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的护理探讨
2017-11-21关俊慧
关俊慧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的护理问题。方法 选取本院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加强切口护理。结果 研究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几率2.78%、VAS评分(0.98±0.35)、护理满意度97.22%;对照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几率10%、VAS评分(3.47±1.86)、护理满意度86.67%。结论 应加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切口护理,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轻患者疼痛。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切口;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19..02
急性阑尾炎为外科常见急腹症,临床症状以右下腹疼痛为主,需立即行手术治疗,以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疾病康复。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有效率及安全性,本文于本院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66例,阐述了患者术后切口的护理方法,观察了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66例作为样本,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36例,包括男16例,女20例。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42.06±4.17)岁。对照组30例,包括男14例,女16例。年龄17~56岁,平均年龄(42.10±4.1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已确诊为急性阑尾炎,且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包括术前器械准备、术中体征监测以及术后常规给药等。
研究组加强切口护理,通过术中给药、切口清洗、切口换药等,降低切口感染等切口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1.4 疼痛评分方法
采用VAS量表评分,得分越高,代表疼痛越严重。
1.5 护理满意度评价方法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评价患者护理满意,问卷共100分。满意:≥80分。一般:60~79分。不满意:59分及以下。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兩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疼痛评分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疼痛评分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3.1 急性阑尾炎常规护理方法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渗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如护理不善,容易加重患者的疼痛[1]。常规护理方法对术后切口护理重视程度不足,加之患者自我护理意识薄弱,因此切口并发症发生几率较高。本文研究发现,采用上述方法护理,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几率10%、VAS评分(3.47±1.86)、护理满意度86.67%。
3.2 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护理
术后加强切口护理,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解决。护理方法如下:(1)术中给药:术中采用0.15%甲硝唑100 ml保留灌注,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几率[2]。(2)术后采用氧化氢溶液清洗切口。(3)常规引流方法以切口部位引流为主,安全性差。采用皮下创口引流代替切口部位引流,可有效提高手术的安全性。(4)术后严密观察患者切口情况,观察是否存在红肿以渗血等问题。(5)根据患者切口恢复情况,调整换药频率,促进切口愈合。(6)通过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切口自我护理意识,确保切口能够保持干燥清洁,避免引发感染等并发症。告知患者发现切口存在红肿等问题,需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进一步提高护理安全性,改善预后[3]。本文研究发现,加强切口护理后,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几率2.78%、VAS评分(0.98±0.35)、护理满意度97.22%,与常规护理方法相比,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几率更低、疼痛程度更轻,护理满意度更高,临床优势显著(p<0.05)。
综上所述,应加强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的切口护理,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减轻患者疼痛。
参考文献
[1] 刘永霞,李学红.中西医结合个体化护理对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的疗效观察[J].新疆中医药,2016,34(03):68-70.
[2] 张 玉.循证护理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3):152-153.
[3] 陈秋风.外科急性阑尾炎术后切口的护理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2015,(18):58.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