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蠕形螨感染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
2017-11-16黄丽娟高莹莹赖清华王红娟陈婷
黄丽娟 高莹莹 赖清华 王红娟 陈婷
【摘要】 目的:探讨眼部蠕形螨感染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86例,按蠕形螨检出阴、阳性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为蠕形螨检出阴性,观察组64例,为蠕形螨检出阳性。对两组患者实施裂隙灯检查、眼表疾病指数(OSDI)、表面不对称性指数(SAI)、表面规则性指数(SRI)、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TF-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等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OSDI分别为(27.95±11.72)、(16.15±9.53)分,睑缘异常分别为(2.44±0.81)、(1.87±0.79)分,角膜荧光素染色分别为(1.37±0.42)、(0.73±0.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I、SRI、SchirmerⅠ试验、TF-BU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蠕形螨感染会损害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眼表功能。
【关键词】 睑板腺功能障碍; 蠕形螨; 眼表功能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3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7-0070-03
睑板腺功能障碍为慢性睑板腺异常,以睑板腺分泌脂质的量或质异常、睑板腺孔的阻塞为主要临床表现。睑板腺导管堵塞导致睑板腺分泌物浓缩、积聚,有时可合并感染,最终导致泪液脂质层异常,引起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主要体征为睑板腺孔阻塞、睑缘不规则、睑缘角质化、睑缘毛细血管扩张,可能会伴有眼痒、眼睑肿胀或沉重感、烧灼感、眼刺激感、眼干、多泪、眼表发红等眼表不适症状。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發生与全身因素、眼部因素、环境因素、治疗性因素等有关[1]。眼部的蠕形螨会造成角膜、结膜的病变及慢性睑缘炎等,认为蠕形螨的感染可能会引起睑板腺功能障碍[2]。眼部蠕形螨包括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毛囊蠕形螨寄生于睑缘睫毛毛囊,皮脂蠕形螨寄居于眼部皮脂腺和睑板腺。由于睫毛蠕形螨能引起睑缘炎和眼表疾病[3-5],引起眼部不适,故已引起越来越多眼科医生的关注。本研究选择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睑缘蠕形螨对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诊治的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8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诊断标准:睑板腺孔阻塞、睑缘不规则、睑缘角质化、睑缘毛细血管扩张等四项中具有一项即可诊断。纳入标准: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认知功能正常者;精神正常。排除标准:感染性角膜炎;严重的全身疾病;亚急性或急性结膜炎;近3个月内接受内眼手术或屈光不正激光矫正治疗;翼状胬肉;眼部化学烧伤;近期眼部外伤等。通过睫毛蠕形螨抽样镜检,按蠕形螨检出阴、阳性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蠕形螨检出阴性,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22~61岁,平均(35.20±9.42)岁。观察组64例,蠕形螨检出阳性,其中男21例,女43例;年龄21~60岁,平均(34.21±9.3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OSDI、SAI、SRI、角膜荧光素染色、TF-BUT、SchirmerⅠ试验、裂隙灯检查。(1)以国际OSDI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共12项,每项为4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病情越严重。(2)对患者实施裂隙灯检查,以观察角膜和结膜是否存在异常:于裂隙灯下对患者睑缘进行观察,睑缘异常可分为睑板腺孔阻塞、睑缘不规则、睑缘角质化、睑缘毛细血管扩张,符合1条为1分,记录上、下睑情况。(3)以角膜地形图检测SAI、SRI,双眼平视,叮嘱患者眨眼后,将双眼睁开的瞬间拍摄,记录双眼SAI、SRI值,取3次测量平均值。(4)TF-BUT: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荧光素试纸条后,在下睑结膜囊内来回涂抹3次,叮嘱患者进行3~4次眨眼,于裂隙灯钴蓝光下观察,计算最后1次眨眼后自然平视睁眼至角膜出现第1个黑斑的时间,取3次测量平均值。(5)角膜荧光素染色:用无菌生理盐水润湿荧光素试纸条后,在下睑结膜囊内涂抹,叮嘱患者进行3~4次眨眼,对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情况进行观察,共3分,无染色:0分;有少量散在点状染色于角膜上:1分;有较多点状染色于角膜上皮,未融合成片:2分;角膜上皮片状染色:3分。(6)SchirmerⅠ试验:在双眼下结膜囊中外1/3交界处置入泪液分泌试纸条,叮嘱患者轻轻闭眼或向下看,于5 min后将试纸条取出,记录湿长。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OSDI、睑缘异常、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I、SRI、TF-BUT、SchirmerⅠ试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蠕形螨可在人体头皮、颜面等各个部位寄生,因颜面部具有丰富的皮脂腺,其检出率更高,其中面颊、下颏、额头等是最易感染的部位,会引起口周皮炎、毛囊糠疹、酒糟鼻等皮肤损害[6]。眼部蠕形螨感染的典型特征为睫毛根部袖套状鳞屑或圆柱状鳞屑[7]。眼部蠕形螨感染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复睫毛脱落、眼分泌物增多、眼痒、眼红、倒睫等症状,也可能无任何不适。Gao等[8]报道,蠕形螨感染会造成患者出现眼部炎症反应,每天用5%茶树油眼膏按摩睑缘2次,持续4周,炎症反应程度显著减轻,抗螨效果良好。endprint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OSDI、睑缘异常、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SAI、SRI、SchirmerⅠ试验、TF-BU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睑缘蠕形螨会加重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眼部功能损伤。睑缘蠕形螨的致病机制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1)蠕形螨可经蚕食皮脂腺上皮细胞或毛囊直接损害皮脂腺、睫毛毛囊;(2)经蠕形螨感染的病灶会为真菌、细菌等提供生存环境,造成眼睑腺体、皮肤进一步损害,甚至会加重角膜、结膜等临近组织损伤;(3)蠕形螨以睑板腺、皮脂腺分泌的脂质为食,会减少在眼表分泌的脂质;(4)蠕形螨分泌的虫体排泄物、蛋白质崩解后的碎片等,会经机体的固有免疫机制或迟发型超敏反应造成炎症反应[9]。既往研究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眼表疾病上皮屏障功能损害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能造成角膜上皮黏蛋白水平和基底细胞水平减低,破坏其上皮屏障功能,而损伤角膜上皮[10]。对蠕形螨的泪液进行检测可发现炎症因子,如IL-12、IL-17等水平会明显升高,IL-17会造成眼表、睑缘过敏和炎症反应,损害眼表[11]。
临床针对睑板腺功能障碍应在睑缘的热敷、清洁和眼睑按摩或睑板腺按摩等物理治疗的基础上[12],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能促使睑缘睑板腺中异常沉积的脂质排出;人工泪液、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为药物治疗的常用药[13],能使眼表炎症反应减轻,缓解患者症状。眼部蠕形螨感染会使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眼表功能损伤较重。因此对睑缘异常或症状较重的患者在传统治疗迁延不愈时,应检测睫毛蠕形螨,给予抗螨治疗,避免睑板腺结构和功能进一步破坏。
综上所述,眼部蠕形螨感染会损害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的眼表功能。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庄曾渊,胡怀彬,等.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7,27(2):134-136.
[2]陈迪,李蕊,刘小伟,等.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睫毛蠕形螨感染治疗的相关研究[J].中华眼科杂志,2017,53(3):193-197.
[3 ]Kamoun B,Fourati M,Feki J,et al.Blepharitis due to demodex:myth or reality?[J].J Fr Ophtalmol,1999,22(5):525-527.
[4]姚卫兰,许福荣,黄碧文,等.蠕形螨睑缘炎临床特征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7,35(2):151-154.
[5]McCulley J P.Blepharoconjunctivitis[J].Int Ophthalmol Clin,1984,24(2):65-77.
[6]段永池,田晔,王子文,等.人体蠕形螨相关疾病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24):153-156.
[7] Gao Y Y,Di Pascuale M A,Li W,et al.High prevalence of Demodex in eyelashes with cylindrical dandruff[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5,46(9):3089-3094.
[8] Gao Y Y,Di Pascuale M A,Elizondo A,et al.Clinical treatment of ocular demodecosis by lid scrub with tea tree oil[J].Cornea,2007,26(2):136-143.
[9] Kim J H,Chun Y S,Kim J C.Clinical and immunological responses in ocular demodecosis[J].J Korean Med Sci,2011,26(9):1231-1237.
[10] Pflugfelder S C,Farley W,Luo L,et 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 knockout confers resistance to corneal epithelial barrier disruption in experimental dry eye[J].Am J Pathol,2005,166(1):61-71.
[11] Kim J T,Lee S H,Chun Y S,et al.Tear cytokines and chemokines in patients with Demodex blepharitis[J].Cytokine,2011,53(1):94-99.
[12] Letup M A,Nichols K K.Blephar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9:a survey-based perspective on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J].Ocul Surf,2009,7(2 Suppl):S1-S14.
[13]丁劍锋,罗远湘,李璐.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7,28(15):2060-2062.
(收稿日期:2017-05-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