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5年地方创新巡礼
2017-11-16
砥砺奋进的5年地方创新巡礼
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之一。从8月7日至9月19日,《人民日报》在“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内推出“迎接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本文通过梳理,集中展示31个省区市在“很不平凡”的五年里,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驱动下的生动实践和不凡成就。
北京:研发投入全国最高
2016年,北京R&D经费支出达1479.8 亿元,比2011年增长58%,占GDP比重6%左右,位居全国最高水平。2011年以来,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北京地区共有468 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比例超过30%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20.7%。
截至2016年底,
105 项股权激励试点方案获批复
405 名科研和管理人员获得股权激励2.25 亿元
500 余名外籍高层次人才办理永久居留“绿卡”
中国首个规模化聚集创新创业要素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累计孵化团队1900 个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8 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9.6 倍;技术合同成交额3940.8 亿元,是2011年的2.08 倍
天津:科技进步环境全国第一
2016年,天津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首次突破80%,达81.43%,连续14年位居全国第三,科技进步环境指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位居全国第一。
目前,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加到8.8 万家,主营业务收入1 亿元以上的小巨人企业超过39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65 家,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盟30 个,众创空间达到139家。天津市“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建设全国产业创新中心和国际创新城市的战略目标。
今年一季度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4%
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产业2016年对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了51.1%,产值比重达23.8%
浙江:之江实验室 规模全省之最
“特色小镇”是浙江近年来创新发展的得意之笔。9月6日在杭州余杭区未来科技城人工智能小镇挂牌成立的之江实验室,提出要在“互联网+”领域打造地表最强的实验室,初期注册资金1亿元,浙江省财政计划分期出资50亿元。
科技成果产业化三举措——
浙江省科技创新券发放已破10亿元,使用额达6亿元,为1万多家企业提供各类创新服务;举办科技成果竞拍40余场,2016年前成交的634项科技成果已有322项实现产业化;2016年8月成立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累计完成各类知识产权交易近4000万元。2017年至2020年,浙江省每年将推动1000项授权发明专利实施产业化。
广东:广深科技创新大走廊争当“中国硅谷”
过去5年,广东研究开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17%升至2.58%,接近创新型国家(地区)水平;研发人员规模突破70 万人,长期保持全国第一的优势;拥有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接近2 万家;《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占全国半壁江山,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2016年,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34 家,国家级孵化器达83 家,孵化器总数跃居全国第一。
9月22日通过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提出,对标甚至超越美国硅谷的“高速公路”——128号公路科技走廊,全面升级广东创新平台。
河北:协同创新基本格局初显规模
3年来,河北省与京津共建各类科技园区55个、创新基地62个、创新平台157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5个,引进转化科技项目550项,吸引落户京津高科技企业1350多家。今年上半年,河北吸纳北京技术输出达46.5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占河北省技术合同吸纳额的66.26%。
2016年,河北共登记科技成果3031项,314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及以上水平;2066项居国内领先水平,577项居国内先进水平,分别占总数的10.36%、68.16%和19.04%,且逾70%由高等院校和医疗机构为主完成。
2016年
全省专利申请受理量54838件,比上年增长24.5%;专利授权量31826件,比上年增长5.6%
山西:二流政策揽一流科技人才
五年来,山西省大力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省级科技计划管理新体制,实现科技资源、科技资金、科技项目“三个统筹”。
2017年省两会期间,山西省提出要用二流财政实施一流的人才投入政策。全国两会刚结束,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在京城广撒“英雄帖”,诚邀全球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围绕全省转型综改,先后编制了12条产业创新链,累计投入13.64亿元,布局实施231个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截至2017年9月底
山西省已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70个,引进院士70余人,引进院士专家团队300余人,开展科技合作攻关项目172项。
内蒙古:传统煤炭行业迈向新型化
5年间,内蒙古逐步成为全国最大的现代煤化工基地,陆续投产多个全球、全国首套(条)现代煤化工装置项目(生产线),共采用100 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目前,内蒙古煤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产能产量和发电装机容量、外送电量均居全国第一。
同2012年相比,2016年全区原煤产量由10.7 亿吨减少到8.5 亿吨,原煤转化率由25%提升至34%,稀土分离产品产量由2.9 万吨增加到5 万吨。
辽宁:构建创新环境显成效
2016年,辽宁13个重大科技创新项目获得度国家科技奖励。攻克重大关键技术34项,开发出重点新产品18个。众创空间在孵企业、团队超过5000个,大学科技园入园企业达到833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837家,同比增长19.4%,是2012年的1.7倍。登记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40.8亿元,同比增长16.7%。
2016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占装备制造业比重达17.2%石化行业化工精细化率达52% 。
上海:产出全国1/3顶尖科研成果
2016年,上海科研人员共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论文39篇,占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全年上海共有52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奖励,比2015年增加了10项。各行业、各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全球领、并、跟跑比例约为1:5:3。
9月23日,上海科创中心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上海打造全球科创中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入新阶段。目标管理规模为300亿元人民币,首期募资规模为65.2亿元人民币。
《2017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显示:
2016年,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综合分值达到224.9,较上年提高22.7个百分点,是历年来最高的上升幅度。
河南: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2017年,河南手机产量突破2.5 亿部,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基地。先进制造业强省“ 荣誉墙”上,多了重重数笔:新能源客车产量2.7 万辆,居全国首位;培育形成装备、食品2个主营业务收入超万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18 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142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2016年,河南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上百家,占全省增量的30%。
到2016年底,
全省省级以上双创基地达到73家,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达到233家,实现全省18个省辖市全覆盖。就业群体不断扩大,全省返乡创业农民工累计达90万人,创办企业超过45万个,带动就业超过454万人。
吉林: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近五年,吉林省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3.6%。据统计,吉林省财政科技支出在“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6.7%,累计支出161.3 亿元,规模是“十一五”期间的2.29倍。2016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3529亿元,增长7.7%。重点领域中,医药健康产业实现总产值2253.6亿元,增长10.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产值587亿元,增长10%。
截至2016年,全省
高新技术企业390户,新增3家上市公司和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建成各类创业孵化平台606个
黑龙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
黑龙江自2014年底实施“千户科技型企业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全省累计组织开展403场次对接活动,签约转化高新技术成果1287项。截至目前,累计新注册成立科技型企业7758家,累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科技型企业1358家,累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83家;累计新增新型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102家,总数达176家,新增在孵企业3294家;累计有77家科技型企业上市/挂牌。
截至目前,全省
农机作业综合机械化率高达95.05%;全省水稻智能催芽和大中棚高台育苗实现全覆盖;全省绿色食品认证面积、原料总量、销售收入均居全国第一
江苏:科技人才竞争力全国第2
2016年,江苏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全省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3万家,产值规模达到6.7万亿元、5年翻了近一番。5年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35名,是5年前的2.2倍;引进“ 双创”人才2229名、双创团队1040个,共领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全省科技人才总体竞争力上升至全国第二位。
到2016年底,全省
建立7 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84 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和产品走在国际前沿;累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247 项,数量居全国省份第一,我国15.1%的科技创新领跑技术在江苏。
福建:科技开放水平继续提升
2016年, 福建省科技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高,与79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稳定科技合作关系,建设15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2个国家级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与国家基金委共同设立促进海峡两岸科技合作联合基金,2012至2016年资助立项87个重点项目,安排经费超过2亿元,吸引了台湾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8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项目申请、100多名台湾科研人员参与研究。
2016年,福建省
企业技改专项基金规模达80 亿元, 每年可节约财务费用约2.4 亿元。到2020年,福建省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累计投资3 万亿元以上
海南:科技招商引优质企业入驻
多年来,海南省科技厅持续推动科技招商工作,争取国家重大创新平台落户。如2015年开始承办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的比赛,省政府两年累计拨出大赛经费930万元。经国内媒体充分宣传,部分省市及海南的企业、创业团队报名参赛项目达600多个,不仅吸引国内外近20家投融资机构的支持和关注,也吸引省外企业成功落户海南。
“十二五”期间
海南专利申请受理量、专利授权量分别比“十一五”增长174%、20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6件,位居全国第18位。省重大科技项目在热带现代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推广取得了显著成效。
江西:专利申请增长全国第1
2016年,江西全省专利申请受理总量有6万余件,同比增长63.8%,增幅位列全国首位。科技进步综合水平连续4年上升到20位。
科技成果登记首次突破800项,转化总收入达到626.53亿元;
新组建15个科技协同创新体,全省48家协同创新体预计新增主营业务收入500亿元;
新增16位国家级创新人才/4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和载体;
全省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214项,转化收益1.8亿元,产业社会经济效益106亿元。
全省R&D经费支出达207.3亿元,是2012年的1.82 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研发投入经费达181.35 亿元,比2012年增长93%。
湖北:高新企业数量居中部第1
这五年,湖北在光纤通信、生物医药、北斗导航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走在全国前列……光谷综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吸引了国家存储器基地等一大批创新项目落户。“科技成果大转化”工程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3000多项。全省国家级创新平台由31家增至59家,增长90.3%。
打造核心竞争力——
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从2012年的1577家,上升到2016年的4300多家,五年增长两倍。居中部第一;国家级高新区9家,位居全国第四。
上半年首批12家双创服务基地的在孵企业新增专利申请1260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8.18%,其中发明专利新增申请463件,较去年同期增长49.35%。
湖南:专利综合实力居中部首位
超级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轨道交通,三张“ 湖南名片”享誉全球。全省创新综合实力由2012年的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55%,创造了广受瞩目的“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2016年获批国家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五年全省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30%,目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62件,是2012年的2.7倍。
科技创新人才“家底”
2016年,全省各类科技人才总数达到179万人,居全国第8位。拥有袁隆平、黄伯云等一批享誉中外的知名科学家。五年增选“两院”院士10名,总数增至 69人;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4名、“万人计划”专家72人,总数分别达到139人和221人。
安徽:发明专利量中部第1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省在量子科技、热核聚变、铁基超导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先后有65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45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专利奖。目前,全省拥有5 个国家大科学工程,23 个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
发明专利——
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居全国第四位和第七位,均位列中部省份第一;分别较2007年增长60 倍和48.2 倍,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较5年前翻一番。
技术强省——
2017年上半年,安徽输出技术合同4574项,合同成交额79.51亿元,同比增长130%;吸纳技术合同4345项,合同成交额64.67亿元,同比增长20%。
山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全国样本
山东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建立省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制度,积极为中小微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据统计,2016年以专利质押获得金融机构贷款总额39.57亿元,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两位,有效支撑产业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省级以上高新区21个(国家高新区13个,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67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1家、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14家,成为支撑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农业科技园区19个,数量居全国第一;建成省级农业高新区14个,省级农业科技园111个,实现全省涉农县(市、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全覆盖。
贵州:高层次人才数量五年翻番
2012-2016年,贵州省高层次人才由7.77万人增加到15.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专家由2751人增加到5031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量的比重由2.7%增长到3.8%。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显示,贵州在全国大学生流入地排行榜中居第7位,“贵漂”正成为贵州“双创”火热实践中的一道亮丽风景。贵州于2015年率先出台科技创新券政策,截至目前,全省共发放9期创新券,累计向520家企业发放券额达8683万元,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99%。
2016年,贵州省高新技术产业化指数达到60.18%,较2015年提高了10.24%,排名从18位跃至11位,成为全国位次上升最快的省份。
陕西: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样本
近年来,陕西加强产学研军民融合发展,“十二五”以来,陕西军民融合创新型企业发展至600 余家。在陕军工单位投资或参股的各类民品企业达300多家,总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80 家。2016年军民融合产业实现总收入2476 亿元。2017年6月,陕西设立总规模100 亿的“ 陕西保利军民融合投资基金”,全面开展陕西军民融合成果转化。
“十二五”以来——
陕西省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3件提高到7.3件,在全国排名第7位;陕西省共168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在全国排第4位。其中,2016年有6项基础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居全国第2位,为历年最好。
四川: 8条全创改革经验全国推广
四川自从2015年8月成为全国8个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一以来,聚力推动国务院授权30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接近一半的改革任务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8条改革经验全国推广。截至目前,全省各类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1328个,数量居西部第一;7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数量位居全国第5、西部第一。
成果转化的“供需”对接
四川省已连续5届举办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共签约项目逾2700个,签约金额逾4500亿元,促成前沿高新技术与产业有效对接。2012年至2016年,全省共实施转化项目1800项,财政投入逾20亿元,带动企业投入230亿元。全省702个战略性新兴产品的产业化率达88%。
重庆:科技扶贫特派员全覆盖
2016年,重庆市在全国率先实施“科技精准扶贫千村特派员工程”,落实上亿元科技专项资金,组织近万名实用技术人才,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科技扶贫特派员对全市18个贫困区县、1919个贫困村的“全覆盖”。
营造创新生态
2016年,重庆市新增国家级众创空间20家、星创天地10家、孵化器3家,全市新型孵化平台入驻创客团队、企业同比增长66%和22%;入驻企业获得投融资增长13.2%;新增技术转移机构5家。众创空间建设实现区县全覆盖。7月,重庆市启动建设国家自创区。目前已成功升级改造重庆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支持20个区县建立资源共享用户工作站;新增协同创新平台16个,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3个。
广西:科技体制改革提升企业创新积极性
2016年,广西建成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整合5大类科技计划体系和项目形成机制,在全国首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常态制,由原来每年一次改为常年接受申报。今年以来,科研人员共提交项目申报书8115份,比去年全年项目受理量多出2525份。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明显强化
2016年,全区企业共实现研发经费支出82.7亿元,占全区研发投入总量的71%;全区有R&D活动企业508个,同比增长11.4%。在2016年155个广西科技进步奖中,由企业牵头和参与的获奖项目占55.5%。去年全区登记受理科技成果项目3364项,增长了1.4 倍;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19.2 亿元,同比增长163%。
宁夏:“科技支宁”促创新
2017年,宁夏正式启动沿黄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8月18日,“科技支宁”东西部合作推进会上,宁夏各有关部门、企业与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5省市及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首批签订科技创新合作项目104项,其中宁夏大学签约16项。近日,宁夏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纳入到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工作中,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
“十二五”以来,
宁夏区域创新能力从“十一五”末的全国排名第29位提升到2016年的第24位,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从第27位提升到第21位,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增幅连续多年位居西部前列。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50%,尤其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新疆:科技“跟跑”转向“并跑”
目前,新疆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等产业在国内处于或保持了“并跑者”地位;太阳能、风能、特高压输变电等产业甚至成为“领跑者”,超低风速风机技术研发水平实现国际领先,光伏电站系统集成能力达到全国第一,兆瓦级光伏并网逆变器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二。
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自治区有重点实验室5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18个(其中国家级2个)、农业科技园区33个(其中国家级9个)。全区已基本形成集行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产学研合作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重点实验室、科技信息交流与共享平台等多种形式的区域创新体系。
云南: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增长全国第1
2016年,云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增幅达历史最高水平,增长19.9%,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特别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初显成效。2016年,全省组织实施了100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新增投资70亿元以上。年度共安排省科技经费2.2亿元,组织产品开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平台建设。设立了规模为10亿元的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开展科技创新。预计2016年全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可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50亿元左右,增幅约15%。另外,2016年,云南突破关键技术279项,带动投资40多亿元。
甘肃:基础学科创新成果全球顶尖
目前,科技进步对甘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51.3%。科技综合水平由第三梯队的领头羊向第二梯队迈进。2016年,兰大在自然指数所认定的68 种期刊上发表论文174 篇,位居全球第九十六位,国内高校排名第十位。根据ESI 统计(2017年1 月),学校总被引次数全球排名517 位,在中国高校中排名第二十三位,共有12 个学科进入ESI 全球前1%。
西藏:农牧科技成为高原“弄潮儿”
5年来,西藏先后实施了国家和自治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近千项,其中支持农牧业科研项目388个,总投资5.7亿元。农牧业财政科技投入占全部财政科技投入60%以上,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今年9月,全国第一家省级专业性的草牧业科技示范区正式启动筹建。如今,西藏人工种草的“火种”已覆盖全区37个县,达30余万亩,经济效益达4亿元。
青海:生态科技创新项目获国家认可
2016年,青海实施完成(验收)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9项,新增产值75.2亿元。全年登记科技成果470项,同比增长5.62%。全年申请专利3284件,同比增长26.8%;每万人有效发明拥有量达到1.56件,同比增长37.4%。全省技术交易总额达56.92亿元,同比增长21.24%。主持完成的“三江源区草地生态恢复及可持续管理技术创新和应用”科技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