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开放病区危险物品流入率的应用
2017-11-15刘胜连
刘胜连
【摘要】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开放病区危险物品流入率的应用。方法: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QCC),分析危险物品流入开放病区的原因,通过筛选,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及制度对策。结果:通过品管圈圈员参与活动,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使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成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使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率由改善前的18.6%降為7.8%。结论:通过QCC小组活动对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开放病区发生率效果显著。
【关键词】 品管圈; 危险物品; 流入率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8.0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28-0173-02
医疗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永恒主题,也是医院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品管圈活动顺应了持续改善医疗质量的时代要求,充分体现了“自主自发、品质管理,持续改善”的质量管理理念,倡导工作人员现场参与品质管理活动,发挥员工的自主性并激发潜能,从而达到集中有序、有效地解决问题,持续改善内部品质管理的目的[1]。笔者所在医院在护理部的指导下,于2014年5月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活动改善科室存在的护理质量问题现状,让全员既收获了有型成果,也收获了无型成果。2016年笔者所在科的活动主题为降低精神科开放病区危险物品流入率,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的圈名为心语圈,由3名主管护师、6名护士共9名护理人员组成,年龄23~48岁,学历本科以上9人,大专以上9人。于2016年3-4月对本科危险物品流入情况进行现状调查,新入院患者(1周内)床单位重点查,每天进行1次,每周二为安全检查日,每个患者床单位及周围环境均检查,共检查295人次,295例患者均为精神科患者,男140例,女155例,年龄15~71岁。
1.2 方法
1.2.1 品管圈方法 活动实施日期为2016年3月-2016年12月,2014年成立品管圈小组,取名心语圈,每年选一个主题,并推举圈长一名(年资高的护士担任),护士长为辅导员,圈员各有分工。每周进行1次圈员活动,每次1 h。利用头脑风暴法,结合管理重点、存在问题和困惑,确立心语圈2016年活动主题为降低精神科开放病区危险物品流入率。选题理由:护理安全管理是精神科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管理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精神科专科医院的医疗中心工作。而病房安全管理中主要内容就是危险物品的管理,做好危险物品的管理,确保病房的安全是精神科病房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笔者所在科是开放病区,患者可自由出入病房,接触危险物品的几率大大提高,这也给笔者的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1.2.2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通过2016年3月-4月进行现状调查,共检查295人次,检查出危险物品55件,流入率为18.6%。主要流入途径为新入院患者23例(41.81%)、患者外出返院19例(34.55%)、患者出院遗留物8例(14.55%)、病房设施损坏5例(9.09%)。全体圈员分别从护士、管理者、患者及家属、环境等四方面找出具体原因,利用柏拉图、鱼骨图、调查表等分析原因。护理人员主要原因为安全宣教不到位、检查不到位,不仔细、缺乏沟通技巧、风险意识淡薄。管理者主要原因为执行力度不够,职责分工不明确。患者及家属主要原因为风险意识淡薄,知识缺乏,借用生活用品麻烦,见图1、图2。
1.2.3 目标设定 目标值的设定为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笔者进行了实施前的要因柏拉图分析[2]。根据柏拉图分析得出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主要环节为:新入院患者、外出返院合计42例,占76.36%。依柏拉图80/20法则,做好环节的把关是杜绝危险物品流入病房的主要办法。因此本圈将“新入院患者”“外出返院”列为本次主题改善重点。根据本圈实际情况,将本圈的圈能力定位在80%,得出目标值为7.2%。
1.2.4 对策实施 2016年9月开始实行PDCA循环方法实施对策。
1.2.4.1 护理人员方面 (1)护士应深入病房,加强巡视,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特别是新入院患者,了解其思想动态,做好入院沟通,反复给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房管理制度。(2)针对患者病情特点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如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行为的患者,待其病情稳定后,向其讲解危险物品可能带来的伤害,同时应向其陪护家属宣教安全的重要性,了解危险物品可能带来的伤害。(3)对全体患者及家属每月进行一次安全知识的宣教,形式多样化,同时做好宣教效果评价,健康宣教力度与绩效挂钩。(4)患者外出返院后或有探视人员来探视时应及时查看是否有携带危险物品,发现后及时处理,并妥善保管。(5)对新入院的患者在一周内进行每日查房时,检查有无危险物品。(6)每周二早晨设为安全检查日。(7)要求责任护士与患者沟通时多注重语气、语速、沟通环境、患者的个性特征,沟通后及时自我评价,学习如何接近患者,缩短与患者的距离,恰当运用告知、询问的方法并由责任组长进行点评。(8)对新上岗的护士及时进行精神科工作制度、知识、精神科的安全管理及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培训,并组织考试。(9)要求护士长和年资高的护士言传身教,让新护士有安全意识和工作责任心。
1.2.4.2 患者及家属方面 (1)由护士进行每月一次的安全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对危险物品的危险性认识,在病区走廊设立一块宣传版块,内容包括危险物品的种类,让患者及家属对危险物品有更深的认识。(2)健康宣教护士以PPT形式或制作健康小卡片发放给家属,让其对宣教内容更了解。(3)责任护士进行跟踪宣教,责任组长进行检查,同时可以向患者及家属讲述一些实例,让其感同身受。(4)笔者设立的便民箱里有电吹风、针线、镜子、刮皮刀等生活用品。
1.2.4.3 管理者方面 (1)建立危险物品借用登记本。(2)有当班护士执行危险物品借用登记本的登记工作[3-7]。(3)危险物品的检查由当班者为主要负责人,每天晨间护理时应认真检查及收取危险物品,发现危险物品时,应耐心给予讲解,由当班者带头,护士长最后进行监督。endprint
以上对策在全体圈员的努力下均按计划实施,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支持。
2 结果
经过2016年3月-2016年12月活动同法检查295人次,检查出危险物品23件,危险物品流入件数由55件降为23件,活动前流入率为18.6%,活动后为7.8%,流入率明显降低。按照品管圈方法给出的公式,计算出目标达成率94.7%,进步率为58.1%,说明此次品管圈活动所采取的措施有效。
3 讨论
QCC活动强调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参与,使自己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管理权。在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挖掘护理人员的管理潜能,赋予全体护士真实的参与感,使他们的自身价值得到最佳的发挥,为他们创造一个愉悦的工作环境,提高了护士主动参与管理的意识,使护理管理延伸至临床一线护士,成为一种持续质量改进的活动[3,8-12]。通過本次开展品管圈活动,将科学的管理方法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不仅改善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而且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和协作性。更重要的是,较大的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发挥全员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深化了优质护理的内涵[13-14]。
综上所述,通过QCC小组活动对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开放病区发生率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辛国.医院品管圈辅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
[2]钟华荪,卢海涛.柏拉图统计表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44.
[3]许晨耕,符林秋,陈克妮,等.以点带面全面推行医院护理品管圈活动[J].护理学杂志,2013,28(13):4-6.
[4]王娜娜,张国丽.品管圈在控制危险品流入精神科病区中的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2013,5(48):277.
[5]廖海岑,零枝,李榆彬.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流入病房发生率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6,6(23):266-267.
[6]卢金如.品管圈降低精神科危险物品安全护理中的实践[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70):199-200.
[7]吕文君,徐柳柳,杜鹃,等.应用品管圈在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危险品接触率的实践[J].当代护士旬刊,2015,7(11):159-161.
[8]袁媛,周亿顺,汪健健.运用品管圈降低精神科住院患者手腕带佩戴缺陷率[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8(A2):836-837.
[9]高丽,江静敏,江群,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颅脑肿瘤手术患者外周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2(14):1625-1628.
[10]黄小媛,周雪梅,黄慧程,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率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6,37(1):273-274.
[11]李俊梅,王艳红,周雅涛,等.应用品管圈减少新入院患者病区等候时间的实践效果[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11):1187-1190.
[12]高增敏,桑琳霞,安聪娟,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5,36(6):674-676.
[13]全映波,陈丽波,彭曦.品管圈在降低精神科病房危险物品遗存发生率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9):138-139.
[14]蔺晓培,郭巧莉.品管圈活动对预防精神科住院患者跌倒实践[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5,22(3):131-132.
(收稿日期:2017-06-21)endprint