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析
2017-11-15张清娥王启元肖芳
张清娥+王启元+肖芳
摘 要: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目前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亟待提高,应该从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建构创业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观念,提升学生创业价值观和实践能力,唯有如此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人才供给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张清娥(1968-),女,江西萍乡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王启元(1963-)男,江西萍乡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肖芳(1991-),女,江西上饶人,广东省东莞市万江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青少年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23-0036-0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据统计,2017年高校毕业生达到795万人,又创历史新纪录。在欢呼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普及之快时,也不禁面对一些隐患,即很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而作为高等教育较为薄弱的部分——高职教育,学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酷,这无疑对中国教育是一种挑战。然而,当前我国人才需求并没有饱和,这说明现有的人才供需体系存在结构性失衡,也说明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并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人才自身发展的要求。在“双创”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走出误区,化解问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人才供给侧改革的客观需要
(一)有利于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发展对人才供给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拥有世界最多的劳动力资源,需要充分发挥人力优势。但是目前面临人才供需不对等的问题,每年高校毕业生屡创新高,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的配置。受“文凭主义”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更容易在就业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压力远大于本科院校。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要转变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上来,以使高职院校人才的有效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有效需求达到动态平衡。当然这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有利于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的高职教育过度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忽略自我意识、思考能力,以及创新求变精神的培养,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毕业后只想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很少想过自己创业,为别人提供工作。这种保守的求职理念来源于根深蒂固的家庭教育理念。时代在变,观念也必须变,在这样一个新时代,创业者往往更是成功者。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尼尔·陆登庭认为,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探索,有完美的人格。一个拥有高超技能的人,能主动适应社会的变化,具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实踐能力。许多企业家的创业成功事例无不告诉我们上述道理。因此,高职院校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和创新创业的精神,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上来,这样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与市场接轨,才能与时俱进[1]。
(三)有利于高职学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创业是个创新与创造相结合的过程,是将自己的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根据市场的需要,投身到相应的专业领域,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首先是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然后是爱与归属需求以及尊重需求,最高是自我实现需求。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艰苦奋斗实现创业的成功,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比如马云从一个小人物,一步步创业,创造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享受到这种模式便利的同时,自己的财富也快速增长,从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高职院校学生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那么毕业后就能够很好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为社会作出应有的奉献、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
二、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困境
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漫长、综合因素作用的过程,我国的创业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创业教育发展还不够成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更显薄弱,培养过程中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
(一)国家层面政策保障不够,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首先,政府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有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自主创业,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创业,但是这些政策涉及的面比较窄,对大学生的支持力度有限,各省各地在执行国家创业政策的时候,往往落实不到位,流于形式。
其次,大学生创业资金难以保障。国家创业政策在创业资金这块,更多地体现在行政事业收费的减免上,地方财政也只是贷款担保、贴息,大学生面临的巨大创业难题是没有启动资金,而政策这块没有切实的创业资金支持,无法让大学生创业初期有充足的资金保障。
(二)高职院校层面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有待提升,教育体系有待健全
首先,高职院校有待发挥自身的特色和优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需要大批创业型创新人才,然而创业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却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中最薄弱的一环。时下高职院校建设有一种不好的倾向,这就是不断扩招,加开专业,而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却不能及时与社会和市场相对接,更不要说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市场对人才的有效需求保持动态平衡了。这不仅不利于对优秀人才的培养,也是对整个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2]。endprint
其次,高职院校有待提高学生创业知识。适合高职院校的优秀教材很少,学生没有很好的书本途径去提高自身的创业知识体系,市场上一些课本有些是没有创业经验作者写的,即使有创业经验,也没有依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来撰写,缺乏针对性和可读性。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编写适合的教材,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提升创业知识[3]。
再次,高职院校中很多创业指导老师自身没有实战的创业经验。不可否认,高校的创业教育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创业教育的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但是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指导老师没有相关的经验,也没有企业管理的实战经验,很容易照本宣科,缺乏实战经验,很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难以教授学生真正实用的创业经验。那么单纯的理论知识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非常有限,这样的培养方式效果也就非常有限,现实的创业需要面临优胜劣汰。
(三)家庭层面的观念落后,学生层面上创新能力、创业精神不足
1.家长认为的创业会影响学生学业是制约学生创业激情迸发的因素。首先,家长认为创业风险大。父母平日多是鼓励孩子努力学习,找一个好工作,几乎没有父母鼓励孩子自己创业,为别人提供工作,在这样落后、僵硬的家庭教育理念下,大学生更趋向保守,很少会去选择风险大、收益也更高的自主创业。父母总认为创业基本上就是找不到工作的下下策,多数会亏本,主观上强化、夸大创业的风险,使很多大学生失去尝试的机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创业的认知。其次,受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平时不关注社会热点,也不关心创业板块,造成对创业的敏感度低;一部分学生认为创业是无路可走之后的一条低下的路,对创业的评价低,造成没有创业的热情和心理准备;另一部分有创业想法的学生,但学校只学习一些课本知识,很少主动去社会锻炼自己,也很少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业点子放在实践中去检验,毕业往往是首次尝试,创业代价太大,时间不太允许学生不断尝试。创业本是高风险的事情,成功率较低,失败的经历会打击这部分学生创业的斗志。所以产生创业的想法,就已是少数,有了创业想法,想要成功创业又面临实际考验,只有具备很强的毅力和实践能力,才可以收获最后成功。所以父母这种对创业会影响学业的偏差性认知影响着毕业生创业激情迸发[4]。
2.创新能力是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内容,指在满足社会需求时,一种求新求异的思维方式,能够使个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造新的社会价值。因此,创新能力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创业能否持续长久发展。但是目前在高职大学生身上,很少有学生意识到创新能力的重要性,更少有学生平日主动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5]。
创业精神是指面对失败,能够不惧怕不退缩,坚持不懈,简要概括即永不言败的坚韧毅力、勇往直前的无畏气概和吃苦耐劳的坚定精神。创业精神关系到创业能否坚持到最后,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获取最后的成功。但是独生子女身上娇生惯养为多,学生畏难心理比较强,没有能力去承受创业的风险和途中的苦难。
三、提高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
(一)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政府有关单位和部门应树立人才的市场化观念,破除地域、身份、体制等方面的限制,看重工作业绩和工作经验,建立更加公正性的人才认定标准,让用人单位有更大的用人自主权,在诸如奖惩、晋升职称等方面有更多自主管理权限。完善人才管理、人才使用、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措施,创新多层次、多元化的创业、就业的方式。同时,政府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产业发展相适应,营造一个良好政策环境,促使高职教育的规模、专业设置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转型、市场变化相适应。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激励学生创新创业。
第一,与《劳动就业促进法》相匹配,完善地方的创业法规。各省各地应出台相关配套法律、法规来响应中央的号召,将创业能力培养纳入到有关单位和部门的工作中。甚至可以建立一个创业政策查询系统,方便师生快速查询创业政策、创业最新资讯。
第二,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内容主要集中在工商税务的注册登记,银行贷款的担保贴息,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人事档案管理费的减免和政策性的就业创业技能培训补贴五大方面。还没有涉及现金奖励,法律条款可以增加对创业大学生现金奖励,更好地支持学生参与创业。
(二)高职院校要创新教育理念,努力建构创业驱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大量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业型创新人才,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理念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树立知识、技能、创业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目前在“双创”的背景下,更应着力培养创业型创新人才,即高职院校要把创业驱动型的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题中之意。
因此,高职院校其办学成功与否就看其为社会提供的创业型创新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按照“主动适应,服务企业”的原则,努力构建“创业教育+专业教育+综合实践”培养模式,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结构类型,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實现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有效需求的对接。从而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而企业出现“用工荒”的劳动力市场的窘境。
(三)更新家庭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努力把自己塑造成创新创业型人才
1.培养创新意识从家庭教育中开启。家庭要顺应社会发展趋势,树立当代的教育理念,承担创业教育的责任。人的一生跟家庭教育分不开,学校教育的力量虽然强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所以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鼓励子女在学校除了学好专业课程外,去尝试一些创业机会,对孩子学以致用、丰富校园生活、获得实践机会是非常有帮助的。
2.改变就业择业观念、激发创业点子。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讲要更新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实现他们由被动就业转为自主创业。任何的成功归根到底是个体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业更是如此。一个好的创业想法不是凭空而来,是基于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之后,苦苦追求的结果。所以平时多关注时事,多发问多思考,才能找到可以解决他人需求,又有盈利空间的创业点子。
好的创业点子是一个开头,要想真正实现社会价值,还需要勇于挑战的气魄、不怕失败的创业精神。内在的精神力量可以让其在创业初期,面对旁人的鄙夷,嘲笑,可以不那么容易放弃,坚持自我,获取最终的创业成功。
总之,高职人才培养应立足于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兼顾的方法,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动态平衡,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有一定责任感,创业驱动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硕.高职院校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3]石峰.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2.
[4]何淑贞,徐玉成.高职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3(1):148-149.
[5]陈烈强,陈东旭,荀海鹏,文川.高职创业教育:目标、模式与误区[J].职教论坛,2015(8):20-24.
责任编辑 殷新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