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探究
2017-11-19陈瑞新
陈瑞新
摘 要: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乏趣味性,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影响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可以为音乐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音乐;学习兴趣;培养措施
音乐课和其他学科有着很大的不同,并不只是为了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而是为了陶冶情操,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小学阶段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三观的正确树立有着重要影响。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与自然。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小学教师需要依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状况选择合适的音乐类型,进而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学生缺乏音乐学习兴趣的原因
1.较为落后的教育观念
在大多数人眼中,音乐是一门可有可无的科目,经常被一些主课替代,甚至有些小学音乐教师也这么认为,再加上有些音乐教师音乐教学水平有限,在课上只会为学生简单播放一些曲目,从来不会讲解唱歌方法等专业知识,这样的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些学校缺少音乐教师,让其他学科的教师代课,使得原本美好的音乐课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2.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标要求下,教师不再是课堂主体,学生也不再是旁听者,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课堂主体则是学生。但是,这种观念并没有被多数教师所接受,他们依然沿用着传统教学法,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在这样的音乐课堂上,学生既无法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也无法体会到参与的快乐。
3.枯燥乏味的课堂气氛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并没有将一些外部环境利用起来并进行创新,学生在枯燥乏味的音乐课上没有任何兴趣,而且师生之间也缺乏适当的沟通和交流,没有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措施
1.对合作教学方式加以应用
实践表明,在合作性学习中,学生更具有学习兴趣,还可以提高反应能力。这种方式主要是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的,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增加,还能够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目前,此教学方法已经得到大多数教师的认同,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小学音乐教师也应该重视该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课堂实践中去。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以依据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等进行小组划分,保证小组中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而且能够融入小组中,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提供机会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述出来。如果有问题需要讨论时,则可以展开小组讨论,并由每组的小组长整理和表述小组观点,教师进行适度点评。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构建了活跃的课堂气氛,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对趣味性教学情景进行构建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那他这科的成績一定不会太差,即使教师不进行干预,他们也会自己去学习。音乐源于生活,我们周围处处充满了音乐,不论是清晨的鸟啼,还是田里的蛙叫,都是音乐。所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周边的事物,使课堂具有趣味性,进而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图片以及视频营造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童年》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将歌词中涉及的一些情景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展开联想,并分享。如此一来,不仅营造了欢快的课堂气氛,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歌词中的含义。有些歌曲中会有明确的角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各自扮演其中的角色,将歌曲演绎出来,使学生对歌曲的背景有更好的体验。对于一些较为经典的歌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讲解创作背景、目的等。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并不只是单纯的一首曲目,还可以进行历史常识的学习,进而使自身的灵魂得到升华。音乐可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也许小学生对于歌词中的内容还无法完全体会,不过在欣赏的过程中,他们也可以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些不同的画面,对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人生价值观和行为素养的养成阶段,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使学生喜欢上音乐。
参考文献:
[1]高宇.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音乐时空,2014(7):151.
[2]徐萌,杨扬.浅议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J]. 艺术科技,2014,27(1):330.
[3]诸葛葛.浅析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与激发[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