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粒苋栽培利用技术
2017-11-18王志锋
耿 慧,王志锋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科学分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子粒苋栽培利用技术
耿 慧,王志锋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畜牧科学分院,吉林 公主岭 136100)
子粒苋又名千岁谷、西黏谷、西风谷等,为苋科1年生草本植物。全世界苋属植物有50多种,既可饲用,又可食用,叶片和子实可以食用或加工成各种食品,但多数是将茎、叶、子实作为饲料,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和生物产量高及适应区域广的高产饲料作物。
1 植物学特征
子粒苋植株高大,株高250~350厘米,茎直立,有钝棱,粗3~5厘米,无毛,或上面有微量柔毛。单叶,互生,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全缘或波状缘;叶柄长3~5厘米,无毛,无托叶。圆锥花序顶生,直立,圆柱形,长60~70厘米,由多数穗状花序组成,花簇在花序上排列整齐密集;苞片和小苞片卵状钻形,长4~5毫米,为花被片长的2倍,背部中脉隆起,成长凸尖;花被片矩圆形,长2~2.5毫米,顶端锐尖或渐尖,绿色或紫红色,有一深色中脉,柱头2~3。开裂性的周裂蒴果,长3~4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1毫米,白色,金黄色或黑色,其中黑色者有光泽。
表1 子粒苋整株的营养成分表(占干物质%)
2 生物学特性
子粒苋圆锥根系,主根不发达,侧根发达,根系庞大,多集中在10~30厘米土层中、株高、茎粗、叶片大、分支多、再生力强,生物量大,茎叶生长繁茂。子粒苋是C4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由于光合作用强,生物产量大,干物质积累多,
子粒苋分支和再生力强,适于多次刈割,刈割后腋芽萌发出二茬苋,迅速生长并再次开花结实。同一属内各个种可以任意杂交或本品种自交,均表现不出自交衰退或杂交优势现象。种子小,繁殖系数高,每株可结籽10万多粒,千粒重0.6~0.9克。
子粒苋是一种喜温作物,适应性广泛,从热带、亚热带、温带、寒温带皆可种植。耐旱、耐盐碱、耐瘠薄。是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理想的旱作粮饲兼用作物。在土壤含盐量0.1%~0.23%的盐荒地上能生长良好。在pH值8.5~9.3的草甸碱化土壤上生长正常。在贫瘠的风沙土上(有机质0.36%、全氮0.028%、五氧化二磷0.05%)子粒苋鲜茎叶达20万公斤/公顷。子实产量5295公斤/公顷。
3 饲用价值
子粒苋是一种粮、饲、菜和观赏兼备的多功能作物,又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高产作物,子粒苋的营养成分见表1。
4 栽培技术
子粒苋生育期105~135天。播种方式可先育苗,后移栽,也可直播。播种期应在地温16摄氏度以上,才能出苗,东北地区宜5月上中旬。在干旱地区也可夏播,即6~7月份雨季播种。
4.1 播种
子粒苋种子特别细小,千粒重仅0.6~0.9克,且为双子叶植物,拱土能力较弱,所以必须精细整地。子粒苋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必须有深厚的土层,才能防止倒伏。因此要选择土层在20厘米以上,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的地块,秋翻结合施底肥(农家肥30~40吨/公顷),耙碎土块,拖平地面,以便保蓄土壤水分。播种前先行灭草,可用轻型圆盘型耙灭草。播种期应根据地温和土壤墒情而定。在东北地区应在5月上中旬,耕层土壤含水率在15%左右时,方可播种。绝对不可“干播等雨”。播种时用中耕机或小型铲蹚机开沟(3~4厘米深),行距60厘米。施种肥150~200公斤/公顷。每公顷播种量应控制在750~1000克。撒种后,人工踩格子,务必踩严踩实,覆土厚度不能超过1厘米。
4.2 田间管理
直播地块在苗高8厘米左右时,及时间苗定苗,株距10~15厘米。苗期中耕除草2~3次。在有灌溉设施的地方,适时喷灌或沟灌,可使其迅速生长,提高产量。在株高100~150厘米时,适时蹚垄培土。在铲后蹚垄前,追施尿素300公斤/公顷,可大大提高产量。种子田可打旁侧枝芽,使主穗发育良好。生育期如发生虫害(角椿象、红蜘蛛),可施用化学杀虫剂。
5 利用技术
5.1 青饲利用
青饲料利用时,当株高100厘米左右时,可收割第一茬,留茬30~40厘米,使其从叶腋间发出侧枝,有利再生,千万不能齐地面收割。根据水肥条件,1年可收割2~3茬。
5.2 青贮利用
当子实成熟后,适时将果穗割下,齐地面收割,在田间晾晒1~2天,使茎叶含水量降低到70%左右时,铡碎青贮饲喂牛羊。青贮开窖后,打浆饲喂猪禽。
5.3 干茎叶利用
收获子实后的干茎叶及子实脱粒后的颖壳细屑,干燥后粉成草粉,混拌精饲料,饲喂猪禽。
5.4 子实利用
子粒苋的子实营养价值高,不仅可作精饲料,饲喂畜禽,而且可以作为食品,加工成面包、饼干、糕点及糖果。苋粒粉、小麦粉和玉米粉三者混合食用时,其营养成分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所推荐的人类最佳营养成分相吻合。子实中含脂肪高达10%以上,是玉米的3倍,也是提取植物油的良好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