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2017-11-20李琼
李琼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选取2010级护理新生95名作为对照组,选取2015级护理新生95名作为观察组,调查两组心理状况,比较两组护理新生UPI测量结果及高频选择项目结果。结果:观察组第1类人数、第2类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第3类人数则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高频选择项目比较上,两组记忆力减退、情绪易被破坏、摆脱不了无意义的想法人数比较,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思想不集中、缺乏决断能力、缺乏自信心的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时期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有不同,教育部门应给与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护理新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心理健康状况; 新生; 不同时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4.0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4-0060-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特别是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关研究也随之明显增多,然而,大多数研究都是针对新生性别、专业及不同群体的横向研究,纵向研究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则比较少[1]。本文旨在分析不同时期护理专业新生的不同心理健康状况,对其心理状况的变化特点进行充分探讨,以便为广大护理专业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借鉴意义的参考信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级护理新生95名作为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18~20岁,平均(21.5±0.1)岁。选取2015级护理新生95名作為观察组,均为女性,年龄18~21岁,平均(20.8±0.2)岁。两组护理新生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护理新生在入校3周之后,采用大学生人格调查表(UPI)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向其发放相关调查问卷,问卷回收率为100%。按照心理健康状况将其分为3类,其中第1类是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新生,第2类是应引起关注的新生,第3类是心理较健康的新生。
1.3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得到的全部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新生UPI测量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第1类人数、第2类人数少,第3类人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新生高频选择项目结果比较
在高频选择项目比较上,两组记忆力减退、情绪易被破坏、摆脱不了无意义的想法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思想不集中、缺乏决断能力、缺乏自信心的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通过以往研究得到的结果可知,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呈现逐年升高的状态,医学护理新生的个体神经质倾向人数也逐年增多[2]。由本组研究得到的结果可知,观察组第1类人数、第2类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第3类人数则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频选择项目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记忆力减退、情绪易被破坏、摆脱不了无意义的想法人数差异不明显(P>0.05),在思想不集中、缺乏决断能力、缺乏自信心的人数比较上,对照组与观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不同时期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各有不同,2015级护生的心理问题比2010级护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其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分析高频选择项目结果,2015级护生和2010级护生均存在记忆力减退、缺乏决断能力、自信心、思想不集中、情绪易被破坏、摆脱不了无意义的想法等问题,但两组之间又存在明显不同之处,这与以下几方面因素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1)2010级护生自主择业的范围较广,就业压力比较小;(2)随着近几年来全国高校并轨的形式不断发展,护理新生的生活费用和学费明显增多,与2010级护理新生相比,2015级护理新生的经济压力更大;(3)医疗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个别医院对经济效益的追求越来越多,实施的护士聘任制相对降低了护理新生的薪资待遇,这使得2015级护生对专业的发展趋势存在较严峻的悲观心理,心理压力更大。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护理新生对专业的不安心感越来越强烈,学习动机明显降低,再加上对大学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3-4]。
为更好地改善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部门应给与高度重视,并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尽可能帮助其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促使护理新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必须对教育部提出的文献[5-6]《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予以响应,对各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经验和不足之处进行总结和分析,对当前护理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关注和加强。具体对策如下:(1)做好调查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工作,尽早发现存在心理问题者,及时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宣教;(2)对护理新生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进行培养,帮助其掌握自我调节和教育的方式方法;(3)帮助护理新生掌握保持健康情绪的技巧,指导其将不良情绪通过正确方法宣泄出来,使其可以不过度压抑和过度放纵,学会恰如其分的处理各个问题;(4)给予护理新生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避免新生之间出现过度竞争,明确毕业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使自身潜能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争取得到最大的成功[7-8];(5)给予护理新生人际关系的教育和指导,使其彼此之间可以保持和谐友好的关系,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和生活;(6)护理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对护理新生成熟应对能力强化引导和锻炼,对其进行相应的挫败和归因教学,帮助其培养职业素质,强化其心理状态,使其掌握提高心理免疫能力的技巧,学会正确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的方法,促使其对他人、对社会的认知力不断提高,同时提高其适应力和容忍力,确保其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9-10]。endprint
总而言之,相比于其他专业大学生,医学护理新生的专业特殊性较强,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格外重视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其专业、年级等因素的影响,有区别、有层次地进行各项教育工作[11]。明确对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易产生不良影响的因素,制定区别性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使其在大学接受教育期间能够始终保持健康心理状态,学会主动求助和自我调试的方法,建立并完善自我成长的长效机制,做好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不断增强自信心、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12]。
参考文献
[1]何亚琼.中专护理专业2013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21(22):3373-3376.
[2]余琛,林武,丁之旺,等.高校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2015,4(A0):165-166.
[3]余晓云,肖焕新.二年制护理专业高职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学报,2014,13(2):23-26.
[4]梅瑞华,张秋梅.医学院校护理专业新生心理健康自我调整情况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7(11):43-44.
[5]梁红梅,石军,唐省三,等.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干预对策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9):67-69.
[6]张晓丽,崔保华,罗春波,等.涉外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6,30(12):1473-1475.
[7]蒋霞.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期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20(9):150-152.
[8]高秀娟,張晓丽,王爱华,等.涉日护理专业大学生压力源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5):792-794,801.
[9]宋晓丽,牛鹏,刘彦,等.传统保健体育对中医药院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4):2957-2960.
[10]邓丽,陈亚飞,邢蓓蓓,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评判性思维能力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4,28(11):1305-1307.
[11]李霞,马云霞,王丽,等.三级医院实习护生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吉林医学,2016,37(3):715-717.
[12]饶玉霞,叶艳胜,鲍翠玉,等.本科护生专业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1):46-47,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