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混合式学习为依托建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三维评价体系
2017-11-17蔡佳伟
蔡佳伟
(集美工业学校(原福建化工学校)思政人文教学部,福建 厦门361022)
以混合式学习为依托建立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三维评价体系
蔡佳伟
(集美工业学校(原福建化工学校)思政人文教学部,福建 厦门361022)
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中职德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开展混合式学习,建立线上教学与线下面授为主的课程体系,为解决中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手段。教学中以混合式学习为依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依托网络教学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三维水平予以创造性的量化评价,受到了大多数参与学生的认可。
中职心理健康;混合式学习;三维评价方式
一、混合式学习的概述
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是将传统面授学习与网络在线学习相互融合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教师在传统课堂面授外,课后还能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学平台进行机授,包括完成备课、布置批改作业、答疑、拓展课外知识等。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课后能自主在线学习、在线测评、小组讨论、分享成果等活动。混合式学习既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本次混合式学习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不可由他人替代。学习是主动的,知识或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之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积累。
二、混合式学习的环境
目前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完成,实现师生“统一身份认证、单点登入”,数字化教学环境可支撑混合式学习的开展。所使用的是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图1),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与学”环境。“线上”通过网络机房与手机APP软件《优慕课》,实现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互动;“线下”通过教学场所的信息化设备,辅助老师开展课堂教学,完全具备开展混合式学习的硬件条件。
同时,我校在清华大学指导下,初步完成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在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帮助下,我校初步制定了《混合式教学手册》,这对指导我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规范说明。我校前期已经做了部分推广应用,目前不少教师已开始指导学生使用混合式学习,具备了在学生中开展混合式学习的人文基础。
图1 网络教学平台
本次主要选取15级5个班的学生,在第二学年开展。15级的学生对学习环境比较熟悉,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对学校日常教学环境比较了解,熟悉了身边同学,熟知各个教学楼、教室、机房的位置,减少陌生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而且学生有了一定的信息化学习基础,学生在第一学年的计算机基础课中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教学平台的登入与使用,为混合式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实施混合式学习
中职《心理健康》是教育部规定的中职德育课程,属于选修课,要求有条件的学校都要开设,我校自2004年起,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一直深受学生欢迎,但目前也面临三大问题的困扰。
首先是《心理健康》课程的考核机制问题。根据教育部教学大纲要求,期末不能对学生进行知识性考试,那如何公平、公正考核学生,成为不少心理老师面临的问题,由于没有考试,学生难以了解自己日常成绩与学习情况,极大的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甚至还会因考核不公,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曾经有一位女孩在同伴的陪同下,前来询问期末成绩,她问到:“为什么她上课认真,作业也用心完成,而期末成绩却只在班级中等?”笔者查询了解后发现,该生书面作业完成情况良好,但性格较为内向,上课没有主动参与活动与互动,最终影响成绩。这件事让笔者感到自责,教学中确实忽视了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但不善于表现自我的学生,同时笔者也反思自己目前的评价方式,考核学生过于片面,但每学期面对6个班,近300名学生,而每周只有2节课,要深入认识每个学生的特点与学习情况,作为个体的老师又是那么无能为力。
于是为了能综合评价学生,笔者在课后布置了适量的作业,一般以书面的感悟体验心得为主要形式,但原本文笔表述能力就偏弱的中职生对这类作业既没有兴趣也不擅长,总体完成质量与数量都很低,而千篇一律作业也无法衡量学生的学习状态。且作业数量众多,如交由老师保管,需要场所,万一丢失,在期末考核时必将与学生发生扯皮事件;如交由学生保管,这些凝聚了教师教育教学成果的宝贵过程性资料,日后难以回收,教师的心血也付诸东流。因此作业形式单一,难以保存,成为《心理健康》课程中第二大问题。
而第三大问题是《心理健康》课程课后延伸性。目前经过几年的实践与发展,中职《心理健康》课堂轻松活跃,内容贴近学生,形式丰富多彩,方法不拘一格,已成为最受中职学生欢迎与喜爱的课程之一。但课堂上学生的感悟与感动往往很难延续到课后,造成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师生融洽气氛热烈,但课后学生未能将所学的知识、方法与技巧付诸实践。这不符合《心理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更有悖于课程大纲考核要求,即“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
以上三大教学中的问题成为压在《心理健康》课程上的三座大山,很难在普通教学环境下突破,于是笔者尝试在教学大纲框架内,通过混合式学习为依托,以网络信息化教学为载体,重组课程结构与内容,将学习与实践延伸到课外,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重建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力求及时、公平、公正、公开的考核学生。
四、搭建混合式学习网络平台
依据大纲内容“鼓励教学方法的创新,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可知,在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开展混合式学习,将网络信息化手段融入教学,是大纲允许与支持的,这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而在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开展混合式学习,网络教学平台的资源建设至关重要,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教师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根据多年来一线教学经验与对中职学生的了解,应根据学生特点、课程性质、内容风格,搭建符合中职特色的网络教学平台。
1.对课程进行梳理与重构
在中职《心理健康》课程中开展混合式学习,需要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与重构,依据混合式学习的特点,笔者将《心理健康》课程划分为“线下——课内教室面授”与“线上——课外网络机授”两部分,并分别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内容,依据不同主题的教学目标,灵活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不拘泥于面授与机授的固定比例,不拘泥于教室授课与机房授课的固定安排,而在实践中依照授课内容与学习目标进行调整,让网络平台融入教师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效果,让网络平台融入学生生活,起到有力的课后支持与监督作用。在混合式学习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2.增加丰富教学视频
中职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且比较叛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他们这个年龄对是非判断的真实写照,很多时候课堂上老师的口述说教,很难打动学生,甚至引起学生逆反心理,挑战权威;而在观看视频资料时,这种抗拒则小了很多,学生更容易接受与信服。因此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笔者收集了不少从权威媒体发布的健康、积极、励志、感人的视频或者作为学生课外拓展,或者作为学生课程作业、或者作为案例讨论。其中还上传了教师拍摄的MOOC教学视频(图2),方便学生课后回顾与反思。这些内容深受学生欢迎,起到了良好的教学辅助效果。
图2 MOOC教学视频
3.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线上讨论
在混合式学习平台中,开辟了“讨论区”功能(图3),当中既有对学习感悟的分享,也有教师对课程的答疑解惑,还有对典型案例的讨论。在讨论区,同学们不但能发表自己的看法,也能看到其他同学的观点,还可以写下自己的点评与见解。突破了日常教学的时空限制,实现老师与同学的零距离的交流,更为平日里比较内向腼腆不敢发言的同学,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一个小小的讨论区,吸引了学生课余时间的目光,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学习紧密的联系起来。
图3 教学平台“讨论区”界面
4.注重课程作业的实践性
混合式学习中,所有作业网络信息化,因此作业的形式不再局限于文字,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用多媒体信息手段对自己课后生活实践进行记录,能体现自身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亲子感恩主题课中,布置学生回家后为父母洗一次脚,并用照片或视频记录;在时间管理主题中,要求学生用照片或视频记录自己设计的一天课余四个时间段的生活安排;在同伴关系主题课中,要求学生对一位帮助过自己的同学表示感谢,并用视频记录下来等。具体完成方式是学生用手机APP或电脑终端登入教学平台,提交过程性照片或视频完成实践作业,并配上一段图片的文字说明,而这样的形式很受学生欢迎,符合当代学生热衷于手机自拍的特点。这一过程实现了无纸化教学,既节约了学生学习成本,又带领学生身体力行的保护环境;同时网络教学平台将学生所有学习情况记录保存下来,成为之后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为教师长期的教育教学积累下第一手真实资料。
五、建立心理健康课程三维评价体系
《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对于考核的相关规定是“要对学生认知、情感态度观念和运用能力予以评价,特别重视评价学生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解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本次混合式学习设计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构建出《心理健康》课程三维评价体系,主要运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堂内容延伸到课后,促进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与提升,同时力求全方位的评价学生,既考察学生课堂表现、参与热情与互动情况,又观察学生课后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对课程的关注、阅读与互动情况,还考核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相关实践作业、任务与活动的完成情况。评价方式以过程性多元化评价为主,及时、公平、公开、公正的考核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感受到“我努力,我成功”的学习喜悦。同时学生还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定期查看自己成绩,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在心理健康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树立自信,端正态度,培养积极心态,面对升学与就业。具体三维评价体系如下:
第一维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主要观察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约占总成绩的30%,主要包括:
(1)观察学生课堂是否违纪,包括迟到、旷课、早退、打瞌睡。如出现违纪行为,给予扣分;
(2)观察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如是否积极发言、参与课堂活动与现场分享感受,如出现给予加分。
传统心理课程考核学生,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基本是唯一手段,而一些较内向的同学,上课认真,但面对发言、活动、分享时刻,表现的较为害羞,最终影响成绩,降低学习积极性,对这部分学生显得不公平,而在混合式学习中,课堂表现所占比分大大降低,不再是考核学生的唯一方法,公平对待每个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
第二维评价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记录学生课后登入网络教学平台参与学习、互动的情况,约占总成绩的30%。
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参与学习与互动的操作都会被系统记录,这些记录一定程度反映了学生对课程的关注、参与程度,通过课后的学习与了解,提升自己对心理健康的认知程度。这些数据作为期末成绩的考核指标之一,都有一个具体量化值,让学生有清晰的目标。主要包括:
(1)登录平台、进入课程次数。反映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情况;
(2)阅读教学材料、知识拓展的次数。反映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有效学习的情况;
(3)查看讨论区发言同学发帖或回帖次数。主要反映学生课后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回答老师提问,解答同学疑问,分享自己完成活动或任务的感受等情况;
(4)学生使用平台时间。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的关注与参与热情。
在教学中,一名心理老师往往需要面对着数百名学生,且课时少,难以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传统心理健康课程考核中打分中,往往凭印象。而在混合式学习中,网络教学平台记录了学生课内外的详细学习数据,为教师公正的给学生打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第三维评价学生的“运用能力”,主要是考察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交完成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或任务的情况,约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内容为:
图4 平台发布三维评价数据
学生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心理健康课后实践作业的情况,主要考察学生上传的照片数量、视频时长、清晰度、是否为本人,以及能否贴合布置的任务或活动,是否写下图片说明等。这些课余主题活动与任务让心理健康融入学生生活,鼓励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上批改,将学生的成绩与评语即时反馈给学生,学生可根据反馈情况进行修改。既能及时向学生反馈日常成绩,让学生清晰的了解自己学习状况,又能在期末时对部分成绩有疑问的同学给予合理解释,为教学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以上的三维数据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统计并发布,定期在“课程通知”更新,采用一站式展示,学生可随时登入,了解自己的日常成绩。这种方式既鼓励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又能对学困生产生激励与鞭策,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而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能实时观察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困生,并进行跟踪提醒,帮助学困生摆脱学习困境。
在混合式学习中构建出《心理健康》课程三维评价体系,从及时、公平、公正、公开这四个方面,力求给予学生一个过程性多元化评价。在期末时,老师就能有理有据的为学生打分,避免因没有卷面考试,而让学生对成绩感到迷惑或误解,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六、混合式学习三维评价体系效果分析
经过近一学年的《心理健康》课程混合式学习教学实践,在学生中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同学们对这种新颖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教学平台上记录下了同学们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网络教学平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不少同学们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教学平台阅览老师补充的课外知识,分享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大大拓展了眼界,进一步了解心理健康,树立心理健康的观念,实现了学习目标,提高了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抽样调查了152名参与混合式学习的学生,当中对于“混合式学习的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的满意度是所有调查结果中最高的,有84%的同学认可,而不认可的不足4%。
作为老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详实学生数据,更好了解学生,更多关注学生,更加贴近学生,为因材施教打下基础。特别是在统计学生学习数据与甄别学困生方面,网络教学平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教师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而通过三维教学评价体系,即使没有卷面考试,老师也能通过详实的数据记录,贴切的为每个学生打分,而分数也更真实的反映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态度。面对定期公布的各项学习数据,学生对期末分数也能坦然理解与接受,减少了师生间矛盾,从情感上认可教学、认可老师、认可学校。
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出现少部分学生挂机,刷学习数据等情况,而如何设置参数,识别这些异常数据,既需要平台的升级,也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的细心辨别。
[1]余胜泉,路秋丽.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50-56.
[2]钱瑞河,毕兴玉.混合式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教学设计步骤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71.
[3]徐超.浅析基于混合式学习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J].文学教育,2010,(12):124.
G434
A
1673-8454(2017)22-0016-04
(编辑:郭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