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开心”与“开心币”
2017-11-21夏文飞
◎夏文飞
“粤开心”与“开心币”
◎夏文飞
社工带领医院患者一起做操
佛山市高明区新市医院社工站是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购买的医务社工服务,由佛山市粤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项目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住院部社工服务、协助出院计划与安置及回归社区后的康复、为院内病人提供文娱康乐活动、为职工提供社交联谊活动,舒缓工作压力、老人精神医疗社会工作服务以及建立社区资源网络,营造接纳共融的氛围等。
高明区新市医院是一家精神病专科医院,目前共有精神疾病患者214人,除了由家属送入医院治疗的一般患者外,还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特殊的患者,如收治的三无精神疾病患者、托养的重度困难精神疾病患者、强制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等,这里面有部分病人有可能将在医院度过余生。面对这一情况,社工尝试通过“会所模式”为患者提供一个更有利于他们康复的环境。
“会所模式”也称作“俱乐部模式”,旨在让精神病患者在社区中参与日常工作,恢复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帮助他们回归社区。“会所模式”的最终目的就是重建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结构”与“职业结构”,精神病患者在“会所模式”中进行恢复和治疗,慢慢学会内在控制,重新审视外在环境。
新市医院社工站社工以“会所模式”为指引,在医院内搭建了一个模拟社区,设置了一批符合精神病患者需求的工作岗位及社会角色,借此帮助他们进行康复。在新市医院的“会所模式”中,精神病康复者能够自愿地以会员的身份参与会所工作,与会所职员一起管理会所日常事务。
为了让模拟社区的概念更加完善,社工设计了一个能激励病人的货币——“开心币”。病人通过参与社工服务、协助医院日常管理、承担社工站定制的职业岗位等获得“开心币”,并以此兑换各类物品。在“开心币体系”的支持下,经过半年的时间,社工站培养出一批各司其职的会所会员。其中:
士多管理员3名,为全院病友统计参与社工服务情况,“开心币”发放和使用登记,士多店运营,出入库、记账、登记等。
图书管理员5名,主要负责新市医院图书角图书管理工作,每天为全院病友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早操指导员10名,每周二至周五,带领全院病友排队进行早操锻炼,每月教导全院病友学习新的体操动作。
庇护工场学员38名,每天上午进行庇护工作手工制作,提升动手作业能力。
文艺表演团队成员15名,组织他们参加唱歌、手语、舞蹈、小品、模式等,并带领他们筹备节日文艺汇演。
农场园丁3名,负责管理菜园的农作物,包括耕地、除草、播种、浇水等。
运动会裁判员11名,负责每周五组织全院病友开展运动会,带动全院病友锻炼身体。
在半年的时间里,社工站共设置了7种不同的职业岗位,累计有85名精神康复患者参与到会所模式的服务中,“会所模式”的发展初见成效。
在会所的架构下,大批参与的精神康复患者从以往的无所事事、呆滞消极,转变成朝气蓬勃、积极参与。在他们的带动下,全院病人也能够体验到各种各样的社区生活,保障他们不会因为长期的封闭式治疗而引起社会功能的大幅度衰退。
其中,病人阿彩(化名)的故事就很有代表性。
由于家族遗传的原因,阿彩患上了精神分裂症,阿彩的丈夫也因此离开了她,大受刺激的阿彩病情恶化,不得已住进了新市医院接受治疗,1岁多的孩子也交给了她爸爸妈妈照顾。
阿彩来到新市医院之后,病情慢慢有所好转,医院里的生活很单调,在日复一日的日子里,阿彩胖了很多。
每天早上,阿彩都会协助社工开展“晨间十分钟计划”,带领全院的病人做早操。
做完早操,阿彩来到了二楼的康复室,这里有工作区、阅读角、士多店三个区域,粤开心社工在康复室内为患者提供庇护工场、图书阅览以及日常生活物品兑换等服务。
为了让患者出院时掌握一些职业技能,社工举办了一个“士多店管理员培训班”。阿彩是第一批的学员,在这里,她学会了出库、入库、记账、盘点,成为了第一批士多店管理员,负责帮助其他患者兑换他们想要的物品。
在阿彩的这个“开心士多店”买东西,用的不是钱,是“开心币”。每当患者参加完有利于他们康复的社工服务之后,他们就会收获到一些“开心币”作为奖励。
如果像阿彩一样,愿意协助社工为其他患者提供服务,社工就会为她登记加入“新市医院同行义工队”,共同为新市医院患者的康复出一份力。在这个队伍里,除了“士多店管理员”,还有“早操指导员”、“图书管理员”、“运动会裁判员”、“文化艺术团成员”等。
现在,新市医院精神康复患者的精神面貌有了明显的改变。通过社工设置的“会所模式”,会员们能够各司其职,在锻炼自身之余,更为其他病友提供了各式各样的社区服务内容,在新市医院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果,对他们的精神康复起了很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佛山市粤开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高明区新市医院社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