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再见歌舞伎町》中的人生百态
2017-11-16陈思佳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丹东118001
陈思佳 (辽东学院外国语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再见歌舞伎町》由广木隆一执导,染谷将太、前田敦子主演,松重丰、大森南朋、村上淳、忍成修吾等参演,讲述了日本红灯区歌舞伎町里五男五女之间的感情纠葛,于2015年在日本上映。这五对情侣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在生活的旋涡中苦苦挣扎,想要逃离,而整部影片也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这些人“逃离”生活的不同过程,有冲破、有逃避、有退缩,也有着不顾一切。每个人的情感都扭曲无奈,每个人的世界都拥有着两面,而在相遇中所遇到的温情瞬间,竟似乎不那么真实。“群像为骨,两性实之”,在对人的本性的挖掘中,情人旅馆仿佛成了一个独立的世界,看似平静,却在缠绵悱恻的肉体交织中暗流汹涌。本文将从几对不同情侣组合入手,分析在他们身上所承载的影片中的思想内涵。
一、高桥彻:缺少激情的废柴人生
被戏称为“日本第一大废柴”的染谷将太又出演了一次废柴。乱糟糟的头发、惺忪的双眼,似乎永远睡不醒的样子。彻曾是日本星级酒店的前台,如今却是红灯区里一家情人酒店的店长,每天的工作便是清洁房间,躲在混乱的休息间里吃着泡面。“我为什么要在这么肮脏的地方吃泡面?”彻这样问自己,但他没有改变生活的勇气。彻的女友饭岛沙耶(前田敦子饰)是一个抓住了出道机会的歌手,面临着乐队成员的背叛和上司的潜规则。二人之间的激情已经渐渐被现实磨灭,人生的道路似乎也走到了分岔口。在充满了戏剧性的一天,彻送比萨到客人房间,发现自己本应在东京念书的妹妹正在拍情色片,而在隔壁的房间里,女友和上司开了同一间房。彻在极端的震惊、愤怒中……竟然亲自将避孕套送到了女友的房间。现实生活中真的存在这样窝囊的“废柴”吗?每天面对着下属的怠慢,劳碌不停,而接待的人无非都在做着些苟且、偷情、应召等见不得阳光的肮脏事。他也曾有过光鲜的生活,在大酒店工作的耀眼时光,但现在仿佛身陷泥沼中,已经失去了“性”与“理想”的冲动,失去了爱的能力与勇气,逐渐沦为唯唯诺诺的颓废青年。
“我会有出路的,但现在先维持现状就好。”这句彻的口头禅,事实上影射着现实世界中的一部分青年。他们在混沌的生活中失去的不仅仅是自我,更是理想、是冲动、是激情、是所有“向上”的助推力。找不到人生的目标,抑或是选择性地忽视了目标,而在现有的混沌中一天天地沉溺下去。彻所患上的似乎是一种“都市病”,一不小心跨入情人旅馆这座“孤城”,把所有的个性与自我诉求都溶解在夜色中。当我们用社会与现实的视角来审视这部影片,会发现像“情人旅馆”这样封闭与暧昧的空间就像是岛国现实的缩影。在高福利的社会环境下,年轻人逐渐失去了曾经的勇气与冲动,在安于现状之时,又受到快速变化的外在环境的侵扰,在不安与犹豫中无所适从。这种“裹足不前的富足生活,构成了当下日本人紧张感与无力感交织的社会心态”[1]。“封闭空间下人性与欲望的纠结”似乎成为某种“国民心态”,年轻人是否还是社会的朝阳?是否正在逐渐趋向于妥协与放弃?在高桥彻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导演寻求答案的探讨与努力。
二、铃木与康夫:15年后的自由
“自由”是积极的、光明的词汇,但在它的前面加上“15年前”的限定,便将它的底色变得低沉与阴暗。铃木与康夫就在这样的阴暗中生活了15年。在他们的生活中,只剩下了一个期盼——午夜12点的钟声响起。15年前,铃木是一家牛肉饼店的老板夫人,康夫是学徒,他们在互生情愫间失手抑或是蓄意袭击了主厨,并携店款潜逃。在这15年间,他们流离失所、东躲西藏。白天铃木出去打工,康夫只能躲在衣橱里,为了防止房东发现,两人甚至只能吃一条鱼。情欲让他们犯下罪行,情欲也让他们遭受苦难。但是铃木与康夫和彻与沙耶的情感是截然不同的,他们热烈、激情,他们有着15年来持之以恒的勇气。在影片结尾的菜单中,当那声等了15年的钟声终于响起后,二人在午夜的大街相拥而泣。在铃木与康夫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某种期望、某种诉求,那大概是某种对“生”的渴望,也更像是日本本土作家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中的主题意象: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和你心爱的人/手牵手走在大街上。铃木与康夫的要求并不高,不过是能够在太阳下牵手同行,命运给了他们15年的考验,也终于给了他们15年后的自由。
铃木与康夫所代表的,是在一种困窘的生活状态中,依然向往着光明的生活态度。一段感情持续了15年之久,并将继续维系着二人生活的希望。从外表来看,铃木与康夫低调老实,人们丝毫想象不出在他们身上背负的巨大秘密。他们像是都市生活中的夜行者,等待着明天的日出。而在铃木与康夫的追诉时效即将过期的前一晚,情人旅馆里发生了一件巧合之事。与同事来此偷情的女警新城龙平(宫崎吐梦饰)认出了铃木,但捕获她就等于承认了自己婚外情的事实。新城龙平陷入了对工作与生活的两难选择境地。“原来警察也会偷情啊。”铃木对新城龙平的嘲笑刺痛了她的伤疤,而影片在此设置的警察身份也绝非偶然。正常情况下,警察是城市的维护者与保卫者,“偷情”这种行为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某种压抑性欲望的爆发,生活偏离了正常轨道。新城龙平即代表着有着特殊身份、特定理想与生活目标的都市青年,心中也都往往隐藏着某种压抑性的欲望。待到爆发之日,也将陷入两难的选择。欲望的侵蚀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束缚着人们,导演正是试图将这种生活进行解构,通过不同身份与地位的人设展示给观众。在他们身上,便有着我们的影子。无论是陷入绝境、渴求光明的铃木与康夫,还是生活看似正常运转其实已被欲望吞噬的女警新城龙平,都体现着人性与欲望的交织、爱与罪的救赎。在城市丛林的高压生活中,是适应,还是被同化?是挣扎,还是被覆盖?当所有的选择与可能性都摆在我们面前,透过这两对情人的生活轨迹,带给观众更多思考的可能性。
三、伊利亚:治愈心灵的应召女郎
作为一部软情色故事影片,应召女郎伊利亚承担了影片中大部分“软情色”内容,却被网友称作影片中最具治愈力的角色。伊利亚与男友从韩国来日本打拼,男友在酒店工作,却私下里做有钱女人的“男伴”;伊利亚谎称做酒店公关,却悄悄做着应召女郎。除了姣好的容貌与身材外,伊利亚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很多客人。在面对吸毒男嫖客的攻击后,伊利亚先是寻求救援,而后稳定局势。在知道了这名男子的伤心之处与困窘处境后,最终以性的方式来抚慰男子,并鼓励他重新振作。这种以性作为一种抚慰心灵的手段的影片情节,在国产影片中较为少见。事实上,影片想要表现的绝不是情色的表皮,而是通过情色来体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伊利亚在工作的最后一天,送给情人旅店的店长高桥彻一个领结,鼓励他“终有一天可以做高级酒店的领班”。伊利亚就像影片中的一种希望,尽管身处最底层,做着需要隐瞒的工作,却处处鼓励他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由于现实的生活并非所愿,所以才积蓄力量去抗争——以不同的方式,所以伊利亚选择从事情色服务,所以其男友选择为了得到“零花钱”去讨好有钱的女人。在影片的最后,伊利亚的男友发现了她所做的工作,二人在浴缸里坦诚相待。这是影片中最后一个高潮点所在,也是最打动人的一个。长镜头下的二人脱去了所有的面具与伪装,没有粉饰过的轻松生活,没有谎言下的美好未来。只有泪水与遗憾。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利,但有着生存的本能,为了生活从一座城跳到另一座城,当终于攒够了回国的钱,却多了一段“洗不掉”的悲伤过往。“每天我与你面对面,却没有看到或听到你的真实一面。”“因为我们都同样地说了谎。”伊利亚与男友所代表的价值符号,是都市社会中千千万万无奈地在底层挣扎的伴侣。他们尽管彼此相爱,却因为某些或无奈或心酸的原因不得不对彼此说谎。面向同一个状似光明的未来,也面对着彼此的谎言,这段感情还剩几分真实?在浴缸中坦诚相对的伊利亚与男友,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赤裸,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层面的“坦诚相对”——历经种种后,谎言下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彼此?
在伊利亚身上另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是,当男友知晓了真相后,伊利亚不断重复自己已经“洗不干净”了,而她虽然从事着情色行业,内心却依然是一个相信爱情、相信人生中不断出现美好、也相信未来的小女孩。伊利亚会送给失落的彻高档领结,鼓励他实现自己的“高级酒店领班”梦,也会在工作中安慰失意的客人打起精神重新开始人生的冒险。伊利亚虽然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却始终向往着光明与美好。她的穿着始终是以暖色调为主,声音始终清脆悦耳,在伊利亚的身上我们看不到生活的重担,看不到忧愁的表象,却看到希望。但在伊利亚的内心深处,充满了对自己的不认同感,她自卑甚至自我厌恶……这种种内在的矛盾与外在的光明所表现出的情感交织向观众传递着一种挣扎与救赎。伊利亚渴望回到韩国,意味着她渴望新的生活,渴望自我救赎。希望完全摆脱背后的阴影,却在离开之夜不得不再次正视甚至审视这一阴影所在。男友的出现就像一把匕首,彻底刺穿了她本就脆弱的伤疤,被掩饰的溃烂的伤口原来早已鲜血淋漓——仿佛人生的大厦崩塌了。而无论伊利亚与男友是否会回到韩国,她与他又将如何完成自我心理的构建与两人之间彼此关系的重新确立,是导演与编剧想要抛给观众的问题。在两人似乎依旧如往常一般明快地走动的身影中,是否相信自己,是否信任彼此,是否能正视自己的过去,以至于接受全部的记忆,这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而观众都期望着,在二人看似青春的面庞背后,有着真正全部打开、接受阳光的心灵,让阳光驱逐所有的阴影,也让彼此成为人生中最后的依靠。
四、结 语
“每个辛酸的人,对发生的性事,处之泰然,平常对待。辛酸经历,以性之方式展示,最终又收之于这种平静之中,可谓是该片的极大特点之一。”[2]情人旅店就像一个社会的缩影,人们在这里寻求庇佑,在这里释放悲伤,在这里臣服于欲望,更在这里渴求着明天的朝阳。在影片的最后,伊利亚与男友携手回到韩国;铃木与康夫等到了诉讼期的失效;彻丢下了店长的工作,坐上回仙台老家的早班车。在初升的朝阳中,他疲倦地睡了,而就在彻不远的身后,彻的妹妹也在归家途中,笼罩在暖阳下。影片结束在暖黄色的整体色调下,似乎又给了人们一种希望,一种从夜色中脱身而出的力量。现实的社会、年轻的个体、鲜活的生命,这些元素交织在一部不到120分钟的影片中,最大限度地为我们展示了渴望冲破牢笼的挣扎、人性与欲望的交织,从情人旅馆里可以看到百态人生。所谓“群像为骨,两性实之”,意味着影片以一种群体性的叙述方式解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态与面貌,与男女两性的对立、冲突或和解展现出人性在欲望中的挣扎与解脱。而无论是“群像”还是“两性”,都是一种代表性的价值符号,其所代表着的便是每一个沉浮于人生百态中的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分子,在不知不觉中对其的基础性构建决定了我们的身份地位,而那一份来自内心深处的不安与动荡,也成为潜在的变化符号,让我们看到了具有多种可能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