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策略

2017-11-20鲁锋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有效整合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鲁锋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高中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契机,相关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地整合有助于拓展学生认知的视野,能够更加有效地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 本文结合实践,分析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以及对教师的要求,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

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以便让他们更加适合社会的需要,但是如果仅由教师以照本宣科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该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当前社会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及相关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为我们优化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契机. 有关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有助于学生拓展他们的认识视野,并提升信息搜集和处理的能力,这些能力也必将推动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也将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数学进行实践的能力,从而解决传统数学课堂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意义

对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不仅具有理论层面的意义,更有非常显著的实践意义.教学实践中发现,整合工作能产生以下效果.

1. 信息技术能让抽象而复杂的数学教学更加形象而具体

优质而充分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前提,高中数学教学也不例外,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求教师对整个知识进行全面的把握,并将课改理念渗透到课堂设计之中.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教师将相关设备和技术运用于教学将有助于课堂氛围的营造,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例如在引导学生探索椭圆的定义时,传统的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概念建立,但是仅仅通过这一手段,学生在离心率的认知上将遇到障碍,其主要原因是概念过于抽象,传统的实验很难起到作用. 此刻我们就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学生通过实验明确椭圆的定义之后,教师采用几何画板的动画效果让学生观察椭圆的变化过程,保持长轴不变,逐渐调整椭圆的焦距,学生将发现离心率随着椭圆的形状变化而发生改变,进而形成结论:离心率越大,则椭圆形状越扁;离心率越接近1,则椭圆形状越接近圆形;当离心率等于1时,椭圆就是一个圆. 当然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完全摒弃原有的教学手段,例如学生的实验依然是探索规律的基本起点,当传统手段无法实现抽象概念的形象化处理时,我们借助信息技术,将知识和信息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理解的效率,更能激活学生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更加喜欢数学.

2. 有效整合实验与信息技术奠定探究数学本质的基础

在组织高中数学教学时,我们经常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实现定理的总结,掌握相应的数学规律,形成数学结论. 反之,如果只是直接讲解答案,则由于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往往很难掌握,在理解上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所以教师要注意整合数学实践和信息技术,并通过信息手段来拓展学生进行数学实践的渠道,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亲自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这样将不仅有助于学生数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是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函数图像,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观察来推进对规律的认识,客观地讲,静态的图像很难引导学生以动态的思维来思考问题,也正因为这一点,学生三角函数的学习效率相对较低.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学生的感性体验,进而促成学生的深度理解和认知. 在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几何画板这一教学软件,引导学生开展数学实验.笔者指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菜单栏中的“绘制点”这一工具,构建三角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然后让学生自己设置A、ω和φ的取值,要求学生观察不同的取值情况,可能会对函数图像造成怎样的影响,并据此自我总结规律. 在学生进行数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醒学生务必要反复观察,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来进行操作. 这样的教学让学生的操作更具理性和计划性,同时学生的认识也将更加透彻.

整合过程对教师的要求

要实现有效地整合,教师不仅要明确信息技术对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更要从观念上正确把握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简单地讲,有效的整合需要教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1. 教学方式上的调整要求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使用首先体现在教学方式的改变.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师过分地依赖教材进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和信息的类型也相对单一. 随着信息技术走进数学教学,它不仅让数学知识以声音、图像以及视频等多元化的信息形式呈现给学生,而且教师的授课行为也更加灵活,相关教学活动的设计也更加具有针对性.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搜集更加丰富、新颖的教学素材,从而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例如,在“几何概型”的教学过程中,以往的课堂上教师只能让学生结合教材上的素材进行阅读和体会,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应用,教师要积极转换教学方式以匹配学生的认知习惯. 比如教师可以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先对其进行简单的研究和分析,然后再运用计算机软件对其进行处理,以更加形象而具体的方式来呈现几何概型的知识.

2. 教学结构上的调整要求

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教师也要积极变革我们的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具仿真性、更加多元化的教学结构,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思维空间、更加真实的认知情境,鼓励学生以主动而积极的姿态来探索数学知识. 教学结构的变革在于课堂活动重心的调整,即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讲授,而应该将重心调整为学生的探究.

例如在引导学生研究“随机事件的概率”时,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多种情境,并相应地提出问题:结合给定条件,一定能摸到红球吗?教师以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然后就将课堂的主动权移交给学生,让学生相互进行探讨和研究,最终来形成对相关规律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的基本策略

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对信息技术和高中数学进行整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 以动态手段来呈现数学知识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关键就是充分发挥其在学生认知构建中的优势,笔者认为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是能将静态的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此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认知. 例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仅仅和学生口头描述旋转体的形成过程是非常苍白的,如果采用信息技术将有关动态过程演示出来,学生的认识将更加生动,比如通过课件将直角三角形绕某条直角边进行旋转,一个圆锥体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圆锥体各项参数的特点也将一目了然.

2.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后复习

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沟通和交流. 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仅仅只是课堂的四十五分钟要让学生理解如此深奥的数学理論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很多任务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度理解,这样也就带来问题:如果学生的理解存在缺失,怎么办?在传统的技术背景下,学生只能拿着问题当面去问同学和老师,而现在只要打开电脑或手机,学生就能通过各种聊天工具和同学、老师展开互动,从而及时解决自己的学习障碍. 当然,网络上还拥有海量的教学资料和视频,学生在搜索引擎中键入相应的关键词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3. 基于信息技术的云课堂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也逐渐盛行,“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现在很多教师将学习的任务交给学生,预先录制相应的微课视频并将其放在网络平台上,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就能借助网络上的“云课堂”展开学习,这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授课方式大大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是大势所趋,新时代的教师要积极更新理念,贯彻课改方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更加完善的整合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加高效的学习.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整合高中数学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整合初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反思
解析情景教学对高中数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中应用算法教学的研究
高中数学任务型教学模式下分层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