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近国产军、警题材电影与中国形象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毒枭冷锋战狼

马 婷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0)

《湄公河行动》在2016年的国庆档“意外”地战胜了大牌云集的《爵迹》《王牌逗王牌》等影片,成为风头日劲的“黑马”。人们一度惊叹这类主旋律影响怎么会如此具有票房号召力。无独有偶,2015年的《战狼》“上映三天破亿,四天破两亿,七天破三亿”①,也成就了一座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电影高峰。不用说,这两部电影制作精良、情节紧凑、不煽情、无槽点,其塑造的中国形象和中国人形象也体现了民众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契合当下的国人心理,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一、稳定发展的“带头大哥”形象

“一带一路”战略需要军事强国形象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的大银幕需要也能够塑造一个地区稳定发展的“带头大哥”形象。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军队、警察纪律严明、武器精良、设备先进、组织严密、指挥得当,一个军事强国能够保护国民、捍卫国家利益,让人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独立日》《环太平洋》等影片中的英雄让人心生安全感,觉得作为美国人走到哪里都有忠诚、勇武的军人保驾护航;其虚构的英雄如蜘蛛侠、蝙蝠侠、美国队长等同样能够拯救人类、保护地球。不同于好莱坞大片拯救世界的主题,中国目前的军事、警匪题材电影没有世界警察的“胸怀”,但在自卫精神以及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坚定、执着、锲而不舍、百折不挠,虽九死而不悔,传达了国家意志。

《战狼》讲述的是冷锋在一次行动中违抗军令打死了毒枭的弟弟,面临被军队开除的危险,却意外地被军中精英“战狼”中队接纳。毒枭派世界顶尖的杀手来杀害冷锋为弟弟报仇,同时潜入中国窃取中国人血液样本。冷锋与队友合力击败了杀手,生擒了毒枭。《战狼》中,中国军队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指挥得当,信息战也打得有声有色,传达出军事实力不容小觑的强国形象。“战狼”中队长龙小云与“红军”石旅长对抗时,直升机成编队地在空中飞行,坦克和装甲车一辆接一辆地游走在阵地上,战场实况的3D实景成像,黑客的诱饵与反入侵等技术,注重战略战术的高科技信息战演绎得如火如荼,这些都告诉世人:中国有能力保卫疆土,“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吴京饰演的冷锋在毒贩即将逃出国界时,被压在身下不得反抗,此时多架中国直升机从冷锋背后升起、盘旋,隆隆作响,将前来接应毒枭的敌军威慑得落荒而逃。这一场景寓意深刻:虽然主角是冷锋,关键时刻都是他挺身而出,但从来不是某一个英雄在单枪匹马地战斗,其背后的中国军队、国家是军人最坚强的后盾,也是底气所在和魂之所系。影片接近尾声时,必然要出现的近身肉搏战中,冷锋被敌方雇佣军用刀架脖颈,对方充满挑衅意味地摘下他的袖标,上写“我为中国而战”,这似乎是某种神秘的能量源泉,支撑他在最后关头将刀口越过自己的喉头刺向敌方的咽喉,最终实现了他“你们丫到中国就别想出去”的誓言。

如果说《战狼》还只是杀敌于国门之内、拒敌于国门之外,《湄公河行动》则把战线拉到了“金三角”这个三不管地带。这个地区丛林密集,河流、沼泽密布,自然环境复杂,因而毒枭容易隐身其中,不利于抓捕。但中国军警“活捉”了企图嫁祸于中国商船的毒枭,表明我们有能力维护国民尊严,捍卫地区稳定发展。在毒品盛行的金三角地区实行“替代种植”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态度,毒不能一禁了之,更要为地区发展提供长治久安的保障。影片开头以大角度远景奇观式地展现了一望无际的茶园,漫天碧绿,景色悠然,老弱病残皆可劳作其间。相对于毒品带给他们的毒瘾、病痛、残肢、死亡、杀戮、无尽的恐怖、绝望,茶园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充满了和平、喜乐的气氛。同时我们还整顿了毒品入侵中国的黄金航道湄公河的治安环境,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维护国家利益也建构了周边良好治安、社会环境。可以说,中国有能力发展自己的国民经济,也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而且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中国目前坚定地推行“一带一路”战略,这既是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需要,也是强国富民的必经之路。但国内外资本需要安全的投资环境,需要以整个国家为坚强的后盾来保障资本安全。我们要向所有随我们一起“搭便车”的投资人传递坚定的信心:中国能够为境内外的经济活动提供安全的投资环境,我们有能力保障利益共同体的合法权益。《战狼》和《湄公河行动》中,中国的胜利不是黄飞鸿或叶问式的个人对抗,而是以整个国家为后盾的集体军事行动;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胜利,而是整个国家意志必胜的形象传达。

二、硬朗智慧的中国人形象

两部影片中的中国人都是反应灵敏迅速、体能超群的顶尖军人、骨干警察,同时又都以自己桀骜不驯的小叛逆诠释忠诚。他们是保家卫国的“中国硬汉”,是新一代智慧、忠诚的中国军警代表,是站起来的中国人的坚强后盾。

大银幕上的中国人形象也是中国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一度因鸦片被称为“东亚病夫”,靠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在银幕上的形象才有所改观。好莱坞银幕上,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等人的功夫片改变了病态、瘦弱、抽鸦片、梳辫子的男性形象。中国人也摆脱了凶狠残暴的“傅满洲”或僵化的模范移民“陈查理”的刻板印象,而是勇武、强悍、无畏、忠诚、奉献的硬汉形象,为当前“小鲜肉”“伪娘”当道的银幕吹进了一股刚劲、勇武的雄性之风。相对而言,前者的知名度和票房号召力都不如后者多,但这两部影片中的吴京和张涵予塑造的“中国硬汉”形象,让众多影迷为之叫好,影片的票房也很成功。《战狼》中的冷锋面对各国特种兵中的顶尖高手,与之拼杀、搏斗,毫无惧色,毫不逊色,终将“从未失手过”的雇佣兵就地正法。《湄公河行动》中的云南缉毒总队长高刚、情报员方新武与队友密切合作,面对武装强敌,冲破炮火,查明真相,不辱使命,还中国渔民以名誉,捍卫了国家尊严。

他们不仅忠诚、英武、无畏、锲而不舍,更是充满智慧的国民卫士。不同于以往银幕上服从指挥、听从集体意志的军警形象,这两部影片中的主角都有一点叛逆,敢于自作主张,诠释了新时代军人不辱使命、勇于担当的形象。冷锋拒绝了指挥员明确的不准开枪的命令,“三枪”打穿了墙壁击毙了毒枭的弟弟,成为军中传奇;在行动时,坚持自己的判断,敢于与“顶头上司”据理力争,占得了“奇袭斩首”的先机。《湄公河行动》中的高刚也被上级称为“犟驴”,方新武坚持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线人”,搜集情报,体现了浓浓的人情味。

他们不是冷漠无情的铁血杀手,都是傲骨柔情的铮铮铁骨男儿。他们不同于为钱而战的雇佣军,他们都有自己要守护的人,在极端的战争条件下诠释着“袍泽之情”,是当代“最可爱的人”。《战狼》中的分队长俞飞把两岁女儿的照片藏在帽子里,冷锋在排雷前公开表达对龙小云的爱意;《湄公河行动》中的高刚也在行动间歇给女儿发张照片,方新武不能忘怀被毒枭杀害的女友,等等。他们也是有情有家的普通人,也正因为有牵挂才能更为坚定地守护这片土地。在为之浴血奋战的过程中,他们结下了浓于水的兄弟之情。

女性形象同样值得关注。影片中的中国女性漂亮、智慧、身手不凡,她们不再是好莱坞银幕上沉默寡言、低眉顺眼的仆人,不是妖冶娇艳、争风吃醋的妓女、姨太太,也不仅仅是衬托007的“邦女郎”,她们能顶半边天,是坚定地站在大树旁边的木棉。《战狼》中的“战狼”中队长龙小云可以带领一队女兵镇定自若地对抗红方的男性军团,指挥群狼,小施惩戒不失女性的爽利、洒脱;《湄公河行动》中的郭冰处理信息工作,干脆利落,不逊须眉。不同于杨紫琼、刘玉玲等人塑造的“打女”形象,她们摆脱了奇观化“中国功夫”载体的角色,展现了真实、感性、坚强、专业的中国职业女性形象。

这些英雄形象正是我国军人、警察集体的鲜明的个体呈现,虚构、凸显出来的英雄不会遮蔽那两个沉默的真实存在的群体,相反却会引起民众对他们莫大的感激与认同。艺术是想象的真实,也是真实的想象,这两部影片向世人传达了真实的充满正能量的普通中国人形象。

三、“真实”的文化中国形象

2011年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登陆纽约时代广场,表明国家层面的形象宣传已经提到了议事日程。周宁提出,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形象,如元朝时期大汗统治下的“契丹传奇”“孔教乌托邦”“鸦片帝国”以及20世纪50年代出于树立战争信心需要而形成的“坚定的东方盟友”形象,都并非中国本真的呈现,只是出于中西方力量对比和自身变革发展的需要而营造出来的中国形象。而我们必须警惕各类中国形象背后所潜藏的意识形态陷阱,避免只能被表述的命运。文化形象上,我们要建构与大国和平崛起相适应的中国形象。

近年来,中国一直是被关注、被建构的对象。无论是《功夫熊猫》中的“功夫”和熊猫,还是《2012》中那个制造诺亚方舟、与美国并肩拯救世界的盟友,都是透过西方视角和心态呈现出来的中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西方印象,是被过滤后西方眼中的中国。然而,中国不仅仅有老祖宗留下来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我们更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各领域的突出成就,我们的荧屏也应该展示正在发生的各种变化,避免“自我东方化”的陷阱。我们可以在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基础上传达中国形象,如《战狼》和《湄公河行动》这两部影片,没有内斗,没有腐败、愚昧、落后,有的只是基于事实和公理的正义之战,这在任何意识形态体系中都无可辩驳。这两部影片都塑造出有理有礼有节的大国形象。《战狼》中,我军在掌握了充分的证据得知这些雇佣军设伏杀害了我军战士的情况下,以直升机追击逃跑的越野车时完全占据空中主动和打击优势的情况下,依然先礼后兵发出警告:“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你们已经非法入侵,命令你们下车……”冷锋与敌方交手时,也先鸣枪示警,然后才开枪射击。《湄公河行动》中,我们掌握的情报已经充分证明我方渔船、船员都是被诬陷的,仍然要去完成活捉毒枭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要正大光明地在法律层面捍卫国民尊严。

法国当代思想家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认为,后现代社会是个“类像”(Simulacrum,又译拟像、仿像、幻想等)的世界,即“社会大量复制、极度真实而又没有客观本源、没有任何所指的图像、形象或符号”②。借助现代科学技术,人们可以极度真实地呈现先前所不曾感知得到的动态、微观世界,“类像”一旦形成就有了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可以自我复制、衍生,成为“比真实更真实”的存在。如今,“社会现实和客观真实在媒体的编号和改写中被符号化和文本化了,人们难以区分事实和报道、真实与虚构、文艺与传播的差别”③。已经形成的类像甚至比所谓的真相更能够影响人们的认识,我们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媒体窗口了解世事的,因而今天有“媒介帝国主义”之说。而媒介如何塑造和传达相关内容,背后都免不了受意识形态影响,因而我们必须重视银幕上的中国形象,建构起与国家地位、贡献相匹配的观念形象。

注释:

① 360百科:战狼,http://baike.so.com/doc/5224297-6942776.html。

②③ 支宇:《类像》,见赵一凡、张中载、李德恩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第325页。

猜你喜欢

毒枭冷锋战狼
四川盆地冷锋特征及其对逆温和大气污染的影响
哈尔滨地区冷锋分析研究
《毒枭:墨西哥》续订第二季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电影《战狼2》中冷锋人物形象及其现实意义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战狼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石本鏆太郎:日本毒枭八年的丑恶史
一次低槽冷锋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