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高原一株柳

2017-11-20江苏省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

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神奇

江苏省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 邵 翔

青海高原一株柳

江苏省盱眙县铁佛中心小学 邵 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行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3.理解课文中对比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并尽可能地用上这些词语,按要求说话:

【设计意图:第一组词语是描写青海高原的,第二组词语是描写青海高原柳树的,读词语是加强对词语的巩固和记忆,用词语按要求说话既是训练语言文字,又为学习下文作铺垫。】

二、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出示这两个自然段,对比阅读。

这两段文字中含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又会产生什么疑问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把握语言文字的能力,用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更抓住课文的一个中心问题:这株柳树神奇在什么地文?又为什么会令作者“望而生畏”呢?以此问题贯穿整节课教学,同时也为学生阅读下文形成了阅读期待。】

2.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①自由练读,整体感知:青海高原的环境怎样?

(抓住:广袤无垠、青草覆盖、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凝滞、悲壮、苍凉等几个词语体会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

②指导读出悲壮和苍凉的感情。

③你会想起哪些边塞诗?和同学交流。齐读大屏幕中的四首边塞诗。

④当作者一眼瞅到这株大柳树的时候,不由得“哦”了一声。这里的“哦”应怎样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来理解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积累有关边塞诗。同时,抓住“哦”这一语气词进行点拨,让学生明白,在这样的环境中看到这样的一株柳树令人意外,又让人惊喜,更加自然地引出第四自然段柳树生长环境的学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①自读,说说柳树生长的环境。

②抓住:铁铸一样的青山、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独立的风景来理解课文。

③质疑:这株柳树怎么会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壮大起来,成为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4.学习第五自然段

找出写柳树样子的句子,并能通过关键性的词语总结出特点。

抓住: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百余十平方米的树阴、粗实而坚硬、叶子绿得苍郁,绿得深沉、巍巍然、撑立等关键词语来理解这株柳树的“神奇”,同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抓关键词的方式来理解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这株柳树能在苍茫的高原中生长是多么“神奇”。】

5.学习第六、七自然段

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把作者的猜测与想象拍成电视,打算分为几个镜头?主要表现柳树的什么品格?同时请小组内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为电视配音,并给这部电视起一个名字。

【设计意图:新课程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这两段文字时,以拍电视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会有许多角色:导演、摄像、配音等,学生在小组内每人都会有分工,不仅能各自发挥出自己的长处,还能培养合作精神。】

5.学习第八自然段

①自读,说说作者家乡柳树的特点。

②思考:作者写青海高原的柳树,为什么会花大量笔墨写自己家乡的柳树?

6.学习第九自然段

①自读,抓住:“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这句话仅仅是写柳树的吗?

②同时联系作者的经历,让学生明白,也是在写作者自己,更是写具有柳树这一种精神的人。你还知道有哪些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懂得对比衬托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从而为学生写作的写作夯实基础。】

三、总结升华

1.你学会了什么知识?

2.你从青海高原这一株柳树懂得了什么道理?说一说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把总结交给学生,实际上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看出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说一说懂得的道理,实际上是说出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即柳树的“神奇”之处,写是把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让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

板书设计

青海高原一株柳

海高原 神奇(顽强的生命力)

对比衬托 托物言志

家乡的柳 易生长、婀娜多姿、风情万种

猜你喜欢

神奇
罗斯福和凯恩斯的“神奇”结盟
“神奇”宝贝
每个人都会碰到一个“神奇”的老师
蓝翔技校:一所“神奇”学校的江湖气质
神奇的“爱”
论超现实主义的美学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