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视域下的初中科学教学
2017-11-19周建强
周建强
摘 要: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这种以实验为主的课程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本文主要探讨以学生为主体视域下的初中科学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科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学实践;学习兴趣
初中科学课程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活动的探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探究能力。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初中科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初中科学课堂教学需要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切实需求出发,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通过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初中科学课堂的教学现状
新课程改革已经提出很多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师生间互动性不够
初中科学课所涉及的知识和其他学科不同,存在较大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科学课程之前有可能从未了解相关知识,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或者在教学成绩的压力下,讲课多以自己的讲授为主,整堂课基本上是教师在向学生讲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并没有和学生进行足够的互动。这样的科学课堂中,在大量的知识灌输之下,学生疲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没有自主思考的机会,很容易因为部分知识无法理解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在授课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实验,实验课上,教师的教学模式是自己一步步讲解相关操作步骤,学生“鹦鹉学舌”似地跟着教师讲解的正确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验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只是教师讲解,学生跟着学,学生和教师缺乏有效互动,这就使科学课的学习只停留在片面的知识学习上,并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科学意识。这不是科学课设立的初衷。
2.实践操作机会少
初中科学课中所涉及的知识大部分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科学中有关力、密度、电、氧气、氢气等相关知识,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实验教学在科学课程中的地位,导致学生很少参与相关知识的实验教学,就算是有实验教学,教师出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实验教学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很短。课下教师也很少组织学生开展相关的科学活动,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实验课上了解科学知识的实践应用,课下作业主攻理论部分内容,最后应付试卷考试。
理论知识的学习最终要应用于现实,初中科学课堂的设立主要是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据笔者调查,大部分科学课的重头在理论课上,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带来了不利影响,更不用说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3.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效率的提高跟教学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课堂的教学更是如此。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环节缺乏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教学效率低下。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注意力有限,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是采用传统的板书教学,或是大量使用多媒体。这些教学方法虽然在形式上缺乏设计,多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不能够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旦学生无法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无法理解授课内容,就很容易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必要性
“教学相长”指的是教学的过程是需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宰,教师的教学占据了多数课堂时间,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很难有效地融合在一起。这样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意识。因此,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成为科学课教学的必然,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课程的设计和完善。
1.课程性质的需要
初中科学课的内容都和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科学课主要是揭示客观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人类,以及探究现代科技所带来的变化。这就决定了科学课充满了探究性和实践性,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了解科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同时,科学课的性质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在授课的过程中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进行教学,同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帮助学生了解相关科学知识,设置相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体会到科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科学课堂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需要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传统的科学课堂上,教师主宰整个课堂,学生没有主动性,只能跟着教师的脚步走,思考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很少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而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课堂上,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学生能够根据相关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探索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精神条件,也是科学实验进行的动力之一。现在的初中生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就能够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使得他们的视野相对较宽。
而初中科学课程的设置,能够让学生通过相关实验去探究、了解一些科学知识,进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课的相关知识都需要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实验的过程,更好地了解科學现象的产生,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endprint
三、以学生为主体,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学生在接触科学课程之前,虽然有一定的常识性认识,但并没有系统地接受相关的教育,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师想要通过科学课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的认识,达到增强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目标,就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变革以往的“满堂灌”的方法,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提高科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1.把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做好教学设计
初中生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但注意力也十分有限,教师要想在有限的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首先就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每一个学生的都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不同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程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时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一堂课的好坏,在课堂导入环节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上课伊始大脑还处于上一节课或者课间玩耍的阶段,这个时候教师直接进入正式的讲课环节,学生一时之间很难适应,也可能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久而久之听不懂课程内容,进而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在课堂导入环节进行设计,如通过层层提问的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本节课有关的问题;通过小故事引入课堂;通过相关的实验抓住学生的眼球;通过播放相应的视频片段,设置悬念开展课堂教学等方式。在导入环节即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后环节,教师都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其科学素养。
2.设置趣味实验,提高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科学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过分执着于向学生传授相关科学知识,却忽略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过于被动很容易使学生出现盲目学习的现象,也不能够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学科。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设置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例如,在科学课堂中进行烧不坏的毛巾、会跳远的乒乓球、鸡蛋冒泡等有趣的实验,教师事先让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在科学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拿来实验,学生既惊奇地看到不可思议的现象,也锻炼了动手能力,学生的兴趣被这些小实验激发出来,接着就会产生疑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教师通过趣味小实验给学生科普相关科学知识,学生有了先前的印象,接下来的学习就顺理成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趣味实验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也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了解相关科学知识。
3.完善评价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评价是必不可少的,以往的科學课中教师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实验报告和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进行判定,这种评价的机制过于机械,不能够准确的判定学生真正的学习情况。而公正、公平且完善的评价机制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不只局限在最终的实验报告和理论考试的成绩上,还要包括学生个体及小组的发展以及实验操作过程的表现等,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功,并能够给予学生客观的评价,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不能从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出发,要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制订不同的目标,发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要有发展性的评价机制,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优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释放自己的发展潜能。教师还要从学生的听课情况、实验情况、探究情况、答题情况等方面完善评价机制,发现学生各方面的优势,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和激励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完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将目光固定在结果性评价上,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总结
初中科学课的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环节的设计、有趣的实验以及完善的评价机制,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科学课,能够主动探究科学实验,了解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丁荣森.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J].学生之友,2011(4).
[2]车镒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探索——怎样以学生为主体[J].考试与评价,2014(1).
[3]姚东海.主体性教学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践途径[J].才智,200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