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现状与对策
2017-11-20黄琴
黄琴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昆明650500)
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现状与对策
黄琴
(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昆明650500)
非遗建档是活态的非遗资源得以固化保存的有效方式。当前的非遗建档工作普遍在规范性、全面性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整理鲜活案例,引发档案工作者对非遗建档工作的关注与思考。贝叶经制作技艺于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该技艺建档工作为例,在对该技艺建档工作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拓展收集渠道、规范整理环节、加强资源挖掘、重视档案部门地位等相应对策。
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现状对策
G271;G122
A
2017-08-24
以档案为载体依托,活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寻求到适合自身的固化保存方式,文化的发展性、多样性和包容性也因此得以见证。傣族贝叶经向来被视作承载傣族优秀文化的一片神舟,在文化的传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现实是,云南会说傣语的人不少,但能看懂并且会写傣族文字的人却不多,能刻写并制作贝叶经的人就少之又少了。贝叶经制作技艺在我们面前慢慢消失,自该技艺2008年6月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以来,从国家到版纳州相关单位做了大量的抢救保护措施。本文从该技艺的固化保存方式——建档谈起,针对该技艺建档现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为非遗建档工作提供借鉴。
一、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工作现状
1.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收集。非遗档案的收集工作是整个非遗档案管理流程的首要环节,直接决定着非遗档案管理对象的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贝叶经制作技艺是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当时的申报地区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遗产编号VIII—142,主要负责申报的单位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
(1)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收集的范围。根据调查所得,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包含以下内容:①申报材料。包括:项目申报书、项目简介、基本信息、项目说明、项目论证、项目管理、保护计划、省级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参与项目论证专家名单、省级文化厅行政部门审核意见及附件(注:附件包含授权书、证明书、州级专家委员会论证意见、参与项目论证专家名单、州级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意见、调查报告及相关照片和光盘)。②传承人档案。包括传承人申报材料和申报辅助材料两大类。传承人申报材料包括:州(市)级人民政府公布文件、州(市)级文化管理部门申报报告、州(市)级文化管理部门证明书、项目保护单位授权书、传承人推荐表、传承人调查报告、传承人申报书(电子文档)、传承人推荐表(照片光盘)、传承人申报(视频DVD)。传承人辅助材料包括:申报视频解说词、辅助照片册、传承人培训班名单、传承人培训班光盘、传承人受访资料。③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材料。项目保护与传承资料以项目培训资料为主,包括:贝叶经制作技艺培训班课程表、刻写贝叶经方法、贝叶经的制作工序、培训班签到表、荣誉证书、光盘(贝叶经制作技艺)等。从以上目前版纳州文化馆收集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范围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模块:项目模块、传承人模块和保护传承模块。
(2)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收集的方式。从档案管理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应该是多渠道的。为保证档案的齐全完整,一般来说,收集方式可以包括征集、接收、史料挖掘、购买、代管等。据实地调查,贝叶经制作技艺具体是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文化馆来操作申报的国家级非遗项目,该地区实际采取哪家申报就由哪家保管该项目档案的做法。因此,有关贝叶经制作技艺的所有档案资料均由版纳州文化馆在申报和培训过程中将产生的档案自行收集保管。
2.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整理。由版纳州文化馆申报和负责的各级各类非遗项目有多项,贝叶经制作技艺只是其中的一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对于各级各类非遗项目档案的整理,州文化馆采取以“项”、“传承人”为单位进行归档。所谓以“项”、“传承人”为单位归档,就是指以名录体系正式公布的非遗项目中每一项或每位传承人为一个独立的客体全宗,凡是与该非遗项目相关的所有档案都必须归为一个全宗。
因此,贝叶经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项目所涉及的所有档案则归为一个全宗,该全宗内又按申报资料、传承人资料、培训资料分别立卷。具体整理内容如下:(1)建立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全宗,以区别其他各级各类非遗项目档案资料。(2)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全宗内的分类和立卷,视具体情况可分为:申报资料卷宗、传承人档案卷宗、培训类档案卷宗。各类卷宗均具有动态增补性特征,即随着该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卷宗内容也不断更新。
3.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鉴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起步时间不长,目前还没有统一的保管期限表。为规范非遗档案鉴定工作,各非遗档案保管单位应在国家档案机构编制的通用保管期限表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编制具有针对性的保管期限表[1]144。鉴于以上指导思想,版纳州文化馆在充分考虑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工作价值的基础上,直接将该项目档案划为永久保存。
4.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保管。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主要有纸质载体、胶片载体、磁性载体、光盘载体、数据库、实物等载体类型,其保管其实就是一种多载体共存的保管模式。(1)贝叶经制作技艺纸质载体档案与部分相关联的胶片载体、磁性载体、光盘载体档案共同保存。这一做法均体现在该项目的申报资料、传承人档案和培训资料的立卷工作中。(2)绝大部分的光盘、磁带集中存放在专用防磁柜中,实物档案(包括刻制贝叶经使用的笔、刀、匣子、线等)保存在馆内收藏室或展览室。据工作人员透露,关于非遗项目的实物展览基本都是保存单位视自身工作实际自行开展展览,与博物馆、档案馆等其他单位的合作展览很少。
5.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信息化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化管理是将影像、数字、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非遗档案管理活动中,以实现非遗档案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的自动化、网络化的一种实践活动[1]248。据调查,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信息化管理以数据库建设为主体。西双版纳州文化馆已并入版纳州文体广电局,与相关杂志社签订非遗项目数据库建设协议,并将出版发行文字专刊、数据库终端建在文化馆等相应需求写入协议。关于非遗项目数据库建设的最终设想是通过网站点击查看,用户可以了解到每一个项目的详细信息。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一直与时跟进,与该项目相关的照片、光盘、电子文档基本准备就绪,随时准备并入非遗项目大数据库。
6.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提供利用。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利用工作相对滞后,对档案的利用基本都是馆内需求,馆外的利用需求较小。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第一,绝大部分非遗项目档案由于涉及单位和传承人的隐私,因此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因而也导致在提供利用方面规定和限制较多;第二,馆内非遗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更换频繁,档案提供利用主动服务意识堪忧;第三,非遗项目信息化建设正在进行,馆内数据库终端尚未建成,成为严重影响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提供利用的重要因素。
二、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对策思考
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活动有关的各种资料既是反映非遗本身及其保护工作发展现状和演变历程的重要记录,又是传承和保护非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工具。作为非遗固化保存形式的档案,其重要性已经逐渐被人们重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非遗档案主要由文化部门形成和收集,对非遗档案的建档工作虽然基本符合流程,但是由于多数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档案管理经验,对于非遗的建档工作仍旧存在不足。针对本次对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工作情况的调查,以下从规范档案管理的角度进行对策思考。
1.丰富和拓展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收集的内容与渠道。(1)从调查来看,目前州文化馆对于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收集主要集中在三方面:申报材料、传承人档案、培训材料。这三类材料虽能基本满足日常工作需求,但是从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工作原则来看,现有的收集内容仍旧需要进一步丰富。总结和借鉴前人关于非遗档案内容的观点,我们认为,非遗档案应该主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档案、申报与保护工作中形成的档案和传承人档案[1]67。从非遗档案内容重新审视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收集范围,可以在原有收集范围基础上增加以下内容:①从各种有关文献中挖掘出记录和反映贝叶经制作技艺产生、发展和变化完整历史过程的档案史料,并对史料进行整合,构成贝叶经制作技艺本体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收集与保护贝叶经制作技艺相关的法律、法规文件,构成项目保护工作中所形成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收集渠道的多样性。从档案专业工作角度看,收集的主要渠道有征集、接收、史料挖掘、购买以及代管。结合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收集方式现状与实际情况,建议适时考虑增加以下收集途径:①史料挖掘。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收集应该重视史料挖掘途径,通过对历史资料中有关贝叶经制作技艺的论述进行查阅、整理和组合,说明贝叶经制作技艺的产生与发展历史。②在非遗建档过程中,公众参与程度的高低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遗建档的进程与质量[2]。鼓励社会公众参与非遗建档,选择性地接受社会公众利用新媒体录制的关于贝叶经制作技艺保护与传承活动的视频或音频。
2.规范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整理过程中的档号编制环节。版纳州文化馆对于各级各类非遗项目档案的整理,采取以“项”、“传承人”为单位进行归档。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全宗内分为:申报资料卷宗、传承人档案卷宗、培训类档案卷宗。在现有收集档案的基础上,此分类法基本符合实际工作需求,但从规范档案整理工作角度来看,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整理中缺少了关键的编制档号环节。编制档号不仅有助于固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整理工作的成果,还可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检索利用提供方便。档号一般由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或类别号)、案卷号和卷内文件号组成。根据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整理实际情况,我们建议该项目档案的档号可以设计成: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室编件号+馆编件号+保管期限。归档章则可设计如下:
(全宗号)(类别号)(案卷号)(保管期限)(室编件号)(馆编件号)
编号环节中归档章的使用适用于纸质档案的整理,对于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中实物档案、光盘档案、照片档案等不适用。
3.利用计算机辅助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管理。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完成实体整理后,应该立即利用计算机辅助处理全部档案数据。
目前州文化馆应加强计算机辅助对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管理的力度,建议从以下途径入手:(1)归档工作使用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实现文件级录入与输出,将归档文件数据输入计算机后,可由计算机直接打印生成归档文件目录。归档文件目录的项目可包括件号、责任者、文号、题名、日期、页数和备注等[3]。(2)文档一体化管理软件的档案管理模块中每条档案记录条目必须实现超链接,即点击条目能立即链接上对应的档案实体信息(包含档案原件扫描件、视频、照片等)。
4.加强对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工作中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信息化管理等,实际都是在为档案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做足准备。基于目前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工作实际情况,建议多从以下方面思考档案资源开发问题:(1)注重档案实体的开发。此“档案实体”指的是贝叶经制作技艺的纸质档案、光盘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档案实体开发主要包括档案服务、档案编研和档案展览[4]。其中,档案服务是指基于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提供的档案信息查询、阅览、摘录和复制服务;档案编研是指在现有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资源基础上,汇编档案资料、参与贝叶经制作技艺研究等工作;档案展览是指按照一定规则系统地展示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资源或其复制品的过程,展览形式可以分为固定展览、巡回展览、网上展览等形式。(2)注重档案内涵开发。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的内涵开发可以适时考虑宣传开发的形式。例如,通过与相关部门合作,拍摄与贝叶经制作技艺相关题材的影视作品,以宣传开发的形式实现对贝叶经制作技艺档案资源的挖掘利用。
5.重视档案部门在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工作中的作用。虽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是遗产保护工作的“大功劳”,按理说,档案机构作为保管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基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5]。然而,现状并非如此,档案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地位令人担忧。我们在对贝叶经制作技艺建档工作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建档前期的收集、整理、鉴定环节,还是后期的保管与信息化建设环节,州文化馆都明确表示均无档案部门的参与。档案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中被边缘化实属常态。
然而,从以上谈及的建档细节,我们可以看到档案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工作中,特别是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方面经验丰富,优势明显,对于民族多元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能起到独到的作用。因此,建议州文化馆要加强与档案部门的合作,重视和接受档案部门对馆内非遗建档工作的专业指导,将抢救、记录与保护的非遗档案成果推向社会大众,以编纂、展览、讲座、出版等形式加强对外宣传,扩大非遗的受众,增进公众对非遗的了解和认同。
[1] 周耀林,戴旸,程齐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理论与实践[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2] 戴旸,胡冰倩,冯丽.国外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实践及其借鉴[J].中州大学学报,2015(9):88-91.
[3] 郭树银.归档文件整理规则[S].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1:128.
[4] 韩英,章军杰.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J].档案学通讯,2011(5):72-75.
[5] 王云庆,陈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警惕档案机构边缘化[J].档案学通讯,2011(1):12-16.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rchives Work of Pattra Production Technique
Huang Qin
(Ethnic Culture School of Yunnan Minzu University,Yunnan 650500,China)
The archives work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eserve the valuable resources.However,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aspects of standardization,comprehensiveness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archives.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organize vivid cases to arouse the attention and reflection of archivists on the archives work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Pattra production technique was included in the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protection list in June,2008.Taking this technique’s archives work as an example,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i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in widening archives collection channels,regulating collation,strengthening resources exploitation,attaching importance to archives department and so on.
Pattra production technique;archives construction;current status;countermeasure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性项目(2016ZZX137)。
黄琴,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民族档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