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完美的人声乐器
——反思少儿声乐教学

2017-11-16汤丽华

剧影月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变声期气息声乐

■汤丽华

打造完美的人声乐器
——反思少儿声乐教学

■汤丽华

每个人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乐器——嗓音,如何把这个乐器打造完美,是每一个声乐教师都在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艺术小学的声乐教师,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少儿声乐教学的思考。

声乐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也是再创性艺术,它包含音乐、语言、表演为一体。歌唱是人的天性,更是孩子们的天性,儿童学习声乐能通过歌曲优美的旋律陶冶情操、丰富感情、增强情商,帮助孩子培养艺术的气质;通过歌唱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感知力和音乐的审美能力;歌唱能抒发人的情绪,调节人的心理状态。另外歌唱时用的深呼吸,能促进呼吸系统不断循环,增加肺活量,对身心健康都很有益。歌唱还能增强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吐字咬字的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习声乐的孩子也越来越多,孩子的嗓音非常娇嫩,方法不对,太过用力或挤压着去歌唱会对嗓子造成伤害,甚至造成声音嘶哑而无法挽回,所以孩子学习唱歌要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用科学的方法正确歌唱。

一、少儿声乐学习的生理特征及心理特征

少儿的歌唱教学有别于成人歌唱教学,要针对孩子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安排课程的进度和内容。从生理特征来说,少儿的发声器官与成人相似,但是喉头和声带发育还不成熟,比成人的要小,大约只有成人的一半,肺活量也比较小,对呼吸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孩子还要经历变声期,在变声期之前,男孩女孩咽喉区大小类似,喉头的大小也基本相同,喉腔较窄,声门窄而短,声带短小细薄,声调相对于成人来说比较高,声音清脆、明亮,音域较窄,男女生音色基本一致,这一时期的声音我们称为“童声”。男孩女孩进入变声期的年龄略有不同,女孩大约从12岁开始,变声过程比较短,生理变化也比较缓和,有的女孩不知不觉中就渡过了变声期,也有一部分孩子比较明显,比如在我的班级里有四个六年级的女孩,其中一个孩子变声期感觉比较明显,原先她声音比较脆亮,高音唱到小字2组的f很轻松,六年级上学期开始,她对高音比较有负担,不太敢唱,也容易破音,为此,有一段时间孩子情绪不高,比较沮丧。这其实就是变声期的正常反应,我对她进行鼓励开导,孩子理解了什么是变声期,对唱歌又恢复了热情。男孩的变声期大约从14岁开始,相对于女孩来说,男孩的变声过程比较长,变化也较明显,有的孩子一夜之间音色完全变了,嗓音粗厚、低沉,童声音色消失,音调降低,与女生形成八度音距。

对于少儿声乐的心理特征来说,从婴儿落地的第一声啼哭开始,歌唱就无时无刻伴随着我们,通过唱歌可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所以唱歌深受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爱唱爱跳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应该是喜欢声乐的,但是任何技能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理解和耐心的训练,而且声乐本来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如气息的下沉与稳定,喉头的放松及打开,共鸣腔体的运用等等,这些抽象的概念,会给孩子学习声乐带来一定的困扰,尤其是变声期的种种情况,会影响孩子学习声乐的信心,这些都要求声乐教师用科学的方法正确引导孩子,鼓励孩子学好声乐。

二、少儿声乐教学的方法

少儿声乐,就是通过训练,使孩子在保护其脆弱的声带的同时,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用美妙的声音、良好的气息、圆润的吐字咬字、规范的节奏、协调的肢体动作及合理的情绪情感将歌曲的内容完整地表达出来。作为少儿声乐教师,要时刻注意“寓教于乐”,不能用空洞的专业术语来教授孩子,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用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1.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

我在接触新学生时,没有直接让孩子张口唱,我首先挑选一些节奏欢快的歌曲,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自由摇摆,让身体先放松,接着再训练歌唱的站姿,这样孩子的身体不会僵硬。我还要求孩子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把自己当成观众,让镜子里的笑容先打动自己,这样一定会打动观众。下一步是气息训练,气息是歌唱的基础,歌唱时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方法,即在深呼吸的基础上,放松胸腔,使喉部的压力减小,让声音在气息的配合下发出来。这些理论方面的知识对孩子来说比较难理解,训练时要用孩子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在气息训练时,我让孩子平躺下来,想象自己躺在鸟语花香的草坪上,用口鼻同时深吸花香,把手放在肚皮上,感觉自己腰里吸进去气后变成一个大气球,体会深呼吸的感觉。气息练习是歌唱的基本功,我要求孩子每天练习,可以在睡觉之前平躺在床上,做几分钟的训练,既日积月累地增强了基本功,又在深呼吸的帮助下让睡眠更香甜。练声时让学生体会气息支持下出来声音,用U母音长音进入,比较容易找到管状的感觉,另外可以练习跳音,想象在腰里拍皮球的方法,感受气息的弹跳,找到声音与气息的对抗。在教学中尽量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语言,用孩子喜欢的方法去引导,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歌唱的方法。

2.少儿声乐演唱中基础专业素养的训练

少儿声乐演唱的基础专业素养包括两个方面,即正确的音准和敏锐的节奏感,这两个方面也是我上课时的重点。在音准训练方面,我借鉴了孟大鹏老师的“刻道”说,把音高、音程、和弦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我也运用了柯达伊教学法当中的手势训练,编创了一些练习曲供孩子练习,有时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孩子愉快地掌握音准。节奏训练时,我会运用各种肢体语言参与,或拍手,或跺脚,或行走,或下蹲,甚至跳跃,在运动中感受节奏的韵律,这样的方式在教学中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基础打好之后,学习声乐更轻松、更专业。

3.选择合适的少儿歌曲

儿童歌曲的选择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适合孩子的音域和审美,二是孩子喜欢。在给孩子选曲时,要注意选择适合孩子音域的歌曲,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容易让孩子用力去喊,去够高音,太低了孩子下不去,音色出不来,尤其是变声期前后的孩子,选择曲目时更要多注意。随着媒体的发达,孩子可以接触到各种类型的作品,也有了自己的喜好,在选择曲目时,多尊重孩子的意见,合理选择,有利于激发孩子歌唱的兴趣。如我现在班级的孩子,我每周举办一次“我是小小歌手”音乐会,让孩子们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我的要求是:歌曲的完整性,有伴奏和表演,并且每一期都让大家投票,选出优秀歌手,被选出的优秀歌手可以有机会到期末汇报的舞台上表演。孩子们的热情非常高,每一次都带给我很多惊喜,也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好听的歌曲。

4.合理利用舞台

声乐是一门表演艺术,不仅需要日积月累的基本功训练,还需要舞台实践,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大方、自信地歌唱,需要从几个方面训练:一、让孩子们了解舞台基本知识,包括上场门、下场门、中线等等;二、上场和谢幕的基本要求,包括精神饱满、落落大方、保持微笑等;三、话筒的正确使用,包括正确的拿话筒的姿势:话筒离嘴的距离要适中,不要过高也不能过低,更不能挡住自己的脸,要适应和辨别话筒出来的音效等;四、舞台形象和情绪。在台上眼睛平视前方,不能扫台,即畏畏缩缩地到处乱看,要合理把握歌曲的情绪特征,专注动情演唱。理论离不开实践,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孩子们多练习,更要让他们到观众面前去实践表演,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临场应变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科学的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孩子快乐歌唱,让歌声伴随孩子们成长!

1.王菲《少儿声乐教学探析》,2014年4月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王园园《儿童变声期声乐教学研究》,2010年5月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周放《少儿声乐教学初探》,2016年6月中国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4.沈晓燕《关于少儿声乐学习的探讨》,《剧影月报》2011年1期.

猜你喜欢

变声期气息声乐
演唱中国声乐作品的责任与使命——喻宜萱1946—1948年声乐活动考述
青少年变声期,保护嗓子是关键
蕾丝气息
青少年变声期怎样保护嗓子?
“春的气息”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春的气息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