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降准润泽普惠金融
2017-11-16李雪娇
李雪娇
“现在又到了一年中的关键时期,资金上绝对不能掉链子。”在广东东莞做服装加工制作的厂长刘凯感叹,近年来员工流失量加大,成本提高不少,眼看“双十一”临近,只能咬牙先把订单接收,再想办法找钱。不过这几年刘凯慢慢发现,融资问题不再像过去令人头疼,不仅申请越来越便利,就连农村商业银行也能提供业务服务,刘凯接单的底气也就越来越足了。
小企业同样有着大贡献,全国像刘凯这样的小微企业多如牛毛,扎根基层,它们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搭建融资需求与资金需求的桥梁?如何保障更安全的金融服务?就需要普惠金融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福利”分享出去。
解决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普惠金融概念在2005年被联合国提出,泛指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普惠金融理念由来已久,在上世纪70年代,孟加拉国的默罕默德·尤努斯創办的格莱珉银行,凭借联保模式成功使得各国金融机构效仿,在2006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尤努斯曾经尝试将“乡村银行”复制在中国,格莱珉银行与壹基金、阿里巴巴三方携手成立松潘格莱珉小额贷款公司,然而运行2年,并没有摩擦出火花,存在诸多变数。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普惠金融的作用开始被重视,不仅有二十国集团成立普惠金融专家组、金融包容联盟等专业的国际组织参与,各国还会根据金融形势展开各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措施。譬如,巴西在推广代理银行业务模式上独树一帜,零售商店、彩票销售点、药店、邮局成为银行分支机构的重要补充,民众在这些场所办理业务,不需要拥有银行账户,就可享受到金融服务。
国情不同,普惠金融的发展路径自然有所不同。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2015年底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指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今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也强调了普惠金融发展意义,首次提出“建设普惠金融体系”。
“目前普惠金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发挥着积极作用,让边缘群体更好地享受到‘阳光的滋养。”产业升级与区域金融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李虹晗在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二元金融体系结构根深蒂固,大量小微企业、农业人口及困难群众徘徊在传统大型金融机构外,无法跨过服务标准门槛,无力承担金融服务成本。“但是恰恰这类群体最需要资金支持。”
在自上而下地积极推动下,中国银监会为此制定了《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实施方案》。央行按照“广覆盖、低成本、可持续”的原则,积极引导资金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取得了突出成果。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也曾表示,采取“双基联动”、网格覆盖、便民服务宣传等方式,运行监管政策引领型与基层服务型是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代表范例。
当前除五大行总行挂牌普惠金融事业部外,兴业银行日前也宣布建立实施普惠金融方案,为普惠金融增添“新鲜血液”。在多重政策引导下,银行将普惠金融列为重点工作。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创新金融市场环境下,普惠金融业务或是银行业务新增长点。另外,互联网平台在普惠金融探索成效显著,李虹晗表示,互联网金融产品灵活性强,服务意识好,符合普惠金融的思路与理念,在合法合规前提下,发展前景广阔。
定向降准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在欢度国庆前夕,央行“放大招”宣布:对普惠金融实施定向降准,符合贷款余额或增量占比要求的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将在2018年正式施行。一时间,几家欢喜几家愁。
9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针对金融机构加大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提出减税、定向降准等举措,此次定向降准让金融市场吃了一剂“定心丸”。根据部署要求,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等业务,都将获得商业银行的普惠金融服务。实际上,这不是央行第一次推行定向降准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经济》记者,央行运行定向降准早已驾轻就熟,自2015年10月实行定向降准后,时隔5个月,央行又实行了第二次,不过此次定向降准又有些不同。“在强监管背景下,银行业务整顿,日子不太好过,正需甘霖雨露,此次范围拓展到普惠金融领域,并对普惠金融的范围予以明确界定。绝大多数银行都能达到基础标准,享受到定向降准优惠政策。”董希淼认为,根据两项不同降准幅度,不再是“大水漫灌”,而是更加精准标准化操作,向普惠金融的深度与广度优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向《经济》记者分析,定向降准将引导银行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同时,为了满足明年初实行的降准要求,在第四季度银行还可“查漏补缺”,进一步加大对普惠领域的投放,增加信贷支持力度,促进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温彬预计,随着11月和12月财政存款季节性投放增加,流动性状况将有所改善,“考虑到假期因素,央行将继续通过‘逆回购+MLF不同期限组合的投放保持市场利率平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将保持在3.6%左右的中枢水平”。
众多受访专家表示,总体来看,此次定向降准,是对“服务实体经济”“建设普惠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引导社会资本指明方向,调动金融机构积极性,正向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弱势群体中去,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参与度,进一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推动居民消费的发展,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合作共赢助力跨越障碍
尽管定向降准的政策利好性明显,不过也着实让标榜普惠金融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有些尴尬,他们更担心的是,之前银行不够重视那些普惠金融业务,是否会挤占互金平台的业务空间?这场“资源战”在所难免?
答案是否定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表示,普惠金融自带的政策性、公平性“光环”,让市场化金融机构的可持续运作面临挑战。“由于商业机构以营利为经营目标,普惠金融涉及的对象虽然需要资金,但是他们的总量比较小,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比较高,因此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意愿不强。”这种马太效应让普惠金融陷入恶性循环,互联网金融平台则适时补充进场,其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徐洪才认为,需求与供给间的矛盾,风险与操作间的矛盾,让我们必须认清,发展普惠金融必须坚持政府机构、社会弱势群体、金融机构和相关组织联调联动、协调推进、共谋发展。
普惠金融又被称为“包容性金融”,从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情况来看,董希淼则认为,以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正规金融机构,是我国普惠金融的主要提供者,过去是,未来也是。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的重要力量,董希淼建议,依托“互联网+”、区块链等金融技术,推动普惠金融机构有步骤地接入权威征信体系,促进信用信息的共建共享,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金融公司间会形成一定的交集竞争,不过还是以銀行“正规军”为主,双方服务的群体和方式并不一致,整体影响不大。
目前互联网金融机构的优势在于渠道、用户、网络、科技等方面,而银行商业经营的趋避风险性,导致无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再加之银行间、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直困扰着普惠金融发展,未得到妥善的解决。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该领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处理来弥补传统银行在风险控制上的不足,其在小微企业贷款审核、发放效率上优于传统金融机构。李虹晗表示,互联网金融平台主要出售的是技术与服务,不属于专业的金融业务范畴,因此还是要依托大型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电信运营商等广泛开展高水平、深层次的合作,强强联合,创新服务模式、渠道和业务产品。
风险切勿转嫁给普罗大众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是全国首批普惠金融试点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百色市支行数据显示,在普惠金融实施初期,农户申请贷款额从2009年55525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83765.13万元,信用体系逐渐完善,县域经济与农业发展更富活力。但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首先没有结合实际需求,政府强势引导补助流向金融机构,饼摊过大,产品单一,机构间合作效率低下,农民抵押担保模式不变,导致涉农贷款大部分投入资金依旧在金融体系流转。
普惠金融机构存在于大量的微型金融机构,具有小额分散、点多面广的特性,使得机构个体风险外溢较小。“普惠金融大部分业务凭借信用贷款,没有担保物就没有抵押,同时缺少配套增信措施,即使再小的风险也是极容易累积。”李虹晗认为,考虑到“小微”“三农”贷款主体资金实力较弱、违约风险偏高,普惠金融整体风险仍不容小觑。如果风险过度积累、无序传染,同样可能影响到金融稳定,因此有必要对具体承担普惠金融的小微金融机构实行审慎监管。“风险面前各金融机构平等,都应当认真对待。”
普惠金融的本质依旧是金融,其他国家推行普惠金融的经验也指出,普惠金融不是施舍救济,其金融主体的资金使用效率、金融主体的逐利模式关系到实际操作中的商业可持续性问题。对于资金这一稀缺资源,对它的高效配置唯有依靠金融市场方能实现。
普惠金融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努力,徐洪才强调,严密的风险防控是普惠金融体系的保障。“普惠”并不意味着普遍降低风险要求,而是要坚持个案分析、有效甄别申贷主体。“值得注意的是,普惠金融的受助群体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风险意识不强,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陷入庞氏骗局,需要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与推广。”
李虹晗建议,现在应尽快探索建立普惠金融领导协调机构,加快制定完善适宜普惠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框架,改善数字普惠金融不合规现象,杜绝校园贷等恶性事件出现。加强再担保机构建设,鼓励担保机构为普惠金融机构提供信用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