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社区成为“两癌”姐妹的第二个家

2017-11-17施歌

至爱 2017年9期
关键词:姐妹妇女癌症

文|施歌

让社区成为“两癌”姐妹的第二个家

文|施歌

02 请专家为姐妹们义诊

03 为困难手术病友捐款

2014年,在创建、提升“妇女之家”服务力的基础上,五角场镇妇联创新机制,引入“上海杨浦区爱康癌症康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爱康”),为辖区内30多位乳腺、妇科癌症患者,开展集体康复活动和个案指导。利用专业的社会组织帮助“两癌”妇女解决康复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社区里开办“两癌姐妹康复营”

2016年3月,“爱康姐妹康复营”正式成立。以关爱女性、助力家庭为出发点,旨在帮助社区“两癌”妇女重建生活信心,以群体抗癌、精彩生命的特质,成为社区内“两癌”妇女的第二个家。

“我通过参加五角场镇妇联的‘两癌姐妹康复营’,不仅结交了很多病友,而且心态越来越好。感谢妇联给了我这样的平台。”在一次活动中,社区乳腺癌患者曹荣珍发出这样的感慨。

临床上,癌症患者只有度过5年,才算走过转移、复发期,成为癌症康复者。为此,镇妇联主任和爱康的负责人一起探讨康复活动方案,从心态减压、求医问药、体能锻炼、同伴支持等方面,为姐妹们的身心康复提供服务,动员康复5年以上的癌症患者与新患者同病种结对,传授康复经验,指导康复。为她们梦圆5岁,树立信心。

作为一位乳腺癌复发者,曹荣珍的情况比较特殊。与很多患者一样,第一次患癌症时没任何经验,更不知道接下来的治疗有多难受,所以凭着无知者无畏的精神闯了过来。经历了种种治疗的痛苦后,面对复发后第二遍化疗时,她感觉心理的障碍要比第一次大得多。

化疗时,她光着头,满脸的愁云惨雾。但随着每个星期二下午去位于长海路605号的“爱康姐妹康复营”,参加“话疗”、与抗癌明星面对面、专家讲座等活动后,在姐妹们的帮助下,她的心态一点点好起来了,身体也渐渐好转,家人看到她的变化,也为她感到高兴。现在的她满头黑发,变得坚强乐观。

“爱康姐妹康复营”成立以来,与“爱康癌症康复服务中心施月波工作室”形成线上线下互动。开展了“如何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大讨论,摸准服务对象的需求,做到供需对应;在“寻找快乐、幸福人生”主题活动中,抗癌明星们和新患者面对面交流,畅谈从心态的转变到康复后的感恩回报。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新患友康复信心倍增的同时感到癌症患者的生活也可以很精彩。

临终关怀,用生命温暖生命

晓青是个晚期癌症患者。结对志愿者第一次上门访谈时,她几乎不愿多说话;当志愿者说到自己是一位康复了10多年的乳腺癌患者时,她的话匣子就一下打开了。晓青说:“我是离婚后心情不好,所以生了癌症,已经到了晚期,心里非常害怕和担心,不知能生存多久。女儿还小,我就想看到女儿考上大学。”

虽然通过一次又一次结对“话疗”,晓青的心态一天比一天开朗,但她的病情却不容乐观。由于癌细胞的扩散,她已不能行走。为了实现晓青要等待女儿考上大学的愿望,志愿者时不时去看看她,和她说说一起经历过的人和事,谈谈死亡是每一个生命必定的也是最后的归程。有时,她们也不说一句话,一起静静地听着时针“嗒嗒”走过。

特别是周五下午,在晓青住校的女儿回来的脚步声在她床边响起的那一刻,看到晓青的笑脸如花绽放,志愿者觉得所有的劳累与付出都很值得。守望和坚持成了那些时间里她们生命的全部意 义。

有一天,当志愿者去看望时,晓青拉着她们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但志愿者们却听出了晓青话语里告别的意味。

当志愿者负责人问她还有什么需要帮助时,晓青沉默了一会儿,她说眼看过年后,就是女儿上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可学费还不知在哪里着落 呢!

那一天告别时,志愿者对她说:“你是我们最棒的病友,一定要坚持。”同时也让她放心,孩子的学费大家想办法帮她解决。过年前,在送上镇妇联慰问金的同时,姐妹们也自掏腰包给了晓青一个大红包,只为让贫困的病友过好年。

年后的第3天清晨,志愿者都接到了晓青手机发来的微信,上面写着:“我敬爱的母亲病后在你们的关心鼓励下,一直与病魔顽强作斗争,不幸于今日凌晨与世长辞。在此,感谢你们一直以来无私的帮助,温暖了我和妈妈!”

志愿者多方求助。最后,在“沪东堂”的资助下,晓青女儿高中最后一个学期的学费问题得到了解 决。

完善服务,把关爱送到“两癌”妇女的心坎上

从2014年尝试合作开始,到“爱康姐妹康复营”成立至今,五角场妇联通过与社会组织的合作,服务“两癌”妇女达到3000多人次。随着众多“两癌”患者的口口相传,社区“两癌”妇女要求参加的日益增加。

为更好服务于社区“两癌”妇女, 五角场镇妇联将协同“爱康姐妹康复营”项目组,对以往的活动进行民意测评,进行优存劣汰;并继续规范、深化结对康复工作,包括在其他活动中也加入结对元素。尽量做到需求对应,达到精准定位、精准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寻求创新、求精,形成品牌特色。

对转移、复发或其他疾病等原因不能参加活动的“两癌”妇女开展微信、电话、上门联系,形成线上、线下、实地的服务。努力把政府的关爱、温暖送到每一位“两癌”妇女的心坎上,让社区真正成为“两癌”妇女的第二个家。

猜你喜欢

姐妹妇女癌症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八闽姐妹的2020
八闽姐妹的2019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港澳台姐妹的新年畅想
当代妇女的工作
《妇女法》也要治未病等9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