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研究
2017-11-17王衍卜韩晓伟
王衍卜,韩晓伟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2.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部,北京 10019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研究
王衍卜1,韩晓伟2
(1.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2.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部,北京 100191)
随着新奥运周期的到来,体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文献资料法、词频分析法、社会网络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结合科学计量学相关理论,以中国知网(CNKI)刊载的后备人才领域的科技文献作为调查对象,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旨在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研究得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理论研究缺乏,各期刊的载文分布情况不均衡;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教结合、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体育管理、举国体制、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研究作者之间出现了3个大的合作网络,该领域内作者之间的资源共享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合作网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利用率还比较低,科研协作的趋势还须进一步稳固。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发展趋势;知识图谱
在过去的3届夏季奥运会(北京、伦敦、里约)中,我国在金牌榜上分别位列第1、2、3名,虽然还保持在世界竞技体育格局的第1集团位置,但是透过成绩探析我国竞技体育近10年的发展历程,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其中后备人才作为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首要资源,其培养体制不健全、人才储备缺乏等成为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文件,如2011年印发的《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1]、2014年印发的《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2]等都对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随着2020年东京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季奥运会周期的到来以及体育体制的深入改革,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本研究从知识图谱的视角出发,对近10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科技文献进行回顾与总结,探寻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丰富和发展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的理论体系,进而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作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以检索式:主题=“后备人才”,期刊论文发表时间区域为:2007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刊来源为:北京大学体育类16种核心期刊(2016版)进行检索,共检索到526篇文献,剔除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无关的文献,共获得有效数据255篇,文中的分析都是基于数据清理后的255篇文献进行的,检索日期为:2017年6月1日。通过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了有关后备人才的书籍,为本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1.2.2 词频分析法 词频分析法是一种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某一研究领域文献中关键词出现的频次高低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发展动向[3],它具有客观性、准确性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揭示我国各学科的发展动态。本研究通过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V.4.0软件的数据导出功能,导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文献中的关键词,再通过Excel软件对关键词的词频进行排序统计,最后结合相关文献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1.2.3 社会网络分析法 社会网络分析法是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它是测量与调查社会系统中各部分(点)的
特征与相互间的关系(链接),将其用网络的形式加以表示,展现其关系的模式与特征的方法[4],能够展现出社会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CiteSpaceV.4.0软件生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相关图谱,利用该方法对各图谱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探究作者及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特征。
1.2.4 数理统计法 运用CiteSpace4.0软件进行图谱制作,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的时间分布特征
期刊文献的发文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以评价一个领域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对评定一个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5]。通过图1的数据统计可以发现,CNKI在2007-2016年刊载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文献的发文量整体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以2009年为分界,2007-2009年呈现上升趋势,2010-2016年虽有小幅波动(2010-2011年、2014-2015年)但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图中可以发现,3个奥运年(北京、伦敦、里约)中,只有2008年北京奥运年处于文献发文量的上升阶段,而伦敦奥运年和里约奥运年都处于文献发文量的下降阶段。结合3届奥运会我国在奥运会金牌榜的排名(分别为第1、2、3名)可知,后备人才的研究对于促进竞技体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2011年以后我国学者对于后备人才的研究呈现出急剧下降的态势,对后备人才的理论研究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图1 2007-2016年CNKI刊载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文量分布
2.2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的期刊来源特征依据期刊文献的分布规律,研究者可以确定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的载文期刊特征。透过后备人才科技文献在各期刊中的发文量可以得出该主题在各种期刊中的分配比例,预测其在该期刊的受重视程度[6]。
本研究所选择的北大版16种中文体育核心期刊(2016版)在体育学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根据图2的统计结果可以发现,在这16种期刊中,《体育文化导刊》的载文量最多为38篇,占总文献的14.9%;载文量最少的期刊是《体育科学》和《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各4篇,占比1.57%。载文量排名前5的期刊分别是:《体育文化导刊》38篇,占比14.9%;《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9篇,占比11.37%;《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4篇,占比9.41%;《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3篇,占比9.02%;《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1篇,占比8.24%。以上数据说明这5种核心期刊是刊载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期刊,对该领域研究的重视程度较高。结合表1可以发现,在北京大学体育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1.000以上的期刊中,只有《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的载文量在20篇以上,《体育科学》作为体育类的顶级学术期刊仅仅发文4篇,位居倒数第1。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科技文献在各期刊的载文分布情况不均衡,各期刊对后备人才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
图2 2007-2016年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科技文献的期刊来源分布
表1 北京大学体育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统计(2016版)
2.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前沿热点分析
在核心期刊中,关键词往往是文章主题的概括和凝练,通过统计关键词可以判别该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7]。
图3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热点图谱
将检索获得的255篇文献信息导入Citespace4.0软件。经过适当的阈值设置生成由181个节点和303条连线组成的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关键词研究热点图谱(图3)。在图谱中,每个圆点代表1个节点(即代表后备人才研究的1个关键词),节点和该节点标注词字体的大小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成正相关,节点越大说明频次越高;圆点最外层的圆环(图中的紫色圈)代表该节点的中介中心性,中介中心性是测度节点在网络中重要性的一个指标,圆环宽度越宽,其值越大[8]。因此,高频次和高中介中心性高的关键节点就共同构成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领域2007-2016年的热点内容。
统计得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的部分高频和高中介中心关键词词表(见表2)。结合图3和表2可以发现,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紧紧围绕后备人才和竞技体育这2大主题进行展开,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教结合、人才培养(包括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培养体系、培养现状)、可持续发展、体育管理、举国体制、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涉及篮球、游泳、乒乓球、体操、跆拳道、足球等众多体育项目;研究方法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探寻不同地区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对策,以促进我国各项目后备人才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以上这些热点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的规律,是与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后备人才出现断层、学训矛盾突出、体教结合不紧密等问题)[9]相吻合的,即理论研究的目的是在理论层次上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发展提供指导,以此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在实践中的发展,实践发展中的各种现象也为理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素材,二者是相互促进,紧密联系的。
表2 我国后备人才研究领域高频及高中介中心性关键词
2.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在知识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学科的研究日益复杂,科研合作已经成为当前及以后研究的一个趋势。研究团队作为整合资源、促进知识共享的重要方式,其既能够使研究成果的产出能力得到提升,也能使研究成果的质量和影响力得到提高[10]。为了更加直观地揭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作者合作情况,本部分将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作者合作网络进行分析。
运行Citespace4.0软件,节点类型选择作者(Author),设置适当的阈值,生成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作者共现图谱(图4)。研究得出,研究后备人才的作者共计506位,整个图谱呈现出很分散的局面,表明独立研究占据优势。根据普赖斯科学定律[11],核心作者发文量为:(Mp是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Npmax是发文最多的作者论文数),本研究得出Npmax=8,通过计算得出Mp=2,因此选择发文量≥2篇的47位作者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根据图4可以发现,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作者之间出现了3个大的合作网络:1)由颜中杰、何志林、董众鸣、孙克诚、李晓旭、吴中琦、付海琴等组成的7人合作网络;2)由陈立、熊焰、朱海明、江海林、张健等组成的6人合作网络;3)由张廷安、贺新奇、李卫东、倪向利等人组成的4人合作网络。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3人合作网络和2人合作网络等。从中可以发现这些网络之间互不关联,说明该领域科研作者之间合作的程度及科研协作的趋势不乐观,该领域内作者之间的资源共享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图4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领域作者共现图谱
2.5 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的机构合作网络分析 对一个领域的研究机构进行分析,能够帮助研究者明晰推动该领域发展的核心机构,使其从机构层面发现标杆、寻找差距[12]。运行Citespace4.0软件,节点类型选择发文机构(Institution),经过适当的阈值调整,生成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理论研究机构共现图谱(见图5)。图5中圆形节点代表研究机构,其大小与研究机构的发文量成正比,节点越大表明发文量越多,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他们的合作关系。从图5中可以发现,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国家体育总局、成都体育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在整个网络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对促进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观察各研究机构之间的连线可知,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3个合作网络(图5中的红色虚线部分),但仔细观察后可发现这3个合作网络都有共同的机构。例如网络1和网络2的共有机构为北京体育大学,网络2和网络3的共有机构为上海体育学院,因此可以将这3个网络合并成1个,即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为核心的合作网络,其他的合作关系网才初步形成都比较小,更多的是进行本区域的合作研究,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利用率还比较低,科研协作的趋势还须进一步稳固。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我国后备人才的理论研究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竞技体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各期刊的载文分布情况不均衡,《体育文化导刊》的载文量位居第1位,各期刊对后备人才的重视程度各不相同。
2)国内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紧紧围绕后备人才和竞技体育这2大主题进行展开,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体教结合、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体育管理、举国体制、影响因素、对策研究等方面。
3)对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作者之间出现了3个大的合作网络,该领域科研作者之间合作智能的发挥程度及科研协作的趋势不乐观,该领域内作者之间的资源共享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4)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研究机构之间形成了一个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为核心的合作网络,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利用率还比较低,科研协作的趋势还须进一步稳固。
3.2 建议 1)立足现有热点研究领域,大量增加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相关研究,特别是要增加运动损伤、体教结合、培养模式、训练方法等有关于运动员长远发展的研究,保证后备人才研究的针对性、真实性和可行性。核心期刊中的优秀期刊,如《体育科学》等期刊,应该采取措施增加与后备人才相关主题的论文数量,以期提高科研成果的流通和扩散。
2)要高度重视政策法规的导向性。相关决策部门应重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足的现状,制定具有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的政策法规。各级体校、中小学校要积极响应和贯彻上级部门制定的法规政策,如《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等。
3)相关部门应创造多种机会,鼓励科研作者之间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提高各种资源的整合效率,以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持续健康发展。
[1] 2011-202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N].中国体育报,2011-05-18(2).
[2]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奥运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2014-2024)[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4.
[3] 马费成,张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的统计分析[J].情报学报,2016,25(2):163-171.
[4] 郭文斌.知识图谱理论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5] 尹龙,李芳.基于知识图谱的学生体质健康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14,33(1):49-51.
[6] 曹娟.2009-2013年我国体操类科研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5.
[7] 张勤.词频分析法在学科发展动态研究中的应用综述[J].图书情报知识,2011(2):95-98,128.
[8] 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6.
[9] 韩晓伟,张宏俊.中国男排高水平后备队伍的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6,35(5):78-82.
[10] 阳艺武.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热点及演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2):73-79.
[11] 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2] 张毅恒,柳鸣毅.基于知识图谱的中国体育产业研究可视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1):24-29,35.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ti fi 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in China
WANG Yan-pu1,HAN Xiao-wei2
(1.Graduate School,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Graduate Department, Capital Un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Beijing 100191, China)
As the new Olympic cycle arrives,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sports system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hina's backup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this paper takes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 of China's backup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published in the CNKI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scienti fi c literature of China's backup talents for competitive sport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word frequency analysis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is scarc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eriodical is not balanced. The research focus on Chinese competitive sports reserve talents are combin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talent tra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ports management, the whole-nation system,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etc. There are three major academic communities in this fi eld, and the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authors has the capacity for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organizations formed a cooperation network among the research institutes, the rate of resource sharing between research institutes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trend of scienti fi c research cooperation should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reserve talents of competitive sports;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literature; development trend;knowledge mapping
G808.18
A
1004 - 7662(2017 )07- 0029- 05
2017-06-14
王衍卜,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