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与薛延陀诺真水之战真实战况考略

2017-11-20陈星宇

兰台世界 2017年22期
关键词:唐军突厥大度

陈星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金源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25)

唐与薛延陀诺真水之战真实战况考略

陈星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金源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哈尔滨150025)

贞观十五年(641)唐与薛延陀进行的诺真水之战,由于若干史籍对其记载的谬误和相互矛盾,加之战后朝廷对胜利的过度渲染,使得后世夸大了唐军战绩和战役影响。通过对各类史料的对比和分析,笔者发现诺真水之战双方实际直接参战兵力并不多,唐军斩获也较有限,而薛延陀军大部损失是在撤往漠北途中遭遇暴风雪所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五年后,薛延陀汗国灭亡的主因也不是该战役的重创,而是夷男死后国内汗位纷争导致薛延陀对回纥等草原部落控制力的下降,最终回纥在唐朝的支持下取代了薛延陀汗国在漠北的势力。

诺真水薛延陀突厥李勣

K242

A

2017-06-15

诺真水之战是贞观十五年(641)唐朝与薛延陀汗国之间的一场战役,自东突厥破亡后,漠北的薛延陀部日益强大起来,出于防范薛延陀的需要,加之“结社率事件”使得唐太宗认为在朝的突厥人是一大隐患,遂于贞观十三年(639)将散处河南的突厥诸部遣返河北,并册立阿史那思摩为可汗,实施支持突厥“复国”的政策来对抗薛延陀人[1]5164-5165,此举却大大激化了突厥与薛延陀之间的矛盾。贞观十五年,薛延陀真珠可汗夷男乘唐太宗东封泰山时大举进攻突厥诸部,最终为唐、突厥联军击败于诺真水。

战役结束后,唐朝官方虽然对自身的胜利竭尽全力地进行了夸张和粉饰,宣称“以我徒兵一千,可击胡骑数万”[2]6215,现代学者在研究这段历史时也不免夸大了其作用,甚至称薛延陀汗国由此而衰[3]84-93,但透过各类史料记载对诺真水之战的参战兵力、战争过程、伤亡情况和战后形势进行分析和考证,依然可以窥见一些蛛丝马迹,因而有必要重新审视这场战役。

一、薛延陀直接参战兵力较少

关于薛延陀投入兵力的问题,史料中有不同的记载,大多数史料记载为二十万,但也有资料说为八万和三万,各种记载的出入较为悬殊,但将史料逐一分析,依然可见其中的端倪。各类薛延陀参战兵力数据记载如下表所示:

薛延陀投入的兵力二十万八万三万文献出处《旧唐书》卷194下《北狄传》《新唐书》卷217下《回鹘传》《资治通鉴》卷196《册府元龟》卷357《通典》卷161《唐会要》卷96《旧唐书》卷67《李勣传》《册府元龟》卷985《资治通鉴》卷196《册府元龟》卷985

据《资治通鉴》记载:薛延陀真珠可汗闻上将东封,谓其下曰:“天子封泰山,士马皆从,边境必虚,我以此时取思摩,如拉朽耳。”乃命其子大度设发同罗、仆骨、回纥、靺鞨、系等兵合二十万,度漠南,屯白道川,据善阳领以击突厥。”[2]6284《旧唐书》载“因命其子大度设勒兵二十万,屯白道川,据善阳岭以击思摩之部。”[1]5345《新唐书》亦载“(夷男)乃使大度设勒兵二十万,南绝漠,壁白道川,率一兵得四马,击思摩。”[5]6135无一例外,此类史料均记载薛延陀投入兵力为二十万,《通典》《册府元龟》《唐会要》也记载为二十万,现代学者在提及诺真水之战时往往也认可这个数据[6]204[7]51[8]57-60。段连勤先生称薛延陀发动诸部合计二十万,但同罗、仆骨、回纥等部不利即退,参战的只有薛延陀本部八万人[9]394。然而这两个数据的可信度都不高,因为薛延陀汗国全胜时“回纥、拔野古、阿跌、同罗、仆骨、霫诸大部落皆属焉”,“东至室韦,西至金山,南至突厥,北临瀚海,即古匈奴之故地,胜兵二十万”[1]5344,包括铁勒诸部在内的总兵力方二十万,一次战役即派遣全国兵力而来,而国内不留守备部队,这是绝无可能的,这些史料明显夸大了薛延陀的投入兵力。虽然马长寿先生认为此时的薛延陀兵力可能已经增长至四十一万[7]48-49,诺真水之战只派遣了全国的一半兵力即二十万前来,但四十一万却是拔野古、回纥、同罗等铁勒诸部兵力和薛延陀汗国的“胜兵”重复计算的结果,显然于理难通。

八万兵力之说,见于《旧唐书·李勣传》,“(十五年)会薛延陀遣其子大度设帅骑八万南侵李思摩部落。命勣为朔州行军总管,率轻骑三千追击延陀于青山,击大破之”[1]2468。《册府元龟》记载与之相同[10]4237,显然该段史料直接节选自《旧唐书》。三万兵力之说见于《册府元龟》和《资治通鉴》,“延陀子大度设领三万兵临长城,欲入击突厥,而思摩已南走,知不可得,乃遣人登长城而骂之”,“于是大度设将三万骑逼长城,欲击突厥,而思摩已走,知不可得,遣人登城骂之”[2]6285。虽然八万和三万之说出现频率较低,但可信度较高,《册府元龟》中的唐代史实收藏极为丰富,大多来自实录等档案资料,不少史料为该书仅有,具有十分重要的校勘价值。笔者认为,诺真水之战开始时薛延陀汗国的总兵力为二十万,而全国兵力无法全部投入战场,大度设仅率领八万骑兵渡漠进攻突厥思摩部落,而直接与唐军交战的只有三万人。在诸多史料中对该战役兵力的记载中,《册府元龟》较为详细可信,两《唐书》《通典》《唐会要》等可能把薛延陀的“胜兵二十万”误为参战兵力,并被多次传抄引用,当为衍文。

二、唐军战果仅为“斩首三千余”

大度设率军南下后,企图攻击李思摩的突厥部落,但因突厥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烧毁秋草而退,使其未能得逞。后李勣率领的三千唐军骑兵和三千突厥兵追击薛延陀军,于诺真水与之交战,并将其击溃。关于唐军的战绩,《旧唐书·李勣传》作“虏五万余计”,《太宗纪》《北狄铁勒传》《薛万彻传》以及《册府元龟》载“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斩首三千余,俘获五万余”的战果被《资治通鉴》直接引用,但仔细分析,“虏五万余计”真实度非常值得商榷。

前文已述,逼近长城的薛延陀军只有大度设率领的三万人,八万主力并未参加,唐军擒获的俘虏竟超过敌军总数,显然为史书的渲染功绩之词。此外,薛延陀军的步兵战术也可间接考证唐军战果。与其他北方游牧民族长于骑射不同,薛延陀军队独创了步兵战术:先是,延陀击沙钵罗设及阿史那社尔,皆以徒战胜,至是却骑不用,率五人为伍,一人执马,四前斗,令曰:“胜则骑而逐,负者死,没其家以赏战士。”[5]6136

唐将薛万彻正是利用薛延陀战马统一管理的特点,消灭了执马者,薛延陀大军于是溃散,唐军乘胜追击,“斩首三千余级,获马万五千匹”[1]2518,从薛延陀军的“率一兵得四马”每个骑兵配四匹马,而唐军获马的数量也大约为斩首级数的四倍,从而可知薛万彻消灭了部分执马者,使该部士兵没有战马丧失机动性而被歼灭,余众则顺利逃窜。而作“虏五万余计”一文除在《旧唐书·李勣传》中出现,并被《新唐书》《资治通鉴》直接引用外,再无其他出处,不仅与薛延陀兵力配置情况矛盾,亦孤证难立,当不可信。况且唐军出动的总兵力虽有十余万,但以步兵为主力,骑兵数量很少,缺乏远程奔袭能力,经长途追击后最终投入到诺真水战场的只有李勣所部骑兵与突厥骑兵共计六千人[2]6285,在开阔的草原地带控制住数量为自身近十倍的俘虏是难以想象的。

大度设战败后,往漠北撤退的途中军队遭遇暴风雪的袭击,士卒大量死亡,十不存一,也就是说薛延陀军只是在诺真水与唐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即被击溃,战损率并不高,大多数伤亡是撤退时因恶劣天气造成的非战斗减员。

三、诺真水之战不是薛延陀衰落的主因

薛延陀汗国是在反抗东突厥暴虐统治的过程中建立起的政权,至贞观二十年(646)灭亡时距诺真水之战只有五年,但诺真水之战不是薛延陀衰落的主因,这点事实是有必要澄清的。

吴玉贵先生曾认识到,诺真水之战后薛延陀汗国的势力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4]204,因为在战后第二年即发生铁勒契苾部落叛归薛延陀的事件,说明薛延陀在大漠南北依然具有较强的号召力。此后,薛延陀分别于贞观十七年(643)、十八年(644)再度入侵漠南突厥部落,李思摩无力抵抗,突厥部众只得南渡黄河,思摩本人也轻骑入朝,终于使唐朝支持突厥复国的计划破产[2]6215-6216,可见诺真水之战虽然唐军暂时击退了薛延陀的攻势,但战争主动权还在薛延陀手中,唐朝及其支持的突厥未能扭转敌攻我守的态势。

由于薛延陀是在反抗东突厥统治过程中形成的以夷男为核心的宗族部族国家[6]202,其骤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宗族部族的瓦解。与突厥游政权类似,薛延陀依然采取了两翼制作为地方统治制度,“胜兵二十万,以二子大度设、突利设分将之,号南北部”[5]6135,二子均为汗位潜在的继承者,分别领兵无疑使汗国内部出现半独立式的地方实力派,更是埋下了分裂的隐患。当贞观十九年(645)夷男死后,迅速发生二子争夺汗位的事件,拔灼挑起内战,派兵杀死了突利,自立为多弥可汗。多弥为人暴虐,大量屠杀前朝贵臣,导致国人不安,这些做法严重摧毁了作为统治核心力量的薛延陀宗族。

唐初铁勒诸部反抗突厥的统治,建立了薛延陀汗国,实际上这个政权是十余个铁勒部落合并而成的,“突厥已亡,惟回纥与薛延陀为最雄强”[5]6112,只因夷男为乙失钵可汗之孙,家室显赫,具有较强的号召力,才被推举为漠北共主,一旦薛延陀宗族核心发生内乱,将无力镇抚回纥等强大的铁勒部落,汗国必然失去对漠北草原各部落的控制力,“彼同罗、仆骨等十余部落,兵可数万,足制延陀”[11]1080,而这些部落此时已经具备了同薛延陀统治核心分庭抗礼的实力。贞观二十年(646)六月铁勒回纥、同罗在唐朝的支持下起兵杀死了多弥可汗,薛延陀国内大乱,夷男兄子咄摩支被国人立为可汗,七月李勣领兵进攻漠北,杀掠人口甚众,咄摩支投降,薛延陀汗国至此灭亡。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唐朝几乎没有大量调动自身军队,除了北部少量的州县兵和突厥骑兵外,主要摧毁薛延陀统治的只有铁勒部落兵力,尤其是进击漠北腹地迫使咄摩支投降的李勣所部,竟不是唐朝军队,而由两万铁勒骑兵组成[1]5384。这些现象都说明,真正摧毁薛延陀汗国统治根基的是以回纥为主的铁勒部落,李勣也是仅监督其作战,唐军的作用非常有限,唐朝做到的只是借助外力,在回纥取代薛延陀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而已。

综上所述,诺真水之战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都没有唐朝官方渲染的巨大,只是一场普通的击溃战而已,薛延陀汗国的全部二十万兵力中,只有八万被调动,其中直接投入战场的只有三万,在被唐军歼灭三千多人后即逃窜,途中遭遇暴风雪损失严重,而战后薛延陀汗国总体实力仍然较大,对大漠南北各部族有较强的影响力。薛延陀汗国灭亡的主要因素也不是因在诺真水受到唐军的打击而衰落,而是贞观十九年(645)可汗夷男死后,国中发生争夺汗位的内乱,宗族核心受到毁灭性打击,再无力控制其他部落,才被回纥取而代之。

[1]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 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3] 薛宗正.黠戛斯的兴起[J].民族研究,1996(1).

[4] 吴玉贵.突厥第二汗国汉文史料编年辑考(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2009.

[5]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 杨茂盛.中国北疆古代民族政权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4.

[7] 马长寿.突厥人和突厥汗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刘锡涛,盖金伟.唐代薛延陀的几个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9] 段连勤.丁零、高车与铁勒[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0] 王钦若.册府元龟[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60.

[11] 杜佑.通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0.

Research on the True Situation of the Battle of Nuozhen River Between Tang Dynasty and Xue Yantuo

Chen Xingyu
(Jin Source History and Culture Research Center of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Harbin 150025,China)

In the Fifteenth year of Zhenguan(641),the battle of Nuozhen River between Tang dynasty and Xue Yantuo took place.Due to the errors and mutual contradictions in various historical records,along with the excessive boast of victory by the court,the result of the battle and its influence was exaggerated.By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all kinds of historical records,the anthor has found that the number of soldiers on both sides who directly fought in the battle was not large at all and the number of the killed enemies was limited,and the snowstorm when the army of Xue Yantuo retreated to the northern desert was comfirmed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reasons for non-combat loss of army.The defeat of the battle was not the primary reason for perish of Xue Yantuo Khanate five year later while the real reason lay in the fact that after Yinan died,the dispute for khanate resulted in the decline of control over other tribes like Uighur and Uighur replaced the Xue Yantuo khanate in MoBei with the support of Tang dynasty.

Nuozhen River;Xue Yantuo;Turk;Li Ji

陈星宇,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史专业,研究方向为辽金元史、北方民族史。

猜你喜欢

唐军突厥大度
学会大度
Or.8212/76突厥鲁尼文文书译注
“天生创业家”唐军:五年赚取100亿
“天生创业家”唐军:五年赚取100亿
给你一封毕业的情书
给你一封毕业的情书
古突厥文碑铭中ik刍议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唐军 留守少年的逆袭
古突厥人的词语Ortuq (Ortaq)“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