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磨蚀理论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2017-11-16彭琳

报刊荟萃(上) 2017年11期
关键词:教学研究大学英语

摘 要:语言磨蚀是语言习得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克服和避免的难题。本文通过对磨蚀前英语水平、英语的使用环境、外语习得方式和社会情感等因素来分析大学生英语磨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有效消除语言磨蚀对大学英语习得的消极作用,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磨蚀;大学英语;教学研究

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了第一届语言磨蚀研讨会,通过语言学家们的讨论和研究,语言磨蚀为语言习得的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对于语言磨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但概括起来,语言磨蚀,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在掌握与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因为减少语言运用或者停止语言运用,语言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这种情况可以称之为产生了语言磨蚀现象[1]。语言磨蚀现象的产生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语蚀现象的产生和影响各因素之间紧密相关,是外语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克服和避免的难题。本文将探讨在汉语语境中,中国大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外语能力的磨蚀。

一、语言磨蚀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在以汉语为母语的环境中接受外语教学,根据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本文从磨蚀前的英语水平、英语的使用环境、外语习得方式和社会情感等因素来分析可导致学习者外语技能的丧失或退化的原因。

(一)磨蚀前的英语水平

1932年,Kennedy在教育心理学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出磨蚀前的外语水平是影响语蚀最明显的因素之一[2]。大学英语磨蚀有个比较显著的特征,就是英语水平的高低与英语磨蚀程度成反比。也就是说磨蚀前英语水平越高,英语磨蚀的程度就越低。磨蚀前英语水平越低,英语磨蚀的程度就越高。大学生在通过了四六级考试或者完成了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之后,大部分人的英语处于快速退化的阶段,因此针对这一现象,高等院校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为此部分学生学习英语提供有利的环境,使其保持英语水平,防止英语习得产生严重的退化。

(二)英语的使用环境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来学习,缺乏广泛使用的社会环境,所以大多数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机会都是在课堂上;而且目前大部分高校只在大一和大二开设了大学英语课程,所以大部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就比较短,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磨蚀非常严重。高等院校应加大力度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举行英语角等活动,为学生进行口语交流提供场所和机会;开展各种形式的英语竞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意识,提供很好的语言学习氛围;成立各种英语社团,组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吸引和培养更多的语言爱好者,培养学生语感,感受语言的魅力,在身临其境的环境中增加与英语的接触,从而减少英语磨蚀的消极影响,使得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有很大的提升。

(三)外语习得方式

在习得方式对外语磨蚀影响的研究中,Hansen[3]分析认为,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外语比浸泡式或直接式耐磨蚀;此外,她还对外语课堂教学的侧重点和强度进行过比较,发现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的侧重点不同也会影响外语的磨蚀程度。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可以从诸多教学方式中挑选出实时教学和抗磨蚀远期效果较好的用于教学实践中。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系统的学习和掌握英语,再进行有效的听读训练和接受性技能训练,增加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和练习机会,从而增强学生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习得,降低语言磨蚀的可能性。

(四)社会情感

在外语磨蚀的研究中应该考虑到社会情感因素,尤其是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对外语磨蚀的影响不可忽视。积极的情感能够在心理上为语言的学习提供动力,有效的防止语言磨蚀;反之,消极的情感,会对语言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影响对语言的掌握,最后导致语言的磨蚀。我国的大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母语的影响,学习英语比较吃力和枯燥,使得产生抵触心理,畏惧英语学习,使得严重的制约了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果。在高等院校中,要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磨蚀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文化,有效激发学习外语的愿望和推動力。这样学习动机比较强烈持久,能够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从而降低语蚀的影响效果。

二、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和教师充分认识并遵循磨蚀与语言习得原理,找到相应的策略,减少磨蚀。从防止外语磨蚀的角度看,正式学习后靠简单地增加外语接触机会来防止磨蚀是远远不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遵循语言学习和教学的客观规律,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稳定兴趣的培养,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动机,尽可能的克服外语磨蚀的发生,为大学生的后续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2]Kennedy.L.The retention of certain Latin syntactical principles by first and second year Latin students after various time interval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32,23:132-146.

[3]Hansen.L.Second Language Attrition in Japanese Context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作者简介:

彭琳(1977—),女,藏族,四川小金人,讲师,英语语言学硕士,单位:西南民族大学,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教学研究大学英语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重点·难点·关键点”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研究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