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下微课与高职“学前卫生学”教学的结合

2017-11-17林梦娴

科教导刊 2017年25期
关键词:微课教学模式

林梦娴

摘 要 “学前卫生学”作为培养幼师保育能力的必修课程之一 ,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受教学环境、教学模式、教学观念及课时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在此背景下,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融,可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学前卫生学” 微课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58

Abstract As one of the compulsory courses for preschool teachers, "preschool health education" is very important for higher voc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However,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students are often unable to master the relevant knowledge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s of teaching environment, teaching model, teaching idea and class hours. In this context, the micro class, as a new teaching mode, and blend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 provide a new way for teaching activities.

Keywords "preschool health education"; micro class; teaching mode

1 微課教学模式

微课(micro-lecture)初见于美国提出的 1分钟课程,[1]是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最早是由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戴维·彭罗斯( David Penrose)于2008 年提出,并在教学中应用。在国内,最先是由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提出的。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是在教学课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微”教学模式。它主要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录制简短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另外还可以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情景模拟、教学考核、学生练习、教学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其特点为:教学内容短小精练、教学目标鲜明、知识点突出、传播形式多样、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等优势。

2 “学前卫生学”的教学现状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0-6、7岁)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学科。[2]目前,高职院校“学前卫生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2.1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到生理解剖学、卫生学等医学学科的实验和研究成果。而高职幼师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文科生,他们普遍对理工科相关抽象的内容缺乏知识基础和学习兴趣,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较低。[3]

2.2 教学模式相对传统

在教学中,教师依旧采用相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板书、PPT 、边讲解边提问等形式,而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比较熟悉,缺乏新鲜感,因此,无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3 专业教师少,教学资源欠缺

有些高职高专院校没有专业讲授“学前卫生学”的教师,很多教师没有医学知识和背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无法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生活案例,致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另外,高职高专科研、教学经费相对较少,这种状况下,一定程度的限制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无法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体会。

2.4 没有真正树立保教一体观

很多学生刚开始接触这门课时都流露出畏学情绪,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没有保教一体的观念,简单的认为学了这门课,将来就要为幼儿擦屁股、擦鼻涕。

2.5 实训实操环节少,无法学以致用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学前儿童的生理特点、身体生长发育规律、常见相关疾病的护理和急救方法的理论,也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提供专业素养和能力保障。然而,学生下园实践的机会却比较少,缺乏实践经验,导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无法胜任。

2.6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自制力

高职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差、理解能力差、自控能力弱等现象,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3 “学前卫生学”微课教学的设计原则

3.1 以学生为中心

制作微课的宗旨就是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因此,微课选取的内容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程度及专业的特点,客观地分析学情,明确学生所处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明确学生通过观看微课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3.2 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

无论哪种课改模式都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革和完善传统教学模式,以期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微课在设计的时候就应清楚考虑: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导入主题的方式、如何选取图片、视频、动画等以达到最佳效果。

3.3 创设轻松有趣的氛围

鉴于微课的无限重复性,教师应创设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通过音频、视频、动画等方式来配合讲解,这样能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便于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各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微课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endprint

4 微课在高职“学前卫生学”教学中的应用

4.1 微课平台的建立

建立微课平台,需要学校提供相应技术指导、硬件设施等多重保障。除了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微课视频,还可以增加配套资料、情景模拟、学习反馈、教学考核、交流互动、教师评价等功能模块,形成一体化服务环境。微课平台的建立,不仅能为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积极讨论提供机会,也能帮助教师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微课平台建立后,课程组教老师们,可以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微博及微信公众号等上传微课视频供学生下载观看。

4.2 课前预习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学前卫生学”这门课程时,尚未到幼儿园进行实践,单纯让学生对照教材进行预习,容易因为内容的抽象难以掌握而毫无兴趣,因此预习效果较差。此时,老师可以将抽象难懂的知识录成视频,并配有简单讲解,使学生在课前就对即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感官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4.3 微课内容与教学

微课呈现时间约为10分钟,虽然短小,但却可以将复杂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使得系统化、简单化、清晰化,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利用微课对学生进行讲解和传授,使课堂中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提问答疑或者实际操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的录制不能只是简单将要讲授的内容放进视频,而是先进行教学设计,选取适当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忌内容多而杂。例如:在讲授幼儿一日生活照料时,可以将入园、晨检、早操、如厕、盥洗、进餐、午睡、穿衣、喝水、离园等每一个环节分别制作成一个微课视频。

4.4 课后强化与评价

传统教学模式下很少有学生会自主强化练习。加上,学校实训教室容纳人数有限,或者仅在课时对学生开放,小部分有课后强化练习意愿的学生由于实训设备和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放弃。长此以往,导致大部分学生将所学知识退还给老师。尤其在幼儿急救的这个部分表现尤为明显。授课教师通过将每个实训内容制作成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在课后随时观看微课视频强化印象,提高学习效果。

在微课教学后,要求学生在微课教学平台上撰写反思,交流学习收获;与此同时,教师还可借助微课平台,与学生展开一对一,一对多的沟通及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 应用微课对师生的影响

5.1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随着手机等移动多媒体的普遍应用,手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性,通过手机观看微课视频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接受程度高,让其在快乐中学习。

另外,微课主题突出、时间短、篇幅小、浓缩了知识点的精华,学生们可根据自已的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地点及学习方法,達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巩固强化知识、查漏补缺的目的。因此,微课既能满足各个层次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也能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5.2 微课与传统教学的融合,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对传统教学的改革,微课从选题的挑选到运用均需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与学的活动巧妙融合。完善的微课教学除了需有“微视频”外,亦需包含教案,点评与反馈等传统的教学元素,惟有如此,微课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5.3 有效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

一个好的微课能够迅速引起学生的关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要制作一个好的微课,教师既要熟练掌握教材,准确把握知识重点、难点;还要学习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相关内容,运用多媒体技术处理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因此,微课有效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升。

5.4 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多媒体的普及,使得学生可以自主的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教师将已经制作好的微课视频上传至微课平台,此时,也需要学生学会网络操作才能完成微课的下载、播放,并与教师进行网上交流互动,完成作业和反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去被动学习,俨然已变成了集知识学习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的新时代的学习者。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6 总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微课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把微课引入高职“学前卫生学”教学,能有效地将课堂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相整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微课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但不能把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完全取代,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管丽红,程珊.谈谈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应用前景[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6):108-109.

[2] 麦少美,高秀欣.学前卫生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10.

[3] 龙明慧.“学前儿童卫生学”课程教学探索——基于新规划刚要精神[J].重庆科技学院报,2011(13):189-193.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HTML5助力微课教学
微课:支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