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浦东新区中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

2017-11-17李华章骆智琴郁东海

中国医药导报 2017年28期
关键词:浦东新区发展建议

李华章 骆智琴 郁东海

[摘要]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倾斜和支持,以及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大环境下,浦东新区中药产业发展迎来又一契机,并形成了研发实力雄厚、创新成果显著、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创新体系日趋完善等特色和优势。本文在介绍浦东新区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浦东新区中药产业存在的问题,包括物业空间不足、發展资金瓶颈普遍存在、中药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有待加强、区域总体实力尚显薄弱等,并提出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积极推进综合配套先行先试、完善多层次人才培育引进体系以及健全多层次、多能级、相适应的服务平台体系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中药产业;发展建议;浦东新区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10(a)-0090-03

[Abstract] With constant inclination and support from the national policy and the ongoing construction of a globally influent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en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Pudong New Area has ushered in a new period of opportunities, forming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of strong research & development strength, prominent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public service platform aggregation and increasingly perfect innovation systems. On the basis of introduc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Pudong New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in Pudong New Area, including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space for property management, the wide prevalence of the bottleneck of development fund, the weak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service platform and specialized services, and the weakness of the overall strength of the district, so as to give recommendations including putting forward policies to support the industry, actively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support and pilot test, perfecting the multi-level system of talent introduc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sounding multi-level and corresponding service platform system for future development.

[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suggestion; Pudong New Area

中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与此同时,随着健康观念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中医药学优势凸显,中医药服务发展迅猛,中医药国际化稳步推进[1]。近年来随着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国家中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稳步建设,以及张江高科技园区生物医药基地的成功开发,浦东新区中药产业的发展也保持了较好的势头[2]。特别是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重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医院临床机构等相继入驻,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涌现,国内外企业也积极入驻,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3]。本文分析了浦东新区中药产业现状和特点,给浦东未来发展中药产业提出了对策建议,旨在为浦东乃至全国发展中药产业提供一些参考和启迪。

1 浦东新区中药产业发展现况及优势

1.1 浦东新区中药产业发展现况

1.1.1 中药企事业单位情况 截至2015年6月,浦东新区现有从事中药研究开发、生产及行业关联企事业单位42家,其中国家级和市级研发机构6家(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等)、中药制剂及中药保健品生产企业25家(扬子江海尼药业、绿谷制药、诺金科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6家(康桥中药饮片厂、养和堂、万仕诚等)、教育培训机构3家、专业中介机构2家。另有中药批发企业19家,药品零售企业822家[4]。

1.1.2 中药产业化成效 据不完全统计,浦东新区中药企业2013年销售额为31.5亿元,2014年销售额为37.2亿元,增幅达18%。其中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销售额已达10亿元规模,成为近10年中国内市场药物单品增长最快的一种。2014年缴纳税额为3.5亿元,出口创汇额为1015亿美元,企事业单位研发投入为8.45亿元,占销售额比重的22.7%[4]。endprint

1.1.3 重点企业发展概况 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浦东新区中药产业的发展也保持了较好的势头,中药重点企业崭露头角,科技型创新研发企业快速涌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医院临床机构为中药创新药物研发梯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一是在中药重点企业方面,近年来扬子江药业上海海尼药业、上海绿谷制药、上海津村制药、康桥中药饮片厂、养和堂中药饮片公司等企业均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销售额过亿并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二是在科技型创新研发企业方面,区域内也涌现了中医大源创、中创医药科技、添年堂健康科技、诺金科等科技型创新研发企业,并形成了一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创新中药产品及中药保健品。三是在中药科研机构方面,十多年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中心、上海市中药创新中心的迁入也为浦东新区带来了许多重点创新项目[4]。

1.2 浦东新区中药产业特色与优势

1.2.1 研发实力雄厚,创新成果显著 在研发方面,浦东新区中药产业企事业单位的研究疾病领域主要集中在肿瘤(肝病、胃癌、前列腺癌)、心脑血管、抑郁症、妇科、前列腺等病种的药物研发,以及中草药成分提取、原料药供给等方面。截至2015年6月,浦东新区中药企事业单位共获得国内专利授权273件,国际专利授权118件;已获得新药证书11件、生产批文33件、临床批件49件,并有20个项目已进入临床批件申请阶段、14个项目进入新药证书申请阶段,有2个项目计划开展国际临床研究[4]。

1.2.2 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功能发挥高效 经过多年來的快速发展与完善,伴随着这一创新体系,浦东新区范围内集聚了四大类别的公共服务平台,分别为专业技术类、技术支撑类、专业服务类、综合类,已建有各类平台近90个,覆盖了从新药筛选、工艺路线设计、质量研究、药效学试验、药代动力学研究、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和药品上市这药品研发过程的8个重要环节。其中16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中医理论技术出发,并直接为中药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4]。

1.2.3 创新体系日趋完善,运营状态良好 浦东新区已成功发展由“二校(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药学院)、一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一院(曙光医院)、四中心((国家中药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上海中药标准化研究中心、上海中药创新研究中心)、十六个公共服务平台(新药安全评价服务平台、中药制药研发孵化技术服务平台、中药标准物质服务平台等)”构成的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协同研发创新产业群,从中药产业发展角度来看,浦东新区具备由“产业群体、研究开发、孵化创新、教育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中试孵化-规模生产-营销物流”组成的现代中药创新体系[4]。

2 浦东新区中药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2.1 物业空间不足形成制约

中药领域企事业单位分散分布在浦东新区范围内,部分集中在张江生物医药基地内,而且“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并没有根据产业链发展的需求单独规划中药项目用地,也没有对现有项目预留规模拓展用地和产业化发展用地。因此,目前规划用地中已没有土地和物业资源满足新增中药重点项目,以及原有中药项目产业化发展或规模拓展的需求。

2.2 发展资金瓶颈普遍存在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当中,在临床研究、产业化和规模扩张时均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中小型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得到资金的支持,当企业准备做大做强,投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时,都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由于现有中药企业特别是中药创新研发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固定资产有限,靠自身融资非常困难,银行贷款仅能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难的问题,所以完善资本的融通渠道非常重要。

2.3 中药技术服务平台和专业服务有待加强

虽然目前浦东新区已形成了16个中药产业技术服务平台,但推动浦东新区中药产业的发展,仅靠这16个技术平台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需通过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探索,进一步提高发挥国家级、市级研究机构运营管理的专业技术平台对外服务的积极性和服务的效率。另一方面,需要围绕中药产业企事业单位的共性需求,加快建设一批适应实际需求并具备专业能力的孵化平台、信息平台、实验平台、共性技术平台等服务平台,并加快集聚协会、CRO、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等专业的中介力量。

2.4 区域总体实力尚显薄弱

以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为代表的少数研发类机构,无论在研发投入、基础条件、创新成果等方面都比较强,多数中小企业也都已具有较好的创新成果或研发优势。但目前现有的中小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投入不足,面临着持续发展的艰难抉择,而且由于行业内具有整合资源能力的大企业不多,企业间的关联很低,即产业群体集聚已具雏形,但产业集群效应尚未有效发挥,产业链也不够完善,因此未来进一步做大和做强中药产业的基础还不足。

3 浦东新区中产业发展建议

3.1 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一是建立协调有力、齐抓共管、多方参与的工作推进小组,充分重视和做好中药推进工作,便于及时协调和落实工作。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开展行业信息分析、重点项目调研、产业跟踪统计、扶持政策宣传与申报项目受理等工作,找到工作抓手并提高积极性,使得政府的产业导向和政策措施得以高效实施。三是研究制订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通过重点支持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项目,促进产学研企业间的合作;对具有一定发展基础和发展前景的中药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引导企业加强与科研单位的合作,走科学化、规模化发展的道路,逐步形成若干个以科技为先导、产品为依托、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中药产业集团,以更好地支持做大做强整个产业;通过降低政策门槛、优化税收计征口径等政策来支持企业发展。四是在中药新药研发的临床前研究阶段,允许科研临床,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进行探索。对重大疾病和疑难杂症,允许中药企业提出并立项确需保密的处方,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新药的临床疗效评价上,鼓励中药企业的新药创新研究,避免低水平重复。此外,可以通过加快医保核价、中间品通关等环节的效率,形成高效率的服务环境。endprint

3.2 健全多层次、多能级、相适应的服务平台体系

为支持中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创新成本,重点要通过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帮助企业解决共性技术问题,促进在仪器设备、科研成果、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共享与合作。一是通过相关政策,支持一批从事中药技术服务的平台性机构,引导和支持做强做专服务功能。二是加大对现有平台性资源的整合,通过加大投资比例、探索合作机制等方式,提高对服务资源的话语权,使更多的国家级、市级平台性服务机构发挥积极作用,统一战略目标,保持在产业扶持、服务过程中步调一致,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要。三是支持加快立项和建设中医药博览园、中医药一条街等中医药产业重点项目,以加快集聚和做强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包括协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临床服务机构等。

3.3 积极推进综合配套先行先试

中药产业的发展要积极融入国家战略,抓住契机加快推进。一是要积极加强与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机构的工作沟通,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争取在中药领域的国家级授牌或认定,达到事半功倍、高效推进工作的目的。二是要积极引入国家在中药领域的优势科研力量和重大科研项目,通过参与国家团队和国家项目融入国家战略,提高在中药产业领域的领先地位。三是要积极利用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契机,以先行先试的精神积极探索解决中药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包括知识产权保护、处方保密立项、科研临床等。四是支持举办中药产业高规格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活动、合作对接性活动和品牌性活动,提高浦东新区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中药企业国际化发展。五是设立浦东新区中药创新基金(政府引导、吸引民资),以资本搭建项目引进、落地和产业化发展的通道。另一方面搭建投融资信息平台,促进社会资本与中药项目的直接对接。此外,通过对银行、担保机构等金融机构的业务补助、贷款风险补偿等政策支持,缓解企业投融资困难的问题,同时也需切实落实研发税收减免优惠政策。

3.4 完善多层次的人才培育引进体系

人才是中药创新发展的重要保障,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中醫药大学、曙光医院东院等不仅为浦东的中药产学研合作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而且成为了浦东区域内培育人才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议在以下几方面加强中药人才培育体系建设:一是与科研院所和有基础的企业,联合建立中药领域的职业技能实训基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做好职前培训、在职培训和技术交流。二是引导加强学术交流和人才合作,积极引入和培育学科带头人、领军型科学家与企业家。三是对接正在筹建的国际创新中心,充分利用张江高科技产业园区大量海归专业人才的优势,借鉴国外生物医药园区的成功经验,探索一套高效的项目遴选、培育、转化机制,并引进海外优质创新资本。同时,组建国际先进专家团队,为园区中药企业和产品的国际化创新发展道路提供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马启武.中医药产业发展态势分析[J].首都医药,2014(24):14-17.

[2] 浦东年鉴编辑委员会.浦东年鉴[J].上海:浦东年鉴社,2015.

[3] 张绪英.基于全球创新网络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4] 骆智琴.浦东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R].上海:浦东卫生发展研究院,2015.

(收稿日期:2017-05-15 本文编辑:张瑜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浦东新区发展建议
民办高校秘书工作的现状与优化措施
当代民族室内乐发展的宏观思考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浦东新区蔬菜园艺场生产经营现状与发展对策
浦东新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现况分析
浦东新区防台风避险人员转移安置的探讨
绿色技术在浦东新区世博配套道路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天津滨海新区国际化问题分析——兼与浦东新区和深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