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李宸妃到李奶奶
——老旦表演初探

2017-11-16张洁

剧影月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龙袍唱腔京剧

■张洁

从李宸妃到李奶奶
——老旦表演初探

■张洁

我于2000年考入徐州文化艺术学校,师从老旦名家王立霞老师。在校期间,我系统学习了《钓龟·行路·哭灵》《赤桑镇》《罢宴》《遇皇后·打龙袍》等老旦戏。2007年毕业后,我有幸来到江苏省长荣京剧院工作。以宋长荣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无论是排练还是演出,他们所展现出的那种对京剧的挚爱、对艺术的严谨,都令我由衷赞叹。作为新进者,我浸润其中,倍感压力。

来团后,正赶上剧团在排一出新编历史剧《主仆奇冤》,我在剧中担任了县衙夫人的角色,这是一个全新的人物创作,也是对我的第一次考验。后来我又在《红娘》中饰演崔老夫人,在《八珍汤》饰演孙淑琳,在《铡美案》中饰演国太,在《龙凤呈祥》中饰演吴国太,在《红楼二尤》中饰演尤老娘,在《霍小玉》中饰演净持……通过扮演这些角色,尤其是有幸与老艺术家合作,使我的表演得到了历练提高,也使我找到了塑造角色的乐趣。

老旦表演,身段动作较少,必须“以情带唱、以唱抒情”,唯有注重对角色情感深层次的挖掘,才能使唱腔声情并茂、动情感人。我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认真揣摩诸位老旦名家的吐字归音、气息运用,并将其精确运用到角色中,即使是演配角儿,我也抓住仅有的一两段唱腔,辅之精准的道白和表演,努力为全剧起到烘托作用。传统戏《遇皇后·打龙袍》中李后、现代戏《红灯记》中李奶奶的学演,难度极高,极具挑战性,但也是我下功夫最深、最喜欢演的两个角色。

传统剧目打基础

京剧表演是假设的艺术,它不问年龄、性别,只讲行当、流派。尤其是对我们年轻演员而言,要尽力学好传统剧目,为自己打下坚实的唱腔和表演基础,充分运用高亢苍劲的演唱技法,努力使自己的表演达到前辈名家的演唱境界。

《遇皇后·打龙袍》出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侠五义》,经历代老旦名家李多奎、李金泉、李鸣岩、王梦云、赵葆秀等多年锤炼,已成老旦经典剧目。我虽在戏校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唱腔基础,但表演深度亟需提高,尤其是“研、练、演”三字,极为重要。

作为年轻演员,首要注重一个“研”字。即接到角色和剧本后,当认真研磨剧情和角色,她的出身、年龄、阅历,仔细琢磨其中的“戏情戏理”和“来龙去脉”,正如老辈儿师傅说的,要“认认人儿、想想事儿”,唯有如此,方能把角色研深、演透。

而“练”字,则是我们演员一辈子要下的功夫。前辈老旦名家都是男性居多,本身气力就强,他们创作的精品已成老旦行的圭臬,而作为女演员,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踏中,老旦声腔满宫满调,激越高亢,如不勤学苦练根本不行。

我们演员,理当“演”字为先,所有功夫,都要到舞台上去实践,都要经得起观众的检验才行。舞台经验的获得,唯靠演出中的全神贯注、倾情投入和演出后的总结思考、禅定神悟,二者不能偏废。

《遇皇后·打龙袍》一剧,唱念做工繁重,尤其是李后盲眼表演,身段极少,只能靠念白和唱腔,难度极大。《遇皇后》开场,幕后【叫板】“苦啊”,这简单两个字,个中三昧、蕴涵复杂:仅这两个字中,演员就要喊出李后被贬黜冷宫之苦、乞讨思儿之苦、眼瞎艰辛之苦,这多重含义表达其中,才能达到感人的效果。

之后在长过门儿中,李后首次亮相,她虽贫困,但不失气度;她虽眼盲,却温文端庄。此时此刻,观众会从演员的形体、姿态、步履中揣摩角色心理,我们演员也如抽丝剥茧般步步引导观众深入剧情,共同完成角色的塑造和刻画。

接下来的【二黄慢板】“想当年在皇宫何等安好”,“好”字拖腔很长,演员情绪也应一波三折、起伏跌宕,如此才能让观众从演员的声腔和情绪中感受到李后对往日的眷恋和眼下的困苦。长过门儿中,演员不能一味等待,在这里,我充分地利用和掌控音乐,用侧耳静听、拄杖探行、抽泣拭泪、摇头沉思等动作,来体现盲丐老妇心理的坎坷艰辛。这其中还要不时表现出她羞于人前乞讨的本色和尊严。在演唱下面的【二黄原板】和道白中,应句句以情为先,于行腔中诉说故事缘由,于道白中伸张胸中块垒,把一个满腹冤屈的李后,呈现在观众面前。后面两句念白“天哪,天!想我这冤仇何日得报!”我没有轻易放过,而是面对苍天,将心中二十年的悲苦冤屈喷薄而出,使“这一个”古代宫廷怨妇的人性得以回归,以赢得观众最大的同情和支持。在包拯恭请李后上座、用心揣测真假时,就在那一瞬间,那股浩然正气从我心底陡然升起,我拄杖沉稳上位、端庄归座,用极为厚重慈爱的口吻念出:“包卿,平身”,充分表现出李后熟稔宫中礼节、慨然受之的尊贵之气。

李后唱“君臣们相会在天齐庙”这一句,非常高亢,要一抒李后心中郁积二十多年的压抑,不但要唱出见到包拯、将脱苦海的欣喜,更要唱出沉冤昭雪、拨云见日的酣畅。与《打龙袍》中【西皮导板】“龙车凤辇进皇城”一样,这都要唱出李后心中充满的激越之情。《打龙袍》中李后有大段成套的核心唱腔,由【慢板】【原板】转【流水】组合而成,这其中又数【流水】最为难唱,这一大段有三四十句,既要唱出对儿臣的责备,也要唱出对自己冤情的申诉和对包拯、陈琳的感激,唱词的对象感极强,千万不能把它唱成“一道汤”,而要爱憎分明、区别对待。在演唱技法上,演员不但要有极强的气息控制,更要有利落干净的唇齿功夫,要做到每句字词的跌宕起伏、归字归音、干净利落,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般,那样的酣畅淋漓。

我们学老旦行的年轻演员,最难得的是能唱出龚派老旦的“衰音”“娇音”“脆音”和李派老旦的“宽音”“醇音”“苍音”“涩音”,尤其是“衰音”“苍音”“涩音”的技巧极难掌握,不下大功夫用心研磨,很难一蹴而就。

“痛说家史”塑人物

现代京剧《红灯记》是我最喜欢的剧目之一,剧中的李奶奶一角,从学京剧之初就在我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太想演了,可她太难演了、太具有挑战性了。剧院复排《红灯记》时,把饰演李奶奶的任务交给了我。“李奶奶”虽然对于我这样一个年轻演员来说,表演难度极大,但越具有挑战性,我就越想拿下它。为了演好李奶奶这一角色,我找来了小说《红岩》来阅读,看《烈火中永生》等老电影,学习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探索革命先烈的内心世界。在“痛说革命家史”一折中,无论是道白还是唱腔,我认为首先要表现的是李奶奶的气度和襟怀。给我们青年演员提出难题的是,她不同于我所学演过的所有传统戏,观众都以当年“样板戏”为参照来要求我们的表演,因此困难不少。演了较多传统戏的我,在大家的帮助下,战胜了原先的畏难情绪,不断地请益多师,在排练中我突然意识到李奶奶的身段完全没有传统戏中许多衰败老旦的痕迹,竟然有许多武旦、刀马旦和老生的身段和步伐,我尝试着加以引用,演出后竟然得到很多艺术前辈和观众的认可,这使我倍感欣慰。

剧中李奶奶面对李玉和被捕、地下党组织遭破坏的严峻形势时,与铁梅“痛说革命家史”。这一场戏,是全剧中场的一个高潮点,也是李奶奶的重点场次,唱、念、做并重。通过演出,我深切体会到李奶奶的道白要丝丝入扣、气口要天衣无缝,方能显出情势的危急、斗争的严峻。所以在关键段落,我总是悬着气息,说出无比紧张的气氛来。那一句“我把你紧紧的抱在怀里”,我充分调动所有气力和情感,用很高的脑腔共鸣,带着哭腔说出来,在感动自己的基础上,也深深感动了观众,每当演到这里,台下观众都眼含热泪与我一起同唱同念,并情不自禁地报以热烈掌声。唱【二黄散板】“十七年风雨狂怕谈以往”时,我把散板的节奏唱出牛皮筋的尺寸和韧劲,使其长短松紧不一,声音高低起伏变化,使散板不散、跺板更强,令观众听来倍感筋道,非常过瘾,往往赢得热烈掌声。在唱【二黄原板】“闹工潮”一段时,我充分调动起激昂的情绪将大段唱腔一气呵成,使其势如破竹,将其推向高潮。这段唱腔激越委婉、细腻奔放、刚中有柔、柔中寓刚,充分体现了革命人的大义凛然。我在演唱中,特别注重对角色情感的挖掘,并牢牢地把控好舞台表演的节奏和情绪,让我们演员和观众融为一体,一起经受这场革命精神的洗礼。

十年磨练,使我深深地爱上了京剧,爱上了老旦行当。从李后到李奶奶,穿越几百年的时光,人物从古典到现代,让我充分了解了京剧的历史沿革,更了解了京剧独特的社会教化功用。我将继续努力献上我的绵薄之力。我相信老旦行当所特有的非凡魅力,将在一代代演员的传承创新之下,愈加弘扬光大。

猜你喜欢

龙袍唱腔京剧
从音乐唱腔角度谈越剧跨性别扮演艺术的历史发展
传承传统美食,匠心守护美味——龙袍蟹黄汤包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浅谈京胡在荆州花鼓戏唱腔音乐伴奏中的运用
龙袍
花田种画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