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研究

2017-11-17吴向宁

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体育课理念院校

吴向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湖北 武汉 430074)

健康中国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研究

吴向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工作部,湖北 武汉 430074)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已经成为今后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行动纲领。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在健康中国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责任和内涵。然而,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理念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着认识偏差和理解模糊,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地调查法等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认为:从根源上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理念;深入认识体育教育理念的内涵,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征的体育教育过程;准确明晰定位体育课程,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专业特点;开发和优化体育教材,彰显其实用性和适用性;注重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将重心始终放在课内教学;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要准确对接企业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加强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广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特别要多借鉴同类院校体育教育的亮点和优点,始终保持体育课教学的与时俱进,才能最终形成正确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健康中国;理念;教育

2016年8月19—20日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入阐述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做出了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部署[1]。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纵观“健康中国”建设的发展演进历程,如果从199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作为开始的雏形,到2016年正式推进“健康中国”政策,其主要历史发展脉络如图1所示。

图1 “健康中国”政策背景提出的历史发展脉络

显而易见,这一重大历史性方针政策的制定出台必将对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产生深远的、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无疑这既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紧迫的挑战。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量涌现并迅猛发展至今的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多年以来其体育课教学一直受到质疑和争议,通过仔细梳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目前的体育教育现状,不难发现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往往是在照搬照套或者简单移植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模式,换言之,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还只是处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中,并没有从根本上形成适应和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的体育教育体系,由此带来的弊病和问题不言而喻,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长期以来对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认识的偏差与理解的模糊。

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任何体育教育都是在教师(或指导者)的主导下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即体育主体(对象)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2]。由此可见,体育课堂教学不仅是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实施手段,而且体育课堂教学的优劣将会集中反映和体现出对体育教育认识的定位。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对人实施的教育。体育有了教育,体育在教育体系中才不会被边缘化,体育就是教育的观念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学校体育的任何改革发展都要以“育人至上”为原则,以“体魄与人格并重”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身体和精神[3]。体育教育理念是人们对体育教育的价值追求,是长期蕴蓄和形成的体育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和体现,是关于体育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性、精神性、持续性和相对稳定的范型。体育教育理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与成效。确立科学体育教育理念,是学校体育教育成效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4]。由此可见,体育教育理念不仅是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和灵魂,而且涉及到体育教学的诸多方面,尽管体育教育理念的内涵极其宽泛和深邃,但是体育教育理念可以通过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来展示出来(图2)。值得关注的是:自2014年至今,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先后出台了一批重要的政策性指导文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针对职业教育作出了重要批示,随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的隆重召开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等重要文件的相继推出,以及国家和地方配套政策和落实措施的相继出台,都预示着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新的宏伟蓝图。但是,在“健康中国”视域之下,如何才能树立起正确的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理念?非常值得广大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和严肃面对。

图2 体育教育理念的宏观、中观、微观层次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和整理了近20年来有关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论文100余篇,涉及到体育课程、体育教学、体育教材、体育师资、体育学习、课外体育等诸多方面,为体育教育理念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 专家访谈法 访谈了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黄辉斌老师,武汉民政职业学院吴春珍老师,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万正旭老师,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刘六五老师,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江新碧老师、谭丽清老师,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向青松老师,中南民族大学桂永锋老师,武汉学院黄正喜老师,武汉工程大学贺新家老师,湖北理工学院戴烛庆老师,湖北中医药大学方志鹏老师,华中农业大学刘明昌老师,详细了解他们对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状的看法和建议。

1.3 实地调查法 在2016年11—12月期间,通过对湖北部分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和交流,详细了解他们对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看法、想法和建议。

2 结果与分析

2.1 从根源上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理念 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规范明晰、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严谨简练,两者的体育教育既有共同、共通之处,又有各自的亮点和特色,成功的根源就在于两者对体育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反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多年以来还只是处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之中,体育教育基本上是在完全照办、照套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育模式。事实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无论是在体育教学指导纲要、体育教学目标、体育课程实施、体育教学评价,还是在体育教学内容、体育学时分配、体育师资建设等重要方面都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不同。那么,各种弊病、问题、疑惑层出不穷也就在所难免了,显而易见,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非常值得商榷,其根源是多年以来对于体育教育理念存在着认识偏差和理解模糊。

假设拿一个同心圆作为高职院校目前的体育教育现实状况来比较:最内层代表体育教育理念;次外层代表体育教育;最外层代表体育工作者,这也较好地诠释和阐明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每一个同心圆都可以引发思考和反思,从图中也不难看出:正是因为最核心的体育教育理念问题长期以来含糊不清和认识模糊,才直接导致了后面的问题接踵而至(图3)。诚然,作为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大量涌现并迅猛发展至今的高职院校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也伴随着高职院校的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已经历经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是对于体育教育理念一直到现在还存在着认识偏差和理解模糊,并且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依然没有引起广大高职院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视和警觉,这也是体育教育长期在较低水平徘徊不前的问题和症结所在。

图3 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现实状况的类比

2.2 深入认识体育教育理念的内涵,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征的体育教育过程 高职院校目前体育教育的现状往往是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有些甚至还在沿用以前中职(中专)的体育教育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真正体现出与其办学特征和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的体育教育理念或者是体育教学观念,由此带来的弊病和问题不言而喻。诚然,学校体育在“十三五”时期还面临诸多亟待破解的困局,同样也面临新的发展时期的历史机遇[5],体育教育过程不仅会贯穿整个体育教育的始终,而且会集中反映和体现出对体育教育理念的认识和解读。纵观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过程,在很多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都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而这些诸多问题的根源又恰恰是对体育教育理念内涵的认识偏差和理解模糊。由此可见,深入认识体育教育的内涵对于构建适合高职教育特征的体育教育过程有多么重要。

《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6]《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7]《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8]《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定位与特色探讨》[9]《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分析与研究——以武汉市为例》[10]《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11]《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12]《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13]《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研究》[14]等都是从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视角进行了大量实证性的研究和有价值的探索,非常值得关注和思考。

从以上颇具代表性的文献不难看出: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多年以来还没有形成自身完备和完整的体育教育过程,已经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和焦虑,要想从根本上摆脱目前体育课教学的尴尬局面和低水平徘徊现状,特别是在“健康中国”和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之下,首先要深入认识体育教育理念的内涵,根本途径就是要严格遵循高职院校的办学规律和培养目标,尤其要从体育课程设置、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材内容、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等重要方面,构建起适合高职教育特征的体育教育过程。同时,要依据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实际状况制定出非常明确的指导性纲要文件和体育教学大纲,在体育课程设置、学时内容安排、体育教学体系、评价指标环节等重要方面都要求做到非常规范和明晰,而且要始终能够保持与时俱进,这些正是当今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过程所缺失和匮乏的,以至于其体育教育理念备受质疑和困惑。

2.3 准确明晰体育课程定位,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专业特点 根据2002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教体艺[2006]5号),同时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通知》(教高[2000]2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相关文件精神,笔者归纳比较后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相比较而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特殊之处:

1)高职院校体育课开设大多只有1年时间,多数院校在大二和大三阶段并未把体育课纳入选修课程范围之内;2)体育课开设的运动项目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项目,新兴运动项目受条件限制极少开设;3)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所用的体育教材为本校编撰,体育教材的编撰质量令人堪忧;4)体育课教学难以与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相适应,在本质上与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没有区别;5)学生体育课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运动基础普遍较差,在体育课选项时缺乏必要的导引;6)体育课评价在内容和手段上单一,科学性和针对性不强。以上6个主要方面正好构成了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主要因素也正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干扰和阻碍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从而使高职院校难以建立起正确的体育教育理念,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多年来难以确定的根源所在,而这些却往往被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者所忽视和轻视,的确引人深思(见图4)。

图4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体育课程与教学理性的创设需要营造理性的学校体育氛围,构建理性化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以及构建灵活的体育课程教学运行机制[15]。显然,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定位模糊,难以体现高职院校的特色和专业特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建设首先就要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课)校内外”一体化要求,紧紧围绕高等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性”“实用性”的办学定位和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市场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精神和要求,同时要积极紧密结合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健康中国2030”远景规划,重点突出和彰显其体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尤其是根据学生今后的职业特点来安排相对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让每一名学生充分享受到体育教育的过程,体验到体育教学的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运动技能学习的完美性和考试结果。

2.4 开发和优化高职院校体育教材,彰显其实用性和适

用性 体育教材不仅是集中反映体育课程建设与体系的重要载体,而且也是体育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和表述。纵观高职院校办学二十多年来的体育教材,很难看到其教材的亮点和新颖之处,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多年来再版仅仅是换一张封面而已;另外,高职院校还没有在全国和全省公开发行的统编体育教材,也没有专门的体育教材编撰领导小组(机构),编撰质量令人担忧。目前,特别是在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实施“健康中国2030”的背景之下,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如何编、编什么和编多少是在编撰之前首先要面对和思考的关键问题。1)编撰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初衷应是紧密贴近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理念,从未来专业的就业特点和体育学习的难点出发,使每一名学生都能从中受益;2)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内涵应充分体现并显现出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偏重学生的职业性与技术性教育,重视工学结合的鲜明办学特征,有着很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从而避免内涵的定位模糊和有量无质;3)要充分开发和优化体育教材资源,注重内容体系的改进与创新,真正做到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从而与时俱进;4)体育教材的内容一定要充分体现出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要求,因为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往往会在大学阶段就有较多的实训实习任务,与企业会有最为直观的接触和了解。尤为值得引起关注的是: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的《高职体育》课程早在2006年就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职业体能训练》教材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国公开发行,非常值得广大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者认真学习与仔细借鉴。

2.5 注重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将重心始终放在课内教学 “十三五”期间,“健康中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学校体育必将成为实施和实现“健康中国”终极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方面。体育教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实施与评价不仅是保证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而且也能够鞭策体育教师不断改进教法、总结经验、查漏补缺,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然而,由于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的认识偏差和理解模糊,直接影响到很多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的实施与评价上没有制订出翔实具体和科学严谨的实施目标和评价手段,对于学生反映出的意见和问题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与重视,更多的是侧重体育教育任务的完成和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重结果轻过程。

对于广大学生而言,由于高职院校招生时生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入校体育基础和运动技能相对较差,加之目前只有为数不多的院校可以招收高水平运动员和体育特长生,这样一来,学生对大学体育课的学习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畏惧感和盲从性,显而易见,如何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不可少。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动机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外部动机,而是一个依据个体自主的程度从外在调节到内在动机之间的连续体,并将基本心理需要的满足作为调节外在动机内化的基础,另外,不同的动机类型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情绪和认知[16],该理论已经在多种领域经过了实践的证明和应用[17—20]。

另一方面,随着学校体育外延功能的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每年定期举办校园体育文化节和参加校外体育赛事,然而,由于受高职院校学制、师资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不少高职院校的体育文化节最后往往形成了一种为了办节而办节的不良循环,很多赛事最后只能流于形式,并没有达到之前预期的效果和目标;值得注意的是:高职院校参加校外体育赛事也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多年来没有形成特色鲜明的运动队和十分健全的运动训练机制,不少校学生运动代表队往往是赛前临时组队、仓促应赛,赛后也没有及时加以总结和延续。鉴于此,笔者建议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心还是应以课内教学为核心和精髓。

2.6 体育教育要准确对接企业需求,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将会直接顶岗,一般会在大学阶段就有较多的实训实习任务,与企业会有最为直观的接触和了解,这是由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和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也是与普通高等院校和高等专科学校学生明显的不同之处。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者在体育课堂教学开展之前,应充分调研企业不同岗位员工群体的工作特点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经过反复研讨论证后,再与体育教育有机地紧密结合在一起,最好能定期邀请企业用人单位的领导和相关负责人共同商量、研究如何才能使体育教育更加准确地对接企业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使体育教育能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核心竞争力等重要方面发挥出较大的潜在作用。有学者曾经指出:体育教育与其相关环境间是否能够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是决定着一个体育教育生态系统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是研究体育教育的基本抓手,也是研究体育教育的关键所在[21],笔者衷心希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最终能够使所有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而不是让学生被动地去接受和学习运动技能和完成教学任务。

3 小 结

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中国2030”远景规划对于高职院校的体育教育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更是巨大的挑战,需要更加准确清晰地把握住其体育教育的理念和内涵所在,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征和专科教育特点的体育教育体系已迫在眉睫,体育教育的改革和创新首先必须要紧紧围绕和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征、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以及行业特色和职业特点;要多借鉴和学习同类院校中体育教育的经验和优秀案例,不要盲目照办和照套,而是要真正做到为我所用,从而能够起到取长补短和扬长避短的长远效果;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重点应始终放在课内教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校外体育赛事参与目前来看仍任重而道远,需要体育工作者不断加以总结和提高;要注重优选和开发高职院校的体育教材,彰显其实用性和适用性,认真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并将其渗透其中;要注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熏陶;要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广大学生对体育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要多借鉴同类院校体育教育的亮点和优点,始终保持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与时俱进,最终形成正确的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理念。

[1] 白宇.共建共享健康中国(社论)[N].人民日报,2016-08-21(1).

[2] 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86-87.

[3] 郭可雷,平杰.回归原点的反思:学校体育科学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6):75-85.

[4] 张建平.论体育教育理念的三个层次[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28(5):57-59.

[5] 程传银,董鹏.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审视:问题、机遇和路径——基于“十三五”五大发展理念视角[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1-6.

[6] 范素萍,曾文波,郭广辉.高等职业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12):122-124.

[7] 陈雁杨.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5(9):48-49.

[8] 李国立.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7):120-121.

[9] 李柏.高职院校体育教材的定位与特色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2(27):195.

[10] 吴向宁.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质量的影响因子分析与研究——以武汉市为例[D]. 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1.

[11] 施伟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改革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9(8):99-100.

[12] 吕天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7(4):157-159.

[13] 骆伟,翁惠根.浙江省高职院校“准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的趋向性特征[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0):104-108.

[14] 黄允政,付文军,李曲波,等.高职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分析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5):66-67.

[15] 宋城铭,于丽曼.呼唤理性:体育课程与教学理性的缺失及其创设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3):113-117.

[16] Deci,E.L.,Ryan ,R.M.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M].New York:Plenum,1985.

[17] Deci,E.L.,Ryan ,R.M.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M].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1:237-288.

[18] Dohn ,H ,“Drop-out”in the Danish high school(gymnasium):An investigation of psychological,sociological,and pedagogical factor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ducation,1992,37:415-428.

[19] Dweck,C.S. Motivational processes affecting learing[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6,41:1040-1048.

[20] Fortier,M.S.,Valllerand ,R.J.,Guay,F.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school performance:Toward a structural model[J].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95,20:257-274.

[21] 张文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理论及模型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7(4):102-107.

Research on Sports Education Philosoph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 China

WU Xiang-n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Wuhan Vocational College, Wuhan 430074, Hubei China)

DHealth China 2030 program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ction of health of China construction in the future. Sports, especially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ealth in China is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and responsibility. However, there has been cognitive deviation and misunderstanding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is research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expert interviews and fi eld investigation to investigate and study. This research concludes that: essentially understanding and accurately positioning the concept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eeply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ces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urately positio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fully pres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colleges; develop and optimize the teaching materials of sports,highlighting its practicality and applicability; focus on the quality and evalu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focus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ccurately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 emphasize to cultivate students'professional competence and professional;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pay attention to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on the quality and evalua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in particular, to learn from the peer colleges and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so as to form a correct sports education philosophy.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healthy China; philosophy; education

G807

A

1004 - 7662(2017)07- 0053- 06

2017-05-30

吴向宁,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课理念院校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体育课上的“意外”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