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寻根:《大鱼海棠》的美学价值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民族化大鱼

王 洋

(大连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大连 116034)

经过12年的孕育,国产奇幻动画《大鱼海棠》(BigFish&Begonia,2016)终于在2016年7月8日上映,是继2015年热映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又一部坚持民族化创作的动画作品。《大鱼海棠》的上映不仅标志着中国动画在民族化创作上的又一次进步,同时也表明,在商业文化泛滥的当前电影市场,根植于传统文化、坚持民族化创作的艰难。2004年,梁旋将《大鱼海棠》的内容创意制作成一部短片,在互联网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直到2007年梁旋等人才筹措资金开始投入电影《大鱼海棠》的制作。但是在2010年由于后续资金投入问题,电影制作项目再次搁置。2013年,影片主创发起网络众筹,也就在同一年,光线影业正式投资《大鱼海棠》,重启了拍摄计划。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大鱼海棠》用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创造了一个人与神的奇幻世界,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极具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作为一部奇幻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有着强烈的文化寻根意识,故事内容、人物形象、场景塑造等都取材于传统文化,从多个角度呈现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融合性美学特征,极具审美价值。

一、国产动画的文化寻根意识

民族化创作是现阶段中国动画主要的发展方向,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生成具有民族性格的动画艺术之林是中国动画人的责任和愿望。文化寻根是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的根本,是促使中国动画形成民族性格和艺术品格的关键。在好莱坞动画泛滥的当代,想要获得跻身动画电影市场的竞争力,保持自身的艺术独立性,往往需要从民族文化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具有标志性的美学形态。即便是好莱坞动画,都极力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花木兰》《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甚至相较于中国本土动画更“中国化”,更有“中国味儿”,面对美国好莱坞活学活用中国文化并取得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成功,这不能不让中国电影人深思。

从20世纪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开始,传统文化就赋予中国动画庞大的创作素材与创作灵感,中国动画人源源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积极地创新动画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开创了众多至今令其他国家望其项背的动画艺术手法。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木偶片《神笔》等动画电影创新了动画艺术的创作方法,将其他艺术形式与动画艺术相融合,创造出全新的动画美学形式。此外,《铁扇公主》《哪吒闹海》《大闹天宫》更是将古典文学与动画艺术结合,为动画艺术提供了坚实的故事基础。从1926年中国动画发端,再到中国动画经历的黄金时代与白银时代,真正让中国动画获得艺术成功并获得世界范围内传播影响的,正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正是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下,中国动画才能不断地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和艺术的新高度。

中国动画的文化寻根意识是20世纪黄金时代的中国动画人传承下来的最重要的艺术品格,脱离了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征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民,丢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只能一味地盲从其他人。正因如此,经历了漫长低潮期、始终在模仿他人的中国动画开始反思。《宝莲灯》可谓是中国动画人做出文化反思的首部作品,平衡了商业性和艺术性,将传统文化中的民间传说故事赋予了现代意识,利用2D和3D相结合的方式创造了浓郁的东方文化意境。虽然《宝莲灯》对欧美动画和日本动画的模仿痕迹过重,艺术手法和题材立意上都缺乏创新意识,但是仍然被看作是“重振中国动画复兴之路”的标志性作品。直至新千年以后,中国动画仍然在不温不火中尝试探索民族化创作回归之路,《隋唐英雄传》《梁祝》《秦时明月》和《龙之谷:破晓奇兵》等动画作品都表现出中国动画人文化寻根意识的觉醒,以及尝试探索回归民族化创作的方式。

2015年7月10日,堪称新世纪中国民族动画复兴之作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了9.56亿元的票房成绩,口碑与票房实现了双赢,标志着中国动画民族化创作终于找到了突破的方向和表现的方式。因此,2016年观众迎来的这部《大鱼海棠》无论是从观众期待还是动画发展角度看,都更具现实意义。

二、《大鱼海棠》的融合视野与创作基础

国产奇幻动画《大鱼海棠》是梁旋、张春导演的作品,其灵感来源于导演梁旋的梦境,结合了《庄子·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的内容和意境,架构了一个独特的幻想世界。导演梁旋、张春着眼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古典名著《山海经》《搜神记》和民间传说成为汲取灵感和素材的来源。2004年5月,导演梁旋和张春第一次将梁旋梦境中的内容变成了一部短片放在网上,引发了网友的极大反响。

《大鱼海棠》从7分钟的短片开始,一直到105分钟的动画长片,跨越了整整12年的时间,而吸引观众期待了12年的,正是最早梁旋和张春在7分钟短片中呈现的充满异想的奇幻世界,这个世界集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极具中国味道。然而,影片并非一味地追求完全复古的中国风,片中虽然包含了多种多样的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态,却是以现代的美学视野去观察和呈现的。因此,导演梁旋和张春在创作奇幻动画电影《大鱼海棠》时,将传统与现代两种艺术视野相融合,创造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奇幻世界。

如果说导演梁旋的两次梦境激发了他与张春创作《大鱼海棠》的决心,那么中华文化的寻根意识才是主导其实现这个梦想的关键所在。《大鱼海棠》是一部无法脱离传统文化而谈论的国产奇幻动画,电影异想天开的世界观正是源自《庄子·逍遥游》中“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这句话,以此为基础,建构了电影的世界观。《大鱼海棠》的世界观认为,每一条大鱼都是活着的人的灵魂,所谓人生,就是这些大鱼横穿大海的过程。影片主创极尽所能地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提取创作灵感和素材,从古代文学典籍到少数民族传统建筑,从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到地域自然景观,将所有能与之相匹配的内容和意象都融入电影创作当中。导演梁旋的融合意识,并不仅仅局限在故事内容上,对于电影的人物设定和美术设计更多地体现了他的这种融合思想。这样做的优势是,让这部电影具有显著的中国风艺术特色,而缺陷则是有“文化大杂烩”的嫌疑和繁杂。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融合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故事、人物还是场景,甚至是影片呈现的艺术氛围和情感表达,导演梁旋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意象和灵感。《诗经·唐风·绸缪》中的一句“今夕何夕,见此良人”,《诗经·小雅·天保》中的一句“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滕王阁序》中的一句“海天一色”,都能成为导演梁旋勾勒《大鱼海棠》中的艺术形象的灵感。

三、《大鱼海棠》的情感诉求与美学表达

纵览电影《大鱼海棠》的创作路径,其本身就是极端情绪化的,甚至是导演梁旋的一次个人情感体验。一方面,梁旋创作《大鱼海棠》的动机是将自己的梦境影像化、真实化;另一方面,这部动画电影创作相当于导演梁旋的一次传统文化体验,他将丰富的艺术形态都融入了动画创作当中,表现了梁旋本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1.情感诉求。《大鱼海棠》的私人情感体验式创作也直接影响了片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影片中,住在“神之围楼”里的少女椿,掌管着海棠花的生长,外表冷漠,内心温柔。在椿的成人礼上,她跟其他小伙伴幻化成为一条红色的海豚,来到人类的世界中观察人类世界的万物运行以及人类的生活,却不小心钻进了捕鱼网。心地善良的人类男孩为了救她,不幸被漩涡卷入深海死去。回到了神的世界的椿,惦念着舍命相救的人类男孩,望着远方吹响了从死去的男孩身上拿走的陶笛。当椿被灵婆告知,她能以一半寿命为代价复活这个人类男孩时,她毫不犹豫地愿意牺牲自己一半的寿命。如果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间故事出发,椿对人类男孩“鲲”的情感更像是神怪对搭救过自己的人类的报恩。椿需要在神的世界中,将男孩的灵魂——一条小鱼养成比鲸鱼更大的鱼放回海中,才能真正将男孩“鲲”复活。而从爱情的角度出发,椿对鲲也可以理解为一见钟情,在椿幻化为红色海豚游历人间时,她目睹了人类男孩“鲲”与鱼群嬉戏共舞的场景,那种自由和快乐是椿永远无法忘记的。也因此,椿始终追随着男孩“鲲”,以至于自己被困在渔网之中。在用自己的一半寿命去复活鲲的灵魂以后,椿与幻化为鱼的鲲朝夕相处,共同分享椿的生命也使二人的情感联系更加紧密。这种为了爱情而宁愿献出自己一半寿命的精神,也正是《大鱼海棠》传达的为了精神层面而献身的自我牺牲精神,象征了椿与鲲之间的爱情无比纯洁。

2.美学表达。电影《大鱼海棠》追求的是极致的中国风,是彻底的中国文化美学表达。影片利用丰富的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符号装点场景背景,如福建土围楼成为神的世界的中心建筑,这个环形建筑庄严、神秘,甚至还带有一点压抑和束缚,不仅表现了神的世界的神秘莫测,也表现了这个世界的封闭和不自由。同时为了表现极致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从自然风景到自然生物,影片大量调动了现实中的中国地域自然风光以及具有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的动物形象,如仙鹤、白马、凤凰、貔貅、雎鸠等,这些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元素让人目不暇接。

电影《大鱼海棠》运用了丰富的带有东方文化意境的色彩,大部分色彩都将明度尽量降低,以增加画面的隐秘感和稳重感。红色是电影《大鱼海棠》的主色调,红色也是中国文化图腾中不可或缺的颜色,红色代表了该片对中华传统文化表现和传播的决心。红色不仅代表了椿,也代表了湫对椿炽热的爱以及椿向往爱情、渴望自由的内心。此外,影片还利用颜色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椿的红色上衣、黑色长裙,表现出其性格的两面性——既有黑色代表的冷静,也有红色代表的热情;湫则是银色的头发,一身红衣,代表了他热情似火、奔放不羁的性格;鲲的白色背心代表了他内心的善良和纯净,等等。

《大鱼海棠》的民族化创作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导演梁旋用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编织出了自己的梦境,以传统与现代融合的美学视角实现了文化美学的表达,同时也表达了私有化的情感诉求。

四、结 语

导演梁旋和张春执导的国产奇幻动画《大鱼海棠》制片成本三千万,最终收入5.65亿元票房,虽然不及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创造的9.56亿元票房成绩,但《大鱼海棠》表明了中国动画人对原创动画走民族化创作道路的决心和意志。不同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取材于经典文学《西游记》,《大鱼海棠》的亮点在于导演梁旋和张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大鱼海棠”世界观,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人物谱系,着实让业界和观众十分惊艳。《大鱼海棠》的创作模式,也证明了中国国产动画的另一种发展的方向和可能,以及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作道路的正确性。影片的文化寻根意识成就了它的艺术高度,这种文化寻根意识也让观众感到十分亲切,似乎中国动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血脉再次连接了起来。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民族化大鱼
动画片《葫芦兄弟》的造型民族化特征分析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油画民族化创新探析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徘徊于民族化与现代性之间——以《云中记》为例
《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