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宗罪》的主题研究与文化解读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被害者暴食米尔斯

刘 瑛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河北 正定 050800)

一、引 言

《七宗罪》是一部融合了心理、犯罪、警匪、惊悚等多类型特质的影片,这部影片由导演大卫·芬奇执导,安德鲁·凯文·沃克编剧,布拉德·皮特、摩根·弗里曼、凯文·史派西、格温妮丝·帕特洛等著名演员出演,于1995年上映,讲述了一个令人震颤的关于“七宗罪”的故事。这部影片通过深沉的立意、巧妙的构思以及颇具震撼力的画面震惊影坛,获得了全世界各地观影者持久的追捧。有评论者认为,《七宗罪》是好莱坞有史以来最优秀的犯罪心理片。这部影片不仅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还得到了各大重量级奖项的认可,荣获第5届MTV电视奖最佳影片,第2届土星奖最佳编剧、最佳化妆,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剪辑提名,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最佳编剧提名,第20届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同时布拉德·皮特、凯文·史派西也凭借这部影片获得第5届MTV电视奖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反派奖。正如上文所述,影片《七宗罪》融合了心理、犯罪、惊悚等多种类型元素,这就使影片具有多重主题的可能。本文将在概要式呈现影片《七宗罪》的整体情况及故事脉络的基础上,立足影片的故事细节及人物塑造等,从人性、罪罚、救赎等主题入手,解读《七宗罪》中的道德文化、法律文化及宗教文化。

《七宗罪》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纽约,一位年迈稳重的警官威廉和一位年轻勇猛的警官米尔斯在交接工作之际,其所在的城市发生了一系列诡异的凶杀案,被害人有毒贩、律师、妓女等,在被害人死亡之地凶手都留下了鲜明的记号。凭借多年的刑侦经验,威廉认为凶手并不是普通的杀人犯,而这一系列看似离奇的凶杀案的内在关联就是“七宗罪”,就在威廉刚刚寻找到侦破案件的切入点时,凶手约翰自动投案并声称要帮助警局破案。但事实上,自投罗网只是约翰实施“七宗罪”的必经之路,最终约翰利用米尔斯的妻子翠西完成了七宗犯罪,完成了其关于人性的“救赎”和对于罪恶的“惩罚”,其间体现出的多重主题和丰富文化内涵值得深思。

二、《七宗罪》的罪罚主题与法律文化

《七宗罪》中的谋杀不同于平常犯罪影片中的谋财害命或情杀、仇杀,被害者与谋杀者约翰没有实质利益关系,甚至并不相识。同时,约翰也不是无原则地选择谋杀对象,而是选择了触犯“七宗罪”的有“罪”之人。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罪”或许在一定程度上打了法律的“擦边球”,但实质上并不是典型意义上的罪,这些“罪”不至死的被害者成为约翰实施惩罚的对象。

影片中的约翰用犯罪的方式在惩罚被害人所犯下的“七宗罪”,暴食者是一个十分肥胖的男子,约翰强迫他不断饮食,最终死于胃肠爆裂;律师为了利益而放弃了原则,帮助许多犯罪分子脱罪,于是约翰就在谋杀律师的现场留下了用鲜血写成的“贪婪”;身患传染疾病的妓女通过不停地从事性交易而将疾病传染给他人,于是便在约翰的安排下死于贪色;通过贩毒等非法手段赚取金钱的皮条客因懒惰而成为约翰惩罚的对象,警察在发现皮条客的时候,他已经被束缚在床上长达一年之久,约翰使用药物和营养液来维持他的生命,让他在懒惰中痛苦地走向死亡;拥有美丽外表和空洞内心的模特经常炫耀自己的美貌,最终却被约翰割鼻,被剥夺了骄横的资本从而自杀身亡;自认为是神之使者的约翰因为妒忌米尔斯拥有幸福的家庭而杀害了米尔斯的妻子,最终因为妒忌死于米尔斯的枪下;而米尔斯则因为愤怒而射杀了约翰,将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整部影片中,约翰以恶治“恶”、以罪罚“罪”的方式令观众触目惊心。

正如上文所述,“七宗罪”的被害者并没有真正触犯法律,他们的“罪”也不在法律的惩戒范围内,从这一点观之,《七宗罪》中呈现出的法律文化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同时,影片中的警察威廉和米尔斯无疑是法律的具体代表,但从二人的性情塑造以及内心活动的呈现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影片对于法律文化发展程度的质疑。影片中的米尔斯是一位蔑视信仰的冷酷执法者,他认为约翰就是一个疯子和白痴。但正是这样一位法律文化的反叛者,最终利用了米尔斯易怒的弱点将米尔斯送进了监狱,执法者犯法的情节设置由此具有深刻的隐喻意义。[1]影片中的另外一位警官威廉一生致力于通过法律来维护和平与稳定,但即将退休的他却毫无成就感可言,其内心充满了对于罪恶的无奈和逃避。甚至在面对约翰所制造的“七宗罪”时,威廉并没有将其视为变态杀人犯,而是感到了就像自己无法用法律来制止罪恶一样,约翰的以恶治恶也无法真正铲除罪恶。

三、《七宗罪》的人性主题与道德文化

影片开始于暴食者的死亡现场,导演大卫·芬奇延续了以往的影像风格,规避了血淋淋的谋杀场面,而是通过警官威廉和米尔斯在现场勘验时的对话“再现”了暴食者被不停喂食意大利面而撑死的犯罪画面。这种留白的处理方式减弱了暴力画面的视觉冲击力,避免了视觉刺激喧宾夺主,从而阻碍了观影者的深度思考。在暴食者尸体被发现后不久,威廉和米尔斯所在的警局开始不断地接到关于离奇凶杀的投案,与暴食者死于暴食一样,接下来的被害者的死亡方式或死亡原因都与其“罪”恶的人性有关。

在陆续发现了律师、皮条客、妓女、模特的尸体后,一名自称为连环谋杀案案犯的人来到警局自首,影片中的故事发展也随之走向高潮。从表面上看,约翰的投案自首为系列案件的侦破带来了希望,但事实上,约翰只是通过自首来完成“七宗罪”。在押送约翰前往尸体匿藏地的过程中,成熟老练的威廉产生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而年轻气盛、性情冲动的米尔斯却沉浸在将这个变态杀人狂绳之以法的亢奋之中。通观整部影片,不难发现米尔斯冲动的性情在多处均有体现,无论是在米尔斯与威廉初次相识之时,还是在二人侦破案件的过程中,包括米尔斯对约翰鄙夷、愤怒的态度都能够体现这位年轻警官冲动易怒的性情,而正是这种性情使他成为约翰执行“七宗罪”的对象。在威廉、米尔斯、约翰三人到达所谓的“藏尸地”后,一份约翰早已安排好的快递被送至米尔斯手上,而这份快递盒子内正是米尔斯的妻子翠西的头颅。约翰杀死翠西的原因则是因为嫉妒米尔斯拥有美丽的妻子和幸福的家庭,得知真相的米尔斯一瞬间被悲伤、绝望、愤怒的情绪所控制,使他在暴怒之下不顾威廉的劝阻开枪杀死了约翰,由此约翰完成了对于嫉妒者和愤怒者的惩罚,影片也随之走向尾声。

在影片《七宗罪》中,无论是警官还是罪犯或者是被害者,都体现出人性之恶:米尔斯一心想要破获案件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却难以掌控自己易怒轻狂的性情;威廉成熟稳重,拥有着丰富的破案经验,却因内心对罪恶的厌恶及制止罪恶的无力准备逃离;约翰认为自己是神的使者,奉命惩罚人性之恶,却难以控制自己对于米尔斯夫妇的嫉妒。从影片中的被害者而言,他们拥有着不同的性别、年龄、职业及社会地位,带着暴食、贪色、贪婪等不同的人性之恶游走在芸芸众生之中。更为确切地说,他们不仅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更是芸芸众生的缩影。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其遭遇,影片《七宗罪》传递出一种模糊了好人与坏人、人性皆存恶的内涵。影片中的警官虽然一直在奋力破案,却无法阻止约翰的杀人行为,不能拯救被害者的同时也无力自救,这种困境不免引发了关于道德教化的思考。法律的约束力及约束范围无疑是有限的,只有采用法律和道德并行的方法并充分发挥道德文化的影响力才能更好地觉醒良知、对抗罪恶。[2]

四、《七宗罪》的救赎主题与宗教文化

在关于影片《七宗罪》的研究中,最常出现的关键词便是“宗教”。事实上,宗教文化属于道德文化中的特殊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具有极强的教化和引导作用。作为当今世界宗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基督教是西方民众普遍的信仰,在基督教文化中,“原罪”几乎是一切教义的基础,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受到蛇的诱惑,违背上帝的旨意而偷食禁果,“原罪”由此而生。[3]而与“罪”相伴而生的就是“救赎”,基督教的经典《圣经》中曾讲述了“救赎”的来源,由于人类犯下“原罪”而无力自救,上帝便命其独生子基督化为人降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救赎人类。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救赎”思想存在于西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背负“原罪”的人们也注定要在救赎之路上不断行走,同时在各类艺术形式之中,救赎也被视为一个意义深刻的主题被反复阐释,值得说明的是艺术作品中的“救赎”常常会被提升到自我净化的高度,通过艺术化的“救赎”为观影者提供一个自我净化的可能。

就电影艺术而言,西方国家的许多影片均体现了救赎主题。影片《七宗罪》通过约翰及警官威廉的内心活动呈现出罪恶之行终日在城市中上演,包括作为执法者的威廉也常常陷入无奈的悲观情绪之中。威廉曾告诉女性们在遇到人身侵害的时候不要大呼救命,而是要大喊失火,才会有人前来,自己也才能得救,这一细节也体现出集体的“原罪”。与威廉不同,约翰则带着极端的救赎心理走上了残忍的“救赎”之路。约翰选择执行的“七宗罪”具有丰富的宗教文化内涵,数字“七”在基督教文化中常常与罪恶相关,这在基督教著作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在《圣经》中,上帝用七天的时间创造了人类的鼻祖亚当,又用亚当的第七根肋骨创造了女人夏娃,而正是因为夏娃接受蛇的引诱才使自己和亚当同时犯下了“原罪”;同时,在基督教文化中的罪恶之子撒旦也与“七”有着很深的渊源,撒旦的原型就是拥有七个头的恶龙。在《神曲》《坎特伯雷故事集》中,“七”与罪恶相结合,系统地呈现了包括暴食、贪婪、贪色、懒惰、嫉妒、愤怒、骄横在内的“七宗罪”。[4]在影片《七宗罪》的故事推进过程中,伴随着罪恶出现的意象中经常能够看到“七”的身影,约翰将“七宗罪”的触犯者推向“救赎”的深渊,伴随而来的是故事发生的日期、时间、天气都与“七”息息相关。在整部影片中,创作者用“七”关联起了一系列罪恶,并在其中呈现与罪恶相关联的救赎这一主题。就影片中约翰的“救赎”行为而言,一方面他认为法律和道德无法拯救人性之恶,他要用这种惩罚“罪恶”的方式来实现对他人的救赎;另一方面,约翰并不真正的身受神旨,他无法控制自己坠入嫉妒的深渊,最终以献出生命的方式来实现自我救赎。《七宗罪》中约翰的“救赎”思想和“救赎”行为所传递的并不仅仅是一个极端教徒的疯狂行为,更重要的是通过震颤心灵的方式将观影者带到了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净化的境界之中,这也是这部影片在阐释救赎主题和宗教文化过程中的深刻之处。

在美国本土,影片《七宗罪》是一部限制级影片,这与其中的暴力故事与惊悚画面不无关系。尽管如此,《七宗罪》依然大受欢迎,其原因便在于其暴力故事中的深刻寓意和惊悚画面后的久久沉思。无论是影片中的“救赎”者约翰,还是执法者米尔斯,都难逃“原罪”即人性之恶的统摄,这种罪恶并不存在于个别个体之上,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正如威廉在影片结尾处所言,“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值得我们去奋斗,而我只同意后半句”,传递着一种透视黑暗却充满希望的价值观念。

猜你喜欢

被害者暴食米尔斯
家庭命案谁是凶手
“贪吃”的小靖有心病
鉴定出暴食神经元
暴饮后为何总会暴食?
5%的水下奇迹
暴食症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毒蛇和权杖
风扇杀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