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研究

2017-11-16郑海鹰曾义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7年21期
关键词:审计信息化审计质量风险

郑海鹰+曾义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审计机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大力提升了审计信息化水平,实现了传统审计工作方式与手段的根本性转变,使得审计工作项目质量控制内容与形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给审计质量的控制带来了问题与挑战。因此,本文分析了审计信息化背景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内涵,结合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更好地保障审计质量提出了建议与对策,以增强审计监督职能,提高审计质量。

[关键词] 审计信息化;审计质量;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19

[中图分类号] F239.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1- 0041- 02

0 引 言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管理工作逐渐向集约化和信息化转变,企业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受信息化的重大影响变得更为多元化。目前,较低层次的经济犯罪越来越少,而更为隐蔽的高层次犯罪越来越多,违规操作的数额也变得越来越大,给审计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信息化逐渐普及到行业各环节的形势下,只有不断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努力抢占审计信息化发展的制高点,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提升审计监督水平,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才能最大化地发挥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监督的作用。

1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概述

审计质量控制涉及审计项目实施的各个环节,是指审计机构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而制定的各项指导审计各实施环节的各项基本方针和策略。审计质量控制采用科学有效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使审计工作各环节按照预定的目标和程序运作,达到预定的审计质量,提高审计项目工作水平和效率,包括计划、实施和分析反馈等一系列环节,从而保证项目的审计质量。

相对于传统的审计而言,审计质量主要通过审计质量报告来体现,审计报告的质量体现了审计项目质量;审计质量的另一层内涵指的是审计质量直接反映审计活动的好坏。总而言之,传统意义上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部门为了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促使审计活动能够规范化、明确化展开,保障审计活动能够在满足国家审计规则的需求條件下有效开展的控制策略的统称。信息化经济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主要是依照审计风险控制理论,实际上是对各种审计风险实行控制的策略和措施的统称,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控制确保审计项目质量。

2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工作实施过程的重要环节,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方式和手段发生了重大改变,审计实施的过程与传统审计完全不同,这就造成审计质量控制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发生改变,审计质量的影响因素也相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当前阶段,信息化审计环境下,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审计机构缺乏高素质的计算机审计人才。审计机构现有的审计人员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稀少,大部分审计工作人员的计算机操作仅仅限于对财务审计资料的简单处理和加工阶段,即使掌握较高的信息技术的审计人员也不能完全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筛选和挖掘有价值的数据,不能分析挖掘审计对象业务系统电子数据和信息系统数据。审计部门中只有极个别的机构有专门从事审计信息化的专职机构,大部分审计机构不会专门设置从事审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人员。缺乏精通审计财务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人才严重制约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抑制审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创新意识。审计人员依然受传统审计模式的影响,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大部分审计人员不愿意花费精力和时间去学习审计相关的计算机技术,这就造成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欠缺,最终导致审计人员很难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工作;而有些审计人员已经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但依然不能很好地将审计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只能进行低层次的运用,不能充分有效地进行信息系统数据分析。

第三,信息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实施缺乏正确的工作思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必须面对被审计单位大量的财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管理系统,由于审计人员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审计财务知识进行有效结合,有些审计人员不能分辨信息化审计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此外,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有些审计人员不能灵活应对被审计单位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项问题,不会转变传统审计思路对审计工作进行科学有效的分解。

第四,缺乏计算机审计统一标准与准则,信息化审计操作流程不规范。信息化审计环境下,统一标准的计算机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质量的标准。我国目前计算机审计的规范大部分都是一些较为笼统的原则性的标准,与现实情况的审计实施不太相符,不能有效衡量计算机审计质量和约束审计行为。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审计与传统审计模式大不相同,但由于计算机审计标准的缺失使得审计项目实施以前对应的审前调查、审计方案、审计日记以及审计底稿等仍然是沿用传统的审计流程,对信息化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数据挖掘和审计后的评估依然处于探索阶段,进而对信息化审计质量难以进行评价。

3 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

改变审计的传统思维模式,努力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新形势的发展。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依靠传统的审计思维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审计发展的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必须转变审计传统的工作思维和模式,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计算机审计知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充分了解审计信息化是审计在经济新形势下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信息技术是审计信息化环境下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保障。信息化审计给每个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为此,审计人员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和工作习惯,改变工作方式,善于开拓创新,将审计质量控制作为审计工作的核心工作。endprint

转变审计思路,引入审计质量控制的考评机制。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信息化不仅仅是依靠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实施运用,更重要的是审计各环节实施的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一方面,要加强审计信息化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审计信息化不是盲从或过分依赖计算机信息技术,而是针对性地将信息技术逐渐引入到审计过程中来,让信息技术真正为审计服务;另一方面,将信息技术应用引入审计工作考评体系,为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激励,适当增加信息技术在审计考评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审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审计人员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将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措施贯穿整个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各环节的精准性和预防性。在信息化审计建设进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实施的了解,熟悉信息化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点,优化审计质量控制的策略与措施,合理优化审计结构。在选择审计项目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审计项目做好审计前调查,充分分析并挖掘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数据,做好事后审计评估。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制,有效达成审计风险的控制,确保审计质量。审计工作人员要与审计复核工作人员严格依照审计制度开展审计工作,确保审计各环节的实施都能达到预期的审计目标,将审计风险降到最小。

建立严格的审计复核机制,做好审计复核工作。一方面,审计复核是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必须履行的重要环节,在审计各环节做好审计人员与复核人员的职责安排,将审计与复核有效结合,最大化提升审计质量。在信息化环境下,确保审计过程中计算机审计程序的充分性、合理性和可靠性,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合理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另一方面,将审计复核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借助审计信息化设施完善审计复核方法,推行复核制。严格按照审计相关要求,明确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复核人的职责,保障审计复核的质量,及时发现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审计项目质量的不足之处,保障审计数据资料的可信度,提升审计质量。

主要參考文献

[1]王中华. 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3):50-55.

[2]张颖, 黄金花. 大数据时代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13):66-68.

[3]楼玉红.审计信息化发展下的审计质量控制办法浅析[J]. 消费导刊, 2016(11).

[4]丁惠璇, 陆宏. 信息化背景下的审计质量管控策略[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2).

[5]徐静. 浅论如何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J]. 经济, 2017(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计信息化审计质量风险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浅析企业如何开展ERP风险审计
审计服务收费放开,审计市场绩效将何去何从?
注册会计师社会资本及其对审计质量的影响
独立审计、债务融资成本和信号传递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
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信息化现状与解决办法
基于云计算的企业审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