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交叉学科的虚拟组织建设

2017-11-16刘博

科技视界 2017年18期
关键词:交叉学科高中教学

刘博

【摘 要】本文将美国制造企业的虚拟组织的概念引入高中交叉学科教学的组织建设中, 在分析我国高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从技术平台、资源整合、团隊建设和机制运行等方面,构建了高中交叉学科的虚拟组织。

【关键词】交叉学科;虚拟组织;高中教学

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于1996年指出“本世纪末到下一个世纪将是交叉科学时代”。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同样强调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应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部署。《纽约时报》也会定期刊登交叉学科新发展。可见学科之间进行交叉的重要性早已获得广泛认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刘仲林教授将学科交叉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打破学科壁垒,把不同的学科理论或方法有机地融为一体的研究或教育活动;二是,包括众多的交叉学科在内的学科群;三是,一门以研究交叉学科的规律和方法为基本内容的高层次学科,即“科学交叉学”。

随着交叉学科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其问题和障碍也不断凸显出来。例如,我国高中学科交叉教育的起步较晚,进展较慢;传统学科分化思想根深蒂固;教育者知识老化、知识面窄以及固守自封;学科交叉教育的发展规模大、成本高、周期长、依赖于较多部门的联合办公而带来的阻碍;缺少配套的政策法规和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学校的行政制度没能在组织管理方面给予足够的保障和支持,等等。基于我国高中交叉教育转变原有的发展对策的需要,本文将美国制造企业战略中的“虚拟组织”概念引入我国高中交叉学科的组织建设中来,探讨适合目前我国高中交叉学科教学的组织模式。

“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概念是美国于1991年提出的,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将不同地域的多个常规组织的人力、技术、信息等资源构成动态联盟。虚拟组织的优势在于能力和资源的互补、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的竞争性组织环境,因此将此概念引入高中交叉学科组织建设中,必将提供更加有效组织支持。高中交叉教学通过构建虚拟组织来改革组织模式一方面能够规避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冲突,一方面能够促进高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交叉学科协作的效率,另一方面降低了交叉学科教育的成本。高中交叉学科的虚拟组织建设主要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即跨越国家、地区、领域和学科,致力于知识、技术、信息和资源设施等的优化,以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与传统的高中交叉教学组织局限于本校或一个地区内的几个学校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优势,例如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离散化分布、组织界限模糊以及成员关系独立平等,尤其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工作平台,能够突破时间、空间和组织的限制,建立交叉性强、灵活度高的有机整体。

在交叉学科的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专家极大重视的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也涌现出了大量的交叉学科教学组织。由于理念和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大多数组织没有深度的交叉和融合。

针对目前高中教学实力参差不齐、组织建设经费短缺的实际情况,如何发展交叉学科教育的虚拟组织尤为重要。本文将在技术平台、资源整合、团队建设和机制运行几个方面介绍虚拟组织的建设。

(1)技术平台:借鉴高校跨过学术联盟的技术平台,例如新加坡一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的“同步交互式网络传输技术+异步的网络技术”,为多校学生同步参与虚拟课堂和实验室的授课、讨论以及互动,以及共享课程资源用于异步教学。“同步”指的是不同地区、甚至是不同时区的学生在相同的绝对时间,通过远程交互式网络传输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异步”是指授课过程和教学活动都存储于该平台,为时区相差较多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还可以做为学生的课后回顾的资料,强化交叉学科教学效果。“同步”和“异步”相结合,给不同地区(尤其是某学科薄弱的地区)学生提供了最优秀教师的课堂讲解和课后辅导,也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一流的教学水平、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前沿思想和科研环境。

(2)资源整合:主要是专题研讨会、讨论会、成果展示会等。其内容包含最新成果和科技前沿展示,探讨交叉融合机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学生选择兴趣组合竞赛,以及一些交流活动。

(3)团队建设:一是,采取团队授课方式。由不同地区的多名优秀教师组成授课团队,即有助于教师间的交流、学习、交叉和融合,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交叉学科的思维方式。二是,采用“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的组织形式。工作人员包括负责场地、设施、技术等相关配套以保证组织正常运作、不同地区间的沟通以及鼓励团队成员工作的管理人员,专门从事开发和维护技术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和沟通的技术人员,为虚拟组织的日常运转提供后勤保障的后勤人员;学生主要参与到计划、改革部分,以及不同年级之间的经验交流部分;教师团队需要成员掌握多种专业知识以及运用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成员在解决共同的课题中的问题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长期的交流合作中,成员间逐步受到彼此工作方法影响。

(4)机制运行:一方面,针对平台的教师和工作人员的激励制度;另一方面,面向学生的奖学金制度、不同学校之间公费交流学习的机会以及参与比赛的奖励制度。

高中交叉学科虚拟组织的研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本文研究可能还比较稚嫩, 还有很多问题仍进一步深入讨论和逐步完善。希望本文能为其他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培训中心.我国交叉科学研究工作现状资料[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2]刘仲林.跨学科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

[3]刘仲林.现代交叉科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4]刘念才,赵文华.面向创新型国家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厉海鸥.高校虚拟跨学科组织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8. [6]从友忠.高等学校跨学科教育的理论与机制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2004.

[7]段丹.基于矩阵结构的大学学科组织结构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8]王琳.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组织结构变革[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5.

[9]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3.

[10]刘欣.大学跨学科组织的发展研究一一以E大学研究院为个案[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

[11]肖彬.中国研究型大学跨学组织的发展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交叉学科高中教学
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四新”建设的知识逻辑与实践路径
《中医文学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作为交叉学科的法治文化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中医文献杂志》交叉学科征稿函
音乐学副修专业,培养交叉学科人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高层论坛」评述
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数学概念的教学方法探讨
交叉学科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