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艺术电影的生存之道
2017-11-16彭艳琼郭敦辉
彭艳琼 郭敦辉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19世纪末,活动电影放映机的出现象征着电影作为一项技术被正式发明了出来,然而电影的诞生并不代表着完成,彼时它仅仅是活动影像的记录方式,电影艺术功能的实现有待于从工具到工业的转变。1911年,意大利电影先驱乔托·卡努多撰写了《第七艺术的诞生》,第一次从理论上提出将电影作为一门艺术看待,并将其视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形态。早期的电影先驱开始在实践中探索新的电影语言,尝试着确立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表达手段。
对电影的艺术追求在很多情况下都与商业盈利目标有所冲突,在电影发展早期这样的问题就已经凸显。1916年,美国导演格里菲斯以巨额成本拍摄了《党同伐异》,这部影史上的经典之作在时间、空间和情节线之间的大幅度跳跃突破了戏剧美学经典的“三一律”,宏大的场景制作也开创了史诗片的先河,最重要的是《党同伐异》体现了导演个人的历史观和艺术观,成为早期电影的集大成者。然而《党同伐异》在上映后并不受欢迎,亏损十分严重,在商业上彻底地失败了。
正如格里菲斯的《党同伐异》一样,艺术影片是具有创作者个人的观念和态度,注重艺术技巧、高雅趣味和独立意识的影片,与商业影片相反,艺术影片不以营利为目的,突出形而上的艺术理想和追求。中国的艺术电影发展状况与中国近百年来特殊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始终有着比较强的现实取向,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反映社会现实和百姓民生,因此影片都具有较强的艺术特质,体现了导演们独立的思考与观念。在80年代中后期,艺术电影被定为一个类别,与商业电影和主旋律电影并置,并一直沿袭下来。
一、国产艺术电影的发展近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电影体制转向了以市场为主导,直到90年代基本从制度上完成了电影市场化的转变。电影不再作为服务大众的艺术作品而拍摄,商业电影因其巨大的利润空间而逐渐挤压艺术电影的生存空间,同时因意识形态层面的控制与复杂的政治因素约束,艺术电影的表达也受到了多重限制。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坚力量是第四代电影导演,尽管这批人遭遇了“文革”的洗礼,但他们在这段黑暗时期过去之后依旧展开了初步的艺术电影尝试,出现了《小街》《城南旧事》《我们的田野》《青春祭》等一批优秀的影片。第四代导演在影片中对新的电影语言和美学风格展开尝试,为艺术电影的实践展开了新的空间。
1982年,新时期以来第一批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生开始步入电影业,开启了第五代导演的辉煌,以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等人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导演创作出了优秀的艺术电影并赢得了世界的关注。第五代导演有着较强的开拓意识,推动了国产艺术电影发展的第一个浪潮,他们试图以一种理想主义的气质和人文主义的视野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等根本性问题展开思索。张艺谋的《黄土地》以粗粝的影像风格、大胆的色彩运用和非常规的构图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同时影片中还融入了导演对民族命运的思考与批判,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还有《一个和八个》《孩子王》《黑炮事件》《盗马贼》等,都呈现出了风格、形式上的创新和高度的精神自觉。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张元、王小帅等人为代表的第六代导演步入影坛。然而第六代导演已经不再具有十分明显的群体特征,他们面对电影制作的诸多禁令,采取了各种迂回的方式进行创作,因此他们的作品往往也被指认为“地下电影”。除去一部分可以在体制内创作的导演,其他导演则会通过个人集资或海外集资的方式来完成创作,在体制之外寻求独立表达的可能。他们有更多勇气去冲击禁区,打破传统与常规,从个人的视角出发做出更为纯粹的艺术探索,具有更强的实验性和纪录性。但是90年代国产艺术电影的困境并未因青年导演们的突围而产生明显的变化,艺术电影的小众化、边缘化和独立制作趋势都在增强,中国艺术电影尽管开始在国际上崭露头角,却不为大多数国人所知。第六代导演的个人化倾向较强,他们的艺术表达因更多地基于个人经验而与大众产生了一定的距离,如《邮差》《冬春的日子》等。同时,这一时期的艺术电影具有较强的游戏性和实验性,作为先锋艺术的一种尝试而与大众口味相差较远,这或许是艺术电影所面临的一种困境。
新世纪以来,国产艺术电影面临着巨大挑战,第五代导演大多开始进行商业化转型,第六代导演依旧在边缘游走,尝试各种表达的可能。然而艺术电影在新的世纪并没有很好的生存土壤,无论是从票房还是接受度来看都不尽如人意。实际上,2000年以来的优秀艺术电影并不乏代表,如顾长卫的《孔雀》《立春》、贾樟柯的《任逍遥》《三峡好人》、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等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考深度,却无法得到观众的支持。中国艺术电影陷入这样的窘境的确令人感到失望,而且其生存空间会进一步被商业电影所挤压,因此国产艺术电影的症结何在、生存之道何在就成了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二、国产艺术电影的症结
中国的艺术电影在新千年更多地获得了国际上的认可,但在国内却票房惨淡,这种现象的出现实际上并不难理解。艺术电影的目标群体是有一定知识文化背景和思考力的观众,其内在蕴含着一种高雅化、精英化的倾向。艺术电影不像商业电影一样以营利为目的,摒弃了程式化的商业元素,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思想内涵都较为深邃甚至是晦涩。商业电影作为一种娱乐化的商品能够为观众带来享受,而艺术电影则试图让观众产生怀疑和反思,往往并不能带来愉悦感。无疑,艺术电影自身的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内在地规定了它的属性,与通俗、流行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但国产艺术电影的惨淡处境还与众多外部因素相关。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市场主导下的电影体制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尽管艺术电影的价值不容忽视,但多数投资者需要保证收益,他们愿意选择高回报的商业影片作为投资目标,因此艺术电影的导演们得不到资金保障,以个人筹资或海外筹资的方式拍摄电影或许成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仅是投资者,许多导演也选择了商业转型。第五代导演中的陈凯歌、张艺谋曾拍摄出《霸王别姬》《红高粱》这样艺术成就极高的影片,他们在新千年都选择去拍摄高成本、大制作的商业电影,受到了更多观众的追捧,却再也无法通过自己的影片达到此前的艺术高度。对于艺术电影的导演来说,他们对理想的坚守十分不易,需要抵抗利益的诱惑和商业浪潮的冲击,在并不完善的电影体制之下夹缝求生。
资金的匮乏无法为艺术电影工作者带来基本的保障,同时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商业大片也在进一步挤压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21世纪以来,好莱坞的商业大片开始席卷全球,不仅是中国,甚至连欧洲的艺术电影也在抵抗这股浪潮。然而与欧洲较为完善的艺术院线体制有所不同,国产艺术电影只能在同样的商业市场下与之竞争,自然会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好莱坞电影工业已经发展近百年,有着雄厚的资金支持和完善的制作流程,在视觉效果和情节叙事上都对观众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国内的商业电影也开始借鉴好莱坞模式制作电影,并逐渐受到观众的追捧。在这样的情况下,各院线为了保证更大的收益,会降低艺术电影的排片率,同时也不会将其安排在黄金时间段,即使有部分观众想要支持艺术电影也变得更加艰难。
另外,21世纪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很难被统一的价值观念整合,同时在资本全球化的冲击之下,人心浮躁,艺术电影的深邃与严肃逐渐成为人们不愿再触碰的东西。国产艺术电影中经常以社会边缘人物的命运沉浮、历史记忆的灰暗伤痛或现代化转型中的挫折作为主题,却成为许多观众不愿触碰的东西。艺术电影对于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的关怀自有其价值,但或许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来与观众的期待相契合。
三、国产艺术电影的生存之道
从现有的电影体制来看,国产艺术电影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没有独立的表达空间。艺术电影因其特殊的属性不应与商业电影在同样的市场环境下竞争,因此建立艺术院线显得尤为重要。艺术院线的建立将为艺术电影的长线放映提供保障,因为艺术电影的创作数量有限,不可能像商业片一样快速更新,长线放映将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艺术院线应打造独特的文化氛围,为艺术交流提供可能,定期举办主题影展、回顾展和线下交流活动,在为观众提供观影途径的同时也为导演提供表达的空间。艺术院线除了上映国产艺术电影外,还应引进海外艺术电影佳作,为文化交流提供可能,开阔影迷的视野。
艺术院线的建立有赖于政府或公益机构的资金支持,其非营利性质或许不能够带来很大的收益,但对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发展却有所裨益。国家的强盛不仅要依赖于物质上的充裕,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提升。国民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艺术力量潜移默化的影响却尤为关键。在电影发展较为完善的美国和欧洲,国家对于艺术院线的扶植力度都很大,政府有专项资金用于艺术影院运营,同时还出台了相应的制度来鼓励和保护艺术电影工作者的创作,其宣传、管理模式都已趋近完善,值得我国借鉴。
如何寻求资金支持也是艺术电影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艺术电影处境艰难之时或许可以寻求一些商业元素的支持。实际上优秀的艺术电影并不排斥与商业元素的兼容,亦不会降低其艺术品格。以2014年的《白日焰火》为例,这部影片获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在国内上映后也获得不错的口碑和收益。这部电影借用了类型片的外壳与黑色电影的元素,并包含了“碎尸杀人案”“情感纠葛”“侦探悬疑”等商业元素,同时也没有失去导演对人性的洞察、欲望的探索以及隐含的社会观察,实现了在观众可以接受的框架之下完成艺术表达的目的。《白日焰火》为国产艺术电影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范例,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结合能够为影片本身提供更广阔的平台,也能够为导演今后的创作提供更多可能。
最后,对观众群体的培养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前文所述的艺术院线的成立能提供较好的观影氛围,培养影迷文化;另一方面,在高校开展相关的影视课程也有利于提升观众的观影品位。高校学生是艺术电影欣赏群体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各大城市举行展映时也多会考虑在高校进行部分放映,因为这一群体的文化素养较高,青年人的思考力和探索性都较强,对学生的引导不仅能够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观众,也能够促进一部分人进入影视创作领域进行发展。
国产艺术电影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有赖于各方力量的支持,但我们应该对其发展前景持乐观的态度。近年来仍不断有优秀的国产艺术电影涌现,尽管很多遭受了票房上的冷遇,但大多数影片的艺术价值都获得了认可,还有部分影片实现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赢,这些积极的讯号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国产艺术电影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