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传统的断裂
2017-11-16王莉娜
王莉娜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
作为一部2016年上映的艺术影片,《百鸟朝凤》引发了足够多的争议与关注。如今的主流观影大众可能对吴天明导演缺乏了解,但他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执导的影片《人生》《老井》《变脸》等作品都展现出了对社会与时代问题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吴天明对年轻人的扶持造就了以陈凯歌、张艺谋为代表的中国第五代导演的辉煌。因此,2014年他去世的消息震惊了中国影坛,引来各界人士纷纷前往吊唁。然而《百鸟朝凤》作为吴天明导演的遗作虽早在2013年就已完成,却因迟迟找不到发行方一直拖到2016年才得以上映。影片通过讲述乡村唢呐艺术后继无人的故事,揭示出传统乡村与现代都市的精神断裂与时代之殇,导演所要追问的并非艺术何以为继的问题,其真正的着力点在于如何面临现代化进程中协调城乡发展的问题,《百鸟朝凤》借助一个艺术传承的故事来反思传统何以延续,蕴含了艺术工作者对于中国文化道路的思索。
但颇为讽刺的一点是,影片的内容似乎是对自身命运的一次预言,《百鸟朝凤》的上映档期与美国商业大片《美国队长3》重合,导致《百鸟朝凤》在各大影院的排片量很低,知名制片人方励无奈之下采用下跪的方法来恳求院线增加排片。此举虽引发了诸多争议,但的确在客观上为这部影片争取到了更多的排片机会。方励的极端举措并不能够扭转艺术影片生存空间狭小的根本问题,艺术院线的建立有赖于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这些还有很漫长的道路要走,但《百鸟朝凤》却成为一个警醒,它的遭遇证明了影片自身所呈现的问题在今日中国依旧悬而未解。这部影片试图在现代化的浪潮之中发出这样的疑问:“传统”的延续是否还有必要?“传统”的价值在什么层面上还能够继续发挥作用?
一、传统艺术的魅力:回到历史现场
《百鸟朝凤》这部影片在内容上比较明显地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游天鸣和蓝玉拜在焦三爷门下学习唢呐的故事,后半部分则是传统唢呐艺术在新时代下受到了冲击,甚至难以为继。影片的问题意识集中在后半部分得到呈现,有关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更迭与矛盾都集中凸显在银幕之上,直击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断裂之殇。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后半程才是影片的着力之处,但导演依旧用了很长的篇幅来叙述学艺的过程,从整体的结构安排来看有些失调。然而,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部影片,抛却对问题的关切,从“人”的立场出发,则会发现这样的安排恰好能够彰显传统乡村社会中最为珍贵的人性,将传统社会中的师徒之情和对完整人格的追求都展现得淋漓尽致。
《百鸟朝凤》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毫无疑问是焦三爷,这位老艺人对唢呐艺术的热爱已经融入生命之中,附近十里八村想要学唢呐的人都会来找焦三爷,游天鸣和蓝玉都是他门下的新弟子,因此影片前半部分的悬念围绕着两个小孩之间的无形竞争展开,谁能够成为焦家班真正的继承人谁就有资格跟师父学习《百鸟朝凤》这首曲子,《百鸟朝凤》一代弟子只传一人,这不仅象征着技艺上的巅峰,也是对一个人德行的认可。天鸣实际上并没有很高的资质,他的气力不足,也不够聪明。蓝玉则天赋极高,师父带着焦家班在无双镇上演奏只带蓝玉去见世面。蓝玉率先有资格结束基本功训练,跟师父一起学唢呐,给天鸣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当师父最终交给天鸣第一支唢呐的时候他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天鸣第一次受到师父的赏识是在他惟妙惟肖地学了鸟叫以及辨识了多种鸟的叫声之后,天鸣对于生活的细腻感悟力在师父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在焦三爷看来这比吹奏唢呐的技艺更加重要。
终于,确定唢呐班接班人的传声仪式到来了,焦三爷选择了天鸣作为接班人,他说:“吹唢呐是一门匠活,既然是匠活,就得有人担得起责任,把这个活传承下去。”焦三爷的一番话意在说明选择传承人并不是要看他的技艺有多好,而是要看他的德行高低,能否将唢呐技艺真正传承下去。焦三爷之所以选择天鸣作为接班人,就是看中了天鸣的有情有义。当初拜师之时天鸣的父亲在给焦三爷递烟时摔倒了,天鸣立刻流下了眼泪,而那滴眼泪就是师父选择天鸣的真正理由。焦三爷承认蓝玉是他徒弟中悟性最好的一个,但他的心性浮躁,从未对艺术真正用心过。
由此,观众可以充分领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不仅仅在于技艺本身,更在于蕴含在技艺之中的高尚德行,中国人对于艺术家的最高评价是“德艺双馨”,艺术的礼乐教化功能从商周时期开始就已经对维系社会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了,移风易俗寓教于乐的传统贯穿在乡村几千年的道德体系之中,成为维系乡村伦理的无形力量。《百鸟朝凤》用一半的篇幅带领观众回到历史现场,让观众亲身感悟传统艺术对乡村的巨大影响力和精神感召力,为接下来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统的断裂:立足现实世界
焦三爷自认为已经结束了身为唢呐匠的使命,让天鸣成立游家班开创新的未来。但等到天鸣真的接下唢呐班之后,才发现时代已经变了,唢呐匠的境况大不如前,无论是天鸣还是唢呐班都得不到足够的尊重。唢呐演奏再不能营造出仪式的庄重感与威严感,不仅连接师礼被省去,甚至连完整的演奏都不再需要,唢呐表演仅仅是为了调节气氛而存在。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吹奏唢呐能够得到的钱越来越少了,唢呐艺人依靠吹唢呐甚至不能养活自己,焦三爷要求天鸣“别光盯着那几张票子,要盯着手里的唢呐”,这对于艺术而言的确是最为重要的,但在生存的窘境面前,这样的要求却开始显得有些苛刻了。
唢呐匠也曾经有过辉煌的岁月,当年在金庄村长的葬礼上,村长的儿子要求焦三爷为父亲吹奏一曲《百鸟朝凤》,却被他拒绝了。在焦三爷心中,《百鸟朝凤》只能吹给德高望重的人,而金庄的村长查老爷子虽然当了四十多年村长,却将金庄原本张、王、钱、李、查五个姓氏的人变成了仅有查姓独大的局面,在焦三爷看来,这证明他的德行配不上一曲《百鸟朝凤》。焦三爷作为一个唢呐艺人却有能力评判村长的德行高低,再次说明了礼乐与教化在传统乡村中的作用。现在却一切都大不如前,无人再尊敬唢呐匠,焦三爷在醉酒之后起了兴致,给天鸣吹奏了一曲,并最终吐露了他对这门艺术的真正理解,“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
在今不如昔的巨大落差之中,《百鸟朝凤》所揭示出的真正问题在于传统的断裂与中国社会在面临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缺失与伤痛。这部影片用一个传统艺术无以为继的故事,以隐喻的方式讲述了传统价值体系的失效和依靠礼乐制度维系的伦理规范的彻底崩坏。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可以传之后世的“名”的价值超越了金钱,无双镇由“金木水火土”五个村庄构成,不难看出无双镇就是传统中国的缩影,小镇的命运折射出了中国的巨大转换与变迁,原本在无双镇之中对一个人盖棺定论时的评价标准就是吹四台、八台还是《百鸟朝凤》,而并非地位与官阶的大小,因此焦三爷并不因为查老爷子在金庄当了四十多年村长就给他吹《百鸟朝凤》。焦三爷作为唢呐匠在无双镇中绝不仅仅是寻常艺人,而是以“祝史”的身份维系着无双镇的基本礼乐秩序和伦理道德规范。
游天鸣接了唢呐班子之后,表面上的变化是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实际上真正的变化在于唢呐艺人再也无法承担“正名”的任务了,传统的道德评判标准和伦理规范与礼乐制度产生分离并最终失去了规范个人的功能。《百鸟朝凤》在为传统艺术唱挽歌之时,真正关切的问题恐怕在于传统中国的核心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冲击得七零八落,如何持守这个千年文明古国的文化精髓成为症结所在。从影片的逻辑来看,传统的断裂体现在唢呐艺术的无以为继上,但影片所隐而未发的质疑却在于现代中国对传统中国文化核心的无以为继,而这正是以吴天明为代表的第四代导演始终试图通过影像的力量所传递的深刻思考。从某种程度上说,焦三爷就是吴天明导演的自况,拍电影像吹唢呐一样,绝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活,其中饱含了电影人对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的关切与沉思。
三、路在何方:无法言说的未来
在《百鸟朝凤》中,为了强化传统与现代的对立,设置了唢呐班与洋乐队的对抗比拼,尽管这种对立本身略显生硬,但也的确从一个侧面呈现出了传统艺术在新时代之下所面临的尴尬窘境。以焦三爷为代表的传统艺人在这样的对抗之中坚守了传统艺术的最后一口气,想要从气势上压倒洋乐队,最终却得到了一地破碎的唢呐。影片这个颇具悲情色彩的对抗预示着时代的大潮来势凶猛,无双镇上的人无论是办丧事还是喜事,请的全是洋乐队,没有一家请唢呐。天鸣父亲的态度是最具代表性的,天鸣小的时候是父亲坚持要带他拜师学艺的,如今父亲却觉得吹唢呐无用,要求天鸣赶紧放弃这个行当找点别的事情做。终于,游家班连完整的唢呐班都凑不齐了。
传统艺术面临着最为迫切的考验,不仅没有人请唢呐班,唢呐班自身也不再完整。更为根本的问题或许在于,市场经济的环境和资本力量的冲击彻底更改了社会的格局与价值观念,当个人的生存都难以为继的时候,焦三爷还要求自己的徒弟坚持留在唢呐班子中就有些强人所难了,天鸣的师兄原本都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进城打工,焦三爷却把他的衣服扔得到处都是,屋内的母亲还病重在床,师兄敢怒不敢言,但他的确无法再靠吹唢呐维持家庭生活了。影片十分真实地呈现出了个体的挣扎与无奈,艺术的难以为继并不是人才的缺乏,而是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传统的维系不能再依靠旧有的方式,当价值体系与伦理观念和传统乡村社会之间产生了巨大的断裂之后,艺术也应该寻求新的出路,传统的维系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必须作用于特定的群体之中,产生应有的效力。
在火庄的窦村长的葬礼上,焦三爷为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吹奏了最后一曲,然而身患肺癌的焦三爷竟耗尽了全部气力,咳血吹奏《百鸟朝凤》。焦三爷临终前希望天鸣撑起游家班,“无双镇不能没有唢呐”是这个唢呐匠毕生的执念,然而现实是天鸣的师兄都到城里打工了。在木材厂工作的师兄断了一根手指,在石棉瓦厂工作的师兄咳嗽不止,他们这辈子都将与唢呐无缘,曾经一起学艺的蓝玉也劝天鸣留在城里打工,纵使城市中有千般不好,却依旧能够获得比农村更好的物质条件。
天鸣因为师父的嘱托而返回农村继续吹唢呐,在焦三爷的坟头,天鸣的唢呐声满是哀伤,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给了焦三爷的背影,这远去的背影似乎象征着传统的消失,老一辈人已经走了,新一辈的子孙又将何去何从?《百鸟朝凤》真正发人深省之处在于对时代的叩问,并对快速变迁的社会和价值观念的转变都存有一丝怀疑,这个社会还需要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艺术吗?如果城乡之间的二元对立格局无法在制度层面加以调控,呼喊传统艺术的复归不仅是徒劳的,也是无谓的。传统艺术的生存土壤在于传统的社会基础与价值体系,或许在新的时代下固守传统并无现实针对性,对于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如何让传统艺术与现代观念有效融合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