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竞赛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7-11-17杨小品章顺华张扬
杨小品 章顺华 张扬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竞赛驱动教学模式改革的总体研究思路。其次说明了教学模式改革的具體情况,包括理论课程中竞赛环节和反馈环节的加入、实践课程中内容分层及实验室基础设施的利用以及课后答疑结合等改革情况。利用教学模式的改变使得现有竞赛环节与已有教学环节结合为一体。最后从改革实施以来的各方面影响的对比情况说明改革是非常有效果的。
关键词 竞赛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9.056
Abstract First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overall research idea of Teaching Mode Reform based on the competition driven. Secondly, it explains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of the reform in the teaching mode, including the joining of the competition and feedback in the theoretical course, content stratification in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and utilization of laboratory infrastructure. With the change of teaching mode, the existing competition link is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teaching link. Finally, it's show that the reform is very effective from the contrast in effect from various aspects.
Keywords competi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电力系统属于高危行业,在电力系统运行与维护中因其工程性要求很高;所以对就职职工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要求都比较严苛。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必须着重考虑行业背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基础职业素养,训练和加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将来入职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项目在专业学习结束后每年举行一次电气专业大赛,开展以竞赛机制驱动教学的方法,形成以教兴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工作。
1 研究思路
本研究以竞赛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竞赛与教学之间方方面面的因素中提取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竞赛的相互促进作用,探究以教兴赛,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的实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原则,把竞赛所需内容合理的融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课程中以支撑竞赛,竞赛结果反馈回教学中以便使于因材施教,以做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的目的。研究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研究思路共有一个前向通道和三个反馈通道,前向通道为依次递进关系,理论和实践教学促进竞赛,并和竞赛一起为职业需求提供支撑,即以教兴赛。反馈通道即是竞赛和职业所需的内容反馈回来,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最终为自身所用,即以赛促教。最终使常规实践教学起到能支撑竞赛内容,同时用竞赛效果强化教学效果,使常规教学和竞赛相互促进、在教学中相辅相成,达到赛教融合的新教学模式。
建立以教兴赛,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模式目标是为了阻断遗忘规律、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学会在实践中全面地、有联系地看问题,掌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 教学模式改革
原有教学体系是已有的基础环节,竞赛属于现加入的加强环节。若使竞赛与教学体系相互融合并且相辅相成,必将牵动专业课教师的授课和所有学生的学习,因此将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平稳有序地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是本改革实施的关键问题。经讨论,选取“变电综合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电机学”“电路”“电气工程计算机仿真实训”等几门理论/实践课程作为竞赛主干支撑课程进行改革实践。
由于开展的竞赛为水平赛事,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达到职业所需的知识储备。因此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提及相关内容,达到强化和深化专业知识技能的目的。
2.1 理论教学模式
电气工程专业课程针对性很强,所选专业课程内容均为电力一线职工所必备专业知识。授课过程中结合竞赛内容设计单元教学。竞赛相关内容包括竞赛点内容融合环节和反馈环节。
以赛促教的是把竞赛融入到教学中;以竞赛为刺激点促使学生主动拓展知识面的深度和广度、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竞赛点的相关内容结合职业需求和课程内容而定。对所选竞赛支撑课程来讲,相应的主要内容有变电站一次设备巡视、二次设备监控、电力调度运行、电网运行方式改变、电力系统故障处理等。在这些方面涉及到的知识需要在授课时加以强调,明确告诉学生这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强调这些内容不仅是大纲要求,更是竞赛与职业所需。由此加深学生对专业内容的强化和消除学生对竞赛的恐惧、提高参赛兴趣。
反馈分为固定反馈和实时反馈两种。 固定反馈为每次赛后调查表反馈,该反馈能真实反映参与竞赛同学的观点和看法,了解他们的不足以及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但该方式有一届延时,反馈的修正只能在下一届同学的教学中体现。为此,我们把实时反馈环节加入到了课堂教学当中。在课间或者课堂最后五分钟时间,利用写纸条的方式对竞赛内容、竞赛方式、授课内容,重点内容等各种情况进行反馈。本方法比较灵活,调查方式非常开放不受限制可以畅所欲言,也为竞赛和教学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建议。endprint
2.2 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实践教学主要为了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在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上分层和实验室开放方面加以改进。在实验和实践环节没有加入实时反馈环节是因为在实验和实践教学中可以直接和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反馈,因此可以省略专门反馈。
电力系统运行复杂,运行和维护所需内容繁多,因此在实践教学内容和竞赛所需上进行分层处理。根据行业所需重点内容来调整各门课程的实验课、实训及设计的难易程度。分层是把实验/实践内容分为普通型,提高型,竞赛型三种。“变电综合自动化”“发电厂电气部分”“继电保护”“电机学”“电路”这几门理论课附带的实验课程为分为普通型,课程实验要在满足实验大纲和实验指导书要求的基础上向竞赛点和实际电网情况靠拢。选定的数个竞赛点在实验课程上均有体现,任课老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课程实践教学与竞赛的联系。提高型和竞赛型内容在“电气工程计算机仿真实训”中体现。提高型实验为要在特定环境中实现,竞赛型内容则加入电力系统运行背景和各种突发现状以及需要处理的情况。三层内容在教学的时间和难度上递进,以达到专业课结束即可进行竞赛的程度。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均根据授课内容留有高难度选做实验,此实验供学有余力的同学选做。对于电力系统中一些高电压大电流比较危险的情况,采取实际实验与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再去进行相应的操作。主动避免危险的发生。
实验室开放是指在实验室在规定教学活动外的空余时间里允许授课教师进行额外实验指导工作。在课外时间内学生人数达到五人即可申请实验室开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相应额外实验,建立了指导教师钥匙借还登记、实验记录本登记等相关保障措施,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的同时也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2.3 辅导教学
主要利用office time答疑时间,并根据研究结果把实践课程、理论课程和竞赛内容结合起来,与各相关理论课授课教师、实践课指导老师相互沟通,为学生做大赛内容做相应的理论与实验辅导。
3 结语
改革实施以来,共举办了三届电工技能大赛的基础型赛事,电气仿真操作大赛的提高性赛事和节能减排大赛的选拔型赛事。在教学模式上采用了相应的改革方式后学生学习有较大变化。之前学生只是被动地上课、考试,加入各环节以后学生明显对相应的专业内容更感兴趣,实时反馈的纸条和实践课上语言交流明显增加;体现在考试上则是卷面相应内容掌握程度提高。從竞赛结果对比来看,成绩优秀比例逐年增加,增长率高达70%。综合各方面来看改革能达到了教学改革的初步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志英,杨小品,张兴旺.开放式实时调查法在课堂改革中应用的研究.科教导刊,2016.2.
[2] 章彧.《电气工程计算机仿真实训》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的教学设计.考试周刊,2016.8.
[3] 章彧.单片机课程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15.8.
[4] 杨小品等.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佳木斯工程学院学报,20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