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电影中的黑人女性文化

2017-11-16

电影文学 2017年16期
关键词:塞丝宠儿黑人

燕 頔

(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美国电影可以视为人们了解美国社会的窗口。美国的黑人女性在不同时代身处的社区、家庭状况、个人形形色色的经历,乃至或痛苦、或欢喜的心路历程等,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在美国电影中。其中,黑人女性文化是值得人们探寻的。当白人文化处于主流位置时,黑人女性在生存中保有怎样的自身文化,这种文化又体现了她们怎样的精神磨砺过程,她们对于白人文化的影响和桎梏有着怎样的回应声音,都是可以开掘的问题。

一、社区互助文化

美国电影中对黑人女性生活的反映往往包含了社区互助文化。该文化指的是在美国这一特定的环境之中,在黑人女性所接触到的一定的社会关系范围之内,她们以自发的形式,在种族、阶层以及人情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互助互利的传统文化,这种文化是带有时代性和民间性的,它在当代具有不可抹杀的价值。

之所以说美国黑人女性的社区互助文化是带有时代性的,这与美国黑人女性曾经的低下地位是分不开的。正如艾丽斯·沃克在《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指出的,长期以来黑人女性以一种盲目的、跌跌撞撞的方式生活着,甚至对自己没有完整的人这一信念,因为她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遭受着来自白人统治者以及黑人男性的双重压迫,富裕程度和受教育程度都普遍偏低,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一种糊涂、迷乱和萎缩的状况中,这是令人悲哀的。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在奴隶制度早已废除的当代,种族歧视依然如白色污染一样难以根除,无处不在。例如,在泰特·泰勒的《相助》(TheHelp,2011)中,即使已经是20世纪60年代,黑人女佣艾比利恩和米妮等人依然过着悲惨、蒙羞的生活。白人女性斯基特在深入调查黑人女佣的生存状态时,发现甚至有的雇主认为黑人女佣不配和白人雇主共用一个厕所。而只有在黑人女性们团结起来,互相照亮、互相帮助的时候,她们的生活才会发生从物质到精神上的彻底改善。

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泰勒·派瑞执导的,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佳的表现黑人女性现状的电影《彩虹艳尽半边天》(ForColoredGirls,2010)。在这部电影中,八位黑人女性的悲惨命运得到展示,她们或是被强暴,或是被丈夫虐待,或是嫁给了同性恋的男人等。她们的苦难也不仅仅是个别的黑人男性造成的,可以说她们面对的是整个问题重重的社会和群体。正如唐吉所说,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生活会与现实格格不入,她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但是现实生活总是那么无情。黑人社区存在着人与人之间关系较为淡漠的症结,如克里斯多和她的女儿在家中长期受到家庭暴力,退役的丈夫性情暴躁,往往在酗酒之后殴打两人。浑身是伤的克里斯多在楼道中时没有得到一位邻居的帮助。而当儿童福利院的沃特金斯希望能够给予克里斯多帮助时,克里斯多的丈夫就出来恐吓沃特金斯,断绝了克里斯多的这一线希望。克里斯多的悲剧在丈夫醉酒杀死自己的亲生女儿后达到了顶峰。在这样的情况下,黑人女性只有自己站出来组成属于自己的女性社区或女性群体,彼此帮助,感染他人,战胜黑人男性社会给她们带来的冷漠与疏远。在电影中,几位黑人女性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最终组成了一道多姿多彩的、艳尽半边天的彩虹。Colored Girls的含义一方面指的是作为有色人种的女性,另一方面指的是这些女性在拥有自强意识和互助意识后,能够不被埋没在惨淡和困惑的人生中,散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与之类似的还有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根据艾丽斯·沃克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紫色》(TheColorPurple,1985)。在电影中,生活于20世纪初期的女主人公——黑人女性西丽同样处于一种恶劣、冰冷的人际关系中,以继父与丈夫艾伯特为代表的黑人男性对她的迫害是显而易见的,这使得西丽在潜意识之中有了对男性的敌视。而直到西丽后来结识了索菲娅、莎格等女性,以及和自己的妹妹耐蒂一起生活之后,她才实现了自我人格的蝶变,得到了安慰与幸福。沃克用“紫色”来形容黑人女性,在她看来,黑人女性的彼此声援并不是孤立、个别的。在电影中,因为黑人女性极少有就业的机会,因此她们之间的互助往往来自于女性亲戚,如当哈波和索菲娅结婚的时候,就是索菲娅的女性亲戚们团结起来压制艾伯特,为索菲娅后来在家庭中取得比西丽更为主动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二、传统宗教文化

黑人族群在美国的生存、成长之路是荆棘丛生的,而其中黑人女性要走的路更为坎坷。在这一艰辛的过程中,黑人的传统宗教文化给予了黑人女性一种精神力量和慰藉。她们或主动或被动地代入到宗教的女神身份中,展现出某种坚定的意志或平和、博大的心态,或是在传统信仰之下使自己的心理和精神得到升华,从而对自我身份有着更为健康、积极的体认。

在达内尔·马丁执导的,根据佐拉·尼尔·赫斯顿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他们眼望上苍》(TheirEyesWereWatchingGod,2005)中,有两种在非洲属于传统宗教的理念,它们与大本营在欧洲的基督教是共同出现的,这便是巫毒教(Voodoo)与泛灵论思想。而与基督教不同,巫毒教中带有强烈的女神崇拜性,因此这种宗教思想本身就是黑人女性文化的组成部分。主人公简妮·克劳馥德的原型本来就是巫毒教中的女神尔兹莉(Erzulie)。电影以这一角色以及围绕这一角色展开的女性心灵成长史来表达对性别歧视思想的反对。尔兹莉在巫毒教中是爱的女神,但是她没有孩子。简妮在经历了三次婚姻后,始终没有放弃对爱的坚信,三次婚姻也都没有给她留下孩子,这是与尔兹莉相通的。

在黑人的巫毒教中,人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一种精神上的寻求。相对于复杂的宗教仪式,巫毒教更倾向于人们不断地与上帝进行沟通,从可视的世界进入到无形无质的精神世界中,而在电影中善于沟通自然,并从这种沟通中领悟到生活真谛,获得精神解脱的简妮便是以为典型的巫毒教女神形象。这便要提及黑人的泛灵论思想。

在电影中,自然是被赋予了神性的,电影倡导人类回归自然,并认为只有秉承着回归自然的谦卑心态,人才能构建起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些思想实际上都是与灵性回归有关的,属于黑人女性文化中的泛灵论思想。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是有着积极一面的。简妮生来就有着对大自然的敏锐感受力,她常常一个人躲在大自然之中享受各种生物发出的声音以及风和阳光这些大自然的馈赠。结婚后,她也和她的三任丈夫分别住在大沼泽和农场中,尽可能地接近神秘的大自然。在简妮最爱的男性甜点心死后,简妮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又一次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慰藉。她投身于水塘当中,看着树荫之上的阳光,仿佛看到了上帝。相对于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男性对女性百般压迫的现实社会,大自然显然要和谐得多。在简妮看来,万物都是有灵的,它们依从上苍的意志而存在,秩序井然且协调一致,大自然是值得人类崇拜的。

三、艺术文化

黑人民间故事和带有民族特色的狂欢歌舞也是美国电影中经常出现的内容。而无论是对黑人民间故事的坚信、讲述以及演绎,抑或是对狂欢歌舞的表演,黑人女性都是其中重要的参与者。例如,在乔纳森·戴米根据托妮·莫里森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宠儿》(Beloved,1998)中,整部电影的悬疑点和戏剧高潮在于“鬼魂重返人间”这一设定。曾经的女黑奴塞丝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获得了自由的生活,她与曾经在肯塔基也当过黑奴的朋友保罗·D和自己的女儿丹佛一起住在辛辛那提附近。但是很快一个名叫“宠儿”,年纪和丹佛差不多的鬼魂就开始出现在塞丝的房子中,让塞丝陷入巨大的恐惧和悲伤之中。宠儿的出现并不是塞丝的心理作用,而在一个在电影中切实存在的鬼魂,她无休止地索取着塞丝的母爱,但又出于某种报复心理而诱惑本应该被她视作继父的保罗·D。这一设定来源于非洲的神话传说,塞丝本人和作者莫里森既是这类神话的相信者,也是它的书写者。而另一方面,宠儿只是一个代表,电影所要体现的并不仅仅是黑人民间故事中具有神秘主义的一面,宠儿象征着一种悲惨的,让人觉得真实的美国黑人生活现实:宠儿的存在是因为塞丝曾经的杀婴行为,在塞丝曾经被奴隶主追捕时,绝望的她用斧头砍断了自己小女儿的喉管,以避免心爱的女儿重复自己的命运。而当塞丝走到了奴隶制废除后的自由生活后,她的心灵却无法摆脱宠儿的昼夜惩罚。最后宠儿的消失也是因为宗教力量。作为阴魂形态出现的宠儿具有人鬼两重性,她在向内拷问人类的心灵和记忆的同时,又在向外斥责着黑暗的海上奴隶贸易。

音乐、舞蹈也同样是黑人女性文化的一部分。黑人文化中本来就有狂欢文化的一面,这体现着一种追求快乐的乌托邦思想,由于这是一种全民性快乐,因此黑人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也都能在歌唱、跳舞中放松心情,享受艺术带给自己的自由与快乐,在音乐、舞蹈中施展才华并彰显女性魅力,获取一种平等和友好。例如,在安德泽·巴特科维卡的《致命罗密欧》(RomeoMustDie,2000)中,代表亚裔的华人警察韩星来自香港,他的才华在于美国人所追捧的“中国功夫”。在电影中他结识了仇家之女——黑人帮派老大的女儿特雷西,两个人展开了一段跨越种族和国籍的新型“罗密欧与朱丽叶”恋爱。而两个人在一起情感融会呼应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共舞。特雷西发挥了自己在舞蹈上的特长,用舞姿进一步俘获韩星的心。舞蹈成为黑人女性战胜种族区别与家族仇恨的有力武器。尽管在电影中,白人是黄种人与黑人共同争取的对象这一意识形态依然存在,但在展现黑人女性的魅力,以及某种以黑人为主导的街头文化上,电影是较为成功的。

而在米克·杰克逊的《保镖》(TheBodyguard,1992)中,黑人女性在歌唱方面的才华则被空前地凸显出来。女主人公梅伦是一位让全世界都为之疯狂的黑人当红歌星,狂热的歌迷也给她带来了人身安全问题。外表冷酷而内心火热的白人男性保镖法兰克则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一次又一次地保护梅伦的安全。梅伦对法兰克的态度也从原来的倨傲到尊重,再到迷恋。但最终两人在解除了雇主与客户的关系后还是分道扬镳了。在整部电影中,融会在叙事之中的惠特尼·休斯顿的美妙歌声贯穿影片始末,具有极为动人的力量。电影在讲述一个老套的英雄救美故事的同时,也展现出黑人女性在歌唱方面的绝佳天赋。

在美国电影中所表现出来的黑人女性文化是丰富而多元的,上述例子并不能穷尽。在美国黑人依然处处受到排挤,在黑人女性的生存空间依然并不广阔的当前,这些电影重申了黑人的文化传承问题,帮助着构建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帮助增强包括黑人女性在内的美国黑人的归属感与民族自信心。这是美国黑人女性文化的政治意义。而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多姿多彩的黑人民间文化元素本身就具有无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也是电影人应该关注和珍爱的对象。

猜你喜欢

塞丝宠儿黑人
剥夺或救赎:塞丝杀婴的伦理两难
论《宠儿》中的畸形母性
花卉的宠儿——吴昌硕
短视频因何成了宠儿?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
重寻黑人主体身份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小说《宠儿》的黑人女性主义解读
驯马师也能是时尚宠儿
剖析莫里森《宠儿》中塞丝的人生磨难
美国第一位黑人三军主帅——鲍威尔
郑成功的黑人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