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研究
2017-11-20李琦
李琦
【摘要】目的 研究并探讨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方法 于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震荡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震荡初始(TO)绝对值、震荡斜率(TS)、震荡时阈分析指标(SDNN)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TO绝对值、TS、SDNN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胺碘酮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震荡情况,且安全性可靠。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心率震荡
【中图分类号】R5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21..02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而胺碘酮是近年来用于抗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常用药物[1],本研究旨在探讨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为此,针对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研究比较,具体可见下文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4年1月~2017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明确为室性心动过速,均对本研究知情了解,自愿参与。排除药物过敏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采取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中共有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为42~73岁,平均年龄为(56.45±13.29)岁;观察组中共有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41~72岁,平均年龄为(45.94±13.41)岁。两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其原发疾病给予相应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静脉注射,首次给药剂量为1 mg/kg,在10 min内注射完毕,再间隔15 min后以相同剂量注射1次,再连接静脉给药泵,以每分钟1~4 mg的速度持续泵注利多卡因,持续治疗7天。
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胺碘酮首次给药剂量为300mg,于10分钟内静脉注射完毕,再间隔30 min后静脉注射150 mg胺碘酮,再改为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为每分钟0.5~1.0 mg,每天给药剂量应控制在2000 mg以内,连续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治疗7天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率震荡情况、不良反應发生率,其中,心率震荡情况采用HOLTER全信息通道数字磁带式计算机监测系统进行24 h动态监测,统计患者的震荡初始(TO)绝对值、震荡斜率(TS)、震荡时阈分析指标(SDNN),并进行比较。
1.4 疗效评价
临床疗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情况、心律情况进行判断,如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基本消失,室性心动过速在30 min内转为窦性心律,且3小时后未出现复发,即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效改善,室性心动过速在30分钟内逐渐减慢,即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未见改善,室性心动过速在30分钟内未见减慢,即无效[2]。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心率震荡情况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O绝对值、TS、SDNN均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而在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的TO绝对值、TS、SDNN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共出现2例恶心呕吐、1例血压下降、1例口干,观察组共出现3例恶心呕吐、2例血压下降、1例口干,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室性心动过速属于常见心律失常类型,多见于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心脏病中,其临床表现以心悸、胸前区疼痛为主,具有较高的致命风险,如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很可能会发生严重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可引发室颤,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猝死[3-4],因此,临床上需针对室性心动过速进行积极治疗。
现阶段,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方法以抗心律失常为主,而胺碘酮属于临床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对钾离子通道进行有效阻滞,进而抑制钾离子的外流,延长心肌与动作电位的有效不应期时间,促使心律转为窦性心律;可对房室与旁路的有效不应期予以延长,抑制逆向与前向之间的传导,促使室性心律减缓;可有效促使冠状动脉扩张,增大心脏血流灌注,减轻心脏负荷和心肌细胞耗氧量,保护心肌细胞,提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稳定性,避免室性心动过速复发[5-6]。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O绝对值、TS、SDNN等心率震荡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说明针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实施胺碘酮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采用胺碘酮对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较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率震荡情况,且安全性可靠。
参考文献
[1] 李维娜.胺碘酮在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疗效及其对心率震荡的影响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9(7):901-903,907.
[2] 叶 亮,吴君平.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541-1542.
[3] 张晓丽,王学彬,韩艳华,等.用胺碘酮对老年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52-54.
[4] 王江涛.硫酸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疗效探讨[J].中外医疗,2016,35(1):95-96.
[5] 董小春.应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7):247-248.
[6] 袁 平.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及心率震荡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26):41-4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