性;教育本应开放生动,思辨探究且激发思考。而今这入木三分的批评,对中学历史教师无疑是一声振聋发聩的惊雷。诚然,造成这一现象有诸多因素,如教育体制、时代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冷落的历史确实需要反思,但学科的生命力源于自身,历史教育应从不同角度,全方位探索新的出路。笔者试从构建一种实效的教学模式——思辨教学,谈谈一点思考已久的想法,以期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同仁斧正。

二、理论依据

思辨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营造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之间、生学生之间相互质疑,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主体与主导的和谐统一,培育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威廉戈登“创造工学”强调 促进个人创造性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教师该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行为的人,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能发挥自己的潜能。教师的任务是精心定向、营造促进学习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想的独立性和创造性。(2)这就决定了历史具有既往性、多样性、发展性和因果性。唐纳德汤普森在《理解历史、程序与内容》中指出:“学校的历史学习,不是把焦点集中在历史本身发生了什么,而是集中在我们如何具有对历史的认识”。

三、模式构建

思辨教学模式:精心定向——阅读思考——焦点辨析——理性导向历史知识是一种价值知识,极不确定,换句话说无人能写出终极历史。众所周知,仅在20世纪,孔子的形象就不但“因时而异”,而且还“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历史能向世人提供许多确凿无疑的判断:毛泽东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等等,可人们并不满足于获取这些可靠的知识,更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毛澤东的功过对20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西安事变”在多大层度上左右了此后中国历史的命运。这就把历史从实证的层面推到阐释的层面,从事实的层面推到价值的层面,从确定性的层面推到非确定性层面,这就是历史的魅力之一。

例如我在上元朝统一时,首先定向讨论文天祥,指明焦点所在,为何文天祥阻挡元统一却又肯定他?不要散点太多,一到两个为宜,因为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然后要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学生能看懂教材叙述的历史,没有必要重复,把时间让出给学生阅读思考。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高潮形成于焦点辨析,营造民主氛围,加强双向交流,形成学生自我启发和生生启发,适当时教师对学生启发,大家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文天祥就必需了解元朝统一的背景、过程,影响及中国人的历史道德观念,这就很自然地把知识和思想有机结合,其中渗透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发展趋势及人格取向等等。最后画龙点睛理性导向。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观点都让学生全盘接受,如果“拾到碗里都是菜”,那就可能违背历史教学的原则。下面举一例子:对875-884年的唐末农民战争的叙述,我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初中历史教科书都是不一样的。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科书中这样写到:“唐末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反动统治。907年唐朝为藩镇所灭”。(3)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从促进历史发展的角度上,正面肯定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香港出版的历史教科书,对这一事件则是这样写的:“唐朝大规模的民变,前后持续了十多年,唐朝庭受到这样严重的打击,便加速奔溃了”。(4)由此可以看出香港教科书中对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叙述,无论从概念上还是论述上,都采用了中性的写法,不直接褒贬。而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中,却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对农民起义完全是用贬抑笔法:“大乱起自山东,大江南北继之广招劫掠,东南富庶地区,在此次大乱者中也惨遭破坏:洛阳、长安有先后沦陷,全国骚动。唐朝重用黄巢降将朱温,勉强平定乱事,国力则重此衰竭”。(5)因而,教师必须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性导向。

四 遵循原则

实施思辨教学模式,应当遵循下列教育原则:1.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和归宿,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学习内部动因,锐意进取,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2.民主辨析原则。教师应创设一种民主协作的学习氛围,倡导好学好问、探索争鸣的学风。在无拘无束的宽松研讨气氛中,师生拓宽思路,丰富联想,发展智能。3.教学相长原则。当今教师不再被看作是某种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师与学生应互教互学,取长补短,相得益彰。4.和谐统一原则。教学过程中的矛盾是教学发展的动力,必须用理性的、科学的、现代的教育理念和谐统一。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历史教育应构建多种教学模式,发挥其人文价值。思辨教学模式能够体现以素质教育核心的现代教育理念, 符合素质教育的需求,体现时代特色,值得在历史教育中构建推广。

[ 参 考 文 献 ]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12期10页.

[2]《历史学科教育学》2000年12月 于友西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国中历史》第二册43页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

[4]《新编中国历史》第二册 31页 龄记出版有限公司,1990年.

[5]《历史》第二册,11页“国立编译馆”,1993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教学构建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